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3)

1. 鼻病章

經云:肺和則鼻能知香臭。又云:膽移熱於腦,令人辛頞鼻淵,傳為衄衊瞑目,是知初感風寒之邪,久則化熱,熱鬱則氣痹而窒塞矣。衊,音蔑,鼻出血也。

無形之氣運於鼻,鼻塞聲重風寒被。膽熱移腦鼻淵生,喜飲鼻赤傷肺氣。

清邪郁久肺氣窒塞,鼻起紅椒,當開上宣郁法。

蔓荊子,連翹,鮮荷葉,苦丁茶,滑石,香白芷

精虛鼻淵,腦髓不固,淋下無穢氣,此勞怯之根也。

天真丸,人參,西耆,白朮,天冬,山藥,淡蓯蓉,當歸,羊肉

熱壅肺氣

知母,梨肉,貝母煎膏

腦熱鼻淵兼左鳴左甚

初用苦辛涼散法,山梔,飛滑石,羚羊片,苦丁茶,夏枯草,菊葉,連翹,久則用鹹降滋填鎮攝法,虎潛丸

又方,大熟地,虎骨,瑣陽,羯羊肉,歸身,懷牛膝,龜版,陳皮,肥知母,白芍,加法天冬,淡菜,豬脊筋

白話文:

經書上說:肺氣調和,鼻子就能分辨香臭。又說:膽的熱氣傳到腦部,會導致鼻子發炎、鼻竇炎,進而變成流鼻血、眼睛昏花。由此可知,一開始是感受風寒的邪氣,久了就會化成熱,熱氣鬱積就會導致氣血阻滯而鼻塞。這裡的「衊」字,發音同「蔑」,是指鼻出血。

無形的氣在鼻子裡運行,如果鼻塞、聲音變重,就是因為感受了風寒。膽熱傳到腦部,就會產生鼻竇炎,喜歡喝酒、鼻子發紅,是傷了肺氣的表現。

如果清陽之氣鬱積太久,導致肺氣閉塞,鼻子會長出像紅辣椒一樣的包,應該用開散上焦、宣洩鬱熱的方法治療。

可用藥方:蔓荊子、連翹、鮮荷葉、苦丁茶、滑石、香白芷

若是因為精氣虧虛導致的鼻竇炎,屬於腦髓不固,鼻子流出的分泌物不臭,這是因為勞累、體虛的根本原因。

可用藥方:天真丸、人參、黃耆、白朮、天冬、山藥、淡蓯蓉、當歸、羊肉

若是熱邪壅塞肺氣

可用藥方:知母、梨肉、貝母煎成的膏

如果腦部有熱、鼻竇炎,同時伴隨左耳鳴且左側症狀較嚴重

初期可以用苦、辛、涼的藥物來疏散,像是山梔、飛滑石、羚羊片、苦丁茶、夏枯草、菊葉、連翹。如果病程較久,則改用鹹味藥來降火滋陰、填精補髓、鎮靜安神,像是虎潛丸。

另一個藥方:大熟地、虎骨、鎖陽、羯羊肉、當歸身、懷牛膝、龜版、陳皮、肥知母、白芍,再加入天冬、淡菜、豬脊筋。

2. 口病舌病章

口屬脾經舌屬心,舌和五味自知音。肝熱口酸心熱苦,脾熱口甘疳亦生。腎熱口咸虛則淡,寒亦口鹹食酸明。肺熱口辣內熱苦,口乾欲飲皆熱因。

心脾鬱熱,曰舌生疳,唇赤且燥

小生地,生甘草,麥冬,鮮石斛,滑石,炒山梔,生薏米,銀花,連翹心,通草

濕溫鬱蒸(口舌滿布糜疳,唇紅穢氣,胃火胸煩)

淡豆豉,犀角尖,黑山梔,金石斛,花粉,鮮生地,羚羊片,淨銀花,西甘草,川貝,青蒿子,連翹,淡竹葉,鬱金,鮮葦莖,野薔薇,花露,荷花露,枇杷葉露,玫瑰露

白話文:

口是屬於脾經管轄,舌頭則屬於心經管轄,舌頭能分辨出食物的各種味道。肝臟有熱會覺得嘴巴酸,心臟有熱會覺得嘴巴苦,脾臟有熱會覺得嘴巴甜,也會因此長出鵝口瘡。腎臟有熱會覺得嘴巴鹹,虛弱時會覺得嘴巴沒味道,寒冷時也會覺得嘴巴鹹,吃酸的東西會更加明顯。肺臟有熱會覺得嘴巴辣,身體內有熱會覺得嘴巴苦,嘴巴乾燥想喝水都是因為體內有熱的緣故。

