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0)

1. 熱陣

抑扶煎,治氣冷陰寒,或暴傷生冷致成瀉痢,凡初起血氣未衰,脾腎未敗,或脹痛,或嘔惡,皆宜先用此湯。此胃關煎表裡藥也,宜察虛實用之。其有寒濕傷臟,霍亂邪實者,最宜用此。

厚朴,陳皮,烏藥(各一錢五分),豬苓(二錢),澤瀉(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炮,一、二錢),吳茱萸(制,五、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滯痛甚者,加木香五、七分,或砂仁亦可;如血虛多痛者,加當歸二錢;如寒濕勝者,加蒼朮一錢半。

四維散,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人參(一兩),製附子(二錢),乾薑(炒黃,二錢),炙甘草(一、二錢),烏梅肉(五分或一錢,酌其味之微甚,隨病人之意而用之。或不用此,即四味回陽飲也)

上為末,和勻,用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鎮陰煎,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牛膝(二錢),炙甘草(一錢),澤瀉(一錢半),肉桂(一、二錢),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錢)

水二鍾,速煎服。如兼嘔惡者,加乾薑炒黃一、二錢;如氣脫倦言而脈弱極者,宜速速多加人參,隨宜用之。

歸氣飲,治氣逆不順,呃逆嘔吐,或寒中脾腎等證。

熟地(三、五錢),茯苓(二錢),扁豆(二錢),乾薑(炮),丁香,陳皮(各一錢),藿香(一錢五分),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中氣寒甚者,加製附子;肝腎寒者,加吳茱萸、肉桂,或加當歸。

暖肝煎,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證。

當歸(二、三錢),枸杞(三錢),茯苓(二錢),小茴香(二錢),肉桂(一、二錢),烏藥(二錢),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再甚者,加附子。

壽脾煎,一名攝營煎。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證。凡憂思鬱怒積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脾陰,以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或婦人無火崩淋等證,凡兼嘔惡,尤為危候,速宜用此,單救脾氣,則統攝固而血自歸源。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證而再用寒涼,則胃氣必脫,無不即斃者。

白朮(二、三錢),當歸(二錢),山藥(二錢),炙甘草(一錢),棗仁(錢半),遠志(制,三、五分),乾薑(炮,一、二、三錢),蓮肉(去心,炒,二十粒),人參(隨宜一、二錢,急者用一兩)

白話文:

熱陣

抑扶煎,用來治療因氣虛寒冷、陰氣寒盛,或是突然因食用生冷食物導致的腹瀉,凡是剛開始發病,身體的氣血尚未衰弱,脾臟和腎臟功能還沒衰敗的時候,出現腹脹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都應該先使用這個藥方。這個藥方是調整胃部功能的內外藥,應該仔細觀察身體的虛實情況來使用。對於寒濕侵犯臟腑、出現霍亂症狀且邪氣旺盛的,最適合使用這個藥方。

藥材組成:厚朴、陳皮、烏藥(各五點七克),豬苓(七點六克),澤瀉(七點六克),炙甘草(三點八克),乾薑(炮製過,三點八至七點六克),吳茱萸(炮製過,二至三克)

用水約三百毫升煎煮至約二百一十毫升,在飯前溫服。如果氣滯導致疼痛劇烈,可以加入木香二至三克,或者砂仁也可以;如果血虛導致疼痛較多,可以加入當歸七點六克;如果寒濕之氣較盛,可以加入蒼朮五點七克。

四維散,用來治療脾腎虛寒,導致嚴重滑脫,或是腹瀉不止,或是氣虛下陷,大小便失禁等情況,沒有比這個方子更好的了。

藥材組成:人參(三十八克),製附子(七點六克),乾薑(炒黃,七點六克),炙甘草(三點八至七點六克),烏梅肉(二至三點八克,根據味道的輕重,按病人的情況決定使用劑量。或者不用烏梅肉,這就是四味回陽飲)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水拌濕,蒸煮一小段時間,取出烘乾,再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點八至七點六克,用溫水調服。

鎮陰煎,用來治療陰氣虛弱在下,陽氣浮越於上,導致真陽之氣無法守住,血隨之溢出,引起大量吐血、流鼻血,脈象微弱,手腳冰冷,情況危急,血流不止的,應迅速使用這個方子,使浮越的陽氣回歸,血自然就會安定。如果治療因為陽氣上逆引起的喉嚨腫痛發熱,應將此藥湯冷服。

藥材組成:熟地(三十八至七十六克),牛膝(七點六克),炙甘草(三點八克),澤瀉(五點七克),肉桂(三點八至七點六克),製附子(二至三克,或三點八至七點六至十一點四克)

用水約六百毫升,快速煎煮後服用。如果同時出現噁心嘔吐,可以加入炒黃的乾薑三點八至七點六克;如果氣脫導致精神疲倦、少言寡語且脈搏極度虛弱,應迅速多加入人參,用量視情況而定。

歸氣飲,用來治療氣機不順,打嗝嘔吐,或者因為寒邪入侵脾腎等症狀。

藥材組成:熟地(十一點四至十九克),茯苓(七點六克),扁豆(七點六克),乾薑(炮製過),丁香,陳皮(各三點八克),藿香(五點七克),炙甘草(三克)

用水約四百五十毫升,煎煮至約三百二十毫升,在飯前溫服。如果中氣寒冷嚴重,可以加入製附子;如果肝腎虛寒,可以加入吳茱萸、肉桂,或加入當歸。

暖肝煎,用來治療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症狀。

藥材組成:當歸(七點六至十一點四克),枸杞(十一點四克),茯苓(七點六克),小茴香(七點六克),肉桂(三點八至七點六克),烏藥(七點六克),沉香(三點八克,或用木香也可以)

用水約四百五十毫升,加入生薑三至五片,煎煮至約三百二十毫升,在飯前溫服。如果寒邪較盛,可以加入吳茱萸、乾薑;如果寒邪更盛,可以加入附子。

壽脾煎,又名攝營煎。用來治療脾虛不能統攝血液等症狀。凡是因為憂慮思慮、積勞成疾,以及誤用攻伐藥物,導致脾陰受損,以致中氣虧虛下陷,精神恍惚不安,大便出血不止,或者婦女無故崩漏等症狀,如果同時出現噁心嘔吐,更是危險的徵兆,應迅速使用此方,單獨調理脾氣,使脾氣統攝功能恢復,血液自然回歸正常。這個藥方是歸脾湯的變方,療效很好。如果患此病又使用寒涼藥物,胃氣必定衰竭,很快就會喪命。

藥材組成:白朮(七點六至十一點四克),當歸(七點六克),山藥(七點六克),炙甘草(三點八克),棗仁(五點七克),遠志(炮製過,一至二克),乾薑(炮製過,三點八至七點六至十一點四克),蓮子肉(去心,炒過,二十粒),人參(用量視情況而定,三點八至七點六克,急症可使用三十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