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洗

《神農本草經贊》~ 卷二 中經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中經 (2)

1. 陽起石

味鹹微溫。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痿不起。補不足。句攣。一名白石。生山谷。

氣結熇蒸。山恆陽霽。根駐云叢。鋒銷雪瘞。鑿選狼牙。毒祛蛇蛻。握白提清。芟除黑翳。

揚雄文。浡滃云而散熇蒸。注。氣上出也。潘岳賦。陽霽則吐霞耀日。蘇頌曰。齊州陽起山。常有溫暖氣。盛冬大雪。此山獨無。陶弘景曰。甚似雲母。但厚異耳。李嶠詩。山類叢云起。庚辛玉冊。尖似箭鏃者力強。置大雪中。倏然沒者為真。李時珍曰。輕鬆如狼牙者佳。李之才曰。

使用惡蛇蛻皮。抱朴子。懷黃握白。提清挈肥。日華子曰。凡入藥凝白者佳。蘇恭曰。今用純黑如炭者誤矣。

白話文:

陽起石味鹹性微溫。主治崩漏、子宮出血、癥瘕積聚、腹部寒熱疼痛、不孕、陽痿、身體虛弱、肢體拘攣等症。又名白石,生長於山谷之中。

其藥性能消除氣滯血瘀,溫暖陽氣。根部常生長於雲霧之中,即使在冰雪中也能保持溫暖。好的陽起石形似狼牙,能去除毒邪。質地輕盈潔白,能去除眼中翳障。

古代文獻記載,陽起石能散去體內鬱結之氣,陽氣充足則能發光發熱。齊州陽起山常年溫暖,即使大雪封山,此山也獨無積雪。陽起石外觀很像雲母,只是厚度不同。尖如箭簇的陽起石藥效最強,將其放在大雪中,能迅速融化雪水的才是真品。輕盈如狼牙狀的陽起石品質最佳。使用蛇蛻皮一起入藥效果更佳。好的陽起石應該潔白,純黑如炭的則是錯誤的。

2. 孔公孽

味辛溫。主傷食不化。邪結氣。惡創疽瘻痔。利九竅。下乳汁。一名通石。生山谷。

石垂芽孽。亡是呼公。角森濈濈。房妙空空。寐回遽覺。音審宣通。如調靈龠。呼吸中充。

李時珍曰。孔竅空通。附垂於石。如木之芽孽。俗訛為孔公。漢書傳。齊言亡是公者。無是人也。宋書傳。公何見呼為公。陶弘景曰。孽大如牛羊角。長二三尺。詩。其角濈濈。李時珍曰。孽為鍾乳之房。論語。空空如也。莊子。成然寐蘧公覺。名醫曰。治傷食病常欲眠睡。甄權曰。能使喉聲圓亮。江總碑。老驚靈龠。蘇軾詩。外慕漸少由中充。

白話文:

孔公孽味辛溫,能治療食物積滯不消化、邪氣阻塞、外傷感染、癰疽、瘻管、痔瘡等症,還能通利九竅,促進乳汁分泌。它也叫通石,生長在山谷中。

孔公孽形狀像石頭上垂下的芽,古人誤稱為孔公。它的形狀像牛羊的角,長二三尺,表面凹凸不平,內部空空如也。服用後,能讓人迅速清醒,聲音洪亮,呼吸通暢。

李時珍認為,「孔公」是民間訛稱,「孔竅空通」指的是其孔洞相通的特性,像樹木的芽一樣附著在石頭上。漢書記載「亡是公」指的並非此物;宋書中也對其名稱有所質疑。陶弘景記載孔公孽形狀如牛羊角,長二三尺。詩經中「其角濈濈」也描述了它的形狀。李時珍認為「孽」指的是鐘乳石的空腔。論語中「空空如也」形容其內部空虛;莊子中「成然寐蘧公覺」形容其藥效迅速。名醫認為,治療食滯導致的疾病,病人常想睡覺;甄權認為它能使喉嚨聲音圓潤洪亮;古籍中也記載其能使呼吸充盈。

3. 殷孽

味辛溫。主爛傷瘀血。泄利。寒熱。鼠瘻。癥瘕結氣。一名姜石。生山谷。仰漱飛根。潛萌隱孽。指列姜蟠。脈通乳結。床設桷杗。花霏霜雪。厓土脂凝。清涼散熱。

名醫曰。殷孽鍾乳根也。雲笈七籤。仰餐飛根。李時珍曰。殷隱也。生於石上。隱然如木之孽。又如生薑。新芽頓長。若列指狀。蘇恭曰。根蟠結如姜。呂氏春秋。血脈欲其流通也。韓愈文。大者為杗。細者為桷。蘇恭曰。石床鍾乳。水滴下凝積如筍狀。久漸與上乳相接為柱。

石花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皆與殷孽同功。土殷孽服之亦同鍾乳。而不發熱。名醫曰。生高山厓土之陰。色白如脂。唐明皇序。嘗散熱之饌。

白話文:

