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歧

《醫學傳燈》~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暑厥

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謂之暑厥。當分陰陽二症。陽症脈來洪數無力。身熱汗出。謂之陽厥。此因暑食傷脾。食多而熱亦多。宜用連芍調中湯辰砂六一散。先治其熱。俟其人事清白。再看食之多寡調治。昔云。中暑不得用冷。得冷則死。原為中暑者說。非為中熱者言也。

今人一遇熱症。動引此說。總由未明中暑中熱之理也。至於脈來沉細無力。肌膚不熱。曾食生冷瓜果。謂之寒厥。夏月元氣發散在外。腹中空虛。又遇生冷傷脾。冰伏其食氣閉不通。宜用厚朴溫中湯。不可遽補。如遇汗多身冷。方可以香砂理中湯治之。諸書言此。不分陰陽二候。

混言風暑誤用升散。害人不淺也。又有老人虛人。夏月中痰多類暑厥。但中痰之人。身溫不冷。又無大熱。口角流涎。以此為別也。(按厥分寒熱發前人所未發學者尤當細心研究庶免草率誤人生命要在審症精詳然後用藥自無他歧之惑也)

2. 中暍

中暍者。口渴喜飲是也。其人洒洒惡寒。淅淅發熱。全似傷寒。但傷寒。脈來洪大。暍症脈來細數。於此可別。中暍亦有洪大者。其症初起即渴。與傷寒之久病作渴者不同。肥盛之人。可用六一散清之。使熱從小便而去。不致傷損津液。若身體黑瘦之人。精血為時令所耗。又以利小便為戒。

宜用柴胡芍藥湯。生津止渴。奇妙無窮。(按中暍與傷寒同脈來洪大者傷寒細數為中暍幾微之辨間不容髮要在細心討論而自得之)

3. 伏暑

暑熱發於季夏。此其常也。亦有伏藏日久。留於少陽胸脅部分。以致微寒微熱。噁心自汗。小便短少。脈來沉弦細數。即其候也。宜用香茹六君子湯。若脈不甚虛者。去參朮名香茹二陳湯

4. 注夏

立夏之後。四肢痠軟。困倦喜臥。飲食少進。名為注夏。秋冬則精神如故。說者皆云脾虛。合用資生丸補中益氣湯矣。但脈沉細緩脾肺無熱者。可用此藥補之。若脈來沉細又帶微數。往往不受參朮。其奈之何。試看脾胃論中。脾偏於陽。無陰以濟之。亦不能化物。故濕熱之氣乘於四肢。

令人筋痿無力。宜用養血健脾湯。則注夏之脾虛有熱者。亦當仿此施治矣。其中多用酸收方為合法。夏月元氣浮散在表。又以汗而大泄。不加酸收。則浮散者不止。孫真人云。暑月多服五味。令人氣力湧出。厥有旨哉。(脾受濕熱熏蒸故四肢倦怠乏力用酸收以斂浮越之陰然必審無外邪方可用之)

香茹暑湯

香茹,厚朴甘草藿香柴胡陳皮杏仁半夏

香茹原利小便。何以又能發散。以其味辛而淡。辛者先走表分。後者乃入膀胱。所以又能散暑也。佐以藿香柴胡走表更速。暑邪在經。必有痰滯留結。故用杏樸半夏。但脈緩無熱者宜之。有熱者勿服。(闡明立方之旨洞若觀火)

柴胡化滯湯,方見食門

厚朴溫中湯

厚朴,杏仁,半夏,枳殼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陳皮

此方易曉。

辰砂六一散

辰砂(研細水飛五錢),滑石(磨碎水飛六兩),粉草(煎膏拌曬一兩)

六一散有辰砂。能引甘滑之涼。先入心經。使熱與濕俱解。無硃砂者。但能利濕。不能解熱。以其無嚮導之兵也。(按此方旨用藥之理固已開發尚有未盡者如其人肝陽素旺外襲暑風必加青黛以清之抑肝清肺少加薄荷之辛辛能散涼能清故前人有碧玉雞蘇之名而曲盡其妙用也)

柴胡芍藥湯

柴胡,黃芩,花粉,甘草,麥冬,白芍知母黃連

竹葉石膏湯

黃連解毒湯,俱見火門

連芍調中湯

枳殼,厚朴,山楂澤瀉,陳皮,桔梗,白芍,黃芩,黃連,甘草

此方因其胸中不寬。又兼中熱。故用此方。若有熱無食。宜用柴胡芍藥湯。暑月發厥。陰厥者多。陽厥者少。身不熱。脈不數者。不可浪投。

香茹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陳皮,半夏,香茹,山梔,黃連,赤芍

此方用六君子以祛痰益脾肺。使正氣旺則客邪易逐矣。值時當炎暑。熱蒸於外。濕蘊於中。故用梔連以清裡。茹芍以解表和榮。惟脈洪數。尤宜慎審。未可浪投。(按此亦扶正逐邪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