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卷三 下經 (5)
卷三 下經 (5)
1. 白芨
味苦平。主癰腫。惡創。敗疽。瘍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一名甘根。一名連芨草。生川穀。
科茁獨莖。根偏連芨。舌吐紅尖。臍凝白汁。菱角歧分。螺紋旋密。陽中之陰。秋金收翕。
李時珍曰。其根白色。連及而生。但一科止抽一莖。開花勻紅色。中心如舌。其根如菱角。有臍。如鳧茈之臍。又如扁螺旋紋。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李杲曰。此陽中之陰也。
白話文:
白芨味苦性平。主要治療癰腫、惡性瘡傷、潰爛的疽、陰部潰瘍、壞死的肌肉組織、胃部邪氣、中邪風寒、皮膚病(痱子)癒合不良等。又名甘根、連芨草,生長在山谷。
它單獨長出一莖,根部互相連接著。花朵呈紅色,花蕊像舌頭,根部像菱角,有像荸薺那樣的臍,以及像扁螺一樣的螺旋紋理。其性收斂,且能吸收秋天的金氣。李時珍說,它的根是白色的,根莖相連生長,一棵只長一根莖,開紫紅色花,花心像舌頭,根像菱角,有像荸薺一樣的臍,還有像扁螺一樣的螺旋紋理,性味澀,能吸收秋天的金氣。李杲說,它是屬於陰性的植物,卻生長在陽性環境中。
2. 大戟
味苦寒。主蠱毒。十二水腫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一名邛鉅。
儼森列戟。鋒畏喉摏。凝漿中注。直干高充。披綿藏穎。攢紫搖溶。附生宣泄。薺苨消融。
左傳。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李時珍曰。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生平澤。甚多。直莖高二三尺。中空。折之有白漿。杭州紫大戟為上。北方綿大戟。根皮柔韌。甚峻利。范成大詩。山頭雲氣尚披綿。駱賓王序。藏穎重岩。謝脁詩。發萼初攢紫。李商隱詩。黃河搖溶天上來。
王好古曰。此為瀉水之藥。濕勝者苦燥除之也。雷斆論。凡使勿用附生者。誤服令人泄氣。即煎薺苨湯解之。
白話文:
大戟味苦性寒。能治療蠱毒、全身浮腫、腹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以及嘔吐。它也叫邛鉅。
大戟植株挺拔,枝葉茂盛,莖幹高聳,內部中空,折斷後會流出白色汁液。其根部柔軟,藥效峻猛。杭州產的紫大戟品質最佳,北方產的綿大戟根皮則較為柔韌。
古籍記載,大戟因其藥性會刺激咽喉,如同兵器戟一樣,故而得名。 李時珍記載其根部苦味辛辣。大戟生長在濕潤的環境,植株高約二三尺。
王好古認為,大戟是瀉水利濕的藥物,能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雷斆則提醒,使用大戟時不要用附著在它身上的其他植物,誤服會導致元氣大傷,需用薺苨湯解毒。
3. 澤漆
味苦微寒。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生川澤。
科獨枝分。柔莖茂接。白骨白漿。綠花綠葉。鳳採輝翔。貓睛朗捷。制乳伏砂。益陰鬯浹。
李時珍曰。一科分枝成叢。柔莖如馬齒莧。有白汁黏人。其根白色。有硬骨。土宿指南。一名綠葉綠花草。一名五鳳草。一名貓兒眼睛草。李時珍曰。莖頭凡五葉。中分中抽。小莖五枝。復有小葉承之齊整如一。故名五鳳葉。圓而黃綠。頗似貓睛。五月採。伏鍾乳。結丹砂。利丈夫陰氣。楊嗣復序。鬯浹於幽遐。
