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燈》~ 卷上 (4)
卷上 (4)
1. 中寒
中寒者。寒邪不從陽經傳入。直中陰經。故曰中寒。其症有輕有重。重者。脈來沉微。一息三至。腹痛唇青。四肢厥冷。此因先有房事。胃氣衰微。口食寒物。鼻吸冷氣。中宮不能擔當。直入少陰腎臟。氣冷而血不流。頃刻死矣。治是症者。只以回陽為主。雖有他症。不必兼治。
宜用附子理中湯。大劑救之。此症有兼自利。無脈者。生氣已絕。似不可治。然寒極則伏。生機尚存一線。當以前藥浸冷與之。一周時許。自然脈出而解。蓋厥利無脈。陰盛格陽。熱藥入口。格絕而不入。惟以前藥冷服。直達病所。自無格拒之患。內經所謂。寒因寒用者是也。
但脈出之時。又要徐徐浮大。不宜暴出。暴出則氣從外脫。非其所宜。故仲景云。微續者生。暴出者死。旨哉言乎。又云。下利清穀。裡寒外熱。面赤煩躁。其脈即出者愈。似與前說相背。不知前症無熱。故脈不宜暴出。此症熱浮於外。全要脈之速出。陽通於陰。豁然解矣。
陰症如此變幻。奈何不體古訓。執一方以司人命耶。最可笑者。庸工動用吳萸。以為其性大熱。可以回陽。不知吳萸氣熱而味大辛。辛能散氣。陽未回而氣已脫。較之挺刃殺人。特一間耳。至若舌卷囊縮。自汗多出。斷致不起。裡寒陰症。古言之矣。又有非時暴寒。從口鼻而入。
或食生冷涼物。以致嘔吐痰水。微寒微熱。甚則昏暈不醒。二便皆遺。亦名中寒。諸家未之詳也。蓋裡寒陰症。先因欲事傷腎。先天命門真火。不可守邪。故令外邪斬關而入。此則胃氣虛衰。不能勝寒。命門全然無恙。故可一溫而愈。脈雖沉細。一息四至。與前之三至者不同。
宜用香砂六君子湯。少加炮姜為妙。切不可兼用辛散之藥。患是症者。又有輕重。輕者。脈來洪緩。按之無力。寒為標而熱為本。先用香砂六君子湯。止其吐逆。後以杏仁玄明粉。加入柴陳劑中。無不獲痊。重者。脈沉細緩。香砂六君子為丸。久服桂附八味丸。亦不可少也。
(按辛能散氣吳萸味辛故不可妄用以及寒為標熱為本始用香砂六君子湯以止嘔逆繼用杏仁明粉加柴陳之治皆歷練見道之言尤宜三複勿失)
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甘草,肉桂,附子,黃耆
桂附炮姜。俱為熱藥。但炮姜溫肺之功居多。肉桂溫脾之功居多。附子溫腎之功居多。裡寒症重。故三味合用也。有汗宜加五味。自利宜加茯苓。更加丹參為妙。以其活血故也。
灸法
用蔥一大把。以帶輕束。切去兩頭。留白二寸。以一面熨熱置於臍上。用熨斗盛炭火蔥上熨之。取其熱氣從臍入腹。甚者連熨二三餅。
香砂六君子湯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白朮,人參,香附,砂仁,藿香,炮姜
中寒多有胸中不寬。宜加厚朴。若滯重者。宜去參朮(按隨機應變智者之能事豈可執一以誤人哉)
白話文:
中寒
所謂「中寒」,是指寒邪不從陽經進入,而是直接侵入陰經,所以稱為「中寒」。這種病症有輕重之分。嚴重的患者,脈象會沉微細弱,一息只有三次跳動,同時伴隨腹痛、嘴唇發青、四肢冰冷。這是因為患者先前有性生活,導致胃氣虛弱,又吃了寒冷的食物,吸入冷空氣,以致於中焦無法抵抗,寒邪直接侵入少陰腎臟,造成氣血凝滯,很快就會死亡。治療這種情況,應該以回陽為主,即使有其他症狀也不必同時處理。
