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歧

《醫學傳燈》~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暑厥

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謂之暑厥。當分陰陽二症。陽症脈來洪數無力,身熱汗出,謂之陽厥。此因暑食傷脾,食多而熱亦多,宜用連芍調中湯或辰砂六一散,先治其熱,俟其人事清白,再看食之多寡調治。昔云:「中暑不得用冷,得冷則死。」原為中暑者說,非為中熱者言也。

今人一遇熱症,動引此說,總由未明中暑中熱之理也。至於脈來沉細無力,肌膚不熱,曾食生冷瓜果,謂之寒厥。夏月元氣發散在外,腹中空虛,又遇生冷傷脾,冰伏其食氣閉不通,宜用厚朴溫中湯,不可遽補。如遇汗多身冷,方可以香砂理中湯治之。諸書言此,不分陰陽二候,

混言風暑,誤用升散,害人不淺也。又有老人虛人,夏月中痰多類暑厥,但中痰之人,身溫不冷,又無大熱,口角流涎,以此為別也。(按厥分寒熱,發前人所未發,學者尤當細心研究,庶免草率誤人生命,要在審症精詳,然後用藥,自無他歧之惑也)

白話文:

夏天突然昏倒,身體僵硬仆倒在地,意識不清,不認得人,這叫做「暑厥」。應該區分陰陽兩種情況:陽症的脈象是洪大且快,但沒有力氣,身體發熱而且出汗,這叫做「陽厥」。這是因為夏天吃太多生冷的食物傷到脾胃,吃得多,熱氣也跟著多,應該用連芍調中湯或辰砂六一散來治療,先處理身體的熱,等到病人意識清醒後,再根據飲食狀況調整治療。古人說:「中暑不能用寒涼藥,用了會死。」,這是針對真正中暑的人說的,不是針對身體發熱的人說的。

現在的人一遇到發熱的病症,就引用這句話,實在是因為沒有弄清楚中暑和中熱的道理。至於脈象沉細無力,皮膚不發熱,並且曾經吃過生冷的瓜果,這叫做「寒厥」。夏天人體的陽氣發散到體外,腹中比較空虛,又吃生冷的食物傷到脾胃,寒氣把食物的氣機封閉住,導致氣機不暢通,應該用厚朴溫中湯來治療,不能馬上就用補藥。如果遇到汗多而且身體冰冷的狀況,才可以用香砂理中湯來治療。許多醫書記載這些,但是沒有區分陰陽兩種情況,混淆在一起說風暑,錯誤使用升散的藥物,害人不淺。另外,有些老人或體虛的人,夏天痰很多,看起來像暑厥,但中痰的人,身體是溫熱的,不會冰冷,也沒有高熱,只是會口角流口水,這可以作為區分的標準。(按:厥證分為寒熱兩種,是前人沒有明確指出的,後來的學者尤其要仔細研究,才不會草率誤人性命。重要的是詳細審察病情,然後再用藥,自然就不會產生錯誤的疑惑了。)

2. 中暍

中暍者。口渴喜飲是也。其人洒洒惡寒。淅淅發熱。全似傷寒。但傷寒。脈來洪大。暍症脈來細數。於此可別。中暍亦有洪大者。其症初起即渴。與傷寒之久病作渴者不同。肥盛之人。可用六一散清之。使熱從小便而去。不致傷損津液。若身體黑瘦之人。精血為時令所耗。又以利小便為戒。

宜用柴胡芍藥湯。生津止渴。奇妙無窮。(按中暍與傷寒同脈來洪大者傷寒細數為中暍幾微之辨間不容髮要在細心討論而自得之)

白話文:

中暑的人,會口渴而且喜歡喝水。這個人會覺得身體發冷,又微微發熱,看起來很像感冒。但是感冒的脈象是洪大有力,中暑的脈象是細小而跳得快,這點可以區分。中暑也有脈象洪大的情況,但中暑的症狀一開始就口渴,這和感冒病久才口渴的情況不同。體型肥胖的人,可以用六一散來清熱,讓熱從小便排出,這樣就不會損耗體內的津液。如果身體黑瘦的人,因為精血被時令消耗,就要避免用利尿的方法治療。

