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洗

《神農本草經贊》~ 卷一 上經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上經 (12)

1. 茯苓

味甘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乾。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霰結九秋。根尋夜燎。云粉中堅。彤絲上繞。磊砢跧龜。毰毸蹲鳥。抱木和神。攸處不擾。

李益詩。下結九秋霰。史記傳。伏苓在菟絲之下。夜捎菟絲去之。篝燭記其處。明即掘取之。吳融詩。金鼎曉煎云漾粉。王微贊。彤絲上薈。張鎡詩。龜跧鳧伏自磊砢。廣韻。毰毸張羽貌。蘇軾賦。象鳥獸之蹲伏。名醫曰。抱根者名茯神。楊炯賦。保性和神。左傳。各有攸處。德用不擾。

白話文:

味道甘甜平和。主要治療胸部和肋骨部位的氣逆不順,以及憂愁、憤怒、驚嚇、邪氣侵擾引起的恐懼和心悸,還有心下(胃部)結塊疼痛、忽冷忽熱、煩躁脹滿、咳嗽氣逆、口乾舌燥等症狀。它還能幫助小便順暢。長期服用可以安定心神、滋養精神,使人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它又名茯菟。生長在山谷中。

如同秋季結成的雪霰,它的根部在夜晚會發出亮光。它的內部像粉末一樣堅實,外層被紅色的絲狀物纏繞。它的形狀像石頭堆疊,又像烏龜蜷縮、鳥兒蹲伏的樣子。它依附在樹木上,能與樹木的精氣融合,所處之地安穩寧靜。

李益的詩中寫道:「下面像秋天的雪霰一樣凝結。」《史記》中記載:「茯苓在菟絲之下,晚上把菟絲移開,用燈籠記住它的位置,第二天早上再挖掘它。」吳融的詩中寫道:「清晨用金鼎煎煮,雲霧般的粉末在水中飄蕩。」王微的讚語中說:「紅色的絲狀物纏繞覆蓋著它。」張鎡的詩中寫道:「像烏龜蜷縮、野鴨伏地般,呈現出磊磊落落的樣子。」《廣韻》中解釋「毰毸」是張開翅膀的樣子。蘇軾的賦中寫道:「它像鳥獸般蹲伏著。」名醫認為,依附在根部生長的叫做茯神。楊炯的賦中寫道:「它能保持本性、安定精神。」《左傳》中說:「各有各的歸屬,德行得到發揮而不會被打擾。」

2. 榆皮

味甘平。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久服輕身。不飢。其實尤良。一名零榆。生山谷。

夢占福祿。火易陳新。土宜五沃。雨濯三春。屑能濟饉。錢或療貧。歲收千匹。術叩齊民。

夢書。榆火君德至也。夢其葉滋茂。福祿存也。春明退朝錄。周禮四時變火。唐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賜近臣戚里。管子五沃之土。其榆條長泛勝之。書。三月榆莢雨。農桑通訣。昔豐沛歲飢。以榆皮作屑煮食之。民賴以濟。李玉英詩。滿地榆錢不療貧。齊民要術。種榆法。能種一頃。

歲收千匹。酸棗。味酸平。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痠痛。濕痹。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生川澤。

高者朿(音刺)重。(平聲)低者朿並。渴自含津。瞑方解酲。醯乞分缸。梅調佐鼎。養小取材。場師奚哂。

李時珍曰。棗性高。故重朿。棘性低。故並朿。李杲曰。調榮衛。生津液。馬融頌。含津吐榮。群芳譜。生用令人不眠。淮南子。醯酸不慕蚋。史記傳。醯醬千缸。鮑照詩。食梅常苦酸。唐明皇詩。鹽梅已佐鼎。左傳。我落其實。而取其材。孟子。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

白話文:

榆皮

味道甘甜平和。主要能治療大小便不通暢,疏通水道,排除體內邪氣。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不易感到飢餓,它的果實效果尤其好。又名零榆。生長在山谷中。

