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卷二 中經 (11)
卷二 中經 (11)
1. 白馬莖
味鹹平。主傷中,脈絕陰不起,強志益氣,長肌肉肥健,生子,眼;主驚癇腹滿瘧疾。當殺用之懸。蹄。主驚邪瘛瘲,乳難,辟惡氣,鬼毒,蟲注,不祥。生平澤。
骨市千金。余亦汲引。力集強莖。春方遊牝。風入霜蹄。燭流鏡眹。照夜銀花。解銜脫紖。
黃庭堅詩:千金市骨今何有。沈約序:每存汲引。陳藏器曰:取銀色無病白馬,春月遊牝時,力勢正強者。杜甫詩:風入四蹄輕。又。霜蹄千里駿。梁簡文帝序:眼含流燭。陳束賦:頻兩瞳之夾鏡。說文:眹,目精也。明皇雜錄:上所乘有照夜白。白居易詩:頷綴銀花尾曳絲。洪希文歌:脫紖解銜就茅屋。
白話文:
白馬莖味鹹性平。能治療因外力損傷導致的經脈斷裂、陰氣衰竭等症狀,可以增強意志、益氣、增長肌肉使身體強健,促進生育,也能治療眼疾、驚癇、腹脹、瘧疾等。使用時應選擇健康的、適合宰殺的白馬,取其莖部使用。白馬的蹄子可以治療驚嚇引起的抽搐、難產,以及驅除惡氣、鬼邪、蟲害等不祥之物。白馬生長在水澤地帶。
古籍中記載白馬的珍貴,許多醫家都曾記載並運用它的藥用價值。強壯的白馬在春天發情時,其精氣最旺盛。白馬的形象也常出現在古代詩文中,例如描述其奔跑時風吹四蹄、蹄上霜雪、眼神明亮、頸項佩戴銀飾等意象,都體現了其高貴和強健的特質。
2. 鹿茸
[味甘溫,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
角仙,茸客。備物藥籠。春萌茄紫,香染瓊紅。折歧誤馬,戴異稱龍。何緣解縶?養性從容。
清異錄:華清宮鹿,人呼為角仙。談薈:武宗十玩鹿為茸客。唐書傳:元行沖曰:「願以小人備一藥石。」狄仁傑曰:「君正吾藥籠中物。」埤雅:鹿茸嫩者為茄子茸,珍其難得。堅者如紅玉。至六十年必懷瓊角。下唐類函:荊楚之地,其鹿似馬;當解角時,望之無辨。乾寧記:鹿與游龍相戲。
必生異角,則鹿得稱龍。蘇轍詩:「何緣解韁縶?」埤雅:鹿者仙獸,常自能樂性。
白話文:
鹿茸味甘性溫。能治療婦女月經失調、出血不止,以及寒熱、驚厥等症狀。還能補氣提神,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壽。鹿角則能治療瘡瘍腫毒,驅除邪氣,以及婦女陰道出血等病症。
鹿茸被稱為「角仙」,也有人稱其為「茸客」。春天剛長出的鹿茸呈紫色,像茄子一樣,香味濃郁,顏色紅潤如玉。鹿茸的生長過程如同鹿角的生長,有時會因外力而受損。 鹿茸的珍貴之處,在於它難得且珍稀,就像戴著奇異角的龍一樣。 因此人們得以藉由鹿茸調養身心,怡然自得。
古籍記載,華清宮的鹿被稱為「角仙」,武宗皇帝還將鹿茸列為珍玩之一。 古代也有人將自己比喻為藥物,願為君主所用。 鹿茸剛長出來時叫「茄子茸」,因其稀少而珍貴;長成後則堅硬如紅玉。 六十歲以上的鹿必然會長出珍貴的角。 有些地方的鹿長得像馬,換角時遠看難以分辨。 傳說鹿與龍嬉戲,因此長出了奇特的角,故而得名「龍」。鹿是仙獸,能自行調節身心,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情。
3. 牛角䚡
