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輝

《醫醫小草》~ 辨證

回本書目錄

辨證

1. 辨證

發熱

寒證發熱惡寒者,病發於太陽也。無熱惡寒者,病發於少陰也。溫疫發熱是潮熱,非若傷寒壯熱,初起間有惡風,及次日即口渴畏熱。而疫證憎寒壯熱,有如癉瘧是已。

嘔利

少陽膽木,挾火披猖,嘔是上衝,利由下迫,此謂風溫之嘔利也。中虛始利,聚飲而嘔,此濕溫之嘔利也。若夫胃氣不降,肺氣不和之嘔利,疫多有之。蓋或溫或疫,凡嘔利者,是其邪之出路,不可遽止,寒病反是。

諸痛

頭痛目痛,太陽陽明傷寒者不至側傾難舉,溫與疫則頭痛如劈,兩目昏瞀,勢若難支,骨煩疼,腰如被杖。寒病責在傷陽,溫疫責在虧陰。

肢冷

在寒證是腎陽不通,在溫證、疫證是肝陽不宣,所以寒踞少陰,與熱伏厥陰有別。

鼻衄

寒證見之是邪氣之將退,溫疫見之乃邪氣之正進。

蓄血

寒證當汗不汗,熱結膀胱,溫疫當下失下,火鬱膜原,均有此證。凡發熱不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而喜忘者皆是。

白話文:

發熱

發燒且怕冷,是屬於太陽經的病症。如果沒有發燒只有怕冷,則是少陰經的病症。溫病發燒是潮熱,不像傷寒的發高燒,初期偶爾會怕風,隔天就會口渴怕熱。而疫病發燒則會怕冷且發高燒,就像癉瘧一樣。

嘔吐腹瀉

少陽膽經的火氣過旺,嘔吐是氣向上衝,腹瀉是氣向下迫,這就是風溫造成的嘔吐腹瀉。中焦虛弱開始腹瀉,聚積水液而嘔吐,這是濕溫造成的嘔吐腹瀉。至於胃氣不下降、肺氣不和引起的嘔吐腹瀉,在疫病中很常見。大致上來說,無論溫病或疫病,凡是嘔吐腹瀉,都是邪氣排出的途徑,不應馬上阻止,寒病則相反。

各種疼痛

頭痛、眼睛痛,太陽陽明經的傷寒,不至於痛到頭部歪斜、難以抬舉,溫病或疫病則頭痛像被劈開一樣,眼睛昏花,好像快要支撐不住,骨頭煩熱疼痛,腰部像被棍子打過一樣。寒病的原因是傷到陽氣,溫病或疫病的原因是陰液虧損。

手腳冰冷

在寒證是腎陽不通,在溫病、疫病則是肝陽不舒展,所以寒氣侵犯少陰經,與熱邪潛伏在厥陰經有所不同。

流鼻血

寒證出現流鼻血,是邪氣將要退去的徵兆,溫病或疫病出現流鼻血,則是邪氣正在加劇的表現。

蓄血

寒證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導致熱邪結聚在膀胱;溫病或疫病應該攻下卻沒有攻下,導致火邪鬱結在膜原,都會出現蓄血的症狀。凡是發燒不退、小便正常、病人像發狂一樣,而且容易忘事,都是蓄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