夢見榆樹,預示著福祿將至。用榆木取火能帶來新的氣象。肥沃的土地適合種植榆樹,春雨能滋養它們。榆樹皮屑可以救濟飢荒,榆錢或許能幫助貧困的人。每年榆樹的產量可達千匹,這項技術可以推廣給百姓。

古書記載,夢見榆樹火,代表君主的德行將至。夢見榆樹葉茂盛,預示著福祿長存。《春明退朝錄》記載,周朝禮制中,四時會變換火種,唐朝則在清明節取榆柳的火種賞賜給近臣和親戚。《管子》提到,在肥沃的土地上,榆樹枝條會生長得又長又茂盛。《書經》說,三月下榆莢雨。《農桑通訣》說,過去豐沛地區發生飢荒時,用榆樹皮磨成粉煮食,百姓因此得以度過難關。李玉英的詩句說:「滿地榆錢不能醫治貧困。」《齊民要術》記載種植榆樹的方法,能種植一頃,每年可收穫千匹。

酸棗

味道酸且平和。主要能治療心腹寒熱,邪氣鬱結,氣滯,四肢痠痛,風濕痺痛。長期服用能安定五臟,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生長在河川沼澤地。

長得高的酸棗樹枝條多刺且堅硬,長得低的酸棗樹枝條則並排生長。口渴時含著酸棗可生津解渴,酒醉時可解酒,可向人家要醋來分裝,梅子可調味佐餐。從小就可取材利用,不用勞動田地的農夫嘲笑。

李時珍說,棗樹生長高,所以多刺;棘樹生長低,所以刺並排生長。李杲認為,棗能調理榮衛,產生津液。馬融的頌詞說,含著棗能生津液。群芳譜記載,生吃酸棗會使人失眠。《淮南子》說,醋的酸味不會吸引蟲子。《史記》記載,家裡有千缸醬醋。鮑照的詩說,常吃梅子會覺得苦澀。唐明皇的詩說:「鹽和梅子已經用來佐餐。」《左傳》說:「我砍伐它的果實,取用它的木材。」《孟子》說:「種植酸棗和棘樹,只能成為低賤的田地管理者。」

3. 柏木

味苦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創。一名檀桓。生山谷。

葉侔椿紫。色亞梔黃。生金麗水。負陰抱陽。通中染卷。元吉垂裳。木芝著品。冬茂房商。

韓保升曰。黃柏葉如紫椿。元禛詩。散亂梔黃萼。李時珍曰。知母佐黃柏。有金水相生之義。張元素曰。苦厚微辛。陰中之陽。晉書志。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君子黃中通理。窗間記。聞寫書紙以柏染之闢蠹。曰黃卷。易。黃裳元吉。李質賦。融至道以垂裳。陶弘景曰。道家入木芝品。掌禹錫曰。經冬不凋。出房商等州。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五臟腸胃中的熱結、黃疸病,以及腸痔。能止瀉,也能使大便暢通。對女性的赤白帶下、陰部潰爛都有療效。又名檀桓。生長在山谷中。

葉子像椿樹的葉子,呈現紫紅色,顏色類似梔子的黃色。生長在金麗水一帶,向陽的一面呈現陽氣,背陰的一面呈現陰氣。能夠疏通體內,使藥物發揮作用,染出來的布料像是元吉穿著的衣服。在木芝中屬於上品,冬天也依然茂盛,適合在房、商等星宿所管轄的地方生長。

韓保升說:黃柏的葉子像紫色的椿樹。元稹的詩句中說:「散亂的梔子黃花萼」。李時珍說:知母和黃柏一起使用,有金水相生的意義。張元素說:味道苦厚,稍微帶點辛味,是陰中帶陽的藥物。《晉書‧志》中說:萬物背陰而向陽。《易經》說:君子守中道而通達事理。《窗間記》說:聽說用柏樹染的紙來寫字可以防蟲,叫做黃卷。《易經》說:穿上黃色的衣裳,大吉大利。李質的賦說:融合至高的道理,穿上衣裳。《陶弘景》說:道家將柏樹列為木芝中的上品。掌禹錫說:柏樹經過冬天也不會凋零,出產在房、商等州。

