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卷一 上經 (16)
卷一 上經 (16)
1. 蠡魚
味甘寒。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一名鮦魚,生池澤。(初學記引作鱧)
籙稱水厭。禮斗靈嘉。疏經誤鯇。具性通蛇。七星首戴。雙礪形差。附生鰻子。聚沫吹沙。
李時珍曰:道家指為水厭,齋籙所忌;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禮,故為之鱧。宋送神歌:靈有嘉兮。爾雅疏:鱧鯇並列訓鱧;一名鯇非。陶弘景曰:言是公蠣蛇所化,猶通蛇性。爾雅翼:首有七點作北斗之狀。水經注:林邑範文為奴時,於澗水得兩鱧,挾歸托云蠣石。郎至魚前,見是兩石。埤雅:鰻子附鱧而生。李夷亮賦:聚沫紆徐。爾雅疏:鯊鮀魚狹而小,張口吹沙。
白話文:
蠡魚味甘性寒,可以治療濕痺、面部浮腫和水腫。它也叫鮦魚,生長在池塘和沼澤中。(有些古籍記載為鱧魚)
道家典籍稱它為水厭,是齋戒和道籙中所忌諱的。夜間祭祀北斗星時,有特定的儀式,因此也稱它為鱧魚。宋代的送神歌中也提到它。一些古籍將鱧魚和鯇魚混淆,但鱧魚和鯇魚是兩種不同的魚。陶弘景說,鱧魚是公蠣蛇變成的,所以它像蛇一樣。古籍記載,鱧魚頭上有七個斑點,像北斗星一樣。還有記載說,有人在澗水中捕到兩條鱧魚,以為是石頭。
另外,鰻魚附著在鱧魚身上生長;鱧魚會吐出泡沫,並張口吸沙。
2. 鯉魚膽
味苦寒,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生池澤。
三十六鱗;披膽加志;弗共冰棲;非調飴味;熊可和丸;獺亦分器;苦口功同;懸珠目治。
蘇頌曰:脅鱗一道無大小,皆三十六鱗;漢書傳:路溫舒披大膽;新書:僶俯而加志;晉書紀:武帝銜膽棲冰;李珣歌:嘗膽不苦味若飴;唐書傳:柳仲郢母,和熊膽丸使夜咀嚥;說文:獺膽分卮;史記世家:毒藥苦口利於病;漢書傳:東方朔目若懸珠;穀梁傳:六鶂先數聚辭也,目治也。李時珍曰:熊膽明目去翳;蘇頌曰:獺膽主治目翳,視物不明。
白話文:
鯉魚膽味苦性寒,能治療眼睛紅腫疼痛,以及青盲(一種眼疾),長期服用能增強體魄,益於精神氣。鯉魚生活在池澤中,鱗片總是三十六片。
古籍記載中,有「披膽」、「加志」、「銜膽棲冰」、「和熊膽丸」、「獺膽分器」等說法,說明鯉魚膽的功效與熊膽、獺膽相似,都具有苦味,能治療眼疾,尤其能使眼睛明亮有神。
古書中記載,鯉魚的側線鱗片無論大小都為三十六片;路溫舒膽識過人;武帝為了堅定意志,甚至能忍受在冰天雪地中吞服苦膽;李珣曾形容服食苦膽的滋味如同飴糖般;柳仲郢的母親用熊膽丸治療眼疾;獺膽則被分裝在酒器中;東方朔的眼睛明亮有神,如同懸掛的珍珠;許多古代典籍都記載了苦味藥物能治病。李時珍認為熊膽可以明目去翳,蘇頌則認為獺膽可以治療眼翳和視力模糊。
3. 藕實莖
味甘平;主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一名水芝丹,生池澤。
冰絲玉節。蟄臥川阿。紅裳獨立。翠扇交摩。中藏魚目。仰露蜂窠。水羞相輩。痊起沉疴。
于慎行詩。冰絲欲斷鮫人縷。陶弼詩。誰將玉節栽。馮璧詩。蟄臥時奮迅。王勃賦。誓畢賞於川阿。李綱賦。紅裳影斜。韓偓詩。香囊獨立紅。許渾詩。煙開翠扇清風曉。京房易傳。相摩而鳴。高啟聯句。魚目微光皎。張楫詩。飛盡黃蜂露蜜房。劉孝威啟。凡厥水羞,莫敢相輩。謝薖詩。已覺沉疴痊。
白話文:
蓮藕(藕實莖)味道甘甜平和。主要功效是滋補身體、養護精神,增強體力,去除百病。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不感覺飢餓,延長壽命。蓮藕也叫做水芝丹,生長在池塘沼澤之中。
(以下為古人詩詞歌賦描寫蓮藕的句子,用以讚美其外形及功效):冰清玉潔的藕節,潛藏在水邊的溝壑中;紅色的藕衣獨立水中,翠綠的蓮葉相互摩擦;藕中藏有像魚眼睛一樣的孔洞,露出蜂窩狀的花托;眾多水生植物中,蓮藕獨自能治癒沉疴。
