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洗

《神農本草經贊》~ 卷一 上經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上經 (16)

1. 蠡魚

味甘寒。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一名鮦魚。生池澤。(初學記引作鱧)

籙稱水厭。禮斗靈嘉。疏經誤鯇。具性通蛇。七星首戴。雙礪形差。附生鰻子。聚沫吹沙。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主治濕性痹症、臉部浮腫、排出大量水分。別名鮦魚,生於池塘湖澤中。(《初學記》引作鱧魚)

李時珍曰。道家指為水厭。齋籙所忌。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禮。故為之鱧。宋送神歌。靈有嘉兮。爾雅疏。鱧鯇並列訓鱧。一名鯇非。陶弘景曰。言是公蠣蛇所化。猶通蛇性。爾雅翼。首有七點作北斗之狀。水經注。林邑範文為奴時。於澗水得兩鱧。挾歸托云蠣石。郎至魚前。

見是兩石。埤雅。鰻子附鱧而生。李夷亮賦。聚沫紆徐。爾雅疏。鯊鮀魚狹而小。張口吹沙。

白話文:

李時珍說:道家用「鱧魚」來指稱「水厭」。道教齋醮所忌諱的,在夜裡朝拜北斗時,有自然形成的禮儀。因此,將鱧魚作為祭品。宋代送神歌中唱道:「靈魂有嘉德,鱧魚來相迎。」《爾雅疏義》中記載,鱧魚和鯇魚是同類,但鱧魚並非鯇魚。陶弘景說:傳說是公蠣蛇所化,因此還保留著蛇的習性。《爾雅翼》中記載,鱧魚的頭上有七個小點,呈北斗星的形狀。《水經注》記載:林邑的範文在為奴期間,在澗水裡得到兩條鱧魚,挾著逃歸,說那是蠣石。他回來後,鱧魚在主人面前消失不見了。

鰻魚依附於鱧魚身上而生長。李夷亮的作品中描繪了鰻魚聚集泡沫,緩慢遊動的情景。鯊鮀魚體形狹窄而小,它們會張開嘴吹沙子。

2. 鯉魚膽

味苦寒。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生池澤。

三十六鱗。披膽加志。弗共冰棲。非調飴味。熊可和丸。獺亦分器。苦口功同。懸珠目治。

白話文:

三十六鱗:

**性質:**味苦,性寒。

功效:

  • 主治眼目熱赤疼痛。
  • 青盲(夜盲症)明目。
  • 長期服用能強身健體。
  • 益於志氣。
  • 生長在池塘或沼澤中。

配伍:

  • 配伍披膽、加志,但不能與冰棲同用。
  • 配伍飴味,但不能與熊一起製丸。
  • 與獺配伍使用,功效相同。
  • 用於治療懸珠目(一種眼疾)。

蘇頌曰。脅鱗一道無大小。皆三十六鱗。漢書傳。路溫舒披大膽。新書僶俯而加志。晉書紀。武帝銜膽棲冰。李珣歌。嘗膽不苦味若飴。唐書傳。柳仲郢母。和熊膽丸使夜咀嚥。說文。獺膽分卮。史記世家。毒藥苦口利於病。漢書傳。東方朔目若懸珠。穀梁傳。六鶂先數聚辭也。目治也。李時珍曰。熊膽明目去翳。蘇頌曰。獺膽主治目翳。視物不明。

白話文:

蘇頌說:人體兩脅的鱗狀物,不論大小,數量都是三十六片。

《漢書》記載:路溫舒剖開膽囊。

《新書》中寫道:僶俯下身體,鼓足精神。

《晉書》記載:武帝含著膽囊,冒著冰寒。

李珣的歌詞裡唱道:嘗了膽汁也不覺得苦,味道就像甘甜的糖一樣。

《唐書》記載:柳仲郢的母親,用熊膽製成藥丸,讓他晚上嚼服。

《說文解字》中提到:獺的膽囊可以分盛藥酒。

《史記》世家中說:毒藥雖然苦口,卻對疾病有益。

《漢書》記載:東方朔的眼睛像懸掛著的珠子一樣明亮。

《穀梁傳》中寫道:六鶂先數聚,然後再一起起飛。眼睛是負責觀察的器官。

李時珍說:熊膽可以明目,去除眼翳。

蘇頌說:獺膽可以治療眼翳,改善視力。

3. 藕實莖

味甘平。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一名水芝丹。生池澤。

冰絲玉節。蟄臥川阿。紅裳獨立。翠扇交摩。中藏魚目。仰露蜂窠。水羞相輩。痊起沉疴。

白話文:

味道甘,性平。能養心補中,增強氣力和精神。治療各種疾病,長期服用可以減輕身體重量,延年益壽,延緩衰老,止渴延年。別名「水芝丹」,生長在池塘和沼澤地帶。

古代文字:

