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贊》~ 卷一 上經 (13)
卷一 上經 (13)
1. 桑上寄生
味苦平。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其實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山谷。
瞻彼菀柔。夤緣苞系。共氣分形。緣根附蒂。柳紫稽疑。苕青殊裔。豆實香稠。蒼梧酒劑。
詩。菀彼桑柔。唐書傳贊。蘿蔦夤緣。易。繫於苞桑。梁元帝書。分形共氣。梅堯臣賦。緣根兮附蒂。群芳譜。柳寄生亦紫藤。書。七稽疑。詩。苕之華。其葉青青。魏志紀。包舉殊裔。蘇頌曰。結子黃綠色。如小豆。汁稠者良。潯梧雜佩。桑寄生酒。出梧州。張正見詩。浮蟻擅蒼梧。謂此。
白話文:
桑寄生味苦性平。主要功效是治療腰痛,以及小兒背部強直、癰腫。它還能安胎、滋養肌膚,使頭髮、牙齒堅固,鬍鬚眉毛濃密生長。其果實能明目、輕身,甚至有通神之效。桑寄生別名寄屑、寓木、宛童,生長在山谷中。
(以下為古代文獻引述,說明桑寄生的特性及名稱由來):
詩經中描述其柔弱攀附的姿態;唐書中記載其攀緣纏繞的特性;易經中提到它依附在桑樹上的樣子;梁元帝的文中提到它與寄主植物共生共存的關係;梅堯臣的文中描述它依附根莖生長的形態;群芳譜中提到柳寄生和紫藤相似;古代典籍中記載它令人難以分辨的特性;詩經中描述了它青翠的葉子;魏志中記載了它廣泛分布的特性;蘇頌記載其果實呈黃綠色,像小豆子,汁液濃稠者品質較佳;古代文獻中記載用桑寄生釀酒,產於梧州;張正見的詩中提到的“浮蟻擅蒼梧”,指的就是桑寄生酒。
2. 杜仲
味辛平。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久服輕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
杜父仙去。嘉蔭翹思。紫封巨植。白折輕絲。足知為屨。牙效烹葵。形兼榆柘。酥蜜相宜。
李時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晉書傳。杜預眾庶賴之。號曰杜父。蘇軾詩。幽人得嘉蔭。曹植詩。翹思遠退人。令狐楚詩。猶識紫泥封。蘇軾詩。不盡長林與巨植。群芳譜。皮色紫而潤。陶弘景曰。折之多白絲者佳。孟子。不知足而為屨。蘇頌曰。木可為履。
益腳。初生嫩葉。可食。謂之檰牙。葉亦類柘。詩。七月烹葵及菽。爾雅。杜仲曼榆也。雷斆論。凡使用酥蜜和塗。
白話文:
杜仲味辛性平。可以治療腰脊疼痛,滋補身體、增強精氣,使筋骨強健,增強意志力,還能治療陰部瘙癢潮濕和尿頻尿急。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杜仲又名思仙,生長在山谷中。
杜仲的藥效很好,值得讚頌。它樹幹粗壯高大,韌性十足,樹皮顏色紫潤,撕開後有許多白色的絲狀物,好的杜仲就是這種。它的樹皮可以製成鞋子,嫩葉可以食用,味道像煮熟的葵菜。杜仲的樹形像榆樹和柘樹。古人常用酥蜜與杜仲一起服用或塗抹。
李時珍說,古時候有個人叫杜仲,服用了這種藥材而得道成仙,所以才以此命名。晉書記載,杜預因為廣施藥物而被稱為杜父。蘇軾的詩中提到杜仲的樹蔭,曹植的詩中提到杜仲的枝條,令狐楚的詩中提到杜仲樹皮的紫色,蘇軾的詩中也提到杜仲樹木的高大茂盛。群芳譜記載,杜仲樹皮顏色紫而潤澤。陶弘景說,杜仲樹皮撕開後,白色絲狀物多的比較好。孟子記載,人們用杜仲樹皮來製作鞋子。蘇頌說,杜仲的木材可以做鞋子。杜仲的嫩葉可以食用,稱作檰牙,葉子也像柘樹葉子。詩經中記載了烹飪葵菜和豆類。爾雅中記載,杜仲和榆樹相似。雷斆論述了使用酥蜜和杜仲的方法。
3. 女貞實
味苦平。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生山谷。貞固稱名。凍青類族。德育陰精。質森剛木。蠟放花凝。鵒來果熟。珠貫累累。牛李同馥。易。貞固足以幹事。又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李時珍曰。凍青女貞別種。易。君子以類族。辨物典術。女貞木者。