下閉血瘀血,疼痛;女人帶下血。 髓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 膽可丸藥。性炳純離,彎環折角,筋粹骨余,風摧霜剝,精結中堅,璞攻外鑠。瀝膽調塗,釜鳴蛙卻。 李嶠表:「煥炳於純離之畜。」高啟詞:「爾牛角彎環。」漢書傳:「朱云折其角。」李時珍曰:「角者筋之粹,骨之餘;䚡又角之精也。」 石介頌:「霜剝風裂。」張衡賦:「結精遠遊。」易林:「建心中堅。」黃庭堅詩:「攻璞願良玉。」孟子:「非由外鑠我也。」淮南子:「牛膽塗熱釜,即鳴。」岣嶁書:「蛙得牛膽則不鳴。」
白話文:
牛角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能治療女性血崩帶下。它能滋補髓液,強健骨骼,長期服用還能延年益壽。牛角可以製成丸藥,其藥性純淨。牛角彎曲環繞,角質是筋的精華、骨的餘髓。經風霜剝蝕,其精華凝聚於角的中心,外層則受風霜侵蝕。用牛膽汁調和塗抹,能使沸騰的鍋子發出聲音停止。許多古籍都記載了牛角的藥用價值和特性。
4. 羖羊角
[味鹹溫。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泄。辟惡鬼虎狼。止驚悸。久服安心,益氣。輕身。生川穀。(羖牝羊也)
弗求童羖。濈濈思來。觸藩奮抵。懸莢嫌猜。假犀飾帶。縮錫,揚灰。橘綠迭對。漠北誰栽?
詩箋:俾出童羖。脅以無然之物。 詩:爾羊來思。其角濈濈。 易:羝羊觸藩;羸其角。 埤雅:羝性好觸突;故從抵省。 南史:江東謂羖羊角為皂莢。 鮑照詩:不受外嫌猜。 益部方物略記:龍羊角。黑質白紋。以為帶胯。其用亂犀。 丹房鑑源:羖羊角灰縮。 賀:賀錫也,出賀州。 漢饒歌:當風揚其灰。 楊允雜詠注:橘綠羊或四角。或六角。謂之迭角羊。其角相對。 輟耕錄:漠北種羊角,能產羊。 賈島詩:無窮草樹昔誰栽。]
白話文:
羖羊角味鹹性溫,能治療青盲眼疾、明目,殺死疥瘡蟲,止瀉,驅除惡鬼、老虎和狼,鎮定驚悸。長期服用可以安心益氣,使身體輕盈。羖羊角生長在山谷之中。(羖是母羊)
(以下為詩詞及典籍註解,說明羖羊角的相關記載和用途,並非藥性描述)詩文中提到盼望羖羊來,其角彎曲。羖羊喜好衝撞,因此典籍中描述其角受損。有些地方稱羖羊角為皂莢。另有記載羖羊角為黑色帶白色紋路,用來製作腰帶,其質地與犀角相似。羖羊角燒成灰能收斂。 關於羖羊角的形狀、產地、以及其他相關記載,在不同的詩詞、典籍中有所描述,例如有四角或六角的羖羊,以及漠北地區種植羊角能產羊等說法。
5. 牡狗陰莖
味鹹平,主傷中陰痿不起,令強熱大生子,除女子帶下十二疾。一名狗精膽,主明目。
敝蓋何須。東方烹狗。陰固剛中。陽生啟後。譬馬春通。如牛風誘。照膽調漿。秋毫析剖。
禮:敝蓋不棄,為埋狗也。又:烹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張華詩:固陰寒節升。易:以剛中也。春秋考異:郵狗三月而生,陽生於三。晉書志:永啟厥後。周禮注:中春通淫,合馬之牝牡也。左傳疏:風馬牛者,牝牡相誘謂之風。庾信賦:照膽照心。聖濟總錄:上伏日採狗膽酒服之,治目中膿水。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白話文:
牡狗陰莖味鹹性平,主治男子因傷所致的陽痿、陰莖不能勃起,能壯陽、促進生育,還能治療婦女的白帶諸疾。它也叫狗精膽,能明目。
(以下文字闡述其藥效及相關典故,並非現代醫學解釋):其藥效的說明,可從古代典籍中找到佐證,例如烹煮狗肉的方位、季節,以及狗的生殖能力等,都與其壯陽、明目的功效相關聯。 古代典籍也記載了關於使用狗膽治療眼疾的方法。
6. 麢羊角
