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洗

《神農本草經贊》~ 卷一 上經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上經 (17)

1. 麻蕡

味辛平。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補中益氣。肥健不老神仙。生川穀。

穗垂勃勃。慮事前知。候春早晚。辨值雄雌。麷陳朝事。犬薦秋時。和丸向日。幽燭魌魑。

名醫曰。麻勃花上勃勃者。陶弘景曰。術家合服。逆知未來事。陳藏器曰。早春種曰春麻子。晚春種為秋麻子。李時珍曰。麻子有雄雌。雄者為枲。雌者為苴。周禮注。朝事之籩。其實麷黂。熬麥曰麷。麻曰蕡。禮。孟秋之月。食麻與犬。孟銑曰。生麻子杵丸。向日服。滿百日。即能見鬼。雲笈七籤。紫晨幽燭明。劉基詩。翔魌魑。

白話文:

麻蕡味辛性平,能治療五勞七傷,並能滋養五臟,治療出血和寒邪。但多吃會導致見鬼、狂躁不安。長期服用能使人聰明、身體輕盈。麻蕡又名麻勃、麻子,味甘性平,能補益中氣,使人肥壯、健康長壽,甚至成仙。它生長在山谷之中,穗子下垂飽滿。據說食用它可以預知未來,判斷春天的早晚,辨別雄雌,甚至能知曉朝廷之事,以及秋天的徵兆。將它製成丸藥,朝向太陽服用,在幽暗處能看見鬼怪。

古籍記載,麻勃花繁盛者藥效最佳。術士常服用它來預知未來。早春種植的麻子稱作春麻子,晚春種植的稱作秋麻子。麻子有雄雌之分,雄者為枲,雌者為苴。古代祭祀時用的麻子,熬製麥子也稱作麻。孟秋之月,人們會食用麻和狗肉。將生麻子搗碎製成丸藥,朝向太陽服用,服用一百天就能看見鬼。道教典籍中也記載了麻蕡具有通靈的功效。

2. 冬葵子

味甘寒。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解露抽心。傾陽衛足。莩秀浮香。英輕染綠。柏子修容。椒聊闢毒。朝種暮生。火焦地熟。

李時珍曰。古人採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孟銑曰。其心有毒忌食。孔平仲詩。燒地草抽心。曹植表。若葵藿之傾葉太陽。左傳。葵猶能衛其足。鮑照賦。柔莩爰秀。杜甫詩。香宜配碧葵。李時珍曰。子輕虛如榆莢仁。梁元帝詩。露沾疑染綠。陶隱居方。冬葵子柏子仁等分。

治面上疱瘡。武王帶銘。火滅修容。千金方。冬葵子煮汁。闢蜀椒毒。博物志。葵子火炒令爆吒撒熟地。朝種暮生。

白話文:

冬葵子味甘性寒。能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症狀,以及消瘦、五種小便不利(五癃)的病症,並能促進小便通暢。長期服用可以使骨骼強健、肌肉增長、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冬葵子採摘時需待露水散去,因此稱為「露葵」。葵的中心有毒,不宜食用。冬葵子輕盈虛空,像榆莢仁一樣。冬葵子與柏子仁等分,可治療面部疱瘡。冬葵子煮汁,能解蜀椒的毒性。 葵子需用火炒至爆裂成熟,才能食用。古人記載冬葵生長迅速,早上播種晚上就能收穫。

3. 莧實

味甘寒。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久服益氣力。不飢輕身。一名馬莧。

標高易見。指事深論。種需雨候。老怯風掀。丹還跛鱉。格壓膏㹠。荇呼哂誤。韭化機存。

王十朋詩。標高語更妙。埤雅。莧之莖葉高大易見。其字從莧。指事也。陸游詩。農事更深論洛陽。花木記。穀雨栽五色莧。王安石詩。紫莧凌風怯。貴耳集。紅莧為跛鱉之還丹。方岳詩。琉璃蒸乳壓㹠膏。未抵齋廚格調高。顏氏家訓詩。參差荇菜。博士皆以參差者。莧菜也。呼人莧為人荇。可笑之甚。淮南子。老韭之為莧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白話文:

莧菜味甘性寒。能治療青盲、明目,去除邪氣,通利大小便,去除寒熱。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讓人不感覺飢餓,身體輕盈。莧菜也叫做馬莧。

莧菜植株高大,容易看見。字形從「莧」字,是象形字。種植莧菜需要根據雨水時間來進行,老了的莧菜容易被風吹倒。古代文獻中,將紅莧菜比作能使跛腳的烏龜恢復行動的仙丹。也有文獻記載,用莧菜蒸製乳酪,壓製成膏狀,其製作方法和格調都很高超。將荇菜誤認為莧菜是一種常見的錯誤,因為兩者外形相似。而韭菜經過時間的推移,也可能演變成莧菜的樣子,說明萬物皆有其生長變化規律。

4. 瓜蒂

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下水。殺蠱毒。咳逆上氣。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生平澤。

美實蠲煩。秋除抱蒂。花謝跗環。瓞綿蔓系。齒沁餘香。鼻披雙綴。青綠垂檐。東來風脆。

劉子翬詩。美實蠲煩喜及時。杜甫詩。許以秋蒂除。仍看小童抱。農書。大曰瓜。小曰瓞。跗曰環。(注脫花處)蒂曰嚏。(注系蔓處)李東陽詩。冰齒餘香嚼未殘。龍魚河圖。瓜有兩蒂。兩鼻者殺人。雷斆論。凡使瓜蒂取青綠色。瓜氣足時採得。系屋東有風處吹之。

白話文:

瓜蒂味苦性寒。能治療全身浮腫(包括臉部和四肢)。能利尿消腫,殺死蠱毒,緩解咳嗽氣喘,治療因食用水果導致的胸腹疼痛,都能用它來催吐瀉下。瓜蒂生長在水邊。

瓜蒂果實甘美,能消除煩躁。秋天採摘時,要連同果蒂一起採下。花謝後,果蒂與果實連接的地方稱為「環」。瓜藤蔓生,果實連綿不斷。瓜蒂齒狀,留有餘香;兩端尖細如鼻。瓜蒂青綠色,垂掛屋簷下,秋風吹來,顯得脆弱。

劉子翬的詩中寫道:「甘美的瓜蒂能消除煩惱,真令人高興及時採摘。」杜甫的詩中寫道:「希望用秋天的瓜蒂來治療疾病,還看到小孩抱著瓜蒂。」《農書》中記載:「大的瓜稱為瓜,小的瓜稱為瓞,果蒂與果實連接處稱為環(注:指花脫落的地方),果蒂稱為嚏(注:指連接瓜藤的地方)。」李東陽的詩中寫道:「冰涼的瓜蒂,餘香尚存,嚼起來還沒吃完。」《龍魚河圖》中記載:「瓜若長出兩個果蒂,且兩端尖細如鼻,則有殺人之禍。」雷斆論述:「使用瓜蒂時,要選擇青綠色、瓜氣充足的瓜蒂,採摘後,要懸掛在屋簷東側通風處吹乾。」

5. 瓜子

味甘平。主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飢。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水芝。生平澤。

長身皤腹。𤬓瓣名齊。絮披虛練。囊貯排犀。花紅靧面。酒苦明睇。瓜雌蒂曲。擷高種棲。

鄭安曉詩。霜皮露葉護長身。左傳。皤其腹。廣雅。冬瓜𦶍也。其子謂子𤬓。吳普曰。瓜子一名瓣。李時珍曰。瓤謂之瓜練。白虛如絮。子謂之瓜犀。在瓤中成列。多能鄙事。白瓜仁加桃花服食。面紅清。苦酒漬曝。日服方寸匕明目。齊民要術。冬瓜蒂彎曲貼肉者雌瓜也。取子收高燥處留作種。

白話文:

瓜子味甘性平。能使人容光煥發,氣色紅潤,增強體力,不易感到飢餓。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瓜子也叫水芝,生長在濕潤的地方。

冬瓜植株高大,果實膨脹,瓜子排列整齊,瓜瓤潔白如絮,瓜子像犀角般排列在瓜瓤中。冬瓜花紅色,果蒂彎曲。好的瓜子應採摘自高處種植的冬瓜。

鄭安曉的詩句描述了冬瓜:「霜打的瓜皮,露水滋潤的葉片保護著高大的植株。」《左傳》中提到「腹部膨脹」。《廣雅》中記載「冬瓜的果實叫做瓠」。瓜子也叫瓠子。吳普說瓜子也叫瓜瓣。李時珍說瓜瓤叫做瓜練,潔白如絮;瓜子叫做瓜犀,排列在瓜瓤中。很多瑣碎的事情都與瓜子有關。用白瓜仁加桃花一起服用,可以使面色紅潤光潔;用苦酒浸泡曬乾的瓜子,每天服用一小撮,可以明目。 《齊民要術》中記載:冬瓜蒂彎曲貼近果肉的是雌瓜,應採摘其瓜子,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保存作種。

6. 苦菜

味苦寒。主五臟邪氣、厭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選。生山谷。

菜美天香,遊冬景邁。黃訛龍葵,白猜馬薤。和米炊香,浮羹嚼快。如薺如飴,苦甘深喟。

李時珍曰:一名天香菜。《埤雅》此草經冬不凋,故名遊冬。傅休弈歌:歲晏景邁。《顏氏家訓》:江南別有苦菜,乃《爾雅》蘵黃蒢也。河北謂之龍葵。梁世講禮者,以此當之,大誤。兼明書月令:孟夏苦菜秀。孔穎達云:菜似馬薤而花白,味極苦。今驗四月秀者,野人呼為苦葽。春初取煮和米粉作餅食之。

月令所書苦菜,即苦葽也。穎達所見,別是一物,不可引以解此。黃正色詩:嫩綠浮羹蓴讓滑。王惲詩:今朝過喜一嚼快。詩: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堇荼如飴。李祁詩:幽然發深喟。

白話文:

苦菜味苦性寒,能治療五臟的邪氣,以及厭食、胃痛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安心、益氣、聰明、反應敏捷,並且減少睡眠需求,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苦菜又名荼草、選,生長在山谷中。

苦菜味道鮮美,香氣撲鼻,冬天也能生長,故名遊冬。 它的顏色有黃色的(像龍葵)和白色的(像馬薤),可以和米一起煮,香味四溢,做成羹也很爽口,口感如同薺菜般鮮美,像飴糖般甜潤,其苦中帶甘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

李時珍說,苦菜又名天香菜。《埤雅》中記載,此草冬天也不枯萎,所以叫做遊冬。《傅休弈歌》中提到歲末時節,苦菜依然茂盛。《顏氏家訓》中記載,江南地區還有另一種苦菜,即《爾雅》中所說的黃蒢;河北地區則稱它為龍葵。梁代講究禮儀的人,用它來代替真正的苦菜是大錯特錯的。《禮記·月令》中提到孟夏時節苦菜生長茂盛,孔穎達解釋說,這種菜葉子像馬薤,花是白色的,味道極苦。現在觀察四月生長的苦菜,民間稱之為苦葽。春天剛開始時,人們採摘它來煮熟,和米粉一起做成餅食用。

《月令》中記載的苦菜,就是苦葽;而孔穎達所見到的,則是另一種植物,不能用來解釋《月令》中的苦菜。黃正色詩中寫道:「嫩綠的苦菜做成羹,比蓴菜還要滑潤。」王惲詩中寫道:「今天品嚐苦菜,真叫人覺得爽口。」詩句中還有:「誰說荼苦?它的甘甜如同薺菜。」以及「堇荼如同飴糖般甜美。」李祁詩中寫道:「靜靜地品嚐,令人深深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