4. 乾漆

味辛溫。無毒。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臟。五緩六急。風寒濕痹。生漆去長蟲。久服輕身耐老。生川穀。

數樹婆娑。迎刃殊快。滴瀝方稠。晶華增累。性共膠堅。質妨蟹敗。散授青黏。樊阿攝餌。

王維詩。婆娑數株樹。晉書傳。迎刃而解。水經注。鍾乳穴滴瀝不斷。蕭文山詩。天以晶華累爾形。後漢書傳。膠漆自謂堅。淮南子。蟹之敗漆。魏志傳。樊阿從華佗求服食益人者。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抱朴子。青黏即葳蕤。許敬宗表。微如攝餌。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跌打損傷,能夠補養身體中氣、接續筋骨、填補骨髓腦髓,安定五臟。可以治療五種遲緩性疾病和六種急性疾病,以及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生漆可以驅除體內的寄生蟲。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生長在山谷裡。

幾棵樹木枝葉茂盛,砍伐時非常順利。滴下的汁液濃稠,凝結後會更加晶瑩剔透。性狀和膠一樣堅固,但會被螃蟹腐蝕。可以調製成青黏散使用。樊阿曾經服用。

王維的詩說:「幾棵樹木枝葉茂盛」。《晉書》記載:「砍伐時非常順利」。《水經注》記載:「鐘乳洞滴落的汁液不斷」。蕭文山的詩說:「上天將晶瑩剔透的物質累積在你的身上」。《後漢書》記載:「膠漆自認為很堅固」。《淮南子》記載:「螃蟹會腐蝕漆」。《魏志》記載:「樊阿向華佗求取可以使人健康長壽的藥物。華佗給他漆葉青黏散」。《抱朴子》記載:「青黏就是葳蕤」。許敬宗的奏章說:「細微到像攝取魚餌」。

5. 五加皮

味辛溫。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疽創陰蝕。一名豺漆。

數符天地。五葉交加。麂籬疏密。豺節杈丫。文章作酒。金玉滿車。煮鹽加豉。固壽無涯。

易。天數五。地數五。李時珍曰。五葉交加者良。蘇頌曰。今江淮吳中。往往以為藩籬。陸游詩。疏疏麂眼籬。名醫曰。一名豺節。杜甫賦。突杈丫而皆折。巴蜀異物志。名文章草。贊曰。文章作酒。能成其味。煮石經。孟綽子董士固相與言曰。願得五加一把。不用金玉滿車。唐慎微曰。金鹽五加也。玉豉地榆也。煮石而餌長生之藥。耿湋詩。山固壽無涯。

白話文:

五加皮,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心腹疝氣引起的腹痛,能補益氣力、治療癱瘓,也能治療小兒無法行走。還能治療癰疽瘡瘍、陰部潰爛。別名又叫豺漆。

它的形態能對應天地的數理,葉子五片交錯生長。像麂子的籬笆一樣,有疏有密。莖節像豺狼的關節一樣分叉。可以用來泡酒,效果如同滿車的金玉一般珍貴。用來煮鹽並加入豆豉,可以鞏固生命,使人長壽無疆。

《易經》說,天數為五,地數也為五。李時珍說,葉子五片交錯生長的五加皮品質最好。蘇頌說,現在江淮、吳中一帶,常常把五加皮當作籬笆使用。陸游的詩中寫道,像疏疏的麂子眼般的籬笆。名醫說,五加皮又叫做豺節。杜甫的賦中寫道,枝條突兀地分叉又彎折。巴蜀異物志說,它又名文章草。讚美說,用五加皮泡酒,能增添酒的風味。煮石經中記載,孟綽子和董士固曾經說過,希望得到一把五加皮,勝過滿車的金玉。唐慎微說,這裡的金是指鹽,玉是指豆豉和地榆。用五加皮和石頭一起煮來吃,可以長生不老。耿湋的詩中說,山中五加皮使人長壽無疆。