白話文:
澤漆味苦微寒,可以治療皮膚發熱、腹脹積水、四肢和臉部浮腫,以及男性陽氣不足等症狀。它生長在水邊澤地,單獨一株分出許多枝條,莖柔嫩茂盛,莖內有白色汁液,花和葉都是綠色的。它的花像鳳凰飛舞,葉子像貓的眼睛一樣明亮。用石灰或砂子炮製後,可以滋陰補陽。
李時珍說,澤漆一株分出許多枝條叢生,莖柔嫩像馬齒莧,含有白色的黏性汁液,根是白色的,裡面有堅硬的木質部。它還有其他名稱,例如綠葉綠花草、五鳳草、貓兒眼睛草。李時珍又說,它的莖頂端通常有五片葉子,中間分枝向上生長,長出五個小枝,每個小枝上都長著整齊的小葉子,所以叫五鳳葉。它的葉子圓形,黃綠色,很像貓的眼睛。五月採收,用石灰或辰砂炮製,可以治療男性陽氣不足。楊嗣復在序文中說,(澤漆)能使陰氣充盈於全身。
4. 茵芋
味苦溫。主五臟邪氣。心腹寒熱。羸瘦如瘧狀。發作有時。諸關節風濕痹痛。生川穀。
莞蒲茵蓐。比類差參。細萌銀莽。密蔭石楠。赤塗霞暎。白碎星含。解搜風癇。頓換春酣。
名醫曰。一名莞草。詩箋。小蒲之席也。漢書傳。車茵蓐也。韓愈詩。應對多差參。陶弘景曰。莖葉狀銀莽草而細軟。日華子曰。形似石楠樹葉。蘇頌曰。春生苗高三四尺。莖赤。夏四月開細白花。李時珍曰。古人治風癇妙品。今人罕知。朱子詩。莫將寒苦換春酣。
白話文:
茵芋味苦性溫。能治療五臟的邪氣,以及心腹寒熱、消瘦得像瘧疾一樣、發作時間不定等症狀,還有各種關節的風濕痹痛。它生長在山谷之中。
茵芋和莞草、蒲草、席子上的墊褥很相似,但又略有差異。它的嫩芽像銀莽草,生長在茂密的陰暗處,葉片形似石楠樹葉,莖呈赤紅色,夏曆四月開花,花朵細小呈白色,植株高度約三四尺。古代名醫認為茵芋是治療風癇的良藥,但現代人很少人知道。
5. 貫眾
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一名貫節。一名貫渠。一名百頭。一名虎卷。一名扁符。生山谷。
水曲山陰。暑寒獨適。中貫連卷。旁生滋益。翹尾摩翎。攢頭伏脊。煮豆療飢。嚃羹通嗌。
李時珍曰。多生山陰近水處。其根一本而眾枝貫之。吳普曰。貫中冬夏不凋。黑聚相連卷。旁行生。蘇頌曰。葉綠色。似雞翎。又名鳳尾草。陶弘景曰。毛芒金似老鴟頭。韓保升曰。苗似狗脊。郭璞贊。翹尾翻飛。王履詩。金仙已跨摩云翎。元好問詩。攢頭爭似與春爭。喬宇記。
俯首伏脊。黃庭堅書。荒年以貫眾煮黑豆。日啖五七粒。能食百草木枝葉。有味可飽。禮。毋嚃羹。王璆曰。有食魚羹。為骨所鯁。飲貫眾濃汁而消。
白話文:
貫眾味苦性微寒,可以治療腹中邪熱、各種毒氣,以及殺滅體內寄生蟲。它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貫節、貫渠、百頭、虎卷、扁符。它生長在山谷、水邊陰濕的地方。
這種植物耐寒耐熱,莖幹連貫卷曲,旁枝茂盛,葉片像鳥的羽毛一樣翹起,簇擁生長。在饑荒年代,人們會用它煮黑豆充飢,也能煮成羹湯食用。
李時珍記載,貫眾多生長在山陰靠近水的地方,它的根只有一條,但許多枝幹都從這根上長出來。吳普記載,貫眾冬夏常青,黑色,叢生且捲曲,橫向生長。蘇頌記載,它的葉子是綠色的,像雞的羽毛,也叫鳳尾草。陶弘景記載,它的毛茸茸的樣子像老鴟的頭。韓保升記載,它的植株像狗脊蕨。郭璞稱讚它葉片翹起翻飛的樣子。王履在詩中寫到它像雲彩一樣的羽毛。元好問在詩中寫到它簇擁生長,好像和春天競爭似的。喬宇記載,它低頭伏地生長。黃庭堅記載,荒年用貫眾煮黑豆,每天吃五到七粒,就能吃下樹木枝葉,有一定飽腹感。古禮中記載,不要食用它的羹湯。王璆記載,有人因魚骨卡喉,喝了濃縮的貫眾汁液後,魚骨便化解了。
6. 蕘花
味苦平寒。主傷寒溫瘧。下十二水。破積聚大堅癥瘕。盪滌腸胃中留癖飲食。寒熱邪氣。利水道。生川穀。