4. 大棗
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肋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長年。葉覆麻黃,能令出汗。生平澤。
早遂修虔。剝乘豳侯。百益陳功。千回急就。染齒黃蒸。投心紅皺。萬歲嘉名。參餚觴壽。 魏書傳:棗者早遂朕意。左傳:女贄不過榛慄棗修,以告虔也。詩:八月剝棗。清異錄:百益一損者棗。杜甫詩:一日上樹能千回。史記傳:今怠而不急就。嵇康論:齒居晉而黃,謂棗故也。魏書傳注:黃侔蒸慄。南史傳:投臣以赤心。孟郊聯句:紅皺曬檐瓦。宋書傳:三佛齊貢萬歲棗。王安石詩:廣庭觴聖壽,以此參餚蔌。
白話文:
大棗味甘性平。能治療心腹的邪氣,滋養中焦,補益脾胃和十二經脈,調和胃氣,疏通九竅,補充氣血和津液不足,治療身體虛弱、驚嚇導致四肢沉重等症狀,還能調和各種藥物。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大棗葉子與麻黃一起使用,可以促進出汗。大棗生長在濕潤的地方。
(以下為典故說明,非藥性描述)古籍記載,大棗成熟早,實現了君王的期望;古代女子送禮,榛慄棗是上好的選擇,以示虔誠;農曆八月是剝棗的季節;大棗益處很多,只有一點點缺點;一天可以爬樹採摘上千個棗子;做事不要懶惰懈怠;晉朝人牙齒發黃,是經常吃棗的緣故;棗子顏色像蒸煮過的栗子;以赤誠之心待人;曬乾的棗子顏色紅褐色、皺縮;三佛齊進貢壽命很長的棗子;以棗子佐餐,慶祝聖壽。
5. 葡萄
味甘平。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生山谷。
托根福地,引竹交穿。青紛綬結,紫瑩珠懸。云漿清滑,玉盞涼鮮。荔枝同嚼,風月無邊。
宋祁賦:托崤函之福地。韓愈詩:莫辭添竹引龍鬚。劉禹錫歌:繁葩組綬結。唐彥謙詩:珠帳高懸夜不收。劉禹錫詩:味敵五云漿。洪希又詩:醍醐縱美輸清滑。顧阿瑛詩:葡萄玉盞酌西涼。李夢陽詩:酒酣試取冰丸嚼。不說天南有荔枝。張鎡詞:風月無邊是醉鄉。
白話文:
葡萄味甘性平。能治療筋骨酸痛、濕痺等症。能益氣增強體力,使人精神旺盛。讓人身體強壯肥胖,耐飢餓,能抵抗風寒。長期食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可以釀酒。生長在山谷中。
葡萄根紮在肥沃的土地,枝蔓與竹子交錯生長,青綠色的枝葉像綬帶一樣纏繞,紫色的果實像珍珠一樣懸掛,汁液清澈甘甜,像玉杯中的涼爽鮮美之物,與荔枝一起食用,更是享受無盡的風月之樂。
以上是歷代文人墨客對葡萄的詠讚,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葡萄的生長環境、外形特徵以及食用感受。
6. 蓬蘽
味酸平。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志倍力,有子。久服輕身不老。一名覆盆。生平澤。
舊干新叢,同功分紀;刺類鉤懸,蔓牽角犄;逐節葵青,成簇椹紫。蠶老蛇殘,莓非倫擬。
庾肩吾詩:新叢入望苑,舊干冠層城。李時珍曰:蓬蘽覆盆,一類二種,分早熟晚熟,功用相近。藤蔓繁衍,莖有倒刺,逐節生葉,如小葵葉,面青背白。結實成簇,熟則紫黯如椹。又懸鉤樹莖有倒刺,實亦相類。孟詵以為即覆盆,誤。袁桷詩:勢如鹿角掎。吳瑞曰:地莓蠶老時紅熟,一名蛇殘。韓保升曰:子赤儼若覆盆。唐書傳:劉洎勢不倫擬。
白話文:
蓬蘽味酸性平,能安定五臟,增強精氣,使身體強健、意志堅定、力量倍增,並能幫助生育。長期服用可以輕身不老。蓬蘽又名覆盆,生長在濕潤的地方。
