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卷一 上經 (5)
卷一 上經 (5)
1. 遠志
味苦溫。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葉名小草。一名棘菀。一名葽繞。一名細草。生山谷。喻志決遠。出處何差。近洛玉粲。浮泗丹葩。根疑鹿食。苗雜龍沙。醒心月朗。倍力風加。
荀子。人主必有足使喻志決疑於遠方者。然後可。世說。郝隆答桓公。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蘇頌曰。河洛陝西郡有之。開白花。泗州者花紅。根如蒿根。苗如麻黃。書疏。惟洛食近洛。而其兆得吉。劉楨賦。皦玉粲以耀目。書。浮於泗。列仙傳。顏燿丹葩。詩。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廣雅。龍沙麻黃也。記事珠。遠志為醒心杖。陸機詩。明月一何朗。法書要錄。風加而眾草靡。
白話文:
遠志,味道苦且性溫。主要治療咳嗽、氣逆、胸腹損傷,能補養虛弱、驅除邪氣,使九竅通暢,增進智慧、使耳聰目明、記憶力增強、意志堅定,增強體力。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的葉子被稱為小草,也叫棘菀、葽繞、細草。生長在山谷中,以此來比喻意志堅決遠大。產地為何有差異?靠近洛陽的遠志呈現玉石般的色彩,浮在泗水的遠志花朵像丹砂般鮮紅。它的根部有人認為是鹿吃的,苗則像龍沙中的麻黃。能使心神清醒如明月般皎潔,能增強體力,像風的助力一樣。
荀子說,君主必須有能夠使他明瞭遠方狀況、決斷疑難的人才,這樣才可以治理國家。《世說新語》記載,郝隆回答桓溫說,處於平地時就好像遠志,一旦展露才華就像小草一般。《蘇頌本草圖經》提到,河洛、陝西一帶有產遠志,開白色花;泗州一帶的遠志則開紅色花,根像蒿根,苗像麻黃。《書經疏》說,唯獨洛陽所產的遠志最為人食用,並且被視為吉祥的徵兆。劉楨在賦中寫到,潔白的遠志像玉石般閃耀著光芒。《書經》說,浮在泗水的遠志。《列仙傳》提到,顏燿手中的遠志花朵像丹砂一樣。《詩經》說,鹿鳴叫著,吃野外的蒿草。《廣雅》說,龍沙就是指麻黃。《記事珠》提到,遠志被當作使人清醒的杖。陸機的詩中寫道,明月是如此明亮。《法書要錄》提到,風吹來時,百草都隨之傾倒。
2. 龍膽
味苦澀。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絕傷。定五臟。殺蠱毒。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一名陵遊。生山谷。
茹苦若飴。味宜嘗膽。葵葉陽傾。竹枝露泫。銀蒜菀垂。金鈴孰撼。夏茂冬藏宿根勿剪。
陳造詩。茹苦耐煎熬。李珣歌。嘗膽不苦味若飴。馬志曰。葉如龍葵。味苦如膽。故名。蘇頌曰。四月生葉如嫩蒜。細莖如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作鈴鐸狀。冬後結子。苗便枯。曹植表。葵藿之傾葉太陽。王勃詩。露泫竹潭枝。歐陽修詩。銀蒜鉤簾宛地垂。李商隱詩。鷹掣撼金鈴。詩。勿剪勿伐。
白話文:
龍膽,味道苦澀。主要治療骨頭之間的寒熱,以及驚風、癲癇等邪氣,能接續斷裂的傷處,安定五臟。還能殺死蠱毒。長期服用可以增進智慧,使人記憶力變好,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又名陵遊。生長在山谷中。
吃苦就像吃糖一樣。味道就像嚐膽一樣。葵葉向著陽光傾斜,竹枝上的露水垂掛。銀色的蒜苗低垂,金色的鈴鐺搖動著。夏天茂盛,冬天藏匿,宿根不要剪斷。
