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1. 卷二 中經
2. 雄黃
味苦平寒。主寒熱。鼠瘻。惡創。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煉食之。輕身神仙。一名黃金石。生山谷。
丹雄蘊石。精結陽巒。五兵制勝。百毒除殘。威申虎爪。色映雞冠。桃枝闢禳。怪祟奚千。
吳普曰。生山之陽。是丹之雄。唐書傳。蘇頲居中制勝。吳志傳。周瑜除殘去穢。葛洪曰。女人病邪。雄黃松脂熔化。以虎爪攪之。夜燒取愈。蘇恭曰。宕昌武都者佳。塊方數寸。明徹如雞冠。集簡方。家有邪氣者。雄黃水。以東南桃枝。咒灑滿屋則絕跡。易林。家多怪祟。
白話文:
雄黃味苦性平,寒涼。能治療寒熱症、鼠瘻(鼠瘡)、惡性瘡瘍、疽、痔瘡、壞死組織。可以殺死寄生蟲,驅除邪氣和百蟲毒害,甚至能抵禦兵器的傷害。服用煉製過的雄黃,可以輕身延年,成仙。雄黃又名黃金石,生長在山谷中。
雄黃蘊藏在岩石之中,精華凝聚在陽氣充沛的山巒。它能克制五兵(古代兵器),清除百毒。雄黃的威力如同老虎的爪子,顏色鮮豔如同雞冠。用桃枝搭配雄黃辟邪,就能驅除千百種妖魔鬼怪。
吳普說,雄黃生長在山的陽面,是丹藥中最好的。唐書記載,蘇頲憑藉雄黃獲得勝利。吳志記載,周瑜用雄黃去除邪穢。葛洪說,女人患有邪病,可以將雄黃和松脂熔化,用虎爪攪拌,晚上燒熱後塗抹,就能治癒。蘇恭說,宕昌和武都產的雄黃最好,塊狀大小數寸,晶瑩剔透如同雞冠。古方記載,家中如有邪氣,可用雄黃水,配合東南方向採摘的桃枝,念咒後灑遍房屋,就能驅除邪氣。易經占卜書中記載,家中若有許多妖魔鬼怪,可以用雄黃來解決。
3. 石硫黃
味酸溫。主婦人蝕陰。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生山谷。
尊比陽侯。礬精翕斂。焦土凝堅。溫泉瀉瀲。猛著黃芽。光騰紫焰。金液丹成。因時稽檢。
葛洪曰。四黃惟陽侯為尊。吳普曰。是礬水石液燒令有紫焰者。易注。諍翕翕斂也。魏書傳。悅般國。南界。有火山。山旁皆焦。溶流數十里乃凝堅。即石硫黃也。博物志。凡水有石硫黃。其泉則溫。趙冬曦賦。鑿連岩而瀉瀲。李時珍曰。其猛毒為七十二石之將。外家謂之陽侯。
亦曰黃芽。泊宅編。金液丹。乃流黃煉成。純陽之物。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為大患。元史傳。曹鑑稽檢有方。
白話文:
石硫黃味酸性溫。主要治療婦女陰部潰爛、疽瘡、痔瘡、瘀血,以及強健筋骨、治療頭禿。它還能溶解金、銀、銅、鐵等金屬和奇異物質。生長在山谷中。
它被尊稱為陽侯,像明礬一樣具有收斂作用,像焦土一樣凝結堅硬,像溫泉般流動,然後迅速產生黃色的芽狀物,並騰起紫色的火焰,最終煉製成金液丹。需根據時節來調整使用。
葛洪說,四種黃色的礦物中,陽侯最為尊貴。吳普說,它是將礬水和石液燒煉,直到產生紫色火焰的物質。註解:「翕斂」是指收斂。魏書記載,悅般國的南部邊界有一座火山,火山周圍都燒焦了,熔岩流淌數十里才凝固,那就是石硫黃。博物志記載,凡是有石硫黃的水,泉水都會溫熱。趙冬曦的賦中寫道:「鑿穿連綿的山巖,使泉水奔流而出」。李時珍說,石硫黃毒性猛烈,在七十二種礦石中首屈一指,民間稱之為陽侯,也稱為黃芽。泊宅編中記載,金液丹是用硫黃煉製而成的純陽之物,適合治療寒症,但現代夏至時節很多人服用,反而導致嚴重疾病。元史記載,曹鑑對其使用方法有獨到的見解。
4. 雌黃
味辛平。主惡瘡。頭禿痂疥。殺毒蟲蝨。身癢邪氣諸毒。煉之久服輕身。增年不老。生山谷。
同山雌伏。武都之陰。變分連錫。熏藉精金。助功婦順。避地群侵。純黃不雜。土德層深。