少陰之精。說文。楨剛木也。李時珍曰。近時以放蠟蟲。呼為蠟樹。群芳譜。凡採蠟樹上如凝霜。謂之蠟花。李時珍曰。女貞實。鸜鵒喜食之。累累滿樹。黑似牛李子。
白話文:
女貞子味苦性平,能滋補身體,安定五臟,養護精神,去除百病。長期服用能使身體強健,輕盈不衰老。它生長在山谷中,因其堅固而得名,與凍青同類。它能滋養陰精,木質堅硬,花朵像蠟一樣凝固,烏鴉來時果子成熟,果實累累如珠串,香味與牛李相似。《易經》中說,女貞堅固足以成就大事,它的名稱也如此,雜而不亂。李時珍說,凍青是女貞的另一種類型。《易經》說,君子以類族辨別事物,掌握典籍知識。女貞樹是少陰之精。《說文解字》中說,女貞是堅硬的樹木。李時珍說,現在人們因為它能分泌蠟蟲,而稱它為蠟樹。《群芳譜》記載,採集蠟樹上像霜一樣凝結的東西,叫做蠟花。李時珍說,女貞子是烏鴉愛吃的食物,果實累累滿樹,黑色,像牛李子一樣。
4. 木蘭
味苦寒。主身大熱在皮膚中。去面熱赤皰。酒皶。惡風瘨疾。陰下癢濕。明耳目。一名林蘭。生山谷。
利通舟楫。分劑刀圭。蘭如同臭。蓮不汙泥冰堅雪白。鶴唳猿啼。花身依舊。慚愧闍黎。述異記。潯陽七里洲。有魯班刻木蘭舟。庾信詩。量藥用刀圭。李時珍曰。其香如蘭。其花如蓮。易。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敦頤說。出汙泥而不染。成公綏賦。峨峨堅冰。霏霏白雪。
李華賦。鶴既唳兮猿復啼。陸龜蒙詩。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王播詩。慚愧闍黎飯後鐘。
白話文:
木蘭味苦性寒,能治療皮膚過熱、面部紅腫發疹、酒糟鼻、怕風的疾病、陰部瘙癢潮濕等症狀,還能使耳目明亮。木蘭又名林蘭,生長在山谷中。
木蘭舟輕便易於駕駛;藥量以刀圭為單位衡量。木蘭的香味像蘭花一樣芬芳,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冰雪潔白,鶴鳴猿啼,而木蘭花依舊保持著原來的姿態。這令人感到慚愧。 《述異記》記載,潯陽七里洲上有魯班製作的木蘭舟。《庾信詩》中提到用刀圭量藥。《李時珍》說木蘭香如蘭花,花如蓮花。《易經》中說,志同道合的人,情誼如同蘭花般芬芳。《周敦頤》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成公綏賦》描述了高聳的冰山和紛飛的白雪。《李華賦》描寫了鶴鳴猿啼的景象。《陸龜蒙詩》中提到多次在木蘭舟上眺望。《王播詩》中提到令人感到慚愧的暮鼓晨鐘。
5. 蕤核
味甘溫。主心腹邪氣。明目。目赤痛傷淚出。久服輕身。益氣不飢。生山谷。
莖附蕤蕤。叢生刺勁。充耳垂璫。明眸引鏡。鑽豈攻堅。懷非致敬。函谷巴西。云舒星映。
韓保升曰。蕤子附莖生。李時珍曰。花實蕤蕤下垂。故謂之蕤。郭璞曰。叢生有刺。實如耳璫。紫赤可食。詩。充耳琇瑩。於濆詩。天與雙明眸。王融序引鏡皆明目。晉書傳。王戎家有好李。恆鑽其核。論語。鑽之彌堅。禮。其有核者懷其核。左傳。勤禮莫如致敬。名醫曰。生函谷及巴西。吳普曰。八月採。孔稚圭啟。綠葉云舒。朱實星映。
白話文:
蕤核味甘性溫,可以治療心腹的邪氣,還能明目,治療眼睛紅腫疼痛、流淚不止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讓人不感到飢餓。它生長在山谷之中,莖上長滿了果實,垂掛著,叢生且帶刺。 果實像耳墜子一樣,紫紅色,可以食用。詩句中「充耳琇瑩」和「天與雙明眸」、「引鏡皆明目」都點明了其明目的功效。「鑽豈攻堅」、「懷非致敬」則說明了其堅韌和珍貴的特性,也指出了其生長地函谷關和巴西地區。古人記載,蕤核的果實長在莖上,花和果實都下垂,因此稱為「蕤」。 它叢生,帶刺,果實像耳墜子,紫紅色,可以食用。 不同的古籍對其形態、藥效和產地都有記載。
6. 橘柚
味辛溫。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一名橘皮。生山谷。
識小識大。相保歲寒。珠胎矞郁。鐳鬥霜攢。貞心榮麗。仁崽甘酸。璇樞散採。雲夢翹觀。
書傳。小曰橘。大曰柚。論語。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白居易詩。應能保歲寒。劉克莊詩。淡月珠胎明璀璨。李時珍曰。橘從矞。內赤外黃。香霧紛郁。有似乎矞雲。廣州記。鐳柚實大如斗。方回詩。滿頤霜雪攢。李紳詩。不隨寒暑換貞心。虞羲詩。榮麗在中州。