冰絲玉節。蟄臥川阿。紅裳獨立。翠扇交摩。中藏魚目。仰露蜂窠。水羞相輩。痊起沉痾。

于慎行詩。冰絲欲斷鮫人縷。陶弼詩。誰將玉節栽。馮璧詩。蟄臥時奮迅。王勃賦。誓畢賞於川阿。李綱賦。紅裳影斜。韓偓詩。香囊獨立紅。許渾詩。煙開翠扇清風曉。京房易傳。相摩而鳴。高啟聯句。魚目微光皎。張楫詩。飛盡黃蜂露蜜房。劉孝威啟。凡厥水羞。莫敢相輩。謝薖詩。已覺沉疴痊。

白話文:

于慎行的詩:「像冰絲一樣細的鮫魚線,似乎快要斷了。」

陶弼的詩:「誰把玉製的節杖種在了這裡?」

馮璧的詩:「沉睡的動物到了時候就會奮起。」

王勃的賦:「發誓在河邊實現自己的理想。」

李綱的賦:「紅色的衣裳在斜陽下顯得顏色更深。」

韓偓的詩:「香囊孤零零地掛著,顏色鮮紅。」

許渾的詩:「薄霧散開,翠綠的扇子在清風中搖動。」

京房的《易傳》:「互相摩擦就會發出聲音。」

高啟的聯句:「魚目雖然微光,但依然明亮。」

張楫的詩:「黃蜂飛完了,只剩下有露水的蜜房。」

劉孝威的啟事:「凡是那些羞愧的水草,都不敢與它們為伍。」

謝薖的詩:「感覺沉重的疾病已經痊癒了。」

4. 大棗

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肋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葉覆麻黃。能令出汗。生平澤。

早遂修虔。剝乘豳侯。百益陳功。千回急就。染齒黃蒸。投心紅皺。萬歲嘉名。參餚觴壽。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主治心腹邪氣,安撫中部,調養脾肋十二經脈。平胃氣,通達九竅。補益氣血津液。身體虛弱、大驚失措,四肢沉重。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長期服用,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葉子覆蓋麻黃,能促進出汗。平穩滋潤。

早年即修節養生,剝落下像豳侯的衣帽。百般益處積功成,千百回合急求速成。染色黑齒黃色蒸,投水使心腹紅肉皺縮。萬歲嘉名揚四海,參餚觴祝壽增歲月。

魏書傳。棗者早遂朕意。左傳。女贄不過榛慄棗修。以告虔也。詩。八月剝棗。清異錄。百益一損者棗。杜甫詩。一日上樹能千回。史記傳。今怠而不急就。嵇康論。齒居晉而黃。謂棗故也。魏書傳注。黃侔蒸慄。南史傳。投臣以赤心。孟郊聯句。紅皺曬檐瓦。宋書傳。三佛齊貢萬歲棗。王安石詩。廣庭觴聖壽。以此參餚蔌。

白話文:

《魏書》中記載:「棗能迅速實現皇帝我的意圖。」《左傳》提道:「女子的貢品不超過榛子、栗子和棗子,這是為了表達虔誠之心。」《詩經》裡有言:「八月時節摘棗子。」《清異錄》裡提到:「對人體有一百種好處只有一害的是棗子。」杜甫在詩中寫道:「一天能上樹上千回(形容棗樹多果實,吸引孩童頻繁攀爬)。」《史記》某傳記載:「現在懈怠而不及時採取行動。」嵇康在其論文中說:「居住在晉地而牙齒泛黃,這是因為食用棗子所致。」《魏書》的註解裡解釋:「泛黃的程度猶如蒸熟的栗子般。」《南史》中的傳記記載:「對我以示忠誠之心。」孟郊在聯句中描繪:「紅色皺褶的棗子晾曬在屋簷瓦片上。」《宋書》裡提到:「三佛齊國進貢了象徵萬壽的棗子。」王安石在其詩中寫道:「在寬敞的庭院裡舉行祝壽儀式,並將此作為宴席上的佳肴配菜。」

5. 葡萄

味甘平。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甘平。主治筋骨濕痹。能益氣壯力。強壯意志。令人肥健。耐飢寒風。長期食用能減輕體重,延年益壽。可釀酒。生長於山谷之中。

托根福地。引竹交穿。青紛綬結。紫瑩珠懸。云漿清滑。玉盞涼鮮。荔枝同嚼。風月無邊。

白話文:

依傍在福地之上,引來竹林交接相連,青翠的竹葉紛飛,宛若絲帶結紮。紫色的竹實晶瑩圓潤,似珠子懸掛。雲氣凝結成的露水清涼滑口,盛放在美玉般的自然容器中,清涼鮮美。與荔枝同時咀嚼,滋味妙不可言,風花雪月之美景也無邊無際。