適合用柴胡芍藥湯,來生津止渴,效果非常神奇。(要注意的是,中暑和感冒都有可能出現脈象洪大,中暑脈細數是兩者之間細微的差別,需要仔細分辨才能得出正確判斷。)

3. 伏暑

暑熱發於季夏。此其常也。亦有伏藏日久。留於少陽胸脅部分。以致微寒微熱。噁心自汗。小便短少。脈來沉弦細數。即其候也。宜用香茹六君子湯。若脈不甚虛者。去參朮名香茹二陳湯。

白話文:

夏天暑熱發作,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也有暑熱潛伏在體內很久,停留在少陽經脈的胸脅部位,導致輕微的發冷發熱、噁心想吐、容易流汗、小便量少,脈象呈現沉細弦數的狀況,這就是伏暑的徵兆。應該使用香薷六君子湯來治療。如果脈象不是太虛弱,可以去除人參和白朮,改用香薷二陳湯。

4. 注夏

立夏之後。四肢痠軟。困倦喜臥。飲食少進。名為注夏。秋冬則精神如故。說者皆云脾虛。合用資生丸。補中益氣湯矣。但脈沉細緩脾肺無熱者。可用此藥補之。若脈來沉細又帶微數。往往不受參朮。其奈之何。試看脾胃論中。脾偏於陽。無陰以濟之。亦不能化物。故濕熱之氣乘於四肢。

令人筋痿無力。宜用養血健脾湯。則注夏之脾虛有熱者。亦當仿此施治矣。其中多用酸收方為合法。夏月元氣浮散在表。又以汗而大泄。不加酸收。則浮散者不止。孫真人云。暑月多服五味。令人氣力湧出。厥有旨哉。(脾受濕熱熏蒸故四肢倦怠乏力用酸收以斂浮越之陰然必審無外邪方可用之)

香茹散暑湯

香茹,厚朴,甘草,藿香,柴胡,陳皮,杏仁,半夏

香茹原利小便。何以又能發散。以其味辛而淡。辛者先走表分。後者乃入膀胱。所以又能散暑也。佐以藿香柴胡走表更速。暑邪在經。必有痰滯留結。故用杏樸半夏。但脈緩無熱者宜之。有熱者勿服。(闡明立方之旨洞若觀火)

柴胡化滯湯,方見食門

厚朴溫中湯

厚朴,杏仁,半夏,枳殼,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陳皮

此方易曉。

辰砂六一散

辰砂(研細水飛五錢),滑石(磨碎水飛六兩),粉草(煎膏拌曬一兩)

六一散有辰砂。能引甘滑之涼。先入心經。使熱與濕俱解。無硃砂者。但能利濕。不能解熱。以其無嚮導之兵也。(按此方旨用藥之理固已開發尚有未盡者如其人肝陽素旺外襲暑風必加青黛以清之抑肝清肺少加薄荷之辛辛能散涼能清故前人有碧玉雞蘇之名而曲盡其妙用也)

柴胡芍藥湯

柴胡,黃芩,花粉,甘草,麥冬,白芍,知母,黃連

竹葉石膏湯

黃連解毒湯,俱見火門

連芍調中湯

枳殼,厚朴,山楂,澤瀉,陳皮,桔梗,白芍,黃芩,黃連,甘草

此方因其胸中不寬。又兼中熱。故用此方。若有熱無食。宜用柴胡芍藥湯。暑月發厥。陰厥者多。陽厥者少。身不熱。脈不數者。不可浪投。

香茹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陳皮,半夏,香茹,山梔,黃連,赤芍

此方用六君子以祛痰益脾肺。使正氣旺則客邪易逐矣。值時當炎暑。熱蒸於外。濕蘊於中。故用梔連以清裡。茹芍以解表和榮。惟脈洪數。尤宜慎審。未可浪投。(按此亦扶正逐邪之法)

白話文:

[注夏]

