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
1. 和陣
金水六君煎,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神效。
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六安煎,治風寒咳嗽,及非風初感,痰滯氣逆等證。
陳皮(一錢半),半夏(二、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一錢,去皮尖,切),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服。凡外感風邪咳嗽而寒氣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若冬月嚴寒邪甚者,加麻黃、桂枝亦可;若風勝而邪不甚者,加防風一錢,或蘇葉亦可;若頭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荊子皆可;若兼寒熱者,加柴胡、蘇葉;若風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黃芩一、二錢,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薑,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當歸二、三錢,老年者尤宜;若氣血不足者,當以金水六君煎與此參用;凡非風初感,痰勝而氣不順者,加藿香一錢五分;兼脹滿者,加厚朴一錢,暫開痰氣,然後察其寒熱虛實而調補之。若氣虛猝倒,及氣平無痰者,皆不可用此。
和胃二陳煎,治胃寒生痰,噁心嘔吐,胸膈滿悶噯氣。
乾薑(炒,一、二錢),砂仁(四、五分),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半),甘草(炙,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苓朮二陳煎,治痰飲水氣停蓄心下,嘔吐吞酸等證。
豬苓(一錢半),白朮(一、二錢),澤瀉(一錢半),陳皮(一錢),半夏(二、三錢),茯苓(一錢半),炙甘草(八分),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如肝腎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錢。
和胃飲,治寒濕傷脾,霍亂吐瀉,及痰飲水氣,胃脘不清,嘔惡脹滿腹痛等證。此即平胃散之變方也。凡嘔吐等證,多有胃氣虛者,一聞蒼朮之氣,亦能動嘔,故以乾薑代之。
陳皮,厚朴(各一錢半),乾薑(炮,一、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澤瀉之類,皆可隨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滯而兼時氣寒熱者,加柴胡。
排氣飲,治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一錢五分),木香(七分或一錢),藿香(一錢五分),香附(二錢),枳殼(一錢五分),澤瀉(二錢)烏藥(二錢),厚朴(一錢)
白話文:
和陣
金水六君煎:治療肺和腎虛弱怕冷,導致水液過多變成痰,或是年紀大陰液不足,氣血虛弱,加上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噁心、想吐、痰多、呼吸急促等症狀,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當歸(6克),熟地(9-15克),陳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3-7片,煎煮至剩七八分,在飯後溫服。如果大便稀軟不成形且濕氣重,去除當歸,加入山藥;如果痰多氣滯,胸部和肋骨感到不舒服,加入白芥子2-2.4克;如果體內陰寒很盛導致咳嗽無法痊癒,加入細辛1.5-2克;如果同時有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燒怕冷,加入柴胡3-6克。
六安煎: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以及不是一開始就感冒引起的,痰多氣逆等症狀。
藥材組成:陳皮(4.5克),半夏(6-9克),茯苓(6克),甘草(3克),杏仁(3克,去皮尖,切開),白芥子(1.5-2克,年紀大體弱的人不用)。
用法: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3-7片,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服用。凡是外感風邪引起的咳嗽且體內寒氣很盛的,通常不易好轉,適合加入北細辛2-3克;如果冬天寒冷邪氣很強的,可以加入麻黃、桂枝;如果風邪較強但邪氣不嚴重的,加入防風3克,或是紫蘇葉也可以;如果頭痛鼻塞的,加入川芎、白芷、蔓荊子都可以;如果同時有發燒怕冷的,加入柴胡、紫蘇葉;如果風邪引起的咳嗽不止,同時有肺和胃火氣的,加入黃芩3-6克,嚴重的再加入知母、石膏,使用生薑時,只需一片;凡是寒邪引起的咳嗽且痰不容易咳出的,加入當歸6-9克,年紀大的人更適合;如果氣血不足的,應該將金水六君煎和這個方子一起使用;凡不是一開始就感冒,痰多且氣不順的,加入藿香4.5克;同時有腹脹的,加入厚朴3克,暫時開通痰氣,然後觀察體內的寒熱虛實狀況來調理和進補。如果氣虛突然昏倒,以及氣平穩沒有痰的,都不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和胃二陳煎:治療胃部虛寒產生痰,噁心想吐,胸部和隔膜悶脹,打嗝等症狀。
藥材組成:乾薑(炒過,3-6克),砂仁(1.2-1.5克),陳皮,半夏,茯苓(各4.5克),炙甘草(2克)。
用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溫服。
苓朮二陳煎:治療體內痰飲水氣停留在心下部位,想吐,吞酸水等症狀。
藥材組成:豬苓(4.5克),白朮(3-6克),澤瀉(4.5克),陳皮(3克),半夏(6-9克),茯苓(4.5克),炙甘草(2.4克),乾薑(炒至焦黃,3-6克)。
用法:用水一碗半煎煮後服用。如果同時有肝腎虛寒的,加入肉桂3-6克。
和胃飲:治療寒濕傷害脾胃,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以及痰飲水氣,胃部不清爽,噁心想吐,腹脹腹痛等症狀。這個方子是從平胃散變化而來的。凡是有嘔吐等症狀的,大多有胃氣虛弱的問題,一聞到蒼朮的氣味,就容易引起嘔吐,所以用乾薑代替蒼朮。
藥材組成:陳皮,厚朴(各4.5克),乾薑(炮製過,3-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溫服。這個方子中,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澤瀉等藥材,都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增加。如果胸腹部有阻塞且同時有外感時氣引起的發燒怕冷,加入柴胡。
排氣飲:治療氣逆、食物積滯引起的脹痛等症狀。
藥材組成:陳皮(4.5克),木香(2-3克),藿香(4.5克),香附(6克),枳殼(4.5克),澤瀉(6克),烏藥(6克),厚朴(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