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歧

《醫學傳燈》~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脾胃

人之有脾胃。猶地之有土也。萬物生化於土。而人之五臟六腑。大經小絡。以及皮肉筋骨。無不資生於脾胃。一身之要物也。蓋命門真火。乃父之精氣。附於兩腎之間。未有此身。先有此氣。出於天成。不假人為。所以謂之先天。若夫脾胃之氣。飲食五味。變生五氣。以奉生身。

全藉人為。後天之氣也。飲食雖能養人。亦能害人。欲求長生者。全要飲食節制。為卻病之良方。飲食之所以養人者。原取其氣。不取其味。因穀味甘淡。故假五味以引之。然亦不可偏嗜。辛味歸肺。肺盛則金來剋木。肝血不生。甘味歸脾。脾盛則土來剋水。腎精消散。苦味歸心。

心盛則火來剋金。肺氣虛耗。酸味歸肝。肝盛則木來剋土。脾氣虧損。鹹味歸腎。腎盛則水來剋火。心血不足。今人烹炮一物。必備五味。全是不欲偏勝之意。惟腎水多有不足。故咸物獨多。然亦不可偏勝也。

(云來按若味過於辛且能傷肺耗氣損陰味過於甘且能壅氣生痰滿中味過於苦且能傷脾胃而動燥火味過於酸且能攣筋槁骨枯肌傷肺味過於咸且能傷血損肺再評此按發原本所未發)每日飯食。只宜八分。不可儘量。凡遇外有茶水。家食即當減去一次。每見恣意飲食之人。非不節制。

一至食當其前。不覺食指之欲動。此嗜欲之性。人所不自禁者也。吾輩終歲用藥。補益者少。消導者不計其數。寧非嗜欲之自戕乎。日進飲食。必須碎咬細齧。徐徐嚥下。方不傷脾。食後慢行百步。用手搓磨其腹。庶幾飲食可消。最忌食後就寢。耳無所聞。脾即不磨。肺氣又不為之四布。

惟有鬱結成病而已。至於夜食尤當屏絕。自平旦以至日中。胃氣行陽。二十五度。飲食易消。日中以至合夜。胃氣行陰。二十五度。飲食難消。釋教過午不食。其亦衛生之大則歟。更有病後虛人。元氣未復。脾氣不能勝穀氣。只須白粥調理。扶助元氣。肥甘硬物。不但不能消化。

且增其病。不可不察也。平日調理丸藥。宜用滋陰健脾丸。蓋腎主藏精。其所以生精生血者。全賴飲食生化。而輸歸於腎。脾胃一強。精血自足。張潔古云。補腎不如補脾。旨哉言乎。六味地黃丸一方。其性孤陰。但可降火。不能生精。苟非陰虛有火者。必以健脾為主治也。

脾胃雖能化物。而其所以化物者。實是下焦水火二氣。命門火衰。釜底無薪。其何能熟。古方理中湯八味地黃丸。皆知補火以生土也。至若水虧不能化物者。諸書毫未之及。腎司五液。入脾為涎。腎家陰虛有火。津液不足。脾土乾燥。健運何施。予用歸芍門冬。加入楂曲等藥。

無不應也。然脾胃雖為要物。而先天命門。又為一身之至寶。節房欲。慎勞苦。戒遠行。其亦保養先天之一法歟。

滋陰健脾丸

人參(二兩),麥冬(三兩),五味(一兩),白朮(三兩),白茯(二兩),甘草(一兩),山藥(三兩),石斛(一兩),陳皮(一兩),山楂(三兩)

古方健脾丸。乃純陽之品。脾虛有寒者宜之。若中宮有火。不能化物者。此方極妙。

益氣健脾湯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陳皮,半夏,山楂,神麯,苡仁,澤瀉

正氣虛。飲食少。當以補藥為君。消食為佐。若飲食多者。又以消食為君。補藥為佐也。症非泄瀉下痢。宜加當歸。氣虛甚者。加黃耆炮姜。滯重者加厚朴

養血健脾湯

當歸,白芍,麥冬,山楂,神麯,陳皮,澤瀉,白茯,苡仁,桔梗

滯重加厚朴

(新增),戊癸湯

破故紙,人參,茯苓雞內金生薑,菟絲子,白朮,甘草,沙苑子大棗

(新增),消食健脾丸

枳實,白朮,山楂,人參,神麯,雞內金,麥芽連翹

2. 傷風

風為陽邪。只傷三腸。不傳三陰。由太陽而陽明。由陽明而少陽。亦有首尾只在一經者。非若傷寒之傳三陰也。肺為華蓋。內通膀胱。而為氣之主。所以太陽傷風。則肺亦咳。凡渾身痠痛。咽乾眼脹。或鼻之兩旁迎香穴痛。不必咳嗽。汗出然後為風也。治分有汗無汗。無汗為感冒。