陳造的詩說:吃苦耐受煎熬。李珣的歌說:嚐膽不覺得苦,反而像吃糖一樣。馬志說:葉子像龍葵,味道苦得像膽汁,所以稱為龍膽。蘇頌說:四月長出葉子,像嫩蒜苗,細莖像竹枝。七月開花,像牽牛花,形狀像鈴鐺。冬天之後結子,苗就枯萎。曹植的奏表說:葵菜和豆葉向著太陽傾斜。王勃的詩說:露水垂掛在竹潭的枝條上。歐陽修的詩說:銀色的蒜苗像簾子一樣垂在地上。李商隱的詩說:老鷹一拉扯,就撼動了金色的鈴鐺。詩中說:不要剪斷,也不要砍伐。
3. 細辛
味辛溫。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延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華陰五沃。小辛少辛。纖根獨立雙葉非倫。椒聊含馥。葵影交新。杜衡貌似。劃偽核真。
名醫曰。生華陰山谷。管子。五沃之土。群藥生少辛。馬融賦。蹉纖根。李當之曰。細辛一根一葉相連。雷斆論。雙葉者。服之害人。晉書傳。非卿倫也。夢溪筆談。嚼之習習如椒。寇宗奭曰。葉如葵。赤黑色。駱賓王序。披玉葉以交新。蘇頌曰。今人多以杜衡為之。唐書傳贊。劃偽以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溫熱。主要治療咳嗽氣逆、頭痛、腦部跳動不適、全身關節攣縮、風濕痺痛、肌肉壞死。長期服用可以明目、疏通九竅、使身體輕盈並延年益壽。又名小辛。生長在山谷中。
華山北面肥沃的土地盛產,小辛、少辛較為稀少。細長的根莖獨立生長,兩片葉子並非成對,如同花椒般帶有香氣,葵花影子與之交映,顯得格外清新。外觀與杜衡相似,要分辨真偽需要仔細觀察。
名醫說,它生長在華陰山谷中。《管子》記載,肥沃的土地能長出少辛。《馬融賦》提到,它有細長的根莖。李當之說,細辛一根莖上連著一片葉子。雷斆認為,有兩片葉子的細辛服用會對人體有害。《晉書》中記載,它與一般植物不同。《夢溪筆談》說,咀嚼它會像花椒一樣有辛辣的感覺。寇宗奭說,它的葉子像葵花,呈現紅黑色。駱賓王序文中寫到,它的葉子如同玉片般交錯生長,顯得清新。《蘇頌》說,現在很多人都用杜衡來冒充細辛。《唐書》中讚揚,要仔細分辨真偽。
4. 石斛
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一名林蘭。生山谷。
幽谷薰風。敷芬布暢。整插金釵。攢叢翠障。林竊蘭名。節如竹狀。潤說千年。神恬津藏。
詩。出於幽谷。柳公權聯句。薰風自南來。蘇頌曰。五月生苗。張協賦。和風穆以布暢。百卉蔚而敷芬。劉綺詩。整插補余空。李時珍曰。蜀人呼為金釵花。江淹賦。攢叢石徑。蘇軾詩。亂山橫翠障。蘇恭曰。石斛如竹節間生葉。李時珍曰。俗稱為千年潤。元禛詩。神恬津藏滿。
白話文:
石斛味道甘甜平和。主要治療身體內部的損傷,能去除風濕痺痛、使氣向下運行,補益五臟,改善虛弱勞損、身體消瘦的狀況,使陰氣強盛。長期服用可以增厚腸胃,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它又名林蘭,生長在山谷中。
在幽靜的山谷中,溫暖的南風吹拂,使得香氣四處散發,花朵盛開。石斛如同一支支插好的金釵,也像是翠綠的屏障般叢生。它被稱為林蘭,莖節如同竹子一般。人們常說它能滋潤千年,使人精神安寧,津液充沛。
這其中,「出於幽谷」這句詩,柳公權有聯句「薰風自南來」。蘇頌說石斛五月生苗。張協的賦中寫到「和風溫順地散佈,百花茂盛地盛開」。劉綺的詩有「整插補余空」。李時珍說四川人稱石斛為金釵花。江淹的賦中寫到「叢生在石徑上」。蘇軾的詩有「連綿的山巒像翠綠的屏障」。蘇恭說石斛的葉子如同竹節間長出來的。李時珍又說,俗稱石斛為千年潤。元稹的詩中則說道「精神安寧,津液充滿」。
5. 巴戟天
味辛微溫。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生山谷。
森森戟列。巴峽蜀天。連珠的皪。三蔓蔥芊。秋風斂實。冬日揚鮮。山葎著白。假紫夤緣。