宋祁賦。托崤函之福地。韓愈詩。莫辭添竹引龍鬚。劉禹錫歌。繁葩組綬結。唐彥謙詩。珠帳高懸夜不收。劉禹錫詩。味敵五云漿。洪希又詩。醍醐縱美輸清滑。顧阿瑛詩。葡萄玉盞酌西涼。李夢陽詩。酒酣試取冰丸嚼。不說天南有荔枝。張鎡詞。風月無邊是醉鄉。

白話文:

宋祁在他的賦中,將細辛比作託身於崤山和函谷關這樣的福地中的珍品。韓愈在詩中提到,不要吝惜多栽竹子來引來細辛(這裏可能是用“龍鬚”來比喻細辛的細長根鬚)。劉禹錫在歌中形容細辛的花朵繁密如錦繡的絲帶纏繞在一起。唐彥謙在詩中描述,細辛的株叢高高懸掛,就像夜晚不收的珠簾。劉禹錫在另一首詩中,將細辛的味道與五雲漿相提並論,說明其美味非凡。

洪希又的詩中,雖然提到了醍醐(一種從酥酪中提製的奶油狀物質,佛教中常用來比喻至高無上的佛法),但他仍然認爲即使醍醐再美,也無法與細辛的清新滑爽相比。顧阿瑛的詩中,他用“葡萄”玉盞(玉製的酒杯)來盛放來自西涼的酒,暗喻細辛的珍貴與美酒相配。

李夢陽的詩中,他描述在酒酣耳熱之際,嘗試嚼取細辛製成的冰丸,這種美味甚至讓他忘記了南方有荔枝這樣的佳果。張鎡的詞中,他讚美風月無邊的美景是醉人的故鄉,這裏可能也是在借景抒情,表達細辛帶來的愉悅感受如同身處醉人的美景之中。

6. 蓬蘽

味酸平。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志倍力。有子。久服輕身不老。一名覆盆。生平澤。

舊干新叢。同功分紀。刺類鉤懸。蔓牽角犄。逐節葵青。成簇椹紫。蠶老蛇殘。莓非倫擬。

白話文:

味酸,性平。主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增倍力氣、有子嗣。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又名覆盆,生平長在低窪地帶。

酸味,寒涼。主要功效為安撫五臟六腑、增益精氣、滋陰益壽、增強意志力、倍增力氣、得子嗣。長期服用可以減緩衰老、保持身體輕盈不老。別名為覆盆,生長於低窪潮濕地帶。

古詩:

往年的新苗,與今年的舊株,雖同種不同齡,功效卻相同。 枝刺像鉤子懸掛,蔓藤交錯如犄角。 節節葵葉碧青,果實紫紅成簇。 蠶蛻蛇殼殘存,莓果獨特無與倫比。

庾肩吾詩。新叢入望苑。舊干冠層城。李時珍曰。蓬蘽覆盆。一類二種。分早熟晚熟。功用相近。藤蔓繁衍。莖有倒刺。逐節生葉。如小葵葉。面青背白。結實成簇。熟則紫黯如椹。又懸鉤樹莖。有倒刺。實亦相類。孟詵以為即覆盆誤。袁桷詩。勢如鹿角掎。吳瑞曰。地莓蠶老時紅熟。一名蛇殘。韓保升曰。子赤儼若覆盆。唐書傳。劉洎勢不倫擬。

白話文:

庾肩吾的詩裡提到:「新生的蓬草映入眼簾,老幹的蓬草覆蓋著連綿的城牆。」

李時珍說:「蓬蘽和覆盆是一類兩種植物,分別有早熟和晚熟之分,功效相似。它們都是藤蔓植物,莖上有倒刺,每節生葉,葉子像小葵葉,正面青綠色,背面白色。果實成簇生長,成熟後呈紫紅色,像桑葚。另外,懸鉤樹的莖上也有倒刺,果實也類似蓬蘽和覆盆。」

孟詵認為覆盆就是蓬蘽的誤傳。

袁桷的詩裡寫道:「形勢像鹿角一樣交錯。」

吳瑞說:「地莓成熟時變成紅色,也叫蛇殘。」

韓保升說:「它的果實是紅色的,就像覆盆。」

《唐書》記載:「劉洎的勢力混亂,不能與其他勢力相提並論。」

7. 雞頭實

味甘平。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一名雁啄實。生池澤。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主治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背脊椎膝蓋疼痛。能補益身體,消除急病。增益精氣,增強意志力。使耳目聰明。長期服用有助於減輕體重,延緩衰老,有神仙般的效果。別名雁啄實。生長在沼澤地帶。