6. 蔓荊實

味苦微寒。主筋骨間寒熱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久服輕身耐老。小荊實亦等。生山谷。

蔓引水濱。植分青赤。星散玉衡。云涵金宅。穗吐花紅。蒂披膜白。欣聚三株。還為和適。

蘇恭曰。蔓荊生水濱。李時珍曰。青者為荊。赤者為楛。春秋運鬥樞。玉衡星散為荊。江淹頌。金荊佳樹。涵云宅仙。蘇頌曰。花作穗。淡紅色。雷斆論。凡使實去蒂下白膜一重。孝子傳。古有兄弟欲分異。見三荊同株,嘆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呂氏春秋。聲出於和。和出於適。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主要治療筋骨間的寒熱、麻痺、攣縮。能使眼睛明亮、牙齒堅固。能疏通九竅。能去除體內寄生的白蟲。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小蔓荊實也有相同的功效。生長在山谷中。

蔓荊生長在水邊,植株的顏色分為青色和赤色。像星辰般散落在玉衡星的方位,又像雲彩環繞著金宅。花朵開成穗狀,呈現紅色。果實的蒂部包覆著一層白色的薄膜。看見三棵蔓荊草欣欣向榮地聚在一起,就讓人感到和諧舒適。

蘇恭說:「蔓荊生長在水邊。」李時珍說:「青色的叫做荊,赤色的叫做楛。春秋兩季,北斗七星運轉,玉衡星散落成為蔓荊。江淹的頌文寫道:金荊是美好的樹木,它像雲彩一樣環繞著仙人的宅邸。蘇頌說:它的花朵成穗狀,呈淡紅色。雷斆認為:凡是使用蔓荊實,必須去除蒂部下方的白色薄膜。孝子傳說:古代有兄弟想要分家,看見三棵蔓荊草同根生長,感嘆地說:樹木尚且懂得欣然相聚,何況我們兄弟呢?於是打消了分家的念頭,仍舊和睦相處。呂氏春秋說:聲音和諧是因為內心平和,內心平和是因為感到舒適。

7. 辛夷

味辛溫。主五臟身體。寒風頭腦痛。面皯。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一名辛矧。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川穀。

潛苞蓄銳。攢紫團紅。夭桃斂實。健筆書空。吐高灼日。送謝搖風。迎春玉蕊。功豈從同。

韓愈詩。潛苞絳實坼。李翰論。含光蓄銳。謝脁詩。發萼初攢紫。李賀詩。細綠及團紅。名醫曰。似東桃而小。潘尼賦。收華斂實。陳藏器曰。北人呼為木筆。方千詩。春物誘材歸健筆。歐陽炯詩。勢欲書空映早霞。韓琦詩。辛夷吐高花。徐鉉詩。晴後日高偏照灼。韓愈書。

迎繁送謝別有意。江淹賦。搖風忽起。苕溪漁隱叢話。木筆色紫。二月方開。迎春白色。立春已開。自是二種。公羊傳。其餘從同同。

白話文:

辛夷味辛溫,能治療五臟疾病,以及寒風引起的頭痛、臉色蒼白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降氣、輕身、明目、延年益壽。辛夷別名辛矧、侯桃、房木,生長在山谷中。

它的花苞蘊藏著勃勃生機,紫紅的花朵簇擁在一起,如同嬌嫩的桃花含苞待放,又像一支支筆懸在空中,然後在陽光下盛開,隨風搖曳,迎接春天,花蕊潔白,功用非同一般。

許多古人詩文中都曾提到辛夷,例如韓愈、李翰、謝脁、李賀、潘尼、陳藏器、方干、歐陽炯、韓琦、徐鉉、韓愈、江淹等,他們都以不同的角度讚美辛夷的形態與風姿,有的形容其花苞,有的形容其花色,有的則讚美它迎春送冬的特性。 古代文獻也記載,辛夷花紫色,二月才開,而迎春花白色,立春就開了,說明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