心脾積熱,會導致舌頭長出鵝口瘡,嘴唇會紅腫且乾燥。

可以使用以下藥方:小生地、生甘草、麥冬、新鮮石斛、滑石、炒山梔、生薏米、銀花、連翹心、通草。

體內濕熱蘊結(導致口舌長滿鵝口瘡,嘴唇紅腫,口氣難聞,胃火旺盛,胸悶煩躁)。

可以使用以下藥方:淡豆豉、犀角尖、黑山梔、金石斛、花粉、鮮生地、羚羊片、淨銀花、西甘草、川貝、青蒿子、連翹、淡竹葉、鬱金、新鮮葦莖、野薔薇花露、荷花露、枇杷葉露、玫瑰露。

3. 牙痛章

牙痛不外風火蟲虛,此但言其痛也。他如牙宣、牙擪、牙疳、牙菌、牙癰穿牙、去骨槽風、走馬青腿牙疳之類,皆由乎濕火熱毒,肝鬱濕痰,蘊結牙床。須分上下二齒,辨明手足陽明及少陰之異。

木生於土牙生床,床本陽明牙腎鄉。下床嚼物大腸屬,上床不動胃經當。牙宣腫痛胃濕熱,竹葉石膏是主方。

溫邪上蒸牙疼(痛連頭顛,用玉女煎法)

火鬱牙痛(連頂顛,屬厥陰)

犀角,元參,生草,連翹,夏枯草,鈴角,知母,銀花,山梔

風熱牙痛(齦脹頭痛,用輕清泄上法)

蘆根,西瓜翠,連翹,滑石,綠豆皮,銀花

陰虛火炎牙痛(嗜飲,牙宣,衄血,咳血)

人中白,鮮石斛,大澤瀉,旱蓮草,生牡蠣,綠豆皮

牙痛後絡痹(頰車穴,閉口不能張,用宣通法)

羚角片,煨天麻,制殭蠶,桂枝尖,炒山梔,炒丹皮

骨槽風痛(或緩或甚,連空穴脹痛甚,心煩)

先用陽和湯法,猺天桂,鹿角膠,大熟地,淨麻黃,白芥子,甘草

走馬青腿牙疳即名牙嘯,牙齦出衄紫色,口臭,脈反澀細,兩腿青如靛,此濕熱鬱火蘊結陽明,肝腎陰虧。

犀角,石膏,知母,懷牛膝,銀花,元參,鬱金,生地,熟地,丹皮,人中白,麥冬,旱蓮,女貞子,連翹,碧玉散,茯苓,龜版心,炒山梔,羚羊片,生草,川石斛,川貝,安南桂,料豆衣

白話文:

牙痛的原因不外乎是風、火、蟲、虛這四種,這裡只是講到疼痛的方面。其他像是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牙齦潰爛、牙菌斑、牙齦膿腫穿破牙齒、骨槽風(牙床骨的病變)、走馬疳(一種嚴重的牙齦潰瘍)等,都是因為體內濕熱毒素、肝氣鬱結、濕痰積聚在牙齦所造成的。需要區分上下牙齒,並辨別是手陽明經(大腸經、胃經)還是足少陰經(腎經)的問題。

牙齒的生長就像樹木生長於土壤,牙床是屬於陽明經的範圍,牙齒則與腎臟相關。下牙床主要用來咀嚼食物,屬於大腸經;上牙床則較少活動,屬於胃經。牙齦腫痛多半是胃濕熱引起的,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

  • 溫邪上蒸牙痛(疼痛會牽連到頭頂,可以用玉女煎的加減方來治療)

  • 火鬱牙痛(疼痛會牽連到頭頂,屬於厥陰經的問題) 可用犀角、元參、生甘草、連翹、夏枯草、羚羊角、知母、銀花、山梔子。

  • 風熱牙痛(牙齦腫脹,伴隨頭痛,可以用清熱解表的藥物來治療) 可用蘆根、西瓜皮、連翹、滑石、綠豆皮、銀花。

  • 陰虛火炎牙痛(喜歡喝冷飲,牙齦萎縮,容易流鼻血、咳血) 可用人中白、新鮮石斛、澤瀉、旱蓮草、生牡蠣、綠豆皮。

  • 牙痛後導致經絡阻滯(臉頰處的穴位疼痛,嘴巴無法張開,可以用疏通經絡的藥物來治療) 可用羚羊角片、煨天麻、製殭蠶、桂枝尖、炒山梔子、炒丹皮。

  • 骨槽風痛(疼痛時好時壞,會牽連到眼眶周圍,並感到脹痛,心煩意亂) 先用陽和湯的加減方來治療。可用猺天桂、鹿角膠、大熟地、淨麻黃、白芥子、甘草。

走馬疳,又名牙嘯,牙齦會出血,呈現紫色,口臭,脈象反而是細澀,兩腿會出現青紫色的斑點,這是因為濕熱火毒積聚在陽明經,加上肝腎陰虛所導致的。

可用犀角、石膏、知母、懷牛膝、銀花、元參、鬱金、生地、熟地、丹皮、人中白、麥冬、旱蓮草、女貞子、連翹、碧玉散、茯苓、龜板心、炒山梔子、羚羊角片、生甘草、川石斛、川貝、安南桂、料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