味鹹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闢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厭寐。生川穀。
效奇西域。節角伸靈。痕蹙圓握。鳴集側聽。摧牙縷解。擊石冰零。智工懸木。防患宵瞑。
張說表。效奇靈囿。爾雅疏。麢大羊。今出建平宜都諸蠻中,及西域。有兩角一角者。角甚多節,蹙蹷圓繞。晉書載記。龍以屈伸為靈。蘇頌曰:節如人手指握痕。陳藏器曰:耳邊聽之集集鳴者良。庾信賦。落角摧牙。唐古今注記序。冰渙縷解。書。予擊石拊石。寰宇志。貘骨充佛牙。物不能破,以麢羊角擊之即碎。金剛石百鍊不消,麢羊角扣之即冰泮也。埤雅。麢羊夜則懸木角上,以防患也。
白話文:
麢羊角味鹹性寒,能明目益氣,滋陰去惡血,還能瀉下驅除蠱毒、惡鬼等不祥之物,安定心神,改善失眠。它生長在山谷和川地,尤其西域出產的品質最佳。
麢羊角的節理分明,形狀奇特靈異,角上佈滿圓形的紋路,聽著它會發出微微的鳴聲。 它的角質堅硬,可以磨成細絲,也能敲碎堅硬的石頭,甚至能使冰塊融化。 麢羊角的材質之好,甚至能擊碎無法破壞的物體,也能使歷經百鍊的金剛石融化。古書記載,麢羊晚上會將角懸掛在樹木上,以防禦危險。
7. 犀角
味苦寒。主百毒蟲注,邪鬼障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厭寐。久服輕身。生山谷。
美著梁山。善蠲怒忿。理感天通,氣涵星暈。照水卻塵,志寒解慍。珍飾腰垂,胡為粉紊?
爾雅: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杜陽編:同昌公主有犀帶之,令人蠲忿怒。抱朴子曰:通天犀有白理如線。廣州志:世言犀望星,而星入角。晉書傳:溫嶠過牛渚,然犀角照之,見水族。述異記:卻塵犀置角於坐,塵埃不入。開元遺事:交趾國進闢寒犀。時方盛寒,溫溫有暖氣。
關尹子:心忿者猶忘寒。白孔六帖:唐文宗延李訓盛暑講易,取闢暑犀置坐,颯然生涼。孔平仲詩:風為解慍清。蘇軾詩:腰犀一一通。歸田錄:人氣粉犀。
白話文:
犀牛角味苦性寒。能治療百種毒蟲叮咬、邪氣侵擾以及鬼魅作祟。可以解鉤吻、鴆鳥、羽蛇等毒。能去除邪氣,讓人不再迷惑昏睡。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犀牛角生長在山谷中,
最好的產自梁山。它能很好地消除怒氣和怨恨,通達天地之氣,其氣息包含星光雲彩的光輝,照在水面上能使塵埃退避,性情寒冷,能平息怒火。常用來製作珍貴的腰飾。人們也將其磨成粉末使用。
《爾雅》記載,南方珍貴的物品中有梁山產的犀牛角。《杜陽雜編》記載,同昌公主佩戴著犀牛角腰帶,能使人消除怒氣和怨恨。《抱朴子》記載,通天犀牛角上有白色的紋理如同絲線般。《廣州志》記載,世人說犀牛角能感應星宿,星光會進入犀牛角中。《晉書》記載,溫嶠經過牛渚時,用犀牛角照射水面,能看到水中的生物。《述異記》記載,將辟塵犀牛角放在座位上,灰塵便不會進入。《開元遺事》記載,交趾國進貢辟寒犀牛角,當時正值嚴寒,犀牛角卻溫暖如春。
《關尹子》記載,心中憤怒的人也會忘記寒冷。《白孔六帖》記載,唐文宗在盛暑時讓李訓講解《易經》,並取來辟暑犀牛角放在座位上,頓時感到涼爽。《孔平仲》的詩中提到,風能消除怒氣,使人清涼。《蘇軾》的詩中寫到,腰間佩戴犀牛角,能使人身心通暢。《歸田錄》記載,人們將犀牛角磨成粉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