橐韜川植。論鬥剝膚。蝟毛青湧。雞啄紅敷。盤輪縐縠。囊截明珠。上池華液。挹注囁嚅。周禮疏。川澤植物宜膏物。蓮芡之實有橐韜者。黃庭堅詩。明珠論鬥煮雞頭。易。剝床以膚。王叟岩詩。琉璃湧出青毛蝟。李時珍曰。芡。生紫花。在苞頂如雞啄。葉貼水。皺文如縠。

白話文:

芡實產自河川沼澤。果實成熟時,外殼可剝製成藥用。其果實表面密佈針刺狀的青色絨毛,外形如雞啄一般,其紅色部分用於敷貼。芡實的外殼呈環狀皺褶,裡麪包裹著晶瑩剔透的果仁,如同囊中寶珠。芡實的上方含有豐富的汁液,可以取用來飲用或滴注。

周禮中記載,河川沼澤中的植物可製成膏藥。蓮子和芡實中也有可製成膏藥的品種。

宋代詩人黃庭堅有詩云:「明珠論鬥煮雞頭」,比喻珍貴之物。

《易經》中提到「剝牀以膚」,意指剝落外殼以取得藥材。

宋代詩人王叟巖有詩云:「琉璃湧出青毛蝟」,形容芡實表面絨毛茂密。

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記載,芡實會開出紫色的花朵。花苞頂端有如雞啄狀。芡實的葉子貼著水面,皺紋如波浪起伏。

宋文同詩。芡盤圓圓如碧輪。薑特立詩。明珠截錦囊。東坡雜記。吳子野云。食芡必枚齧而細嚼。終日囁嚅。足以致上池之水。使人華液通流。轉相挹注。

白話文:

宋文同的詩中說:「芡實盤的果實圓圓如綠色的車輪。」薑特立的詩中說:「熟透的芡實果如明珠,裂開後像錦囊。」蘇東坡的《雜記》中記載:吳子野曾說,「吃芡實一定要一顆顆地剝開,細細咀嚼,這樣才能讓芡實的汁液慢慢分泌,如同注入上池的水源,使人體內的津液順暢運行,互相滋養。」

8. 胡麻

味甘平。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巨勝。葉名青蘘。生川澤。

種督兒曹。菑先嘉耦。八拗生殊。四宜具有。燭持溪頭。杯流洞口。綠葉華滋。沐宜螓首。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主治因中氣虛弱而導致的體虛乏力。能補益五臟六腑,增強氣力,使肌肉豐滿,填滿骨髓腦髓。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別名為巨勝。葉子稱為青蘘。生長在山川澤地。

梅堯臣詩。胡麻養氣血。種以督兒曹。唐慎微曰。俗傳胡麻須夫婦同種則茂盛。左傳。嘉耦曰妃。雞肋編。胡麻性有八拗。雨暘時薄收。大旱方熟。開花向下。結子向上。炒焦壓榨。才得生油。膏車則滑。鑽針乃澀。戴元表賦。芘本近仁。嚮明近智。蹈約而不移。近信在困。

白話文:

梅堯臣的詩: 胡麻滋養氣血。 種植時,由孩子們監督。

唐慎微說: 民間傳說,胡麻必須夫妻同種,才會長得茂盛。

《左傳》: 美好的配偶稱為妃。

《雞肋編》: 胡麻有八種乖戾的特性:

  • 雨季和晴季產量少。
  • 大旱時才會成熟。
  • 花朵向下開放。
  • 果實向上生長。
  • 炒焦後壓榨,才能得到生油。
  • 膏車塗抹後會變滑。
  • 鑽針塗抹後會變澀。

戴元表的賦: 胡麻的本性接近仁德, 向著光明接近智慧, 踐行約束而不動搖, 在困境中仍然堅信。

而能恭近義以為君子之道。四宜乎。拾遺記。背明之國。有通明麻食者夜行不持燭。是巨勝也。曹唐詩。吃盡溪頭巨勝花。神仙記。劉晨阮肇入天台採藥。見一杯流下。有胡麻飯。陸龜蒙詩。不敢窺洞口。古詩。綠葉發華滋。寇宗奭曰。青蘘葉湯浸。婦人以之梳髮。詩。螓首蛾眉。

白話文:

而能夠恭敬謹慎,遵循義理,纔是君子應有的行為準則。有四個方面值得學習。

《拾遺記》記載:在背明國,有一種通明的麻食,在夜晚食用後,不需要手持蠟燭就能行走自如。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東西。

曹唐的詩句中說:「吃盡溪頭巨勝花。」

《神仙記》記載:劉晨和阮肇進入天台山採集藥材。他們看到一棵杯狀大樹的樹幹上流淌著一種像胡麻飯一樣的東西。

陸龜蒙的詩句中說:「不敢窺洞口。」

古詩中說:「綠葉發華滋。」

寇宗奭說:「青蘘葉湯浸。」婦女用它來梳理頭髮。

詩經中說:「螓首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