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
1. 補陣
上煉蜜丸服。每食前用滾白湯送下二、三錢許。精滑者,加白朮、山藥各三兩;便溏者,去蓯蓉,加補骨脂酒炒四兩;陽虛者,加附子、肉桂。
養元粉,大能實脾養胃氣。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瀝乾,漫火炒熟),山藥(炒),芡實(炒),蓮肉(各三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取紅末二、三錢)
上為末。每日飢時,以滾水一碗,入白糖三匙化開,入藥末一、二兩調服之。或加四君、山楂肉各一、二兩更妙。
玄武豆
羊腰子(五十個),枸杞(二斤),補骨脂(一斤),大茴香(六兩),小茴香(六兩),肉蓯蓉(十二兩,大便滑者去之),青鹽(八兩,如無蓯蓉,此宜十二兩),大黑豆(一斗,圓淨者,淘洗淨)
上用甜水二斗,以砂鍋煮前藥七味,至半乾,去藥渣,入黑豆,勻火煮乾為度。如有餘汁,俱宜拌滲於內。取出用新布攤晾曬乾,瓷瓶收貯。日服之,其效無窮。如無砂鍋,即鐵鍋亦可。若陽虛,加製附子一、二兩更妙。
蟠桃果,治遺精虛弱,補脾滋腎最佳。
芡實(一斤,炒),蓮肉(去心,一斤),膠棗肉(一斤),熟地(一斤),胡桃肉(去皮,二斤)
上以豬腰六個,摻大茴香蒸極熟,去筋膜,同前藥末搗成餅。每日服二個,空心食前用滾白湯或好酒一、二鐘下。此方凡人參、製附子俱可隨意加用。
王母桃,培補脾腎,功力最勝。
白朮(用冬朮腿片味甘者佳,苦者勿用。以米泔浸一宿,切片,炒),大懷熟(蒸搗,上二味等分),何首烏(九蒸),巴戟(甘草湯浸,剝,炒),枸杞子(上三味減半)
上為末,煉蜜搗丸,龍眼大。每用三、四丸,飢時嚼服,滾湯送下。或加人參,其功尤大。
休瘧飲,此止瘧最妙之劑也。若汗散既多,元氣不復,或以衰老,或以弱質,而瘧有不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後之第一方也。其有他證,加減俱宜如法。
人參,白朮(炒),當歸(各三、四錢),何首烏(制,五錢),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渣再煎。或用陰陽水各一鍾,煎一鍾,柤亦如之。俱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如陽虛多寒,宜溫中散寒者,加乾薑、肉桂之類,甚者,或加製附子;如陰虛多熱,煩渴喜冷,宜滋陰清火者,加麥冬、生地、芍藥,甚者加知母,或加黃芩;如腎陰不足,水不制火,虛煩虛餒,腰柤腳軟,或脾虛痞悶者,加熟地、枸杞、山藥、杜仲之類,以滋脾腎之真陰;如邪有未淨而留連難愈者,於此方加柴胡、麻黃、細辛、紫蘇之屬,自無不可;如氣血多滯者,或用酒、水各一鍾,煎服,或服藥後飲酒數杯亦可。
白話文:
補陣
將藥材煉製成蜜丸服用。每次飯前用熱開水送服二、三錢的藥丸。如果精液容易滑脫,就加入白朮、山藥各三兩;如果容易腹瀉,就去掉肉蓯蓉,加入用酒炒過的補骨脂四兩;如果是陽氣虛弱,就加入附子、肉桂。
養元粉,最能健壯脾胃、滋養胃氣。
糯米(一升,用水浸泡一夜,瀝乾水分,用小火炒熟),山藥(炒過),芡實(炒過),蓮子(各三兩),川椒(去除籽和閉口不完整的,炒到出汗,取其紅色的末二、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天肚子餓的時候,用一碗熱開水,加入三匙白糖化開,再加入藥粉一、二兩調勻服用。如果加入四君子湯的藥材和山楂肉各一、二兩,效果更好。
玄武豆
羊腰子(五十個),枸杞(二斤),補骨脂(一斤),大茴香(六兩),小茴香(六兩),肉蓯蓉(十二兩,如果大便容易滑脫就去掉),青鹽(八兩,如果沒有肉蓯蓉,這裡就用十二兩),大黑豆(一斗,挑選圓潤完整的,洗乾淨)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兩斗甜水,放入砂鍋中煮到半乾,撈出藥渣,放入黑豆,用小火煮乾。如果有剩餘的湯汁,都要拌入黑豆中。取出後用新布攤開晾曬乾,放入瓷瓶中儲存。每天服用,效果很好。如果沒有砂鍋,用鐵鍋也可以。如果陽氣虛弱,加入製附子一、二兩效果更好。
蟠桃果,治療遺精虛弱,是補脾滋腎的最佳選擇。
芡實(一斤,炒過),蓮子(去心,一斤),膠棗肉(一斤),熟地(一斤),胡桃肉(去皮,二斤)
將六個豬腰子切開,加入大茴香蒸到極熟,去掉筋膜,和前面的藥材磨成粉,搗成餅狀。每天服用兩個,空腹飯前用熱開水或一、二小杯好酒送服。這個藥方中,人參、製附子都可以隨意加入。
王母桃,培補脾腎,功效最顯著。
白朮(選用冬季的白朮腿片,味道甘甜的為佳,苦的不要用。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片,炒過),大懷熟地(蒸過搗爛,以上兩種藥材等分),何首烏(九次蒸製),巴戟天(用甘草湯浸泡,去皮,炒過),枸杞子(以上三種藥材減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煉蜜搗成丸子,像龍眼大小。每次服用三、四丸,肚子餓的時候嚼服,用熱開水送服。如果加入人參,效果會更好。
休瘧飲,是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劑。如果出汗過多,元氣沒有恢復,或者因為年老體衰,或者體質虛弱,而瘧疾無法停止,都應該使用這個藥方,這是治療瘧疾後的首選方劑。如果有其他症狀,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材。
人參,白朮(炒過),當歸(各三、四錢),何首烏(製過,五錢),炙甘草(八分)
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飯前服用。藥渣再次煎煮。或者用水和陰陽水各一碗,煎煮至一碗,藥渣也這樣處理。都放置一晚,第二天早上溫熱服用一碗,飯後隔一段時間再服用一碗。如果陽氣虛弱、怕冷,應該加入溫中散寒的藥材,如乾薑、肉桂等,嚴重時可以加入製附子;如果陰虛火旺、煩躁口渴喜歡喝冷的,應該加入滋陰清熱的藥材,如麥冬、生地、芍藥等,嚴重時可以加入知母或黃芩;如果腎陰不足、水不制火,出現虛煩、虛弱、腰腿酸軟,或者脾虛胸悶,可以加入熟地、枸杞、山藥、杜仲等,來滋養脾腎的真陰;如果病邪未除,久治不癒,可以在這個方子中加入柴胡、麻黃、細辛、紫蘇等,效果會很好;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可以用酒、水各一碗煎服,或者服藥後喝幾杯酒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