小株叢簇。花茁繁饒。鮮榮黃濕。燥曝白飄。桃僵李代。莞毒名淆。雍州土沃。岡嶺傾翹。
李時珍曰。小株花成簇。生蕘者饒也。其花繁饒也。生時色黃。干則色白。或言無蕘花。以桃花代之。取其利耳。古樂府。李樹代桃僵。陶弘景曰。形似芫花。而極細。韓保升曰。以雍州者為上。生岡原上苗高二尺許。王融頌。葵藿微志徒傾翹。
白話文:
蕘花味苦性平,微寒。能治療傷寒、溫瘧等疾病。可排出体内积聚的水分。能消除积聚、坚硬肿块和癥瘕。能清除肠胃中残留的癖积和食物。可治疗寒热邪气。能利尿。生长在山谷之中。
蕘花植株矮小,丛生,花朵繁茂,盛开时鲜艳金黄,而干燥后则变成白色飞扬。古人有时用桃花代替蕘花,因为桃花也有类似的功效。雍州土地肥沃,蕘花生长在山冈丘陵上。
李时珍说,蕘花植株矮小,花朵簇拥成团,盛开时花朵繁多。新鲜时花是黄色的,干燥后就变成白色。有人说没有蕘花,用桃花代替,只是取其相似的药效而已。古乐府有“李树代桃僵”的诗句。陶弘景说,蕘花形状类似芫花,但植株非常细小。韩保升说,雍州产的蕘花品质最佳,生长在山冈原野上,植株高度大约二尺。王融在诗文中写道,“葵藿微志徒倾翘”(比喻向善之心,如同葵花向日)。
7. 牙子
味苦寒。主邪氣。熱氣。疥搔。惡瘍。創痔。去白蟲。一名狼牙。生川穀。
擬狀蛇藨。因時分選。春夏葉舒。秋冬根卷。齧猛貪狼。喙森噬犬。腐濕生衣。㕮咀刪翦。
韓保升曰。苗似蛇莓而厚大。汪機曰。蛇莓一名蛇藨。楊炎曰。治蟲瘡。六月以前採葉。以後用根生㕮咀。千金方。射工中人。冬取根。夏取葉。搗汁飲。名醫曰。一名狼齒。一名狼子。中濕腐爛。生衣者殺人。吳普曰。一名犬牙。呂溫狀。刪剪奇邪。
白話文:
牙子味苦性寒,能治療邪氣、熱氣、疥瘡、惡瘡、創傷、痔瘡,並能驅除蛔蟲。它也叫狼牙,生長在山谷中。
它的樣子像蛇莓,但葉片較厚大。春夏季節葉子舒展,秋冬季節根部捲縮。它像猛獸般貪婪地啃噬,牙齒鋒利能咬碎犬骨,腐爛潮濕的地方會長出苔蘚,需要仔細修剪。
韓保升說,它的植株像蛇莓但更大更厚。汪機說,蛇莓又名蛇藨。楊炎說,它能治療蟲瘡,六月以前採摘葉子,六月以後則用根及苔蘚。根據《千金方》,治療中箭中毒的人,冬天採根,夏天採葉,搗碎榨汁服用。古代名醫說,它也叫狼齒、狼子,如果遇到潮濕腐爛、長出苔蘚的牙子,則有致命的危險。吳普說,它也叫犬牙。呂溫描述它能清除奇特的邪氣。
8. 羊躑躅
味辛溫。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生川穀。
玉枝春盎。遍野紛黃。猛方說虎。擊獨驚羊。瓜花五出。桃葉分張。映山錦繡。別照紅妝。
名醫曰。一名玉枝。三月採花。蘇恭曰。似旋花色黃。李時珍曰。一名老虎花。一名驚羊。古今注。羊見之則躑躅分散。韓保升曰。花似瓜花五出。葉似桃葉。蘇頌曰。嶺南蜀道遍生。深紅色。如錦繡然。李時珍曰。紅者山蹢躅。一名映山紅。與此別類。江總詩。初日照紅妝。
白話文:
羊躑躅味辛性溫,能治療因風邪入侵皮膚而引起的瘙癢疼痛,以及溫瘧、惡性腫毒和各種痹症。它生長在山谷之中。
春天,枝條鮮嫩,遍地開滿黃色花朵。古人形容它像猛虎一樣威猛,羊見到它則驚嚇而四處奔散。它的花朵像瓜花一樣有五個花瓣,葉子則像桃葉。
有人稱它為玉枝,三月採集它的花朵。它的花是黃色的,像旋花。也有人稱它為老虎花或驚羊花,因為羊遇到它就會驚慌失措,到處亂跑。它的花有五個花瓣,像瓜花;葉子像桃葉,生長在嶺南和蜀道一帶,顏色深紅,像錦繡一樣美麗。然而,紅色者是山躑躅,又名映山紅,與黃色的羊躑躅是不同的種類。古詩中曾有「初日照紅妝」的詩句來形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