殷孽味辛溫,能治療爛傷、瘀血,具有通便、治療寒熱、鼠瘻(一種皮膚病)、癥瘕(腹部腫塊)和氣滯等功效,也叫姜石。它生長在山谷中,根部向上生長,隱藏在泥土中,根莖盤結,形似生薑的嫩芽,像排列的指頭一樣。其根部與乳房腫塊相通。 它的生長環境如同搭建床架的木頭(桷杗),花朵像霜雪般潔白,崖壁上的土中脂狀物質凝結而成,具有清熱散熱的功效。

古代醫家認為,殷孽是鍾乳石的根部。道教典籍《雲笈七籤》記載,它可以食用。李時珍認為,殷孽指的是隱藏生長的植物,生長在石頭上,隱約像樹木的嫩芽,也像生薑新長出的芽,一簇簇地向上生長,像排列的指頭一樣。蘇恭則說,它的根部盤結在一起,像生薑。 《呂氏春秋》中提到,血液循環要通暢。韓愈的文章中提到,較大的木頭叫杗,較小的叫桷。蘇恭也說,鍾乳石在石床上,水滴不斷下落凝結,像竹筍一樣,時間久了就會與上面的鍾乳石連接成柱狀。

石花和鍾乳石上的水滴,散落如霜雪,功效都與殷孽相似。產自土中的殷孽,服用功效也與鍾乳石相同,但不會發熱。古代醫家認為,它生長在高山崖壁陰暗潮濕的地方,顏色潔白如脂。唐明皇曾用它來製作清熱解暑的食品。

4. 鐵精

平。主明目。化銅。鐵落。味辛平。主風熱惡創。瘍疽創痂疥氣在皮膚中。鐵主堅肌耐痛。生平澤。

稟陽就燥。氣弗交陰。紫塵吹焰。烏液留砧。柔能繞指。堅自安心。山盈渥赭。索廣窺深。

土宿指南。鐵稟太陽之氣。而陰氣不交。故燥而不潔。易。火就燥。陶弘景曰。鐵精出煅灶中如塵。紫色輕者為佳。蘇恭曰。鐵落是鍛家燒鐵砧上。鍛之皮甲落者。滋液黑於余鐵。又名鐵液。劉琨詩。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日華子曰。生鐵鎮心。安五臟。管子。其上有赭。其下有鐵。詩。赫如渥赭。文心雕龍。才欲窺深。辭務索廣。

白話文:

鐵精性平,能明目,可煉化銅,也可指鐵屑。味道辛辣而平和,主治風熱引起的瘡瘍、癰疽、瘡痂、疥瘡等皮膚病。鐵具有堅固肌肉、耐受疼痛的功效。鐵精生長在濕潤的地方,秉承陽氣而乾燥,陰氣與之不相交融。如同紫色的塵埃遇到火焰,烏黑的液體留在砧板上,柔韌能繞指纏綿,堅固則令人安心。鐵礦石遍布山間,顏色深紅如赭石,其蘊藏之深廣難以窺探。

鐵精的產生源於大地,吸收太陽之氣,卻缺乏陰氣的滋潤,因此乾燥而不潔淨。易於被火煅燒。陶弘景說,鐵精產於鍛造爐灶中,像紫色的塵埃,輕盈者為上品。蘇恭說,鐵落是鍛造師傅在燒鐵砧上,鍛造皮甲時脫落的鐵屑,其汁液比其他鐵更黑,又稱鐵液。劉琨的詩句「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便是對其性情的寫照。日華子說,生鐵能鎮心安五臟。管子記載:「鐵礦上面是赭石,下面是鐵礦」。詩經中也有「赫如渥赭」的描述。而「文心雕龍」中「才欲窺深,辭務索廣」則比喻鐵精的深奧與廣泛用途。

5. 理石

味辛寒。主身熱。利胃。解煩。益精明目。破積聚。去三蟲。一名立制石。生山谷。

橫理庚庚。移名立制。脈貫峽封。層分土漬。青縷絲明。赤膚肌膩。迭用柔剛。同歸一致。

史記紀。大橫庚庚。逸周書。以移其名。蘇恭曰。此石夾兩石間如石脈。開用之。或在土中重疊而生。皮正赤肉白。名醫曰。一名肌石。李時珍曰。石膚有軟硬二種。理石順理而微。硬者長紋細直如絲而明潔。色帶微青。與軟石膏一類通用。

白話文:

理石味辛性寒。主治身體發熱。能促進胃的消化功能,消除煩躁。能滋補腎精,使眼睛明亮。能消除積聚的病症,殺死體內的三種寄生蟲。又名立制石。生長在山谷中。

它的紋理橫向而明顯。因此改名為立制石。脈絡貫穿峽谷封閉的山谷。層層分明,夾雜著泥土的痕跡。青色的紋理細如絲線,清晰可見;紅色的石膚表面光滑。堅硬與柔軟兼具,最終殊途同歸。