老枝新枝都有相同的功效,只是成熟時間不同。枝條上有刺,像鉤子一樣互相纏繞,節節生長,葉子像小葵花葉,正面青綠,背面白色。果實簇生,成熟時紫黑,像桑葚一樣。 懸鉤子跟蓬蘽很像,但孟詵認為懸鉤子就是覆盆子(蓬蘽)的錯誤名稱。 蓬蘽的枝條像鹿角一樣互相交錯,果實成熟時紅豔,又叫蛇殘,果實的形狀像覆盆。 蓬蘽的功效卓越,難以與其他莓類相比。
7. 雞頭實
味甘平;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一名雁啄實,生池澤。
橐韜川植;論鬥剝膚;蝟毛青湧;雞啄紅敷;盤輪縐縠;囊截明珠;上池華液;挹注囁嚅。
周禮疏:川澤植物宜膏物。蓮芡之實有橐韜者。黃庭堅詩:明珠論鬥煮雞頭。易:剝床以膚。王叟岩詩:琉璃湧出青毛蝟。李時珍曰:芡,生紫花,在苞頂如雞啄;葉貼水,皺文如縠。
宋文同詩:芡盤圓圓如碧輪。姜特立詩:明珠截錦囊。東坡雜記:吳子野云:食芡必枚齧而細嚼,終日囁嚅;足以致上池之水,使人華液通流,轉相挹注。
白話文:
雞頭實味甘性平。能治療濕痺、腰脊膝痛,具有補益中氣、去除暴疾、增強精氣、壯志強身、使耳目聰明等功效。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飢餓,延年益壽,如同神仙一般。雞頭實又名雁啄實,生長在池澤等水邊濕地。
它的外形特徵:果實外殼像包裹著東西的口袋(橐韜),種子外皮剝開後呈現白色(剝膚),表面有像蝟毛一樣的青色突起(蝟毛青湧),果實頂端呈現紅色,像雞啄過一樣(雞啄紅敷),果實表面有褶皺,像絲綢一樣(盤輪縐縠),果實內含晶瑩剔透的種子,像珍珠一樣(囊截明珠)。 成熟的果實充滿了滋潤的汁液(上池華液),食用時需要細嚼慢咽(挹注囁嚅)。《周禮》注釋中提到,生長在水澤的植物多含有油脂。《黃庭堅詩》中描述雞頭實像珍珠一樣,《易經》中提到剝開外皮,《王叟岩詩》中描述其青色的突起,《李時珍》則描述了芡實的花和葉的形態特徵。《宋文同詩》和《姜特立詩》也描述了芡實的形態。《東坡雜記》中吳子野提到吃芡實一定要細嚼慢嚥,才能充分吸收其精華,使身體內部的津液流通。
8. 胡麻
味甘平,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巨勝,葉名青蘘,生川澤。
種督兒曹,菑先嘉耦,八拗生殊,四宜具有。燭持溪頭,杯流洞口,綠葉華滋,沐宜螓首。
梅堯臣詩:胡麻養氣血,種以督兒曹。唐慎微曰:俗傳胡麻須夫婦同種則茂盛。左傳:嘉耦曰妃。雞肋編:胡麻性有八拗:雨暘時薄收,大旱方熟,開花向下,結子向上,炒焦壓榨,才得生油,膏車則滑,鑽針乃澀。戴元表賦:芘本近仁,嚮明近智,蹈約而不移,近信在困,而能恭近義以為君子之道。四宜乎?拾遺記:背明之國,有通明麻食者夜行不持燭,是巨勝也。曹唐詩:吃盡溪頭巨勝花。神仙記:劉晨阮肇入天台採藥,見一杯流下,有胡麻飯。陸龜蒙詩:不敢窺洞口。古詩:綠葉發華滋。寇宗奭曰:青蘘葉湯浸,婦人以之梳髮。詩:螓首蛾眉。
白話文:
胡麻味甘性平,能治療內臟受損、身體虛弱消瘦。它可以滋補五臟六腑,增強體力,使肌肉結實,充盈骨髓和腦髓。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胡麻又名巨勝,葉子叫做青蘘。它生長在河川沼澤地帶。
古人種植胡麻時,夫婦共同參與才能獲得好收成。胡麻的特性是八個枝節生長,收成受雨水和陽光影響很大,雨水過多或不足都會減產,只有大旱之年才能豐收。它的花朵向下開,果實則向上結。需將胡麻炒焦後壓榨才能得到油,這種油用於車輛則潤滑,用於鑽針則粘稠。
胡麻的特性是接近仁義,趨向光明智慧,遵守約定而不改變,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堅持信義,這是君子應有的品格。
據說在一個叫做「背明」的國家,人們食用一種能發光的胡麻,晚上行走不用點燈,這種胡麻就是巨勝。
古人曾記載採藥人食用胡麻飯的傳說。此外,胡麻葉子煮成湯,婦女用來洗髮,使頭髮烏黑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