有汗為傷風。傷風之脈。浮細而緩。或前小後大。人身之中有衛氣。有榮氣。榮深而衛淺。風但傷衛。所以不可發表。發之則汗多亡陽。或津液虧損。變生壞症。宜用參蘇飲。微解其肌。仲景用稀粥以助汗者。因解肌之藥不能達表。故與粥以助之。若腹中有滯。此法又不宜用矣。

解散之後。身熱咳嗽者。此中伏有妙義。經云。外邪之入必與內邪相合。傷風之人。平日有痰有火。火熏皮毛。腠理不密。風從火勢。火借風威。互相鼓煽。不去其痰。屢痊屢發無有已也。此痰伏於肺胃之間。膠黏固結。非半夏可除。宜用蘇杏二陳湯。內有杏仁油以潤之。金沸咸以軟之。

庶幾痰消而火降也。如耳中氣閉。咳嗽口苦。邪傳少陽膽經。宜用柴陳湯。亦加杏仁金沸之類。不可過用發散也。三陽既盡。咳嗽宜愈。每見傷風久嗽不止者。其故何耶。真陰素虛。咳久傷氣。肺葉不收。不治多成癆怯。宜用加味地黃湯。斂而降之。若脈來細緩無力。或洪大無力者。

中氣大虛。土不生金。宜用加減補中湯。固其元氣。曾見傷風氣虛。隨治隨作。後至氣脫而死。病症雖小。亦可畏也。

傷風汗多者。衛氣不固。風邪襲入榮中。以致四肢微冷。冷汗多出。脈來沉細如絲。宜用桂枝芍藥湯。倍加黃耆。若脈來洪大無力。身熱汗出者。元氣猶未大傷。但用桂枝可也。

傷風面腫者。咳嗽氣急。脈多沉弦。風邪從呼吸而入。客於肺管。肺葉脹大不收。失其降下之令。氣逆於頭面而為腫也。甚則上身俱腫。醫者不識。呼為水腫。誤人多矣。宜用芎蘇散散之。咳血者。宜用茯苓補心湯治之(肺逆失降而為膚腫且肺主皮毛故也豈可誤為水哉)

無汗傷風者謂之感冒。因有咳嗽邪氣。留連三陽。不傳三陰。所以較傷寒為輕也。但當禁其飲食。與傷風不同。宜用藥芎散。或人參敗毒散治之。其中在經在腑。悉從傷寒調治。無二法也。

參蘇飲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桔梗枳殼前胡木香,紫蘇,葛根人參

風盛則氣壅。氣壅故痰聚。是方多用順氣之品。可見傷風以利氣為第一義矣。醫者須識此意。咳嗽聲啞者。宜加黃芩。(按黃芩宜用枯者取輕清之義原本未分晰特重訂正)

蘇杏大棗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枳殼,桔梗,紫蘇,杏仁,金沸草,桑皮

此方順氣化痰。於理是矣。而又用紫蘇者。以其餘邪未盡也。胸不寬加厚朴。(按方中金沸草宜絹包不爾有毛射入肺而咳甚矣)

加味柴陳湯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陳皮,白茯,枳殼,杏仁,金沸草

加味地黃湯

熟地山藥,白茯,山萸,丹皮,澤瀉,麥冬,五味,烏梅

加減益氣湯

人參,白朮,甘草,黃耆,當歸,陳皮,麥冬,五味子

桂枝

桂枝(三錢),白芍(生用三錢),甘草(二錢),大棗(三枚),浮麥(一撮)

氣虛脈細加黃耆

茯苓補心湯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枳殼,桔梗,前胡,紫蘇,乾葛,當歸,川芎,白芍,熟地(萬不可用以滋陰膩膈遏伏外邪當辨外風之有無是為至要)

此即參蘇飲合四物湯是也。參蘇一倍。四物湯原是兩倍。不可輕重失倫。

咳血者。忌半夏。以花粉代之。川芎亦當議去。(按審邪正而用藥如正虛邪重當用參蘇飲二倍四物湯一倍醫貴變通而化裁之豈可執一以誤人哉。)

芎蘇散

紫蘇,乾葛,柴胡,川芎,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枳殼,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