可以使用大劑量的附子理中湯來救治。這種病症如果同時出現腹瀉、脈搏消失,表示生機已經斷絕,似乎無法治療。然而,寒冷到了極點會潛伏,可能還留有一線生機。這時應將藥物放涼後餵服,大約一週時間,脈搏自然就會出現,病情也會緩解。因為出現腹瀉、沒有脈搏的情況,是陰氣過盛,將陽氣排斥在外,熱藥進入會被拒絕而無法起作用,只有冷服藥物才能直達病灶,不會被排斥。《內經》所說的「寒因寒用」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脈搏出現的時候,應該緩慢而逐漸變大,不應該突然變大。因為突然變大代表氣從體外散失,不利於病情。所以張仲景說:「脈搏微弱但能持續的表示還有生機,突然變大的表示死亡。」這句話說得非常精闢。另外,還有人說:「腹瀉清稀的糞便,體內寒冷體表發熱,面色發紅煩躁,脈搏很快出現的可以治癒」,這似乎和之前的說法矛盾。其實,前者是體內沒有熱,所以脈搏不宜突然變大;而後者是熱氣浮於體表,需要脈搏迅速出現,使陰陽相通,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陰症的變化如此多端,怎能不遵循古人的教誨,只用一種藥方就妄想掌握別人的性命呢?最可笑的是,庸醫動不動就用吳茱萸,認為它藥性大熱,可以回陽。殊不知吳茱萸氣熱但味道辛辣,辛能散氣,陽氣還沒恢復就先耗散了,比用刀殺人只差一點點而已。至於出現舌頭捲縮、陰囊收縮、大量出汗等症狀,肯定無法救治,這是古人早就說過的體內寒冷的陰症。還有一種情況,是突然遇到寒冷天氣,寒邪從口鼻侵入,或者因為吃了生冷寒涼的食物,導致嘔吐痰水、微微發冷發熱,嚴重的話會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這也屬於中寒,但很多醫家沒有詳細說明。這種體內寒冷的陰症,多半是先前因為性生活損傷腎臟,導致先天命門真火無法固守,才讓外邪長驅直入。另一種情況,則是胃氣虛弱,無法抵抗寒冷,但命門真火沒有受損,只要用溫補的藥物就能治好。這種情況的脈象雖然也沉細,但一息有四次跳動,和前面一息三次的狀況不同。
這種情況適合用香砂六君子湯,稍微加點炮薑效果更好,千萬不能同時用辛散的藥物。患上這種病症,也有輕重之分。輕微的患者,脈象洪大且緩慢,按下去感覺無力,是寒為表,熱為本。應該先用香砂六君子湯來止住嘔吐,然後再加入杏仁和玄明粉,搭配柴胡和陳皮等藥物,就能痊癒。嚴重的患者,脈象沉細緩慢,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湯做成藥丸長期服用,同時也要服用桂附八味丸。
(按:辛散之藥會耗氣,吳茱萸味辛,所以不能亂用;寒為標熱為本,先用香砂六君子湯止住嘔吐,再用杏仁玄明粉搭配柴胡陳皮治療,這些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方法,應該好好記住。)
附子理中湯
成分:人參、白朮、炮姜、甘草、肉桂、附子、黃耆
桂枝、附子、炮姜都是熱性的藥物,但炮姜溫肺的功效較強,肉桂溫脾的功效較強,附子溫腎的功效較強。體內寒冷嚴重的病症,所以三種藥物一起使用。如果出汗,可以加入五味子;如果腹瀉,可以加入茯苓,加丹參效果更好,因為丹參能活血。
灸法
取一把大蔥,用繩子輕輕綁住,切掉兩頭,留下兩寸蔥白,將一面加熱後放在肚臍上,再用熨斗盛著炭火熨燙大蔥,讓熱氣從肚臍進入腹部。嚴重的患者可以連續熨燙兩三塊蔥。
香砂六君子湯
成分: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白朮、人參、香附、砂仁、藿香、炮姜
中寒的患者大多會有胸悶不適,可以加入厚朴。如果感覺身體沉重,可以去掉人參和白朮。(按:要懂得隨機應變,這是聰明人做事的方法,怎麼可以死板的應用藥方,誤人性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