名醫曰。生武都與雄黃同山生。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後漢書傳。趙溫曰。焉能雌伏。丹房鑑源。雌黃變錫。史記傳。長沙出連錫。陶弘景曰。仙經無單服法。惟以合丹少雄黃。飛煉成丹。土宿指南。陽石。相距五百年而結。造化有夫婦之道。故曰雌雄。雷斆論。凡修事勿令婦人雞犬及臭穢之地犯之。
鍾會賦。純黃不雜。韓保升曰。雌黃法土故色黃。水經注。山岫層深。
白話文:
雌黃味辛性平,能治療惡瘡、禿頭、痂疥等皮膚病,以及殺死毒蟲、蝨子,並能去除身體瘙癢、邪氣等各種毒素。長期服用煉製過的雌黃,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不致衰老。雌黃生長在山谷中,與雄黃同出一山,武都地區陰涼處的山中,含有金屬礦物。經過長時間的精煉,金屬的精華會產生雌黃。它能幫助婦女順利生產,避邪防禦。純淨的雌黃顏色純黃,沒有雜質,產地土壤深厚。
古籍記載,雌黃與雄黃同生於武都的山中,在陰涼的山上有金屬礦物,金屬精華經過熏煉而生成雌黃。 有些古籍記載雌黃能轉化為錫。長沙出產連錫。古籍中也記載,單獨服用雌黃的方法並未在古代仙經中記載,通常是與少量雄黃一起煉製成丹藥服用。 雌黃與雄黃如同陰陽,相生相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因此稱為雌雄。煉製雌黃時,要避免婦女、雞犬以及污穢之物靠近。
純淨的雌黃顏色是純黃色,沒有雜質。雌黃因為產於富含黃色土壤的地方,所以顏色呈黃色。其產地山巒重疊,地層深厚。
5. 水銀
味辛寒。主疥瘻痂瘍,白禿殺皮膚中蝨,墮胎,除熱,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仙不死。生平土。
爍質洪爐,澒流煙盡,伏戀鉛凝,含收椒引。採莧東晞,披沙內蘊,奼女丹還,性全韜隱。
列仙傳:寧封子爍質洪爐。蘇頌曰:採粗次硃砂,作爐煅養,承水覆盆,煙飛於上,澒流於下,土宿指南,硃砂伏於鉛,硫戀於鉛。寇宗奭曰:得鉛則凝。《國語》:土氣含收。《丹藥秘訣》:遺失在地,以川椒末引之。韓保升曰:馬齒莧,節葉間有水銀,然至難燥,向日東曬之。陶弘景曰:
水銀有別出沙地者。李嶠詩:向日披沙盡。權德輿文:和易內蘊。杜甫詩:奼女縈新裹。注:澒也。白居易詩:黃芽奼女大還丹。宋新論:能韜隱其質,故致全性也。《抱朴子》: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白話文:
水銀味辛性寒。主要用於治療疥瘡、廔管、潰瘍和痂瘍等皮膚病,也能殺死皮膚裡的蝨子,並能引起墮胎。此外,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解金、銀、銅、錫等金屬中毒。水銀可以熔化後再煉製成丹藥。古人認為長期服用水銀製成的丹藥可以成仙不死。水銀存在於土壤中。
煉製水銀需經由高溫熔煉,直至煙霧消散,水銀與鉛充分結合,再以川椒引導其吸收。採集含水銀的馬齒莧,需曬乾後才能提取水銀。
古代典籍記載,煉製水銀的方法是將粗製的硃砂放在爐中煅燒,用盛水的盆子覆蓋,讓水銀蒸氣凝結在盆底。硃砂中的水銀會與鉛結合,硫磺也會依附在鉛上。
古代文獻中也記載,水銀可以從沙土中提取,馬齒莧的莖葉間也含有水銀,但極難乾燥,需向陽曝曬。水銀經過高溫煉製後,其性質會發生變化,但最終可以還原成丹藥,並能隱藏其特性,保持藥性完整。 丹砂經燒煉可變成水銀,積累變化後又可還原成丹砂。
6. 石膏
味辛微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苦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生山谷。
斂塵雨霽。棋布林皋。云溶孕採。玉潔浮醪。潤當吻燥。結解膚撓。調封丹鼎。固密堅牢。