立夏之後,有些人會感到四肢痠軟無力、身體疲倦只想躺著、食慾不振,這種情況就叫做「注夏」。到了秋冬季節,這些人又會恢復精神,像平常一樣。一般人認為這是因為脾虛造成的,所以會使用資生丸或補中益氣湯來調理。但如果把脈發現脈象是沉、細、緩,而且脾肺沒有發熱的現象,就可以用這些藥來補養。但是,如果脈象是沉、細,又帶點微數,通常吃人參、白朮這些補藥會無法吸收,這又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參考《脾胃論》中的觀點,脾的性質偏陽,如果沒有陰來滋養,就無法正常運化食物,因此濕熱之氣就會侵襲四肢,導致筋骨痿軟無力。這種情況應該使用養血健脾湯。所以,注夏時脾虛且有熱的人,也應該參考這種方法來治療。治療過程中,多使用具有酸收作用的藥物是合理的,因為夏天人的元氣容易浮散在體表,又容易流汗,如果沒有用酸收的藥物來收斂,元氣就會不斷向外散失。孫真人說過,夏天多服用五味子,可以使人氣力湧出,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脾受到濕熱熏蒸,所以四肢會倦怠乏力,要用酸收的藥物來收斂浮散的陰氣,但必須確定沒有外感邪氣才能使用)

香茹散暑湯

香茹、厚朴、甘草、藿香、柴胡、陳皮、杏仁、半夏

香茹本來是利小便的,為什麼又能發散呢?因為它的味道辛而淡,辛味能先走到體表,然後才會進入膀胱,所以又能散暑。搭配藿香、柴胡,可以更快地將暑邪排出體表。暑邪在經絡中,一定會有痰液滯留,所以要用杏仁、厚朴、半夏來化痰。但這個藥方只適合脈象緩慢且沒有發熱的人服用,如果身體發熱就不能服用。(說明這個藥方的用意,非常清楚)

柴胡化滯湯

(藥方內容在食門)

厚朴溫中湯

厚朴、杏仁、半夏、枳殼、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陳皮

這個藥方很容易理解。

辰砂六一散

辰砂(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取五錢)、滑石(磨碎,用水飛過,取六兩)、粉草(煎成膏狀,拌勻曬乾,取一兩)

六一散加入辰砂,可以引導甘寒、滑利的藥性,先進入心經,使熱邪和濕邪都能解除。沒有加入辰砂的六一散,只能利濕,不能解熱,因為它沒有引導的藥物。(這個藥方用藥的道理雖然已經很明確,但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提到。例如,如果病人本身肝陽就旺盛,又受到暑風侵襲,就必須加入青黛來清熱、抑制肝火,同時也要清肺,少量加入薄荷的辛涼之性,因為辛味可以發散,涼性可以清熱,所以古人有「碧玉雞蘇」的稱號,真是運用得非常巧妙)

柴胡芍藥湯

柴胡、黃芩、花粉、甘草、麥冬、白芍、知母、黃連

竹葉石膏湯

(藥方內容在火門)

黃連解毒湯

(藥方內容在火門)

連芍調中湯

枳殼、厚朴、山楂、澤瀉、陳皮、桔梗、白芍、黃芩、黃連、甘草

這個藥方是因為病人胸悶不舒暢,同時又有中焦發熱的現象,所以用這個藥方來治療。如果只有發熱而沒有食慾,應該用柴胡芍藥湯。夏天容易發生昏厥,多數屬於陰厥,陽厥比較少見。如果身體沒有發熱,脈象也不急數,就不能隨便亂用藥。

香茹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香茹、山梔、黃連、赤芍

這個藥方用六君子湯來祛痰、健脾益肺,使身體的正氣旺盛,這樣外來的邪氣就容易被趕走。在炎熱的夏天,熱邪蒸發在體表,濕邪蘊積在體內,所以要用梔子、黃連來清裡熱,用香茹、赤芍來解表、調和營衛。但如果脈象是洪大而數的,就必須特別小心,不能隨便使用這個藥方。(這個藥方也是扶助正氣、驅除邪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