群芳譜。名仁崽者。柚類也。黃庭堅詩。如食橘柚知甘酸。春秋運鬥樞。璇樞星散為橘。呂氏春秋。果之美者。有云夢之柚。
白話文:
橘柚味辛溫,能治療胸中鬱熱、逆氣,並能促進水穀消化。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體臭,降氣通暢,甚至能使人精神通達。它也叫做橘皮,生長在山谷中。
橘和柚,小的稱橘,大的稱柚。《論語》說,賢者能認識大的(柚),不賢者只能認識小的(橘)。白居易的詩中提到它能「保歲寒」。劉克莊的詩形容它像「淡月珠胎,明亮璀璨」。李時珍說,橘的顏色由裡到外,內紅外黃,香氣濃郁,如同彩雲一般。《廣州記》記載,柚的果實大如鬥。《方回》的詩中寫到「滿頤霜雪攢」。李紳的詩句「不隨寒暑換貞心」形容它堅貞不移。《虞羲》的詩句「榮麗在中州」讚美它的美麗。《群芳譜》記載,仁崽是柚的一種。《黃庭堅》的詩中寫到食用橘柚能感受到它的甘酸滋味。《春秋運斗樞》說,璇樞星散佈形成橘子。《呂氏春秋》記載,果實中最美好的,有云夢的柚。
7. 發髲
味苦溫。主五癃。關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療小兒癇。大人痓。仍自還神化。
髓海精華。冠年儀表。理淨千梳。割分一繚。化儼伏雞。神驅飛鳥。余髢僮僮。堆云妝曉。
素問注。腦者髓之海。發者腦之華。雷斆論。發髲是男子年二十以來。無疾患於頂心剪下者。淮南子。行為儀表。蘇軾詩。理髮千梳淨。晉書傳。割而分之。唐書傳。貴妃楊氏引刀斷一繚發。名醫曰。合雞子黃煎之。消為水。參同契。伏雞用其卵。陳藏器曰。生人發掛果樹上。
烏鳥不敢來食其實。詩。不屑髢也。詩傳。被之僮僮。編髮為之。薛士隆賦。發堆云兮鬢蟬翼。溫庭筠詩。懶逐妝成曉。
白話文:
發髲味苦性溫,能治療五種尿閉症、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促進尿液排泄。還能治療小兒癲癇、成人痓(一種抽搐症)。它能使人精神恢復,滋養腦髓精華,使人容光煥發,儀表堂堂。
古籍記載,理髮梳理乾淨,剪掉一部分頭髮,這些做法在古代都有記載,例如用雞蛋黃煎煮頭髮,或將頭髮掛在果樹上,據說能防止鳥類啄食果實。古代詩詞中也多有關於頭髮的描述,例如形容頭髮濃密、髮髻高聳等。 「發髲」指的是二十歲以後,從頭頂剪下的健康頭髮。
8. 龍骨
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齒。主小兒大人驚癇。瘨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殺精物。久服輕身。通神明延年。生山谷。
形留曠澤。升憶景雲。挺奇煉蛻。厲漱編齦。駿同羖市。象類身焚。用潛施溥。枯朽靈芬。
拾遺記。南潯之國有洞穴。中有毛龍。時蛻骨於曠澤之中。易疏。龍吟則景雲出。權德輿序。挺神奇。祛物怪。告練蛻之地。晉書傳。所以漱石。欲厲其齒。李禎詩。香齦皓齒疑貝編。黃庭堅詩。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償五羖皮。左傳。象有齒以焚其身。易。潛龍勿用。又德施溥也。晉書傳。榮加枯朽。馮衍賦。揚屈原之靈芬。
白話文:
龍骨味甘性平。能治療心腹疼痛、精怪邪魅作祟、咳嗽氣逆、泄瀉、膿血、婦女陰道出血、腹部腫塊堅硬、小兒因熱邪引起的驚癇、牙齒疾患。主要治療小兒及成人驚癇、抽搐、狂躁奔走、胸腹脹滿積氣、呼吸困難、各種痙攣。能殺死精怪邪魅。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通達神明,延年益壽。龍骨生長於山谷之中,形體常遺留在曠野澤地。龍吟叫時,會出現祥瑞的景雲。龍骨神奇,能驅除邪祟。用龍骨漱口,可以使牙齒堅固。古代曾以高價收購龍骨,但現在已經很難得了。象牙雖珍貴,但最終會被焚燒殆盡。潛藏的龍,尚未到施展力量的時候,也比喻龍骨的功效深遠,廣泛施用。即使是枯朽之物,也能因龍骨而增添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