解琬詩。雨霽微塵斂。陶弘景曰。石膏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如棋子者最佳。莊子。山林歟。皋壤歟。程伯子詩。乞與云膏洗俗腸。鄭惟忠賦。丹青孕採。常建詩。玉膏澤人骨。張華詩。浮醪隨觴轉。蘇軾賦。疑吻燥而當膏。孟子。不膚撓。名醫曰。治皮膚熱。腸胃中結。胡震亨曰。火煅細研醋調。封丹鼎。固密勝於脂膏。蘇軾詩。也知不作堅牢玉。
白話文:
石膏味辛微寒,能治療中風寒熱、胸悶逆氣、驚恐喘息、口乾苦燥、呼吸困難、腹部堅硬疼痛等症狀,還能驅邪、催乳、治療金屬外傷。石膏生長在山谷之中。
雨後塵埃斂去,石膏如同棋子般佈滿山林,雲氣蒸騰孕育出潔白的石膏,如同漂浮在酒中的美玉。它能滋潤乾燥的嘴唇,消除皮膚瘙癢,煉丹時用它封閉丹爐,使其堅固密閉。
許多古人詩文中都記載了石膏的功效和形態。
7. 磁石
味辛寒。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熱煩滿。及耳聾。一名元石。生山谷。
鐵質堅頑。磁君引並。山辨陰陽。石分動靜。煉畏伏砂。歸催懸井。受制庚辛。南針指丙。
淮南子。磁石能引鐵。吳普曰。一名磁君。李時珍曰。磁石生山之陰。元石生山之陽。形雖相似。性各不同。磁石能吸鐵。元石不能吸鐵。余冬敘錄。丹砂伏磁石。水剋火也。淮南子。磁石懸井。亡人自歸。寇宗奭曰。磁石磨鐵鋒。能指南。然常偏丙位。蓋丙為大火。庚辛受其制。物類相感耳。
白話文:
磁石味辛性寒,主要治療周身痹痛、風濕病,以及肢節疼痛、拿不起東西等症狀。它還能緩解酸痛,消除煩躁、滿悶的大熱,以及耳聾。磁石又稱元石,生長在山谷中。
鐵的質地堅硬頑固,而磁石能吸引鐵。山中辨別陰陽,磁石也分為動靜兩種。煉製磁石時要避免與伏砂一起使用,歸類於催生懸井的藥物,受庚辛金屬的克制,指南針則指向丙方(南方)。
《淮南子》記載,磁石能吸引鐵。吳普說,磁石又名磁君。李時珍說,磁石生長在山的陰面,元石生長在山的陽面,雖然外形相似,但性質卻不同。磁石能吸鐵,元石卻不能。我根據以往記載,丹砂能伏制磁石,如同水能克火。根據《淮南子》記載,將磁石懸掛在井中,失蹤的人會自己回來。寇宗奭說,用磁石磨鐵器刀刃,能指南,但通常會偏向丙位(南方),因為丙代表大火,庚辛金屬受其克制,這是物體之間相互感應的緣故。
8. 凝水石
味辛寒。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久服不飢。一名白水石。生山谷。
凝寒冰冱。積滷石生。色兼青黑。理具縱橫。蜂窠孔細。馬齒稜瑩。溝渠六角。同類元精。
名醫曰。一名寒水石。鹽之精也。李時珍曰。夏月研末煮湯。入瓶。懸井底即成冰。陶弘景曰。鹵地所生。蘇恭曰。有縱理橫理二種。蘇頌曰。有孔竅若蜂窠。丹房鑑源。石塊有齒稜如馬牙硝。清瑩如水精。亦有青黑色者。夢溪筆談。太陰元精石生鹽澤之滷。溝渠土內。稟積陰之氣。凝結皆六角。
白話文:
凝水石味辛性寒,能治療身體發熱、腹部腫脹積聚邪氣、皮膚灼熱如火燒、煩躁胸悶以及水腫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讓人不感覺飢餓。它也叫做白水石,生長在山谷中。
凝水石質地冰冷堅硬,生成於鹽滷之地,顏色呈現青黑色,紋理縱橫交錯,佈滿細小的蜂窩狀孔洞,棱角分明如馬齒,表面溝渠呈六角形,與其他同類礦物具有相同的精華。
名醫認為,凝水石又名寒水石,是鹽的精華。李時珍說,夏天將它研磨成粉末,煮沸後裝入瓶中,懸挂在井底就能結冰。陶弘景說,它生長在鹽鹼地。蘇恭說,它有縱向和橫向兩種紋理。蘇頌說,它有像蜂窩一樣的孔洞。根據《丹房鑑源》記載,凝水石塊狀,有像馬牙硝一樣的齒狀棱角,晶瑩剔透如水晶,也有青黑色的。據《夢溪筆談》記載,太陰元精石生成於鹽澤的鹽滷,以及溝渠的泥土中,吸收了陰氣凝聚而成,多為六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