《史記》記載,它的紋理橫向而明顯。《逸周書》記載,因此改名為立制石。蘇恭說,這種石頭夾在兩塊石頭之間,如同石脈一樣,挖掘後才能使用。有的則是在土中層層疊疊生長,外皮呈赤紅色,內部潔白。名醫稱之為肌石。李時珍說,理石的石膚有軟硬兩種。質地柔軟的理石紋理順暢細微;堅硬的理石紋理則細長直如絲線,潔淨明亮,顏色略帶青色,與軟石膏的功效類同。

6. 長石

味辛寒。主身熱。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眇。下三蟲。殺蠱毒。久服不飢。一名方石。生山谷。

嵬然卓立。豈恃依憑。縱如排齒。解或方稜。云飛片片。玉琢層層。熱中頓解。淵靜清凝。

淮南子。嵬然不動。論語。如有所立卓爾。唐書傳。足可依憑。蘇恭曰。不附石而生。端然獨處。狀同石膏而厚大。縱理而長紋似馬齒。蘇頌曰。方解石與長石為一物。李時珍曰。擊之則片片橫碎。光瑩如雲母。名醫曰。光而潤澤玉色。孟子。不得於君則熱中。雲笈七籤。本真清凝。嶷然淵靜。

白話文:

長石味辛性寒。主治身體發熱、四肢冰冷、小便不利、血脈不通。能明目、去眼翳、治療目疾、驅除腸道寄生蟲、殺死蠱毒。長期服用可使人不飢餓。長石也叫方石,生長在山谷中。

它高聳挺拔,並不依附其他物體而立,縱向排列,形狀或方或稜角分明,像片片雲彩,層層美玉。能迅速緩解心煩熱症,其性清澈凝靜。

《淮南子》中記載其高聳不動;《論語》中形容其挺拔;《唐書》中提到其穩固可靠;蘇恭說它不依附其他岩石生長,獨立存在,形狀像石膏但更大更厚,有縱向紋理,紋理細長像馬齒;蘇頌說方解石和長石是同一樣東西;李時珍說敲擊它會片片橫向碎裂,光澤明亮如同雲母;名醫記載它光潤澤,顏色像玉石;《孟子》說,得不到君主的賞識就會心煩熱;《雲笈七籤》中記載其本性清澈凝靜,高聳挺拔,深沉靜謐。

7. 膚青

味辛平。主蠱毒。及蛇菜肉諸毒惡創。生山谷。

藍謝何常。青推膚受。燒入春痕。光留雨後。蟲𧋈腥汙。瘍痍毒垢。群穢清除。有瘳無咎。

北史傳。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名醫曰。一名推青。論語。膚受之訴不行焉。僧惠崇詩。春入燒痕青。唐球詩。巫山雨後青。魏志傳。司馬朗清除群穢。唐書傳。天下庶有瘳乎。

白話文:

膚色青綠

此物辛味平和。主治蠱毒以及蛇、菜、肉等各種毒物引起的惡瘡。生長在山谷。

(藥效描述:)藍草凋謝後仍留青色,青色推之則膚色也受其影響。燒傷後春色漸現,雨後呈現青綠的光澤。能清除蟲咬、腥臭、汙穢、瘡瘍、毒垢等一切污穢之物,使傷口癒合,無後患。

(典籍引證:)《北史》記載:青色由藍色生成,藍色凋謝後仍留青色。師何常精通醫理,稱此藥為「推青」。《論語》記載:「膚受之訴,不行焉。」(意指皮膚受損的訴求不能被忽視)。僧惠崇詩句「春入燒痕青」,唐球詩句「巫山雨後青」,都描述了青色的景象。《魏志》記載司馬朗清除群穢,《唐書》記載天下百姓得以痊癒。

8. 乾薑

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生川穀。

膻腥拂徹。味美和調。柔尖日瑩。老辣霜驕。含辛比桂。御濕分椒。贈甘非意。雪謗神超。

張衡賦。蘇蔱紫薑。拂徹膻腥。呂氏春秋。和之美者。楊樸之姜。劉子翬詩。映日瑩如空。柔尖帶淺紅。長編晏享曰。薑桂之性。到老愈辣。徐淮詩。秋氣挾霜驕。文心雕龍。桂姜同地。辛在本性孝經。援神契椒姜御濕。梅堯臣詩。贈辛非贈甘。此意當自求。朱子詩。姜云能損心。此謗誰能雪。請論去穢功。神明看朝徹。

白話文:

乾薑味辛溫,能治胸悶、咳嗽、氣逆上衝。它可以溫暖脾胃、止血、發汗,還能驅除風濕痺痛,治療腸胃絞痛和腹瀉。新鮮的乾薑效果更好。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體臭,使人神清氣爽。乾薑生長在山谷之中。

它的氣味芬芳撲鼻,味道鮮美適宜,色澤柔嫩光亮,老薑則辛辣濃郁。乾薑的辛辣程度可以比擬桂皮,驅除濕邪的能力則與胡椒相似。贈送乾薑並不是為了討好對方,而是希望對方能明白其功效。有人說乾薑會傷心,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它的去污功效以及使人神志清醒的功用,是可以被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