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1)

1. 熱陣

水二鍾,煎服。如血未止,加烏梅二個,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錢半亦可;滑脫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錢;下焦虛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錢為末,攪入藥中服之;氣虛甚者,加炙黃耆二、三錢;氣陷而墜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補骨脂一錢炒用;陽虛畏寒者,加製附子一、二、三錢;血去過多,陰虛氣餒,心跳不寧者,加熟地七、八錢,或一、二兩。

三氣飲,治血氣虧損,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筋骨歷節痹痛之極,及痢後鶴膝風痛等症。

當歸,枸杞,杜仲(各二錢),熟地(三錢,或五錢),牛膝,茯苓,芍藥(酒炒),肉桂(各一錢),北細辛(或代以獨活),白芷,炙甘草(各一錢),附子(隨宜一、二錢)

水二鍾,加生薑三片,煎服。如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隨宜;風寒勝者,加麻黃一、二錢。此飲亦可浸酒,大約每藥一斤,可用燒酒六、七升,浸十餘日,徐徐服之。

五德丸,治脾腎虛寒,飧泄鶩溏等證,或暴傷生冷,或受時氣寒濕,或酒濕傷脾,腹痛作泄,或飲食失宜,嘔惡痛泄,無火等證。

補骨脂(四兩,酒炒),吳茱萸(制,二兩),木香(二兩),乾薑(四兩,炒),北五味(二兩,或以肉豆蔻代之,麵炒用。或用烏藥亦可)

湯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甚者百餘丸,滾白湯或人參湯,或米湯俱可下。腹痛多嘔者,加胡椒二兩更妙。

七德丸,治生冷傷脾,初患瀉痢,腹脹疼痛,凡年壯氣血未衰,及寒濕食滯,凡宜和胃者,無不神效。此即佐關煎之偏裨也。

臺烏藥,吳茱萸(制),乾薑(炒黃),蒼朮(炒,各二兩),木香,茯苓(各一兩),補骨脂(炒,四兩)

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或百丸,滾白湯送下。

復陽丹,治陰寒嘔吐泄瀉,腹痛寒疝等證。

附子(制),炮姜,胡椒,北五味(炒),炙甘草(各一兩),白麵(二兩,炒熟)

上為末,和勻,入溫湯搗丸,桐子大。每服一錢,隨證用藥引送下。

黃芽丸,治脾胃虛寒,或飲食不化,或時多脹滿泄瀉,吞酸嘔吐等證。此藥隨身常用甚妙。

人參(二兩),焦乾姜(三錢)

煉白蜜為丸,芡實大。常嚼服之。

一氣丹,治脾腎虛寒,不時易瀉腹痛,陽痿怯寒等證。此即參附湯之變方也。

人參,製附子(各等分)

煉白蜜丸,如綠豆大。每用滾白湯送下三、五分,或一錢。凡藥餌不便之處,或在途次,隨帶此丹最妙。

九氣丹,治脾腎虛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兩),製附子(四兩),肉豆蔻(麵炒,二兩),焦姜,吳茱萸,補骨脂(酒炒),蓽茇(炒),五味子(炒,各二兩),粉甘草(炒,一兩)

白話文:

熱陣

用水兩碗煎煮服用。如果出血不止,可以加入兩個烏梅,但凡是害怕酸味的人不宜使用,或者加入一錢半的地榆也可以;如果出現滑脫不止的情況,可以加入用醋炒過的一錢文蛤;如果是下焦虛弱導致滑脫不止,可以加入二錢鹿角霜磨成粉,攪入藥中服用;如果氣虛嚴重,可以加入炙黃耆二、三錢;如果是氣虛下陷導致下墜感,可以加入炒過的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也可以;如果兼有腹瀉,可以加入炒過的補骨脂一錢;如果是陽虛怕冷,可以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二、三錢;如果失血過多,導致陰虛氣弱,心跳不穩,可以加入熟地七、八錢,甚至一、二兩。

三氣飲,治療氣血虧損,風、寒、濕三種邪氣趁虛侵入體內,導致筋骨關節極度疼痛,以及痢疾後出現鶴膝風等症狀。

使用當歸、枸杞、杜仲(各二錢)、熟地(三錢,或五錢)、牛膝、茯苓、芍藥(用酒炒)、肉桂(各一錢)、北細辛(或用獨活代替)、白芷、炙甘草(各一錢),附子(根據情況使用一、二錢)。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服用。如果是氣虛,可以根據情況加入人參、白朮;如果是風寒邪氣較盛,可以加入麻黃一、二錢。這個藥飲也可以用來泡酒,大約每用一斤藥材,可以用六、七升的燒酒浸泡十多天,然後慢慢服用。

五德丸,治療脾腎虛寒,導致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等症狀,或者因為突然吃了生冷食物,或者因為感受了季節性的寒濕,或者因為飲酒導致脾臟受損,出現腹痛腹瀉,或者因為飲食不當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無火的症狀。

使用補骨脂(四兩,用酒炒)、吳茱萸(炮製過,二兩)、木香(二兩)、乾薑(四兩,炒)、北五味子(二兩,或用肉豆蔻代替,用麵粉炒。也可以用烏藥代替)。

用藥湯浸泡蒸餅做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六、七十丸,情況嚴重的可以服用一百多丸,可以用滾燙的開水、人參湯或米湯送服。如果腹痛且經常嘔吐,加入胡椒二兩效果更好。

七德丸,治療因吃生冷食物傷到脾胃,初期出現腹瀉、腹痛,凡是年輕力壯、氣血未衰的人,以及因為寒濕或食物積滯而導致的,凡是需要調和胃氣的情況,都非常有效。這個方子是佐關煎的輔助方。

使用台烏藥、吳茱萸(炮製過)、乾薑(炒黃)、蒼朮(炒,各二兩)、木香、茯苓(各一兩)、補骨脂(炒,四兩)。

用神曲糊做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七、八十丸,或一百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復陽丹,治療陰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寒疝等症狀。

使用附子(炮製過)、炮薑、胡椒、北五味子(炒)、炙甘草(各一兩)、白麵(二兩,炒熟)。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混合均勻,加入溫水搗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一錢,根據病情用藥引送服。

黃芽丸,治療脾胃虛寒,或因飲食不消化,或經常出現腹脹、腹瀉、吞酸、嘔吐等症狀。這個藥隨身攜帶使用非常好。

使用人參(二兩)、焦乾薑(三錢)。

用煉製過的白蜂蜜做成藥丸,像芡實那麼大。經常咀嚼服用。

一氣丹,治療脾腎虛寒,導致時常腹瀉、腹痛、陽痿、怕冷等症狀。這個方子是參附湯的變方。

使用人參、炮製過的附子(各等量)。

用煉製過的白蜂蜜做成藥丸,像綠豆那麼大。每次用滾燙的開水送服三、五分,或一錢。凡是吃藥不方便的時候,或者在旅途中,隨身攜帶這個藥丸最方便。

九氣丹,治療脾腎虛寒,情況嚴重的,類似五德丸的症狀。

使用熟地(八兩)、炮製過的附子(四兩)、肉豆蔻(用麵粉炒,二兩)、焦薑、吳茱萸、補骨脂(用酒炒)、蓽茇(炒)、五味子(炒,各二兩)、粉甘草(炒,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