李白詩。列戟何森森。沈佺期詩。西南出巴峽。杜甫詩。蜀天常夜雨。蘇恭曰。根如連珠。俗名三蔓草。經冬不枯。司馬相如傳。的皪江靡。顏延之詩。積翠亦蔥芊。蘇頌曰。至秋結實。潘尼賦。收華斂實。顧愷之賦。含馨揚鮮。蘇頌曰。山葎根色白。土人以醋煮之色紫。雜巴戟。唐書傳。李泌著白者。山人也。唐書紀。假紫及緋。孟浩然詩。沙岸曉夤緣。
白話文:
巴戟天,味道辛辣,藥性稍微溫熱。主要治療大風邪氣,以及男性陽痿不舉,能強健筋骨,安定五臟,補養中氣、增強意志、補益氣力。生長在山谷中。
茂密的枝幹像戟一樣排列,在巴蜀峽谷地區生長,果實像連串的珠子一樣晶瑩剔透,莖蔓像蔥一樣茂盛。秋天果實成熟,冬天色澤鮮豔。山葎草的根呈現白色,與巴戟天相互纏繞,呈現假紫色。
李白的詩句說:「像戟一樣排列,多麼茂密啊!」沈佺期的詩句說:「在西南方出巴峽。」杜甫的詩句說:「蜀地的天空經常下夜雨。」蘇恭說:「它的根像連串的珠子。」俗稱三蔓草,冬天也不會枯萎。司馬相如的傳記中說:「像珠子一樣晶瑩剔透的江邊景物。」顏延之的詩句說:「累積的綠色非常茂盛。」蘇頌說:「到了秋天就會結成果實。」潘尼的賦中說:「採收花朵,收集果實。」顧愷之的賦中說:「花朵含蓄香味,果實色澤鮮豔。」蘇頌說:「山葎草的根是白色的。」當地人會用醋煮山葎草,使顏色變成紫色,混雜在巴戟天裡。唐書的記載說,李泌說穿白色衣服的人是山裡的人。唐書的紀載中說,假紫色和緋紅色。孟浩然的詩句說:「在沙岸邊,早上會纏繞。」
6. 白英
味甘寒。主寒熱入疸。消渴補中益氣。久服輕身延年。一名谷菜。生山谷。白幕排風。五丫蔓繞。葉展春妍。莖繁夏懊。花粲秋高。根蟠冬杪。雜綴璫珠。赤光目了。
陳藏器曰。一名白幕。李時珍曰。俗名排風子。言其功用。蘇恭曰。蔓生葉長而五丫。名醫曰。春採葉。夏採莖。秋採花。冬採實。裴澄詩。映林初展葉。白居易詩。春妍景麗草樹光。張協賦。繁莖篠密。謝靈運賦。夏涼寒燠。沈約詩。閒幌望高秋。蔡珪詩。乃復見冬杪。郭璞曰。子赤色如耳璫珠。蘇恭曰。一名鬼目草。韓駒詩。但存雙目了。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涼。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黃疸病,能止渴、補養脾胃、增強氣力。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又名谷菜,生長在山谷中。它的別名是白幕,有祛風的作用。莖蔓像五個分叉的手指一樣纏繞生長,春天葉子舒展開來非常美麗,夏天莖蔓茂盛而繁密,秋天花朵燦爛地盛開,冬天根莖盤結在地底。果實像珍珠耳環一樣點綴在枝條上,鮮紅色的光澤非常醒目。
陳藏器說,它也叫白幕。李時珍說,民間俗稱排風子,這是根據它的功效來命名的。蘇恭說,它是蔓生的植物,葉子細長而有五個分叉,很多醫家認為,春天採摘葉子,夏天採摘莖,秋天採摘花,冬天採摘果實。裴澄的詩句說,它在樹林間初次展開葉子,白居易的詩句說,春天的景色美麗,草木都閃耀著光輝,張協的賦說,它的莖蔓繁茂而密集,謝靈運的賦說,夏天帶來涼爽和溫熱,沈約的詩句說,在閒暇時從窗戶望見高秋的景色,蔡珪的詩句說,又看到了冬天的樹梢,郭璞說,它的果實是紅色的,像耳環上的珍珠,蘇恭說,它也叫鬼目草,韓駒的詩句說,只要留下雙眼就可以看清楚。
7. 白蒿
味甘平。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療心縣。少食常飢。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老。生山澤。
留青還白。匪莪伊蒿。秋颷瑟瑟。寒水迢迢。蓼零露湑。薦雜溪毛。吳酸調淪。清羨吾饕。
蘇恭曰。白蒿所在有之。粗於青蒿。至秋白於眾蒿。武帝內傳。還白留青。詩。匪莪伊蒿。顏延之詩。秋颷冬未至。楊炯賦。風蕭蕭兮瑟瑟。沈約詩。開襟濯寒水。蘇軾詩。迢迢澗水隨人急。詩。零露湑兮。左傳。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大招注。蒿蔞。吳人善調酸淪為齏。許有孚詩。或羨吾饕是清福。
