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輝

《醫醫小草》~ 醫經補正

回本書目錄

醫經補正

1. 醫經補正

服桂枝,大汗出,脈浮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桂枝二麻黃一湯主之。

脈浮緊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杏甘石湯。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里證者,越婢湯主之。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小陷胸湯亦可用。

白話文:

如果病人服用桂枝后大量出汗,脉象浮大,就按照之前的方法服用桂枝汤。如果病情像疟疾一样,每天发作两次,出汗就能缓解,那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治疗。

如果脉象浮紧,说明病在表,可以发汗,应该服用麻黄。如果脉象浮而数,也可以发汗,应该服用麻杏甘石汤。

如果伤寒病人脉象浮缓,身体不痛,但感觉沉重,有时又觉得轻,没有少阴里证的症状,就用越婢汤治疗。

如果伤寒病人脉象浮滑,说明表有热,里边有寒,就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

如果寒邪实证结在胸腔,没有发热症状,就用三物白散,小陷胸汤也可以使用。

傷寒身黃髮熱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梔子柏皮湯主之。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傷寒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汗,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小便清者,知不在裡,當鬚髮汗,宜桂枝湯。苦頭痛者必衄。

白話文:

傷寒症患者,如果身體發黃且發燒,可以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如果傷寒症患者體內有瘀熱,身體一定會發黃,可以用梔子柏皮湯治療。

傷寒症患者,如果心窩部位有水氣,咳嗽並略微喘不過氣,發燒但不口渴,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服用藥物後口渴了,表示寒氣已退,病情將要好轉。

傷寒症患者,如果脈搏浮緊無汗,發燒且全身疼痛,持續八九天不退,表明表證仍然存在,應該要發汗,可以用麻黃湯治療。服用藥物後稍稍好轉,患者開始發汗,眼睛緊閉疼痛,一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病就會好轉。這是因為陽氣過盛的緣故。

傷寒症患者,如果六七天沒有大便,頭痛且發熱,應該服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表示病不在內,應該要發汗,可以用桂枝湯治療。頭痛劇烈的人一定會流鼻血。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故也。病人不惡寒而但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其不可下者,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者宜五苓散,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所以成痞者,誤下故也。

金匱云:陽毒咽痛吐膿血,面赤斑如錦紋,升麻鱉甲湯主之,陰毒面青如藍靛,身痛如被杖,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初期,脉象寸关浮,尺弱,患者發燒出汗,又怕冷,不呕吐,但胸口闷闷不舒服,这是因为治疗过度导致的。病人不畏寒,只口渴,这是病症轉入阳明经了。不宜下泻的病人,小便频繁,大便干硬,十天不换衣服,没有痛苦。口渴者宜服用五苓散,渴得想喝水,就少量多次地给水喝。

病症起于阳气,却反过来使用泻下药,导致热邪内陷,形成结胸。病症起于阴气,却反过来使用泻下药,导致形成痞块。因此形成结胸,是因为泻下过早所致;形成痞块,是因为误用泻下药所致。

《金匮要略》记载:阳毒导致咽喉疼痛,吐出脓血,面部发红,出现像锦缎一样的斑点,升麻鳖甲汤主治。阴毒导致面色青紫,像靛蓝一样,全身疼痛,好像被打了一样,升麻鳖甲汤去掉雄黄和蜀椒主治。

金匱云:病微飲,短氣,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白話文:

金匱要略中提到:對於微少的飲食過量問題,以及導致的呼吸困難,可以使用「苓桂朮甘湯」來治療。同時,「腎氣丸」也能夠對此類症狀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