白話文:
白蒿味道甘甜平和。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風寒濕引起的痺痛,能補養中焦、增益氣力,使頭髮生長茂盛並變得烏黑。還能治療心悸、總是感到肚子餓卻又吃不下東西的情況。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延緩衰老。白蒿生長在山間水澤。
留下的葉子依然青綠,褪去的則轉為白色。並非莪草,而是白蒿。秋風吹來,發出瑟瑟的聲音,寒冷的溪水奔流遙遠。蓼草上的露水凝結,(白蒿)夾雜著溪邊的雜草生長。吳地的人善於用酸味調製白蒿,做成美味的菜餚,我非常羨慕這樣清淡的飲食,也喜歡這樣大快朵頤。
蘇恭說:白蒿到處都有,比青蒿粗糙,到了秋天會比其他蒿草更白。《漢武帝內傳》記載,白蒿會使白髮轉黑,綠髮不變。《詩經》說:「並非莪草,而是白蒿。」顏延之的詩說:「秋風吹來,冬天還沒到。」楊炯的賦說:「風蕭蕭兮,發出瑟瑟的聲音。」沈約的詩說:「敞開衣襟,洗滌寒冷的溪水。」蘇軾的詩說:「遙遠的溪水隨著人流急速流動。」《詩經》說:「露水凝結。」《左傳》說:「山澗、溪流、沼澤的雜草,以及蘋、蘩、蘊、藻等水生植物,可以獻祭給鬼神。」《大招》的注釋說:「蒿蔞。」吳地的人善於用酸味調製白蒿,做成菜泥。《許有孚詩》說:「或者羨慕我大快朵頤,這才是清淡的福氣。」
8. 赤箭
味辛溫。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一名離母。一名鬼督郵。生川穀。
標異赤芝。稈如立箭。角濈羊蕃。膚函龍見。豆粒還筒。芋魁鋪練。風定自搖。應辭夏扇。
謝靈運賦。既標異於前章甄權曰。一名赤箭芝。張耒詩。遺稈如立箭。夢溪筆談。肉色堅白如羊角色。詩。其角濈濈。劉商詩。塞馬蕃羊臨霜霰。柳宗元文。仁函於膚。孝經。援神契德。至於水泉。則黃龍見。蘇頌曰。其皮黃白色名曰龍皮。結子如豆粒大。至夏不落。透入莖中。
潛生土內。根如芋魁。有遊子十二枚。周環之。李時珍曰。俗名還筒子。李損之詩。匝地如鋪練。陶弘景曰。有風不動。無風自搖。李益詩。涼軒辭夏扇。
白話文:
[赤箭]
味道辛辣,性質溫和。主要功效是驅除鬼怪精靈之物,以及蠱毒惡氣。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氣力,使陰部增長肥壯,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它又名離母,也叫鬼督郵。生長在山谷中。
這種赤箭非常奇特,像是紅色的靈芝。它的莖幹就像直立的箭,角狀部分密集成群,像羊群一般繁盛。外皮中蘊含著龍的形象,果實如同豆粒般大小,反覆穿入莖中。根部像芋頭,平鋪開來像柔軟的絲綢。在沒有風的時候也會自己搖動,就像在炎熱的夏天,揮動扇子驅散暑氣。
謝靈運在賦中提到,它的奇特之處已經在前面的章節中詳細說明。甄權說,它又名赤箭芝。張耒在詩中寫道,它遺留的莖幹像直立的箭。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描述,它的肉質堅硬潔白,如同羊角。詩中說,它的角狀部分密集。劉商在詩中寫道,塞外的馬和羊在霜雪中繁衍生息。柳宗元在文章中寫道,仁愛蘊含在它的外皮中。《孝經》中提到,援引神靈的契合,達到德行,當水泉出現時,黃龍就會顯現。蘇頌說,它的皮是黃白色的,叫做龍皮,結出的果實像豆粒那麼大,到了夏天也不會掉落,反而會穿透進入莖中。
它潛伏生長在泥土中,根部像芋頭,周圍環繞著十二個像遊子一樣的小根。李時珍說,民間俗稱它為還筒子。李損之在詩中寫道,它覆蓋地面像平鋪的絲綢。陶弘景說,有風的時候它不會動,沒有風的時候反而會自己搖動。李益在詩中寫道,涼爽的房屋已經不需要夏季的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