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中寒章

太陽脈行由背抵腰,外來風寒先傷陽經,經氣逆斯病發

中寒傷寒症非一,傷則漸深中直入。初起怖冷四肢寒,無熱不渴身戰慄。脈來無力又沉遲,加味理中湯有益。參甘白朮並乾薑,加桂陳皮功妙極。寒甚吳萸及川附(用童便炒),半夏茯苓吐有力,生薑煎就須冷服(伏其所主,治其所因也),無脈麝香豬膽吃。泄瀉不止加耆升,薑汁三匙嘔吐入。

白話文:

太陽經脈從背部延伸到腰部,外來的風寒首先會侵襲陽經,經氣逆行,就會發病。中寒和傷寒症狀不同,風寒侵襲逐漸加深,從表層進入到內裡。初期會感到怕冷,四肢冰冷,沒有發熱、口渴,身體發抖。脈象虛弱且沉遲,服用加味理中湯有益。參、甘、白朮、乾薑,加上桂、陳皮效果最佳。寒氣很重時,可用吳茱萸和川附子(用童便炒制),半夏、茯苓幫助嘔吐。生薑煎服需要冷服(針對病因,治療疾病)。脈象消失時,可以服用麝香、豬膽。如果腹瀉不止,可以加入耆升;如果嘔吐不止,可以服用薑汁三匙。

舌卷囊縮指甲青,脈絕蒸臍法當習(用麝香、半夏、皂角為末,納入臍中,生薑一片貼臍上,放大艾丸於上灸之)。

寒邪客肺

蘇梗,桔梗,杏仁,連翹,川樸,枳殼,豆豉,橘紅,桑皮

風寒傷衛

桂枝加杏仁

寒邪兼濕

淡豆豉,蘇梗,杏仁,防己,苓皮,木通,川樸

白話文:

舌頭捲縮,指甲青綠,脈搏消失,腹臍部位冰冷,可以用麝香、半夏、皂角研磨成粉末,放入臍中,再用一片生薑貼在臍上,最後放上艾條灸之。

若為寒邪客肺,可服用蘇梗、桔梗、杏仁、連翹、川樸、枳殼、豆豉、橘紅、桑皮。

若為風寒傷衛,可用桂枝加杏仁。

若為寒邪兼濕,可服用淡豆豉、蘇梗、杏仁、防己、苓皮、木通、川樸。

寒客太陽,膀胱經氣逆

五苓散

勞倦陽虛感寒

杏仁,茯苓皮,生薑,川樸,川桂枝,廣皮

白話文:

寒邪侵入太陽經,導致膀胱經氣逆亂。

使用五苓散治療。

因過度勞累導致陽氣虛弱,感受寒邪。

藥方包括杏仁、茯苓皮、生薑、川樸、川桂枝、廣皮。

2. 暑病章

暑與濕為熏蒸黏膩之邪,治不中竅,暑熱從陽上蒸而傷陰化燥。濕邪從陰下沉而傷陽變濁,六氣傷人因人而化

夏月盛暑氣注人,令人病熱生暑症。總由陰虛挾痰火,脈虛身熱症可認。腹痛泄瀉兼嘔吐,噁心頭暈冒暑病。傷暑身熱兼頭痛,身如針刺躁難靜。中暑寒熱自汗多,咳嗽倦怠不知性。動而得之病屬陽,加味香薷湯可定。香薷麥味茯甘陳,豆樸木瓜次第尋。川連燈心薑棗服,氣虛白朮與參耆,寒熱柴芩為要藥,嘔吐藿半法尤精。

白話文:

暑氣和濕氣是令人感到悶熱黏膩的邪氣,治療時要注意症狀是否屬於內在病變。暑氣從陽氣上升而傷陰化燥,濕氣則從陰氣下降而傷陽變濁。六氣傷人,其病變因人而異。

夏季盛暑,暑氣侵入人體,容易引起暑症。總的來說,暑症大多是由於陰虛挾痰火所致,脈虛身熱是其典型症狀。腹痛、泄瀉、嘔吐、噁心、頭暈、中暑等都是暑症的表現。傷暑後,身體會發熱、頭痛,感覺全身像被針扎一樣,難以安寧。中暑時,會出現寒熱交替、自汗、咳嗽、倦怠、神志不清等症狀。

暑症屬於陽氣過盛所致,可用香薷湯治療。香薷、麥冬、茯苓、甘草、陳皮、豆蔻、木瓜等藥材依次加入,再配以川連、燈心、薑、棗等藥材服用。若氣虛,可加入白朮、人參、黃耆等藥材。寒熱交替的,可用柴胡、黃芩等藥材。嘔吐的,可用藿香、半夏等藥材治療。

瀉用澤豬功最速(去麥味),渴增知粉效如神;綿綿腹痛傷水冷,乾薑滑石法從心。小水不利或短赤,澤瀉山梔並滑石。搐攏加羌辨暑風,胸滿枳檳消食積。自汗不止用耆參,水瀉木通澤有益。頭痛川芎並石膏,痰悶栝蔞及枳實(以上陽症治法)。若居涼館喜風涼,惡寒頭痛頭項強。

身形拘急熱無汗,靜而得之陰寒傷。宜用羌活與茅朮,川樸乾薑及藿香。柴蘇等分姜三片,水煎熱服號升陽,兼食神麯滑石妙,內傷冰冷用炮姜。

白話文:

如果需要快速排泄水分,使用澤瀉和豬苓效果最好(去除麥味);口渴時,使用知母和石膏效果神奇。腹痛绵绵,感觉寒冷,像是伤了水分,可以服用乾薑和滑石,效果如同心意相通。小便不利,或者尿液短赤,可以用澤瀉、山梔子和滑石。抽搐发作,要加羌活来辨别是否为暑热风邪;胸闷胀满,用枳实和檳榔来消食积滞。自汗不止,用黄芪和人参;水泻不止,用木通和泽泻有益。头痛可以用川芎和石膏,痰闷可以用栝蔞和枳實(以上都是治疗阳性症状的方法)。

如果病人喜欢凉爽,住凉爽的房间,而且怕冷,头痛,头颈僵硬,身体拘紧,发热但不出汗,安静的时候症状加重,这是阴寒损伤导致的。应该服用羌活、茅朮、川樸、乾薑和藿香。柴胡和蘇葉等量,再加三片生姜,水煎热服,称为升阳汤,同时服用神曲、滑石也很妙。如果内伤导致寒凉,可以使用炮姜。

陳曰:六氣傷人,因人而化,陰虛者火旺,邪歸營分為多,陽虛者濕勝,邪傷氣分為多。

暑傷氣分上焦開鬱

杏仁,通草,象貝,鬱金,射於,石膏,半夏,山梔,豆豉,滑石,豆卷,橘皮,竹茹,苡仁,川樸,元參,香薷,犀角,蘆根,丹皮,甘草,赤芍,連翹,竹瀝,細生地,益元散,石菖蒲,西瓜翠

白話文:

陳醫生說,六種氣候影響人體,會因人而異,陰虛的人容易火旺,邪氣容易侵犯營分,陽虛的人容易濕氣過盛,邪氣容易侵犯氣分。

暑邪傷及氣分,上焦鬱結。

可以使用杏仁、通草、象貝、鬱金、射干、石膏、半夏、山梔、豆豉、滑石、豆卷、橘皮、竹茹、苡仁、川樸、元參、香薷、犀角、蘆根、丹皮、甘草、赤芍、連翹、竹瀝、細生地、益元散、石菖蒲、西瓜翠等藥物治療。

以上藥皆可參用之。

何源長先生家制定中丸方,計十九味

陳香薷(三兩),宣木瓜(二兩),公丁香(一兩),法半夏(二兩),廣木香(一兩),紫川樸(一兩)白檀香(一兩),建澤瀉(二兩),廣藿香(四兩),陳枳殼(一兩),紫蘇葉(二兩),飛滑石(四兩),軟柴胡(一兩),茅山術(二兩),山楂肉(四兩),川羌活(一兩五錢),赤茯苓(二兩),粉甘草(二兩),生葛根(二兩)

白話文:

以上的藥物都可以參考使用。

何源長先生家制定的中丸方,共有十九味藥材。

陳香薷三兩,宣木瓜二兩,公丁香一兩,法半夏二兩,廣木香一兩,紫川樸一兩,白檀香一兩,建澤瀉二兩,廣藿香四兩,陳枳殼一兩,紫蘇葉二兩,飛滑石四兩,軟柴胡一兩,茅山術二兩,山楂肉四兩,川羌活一兩五錢,赤茯苓二兩,粉甘草二兩,生葛根二兩。

右藥研末蜜丸,每丸重二錢,硃砂為衣,開水送服。孕婦及血症忌之。

暑風傷肺

石膏,連翹,竹葉,杏仁,六一散,苡仁,橘紅,甘草,桑皮

暑厥中惡暑熱,必先傷氣分,故舌發燥,口渴身痛(陳注)

蒼朮白虎湯加滑石

暑熱阻氣,中痞不運

半夏瀉心湯去乾薑、甘草,加杏仁、枳實、竹心、廣皮、茯苓、知母、廣藿、半夏、黃芩、白芍、山桅、川樸、麥芽、白蔻仁,生脈四君湯,清暑益氣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蜜做成丸子,每丸重二錢,以硃砂包裹,用開水送服。孕婦及患有血症的人忌用。

治療暑風傷肺的藥方:石膏、連翹、竹葉、杏仁、六一散、苡仁、橘紅、甘草、桑皮。

暑厥中惡暑熱,必定先傷氣分,所以舌頭乾燥、口渴、身體疼痛。

以蒼朮白虎湯加滑石治療。

暑熱阻氣,導致中焦痞塞不通暢,可以使用半夏瀉心湯去乾薑、甘草,加入杏仁、枳實、竹心、廣皮、茯苓、知母、廣藿、半夏、黃芩、白芍、山桅、川樸、麥芽、白蔻仁,並配合生脈四君湯、清暑益氣湯。

煩勞傷暑胃虛

《金匱》麥門冬湯。如脈左關大,木瓜、麥冬、沙參、烏梅、甘草。

暑入心營

鮮生地,元參,銀花,川連,竹心,石菖蒲,丹參,連翹,犀角

暑病久延傷液

生脈散,三才湯,熟地,人參,天冬,茯苓,白芍,辰砂

暑熱深入劫陰

阿膠,門冬,川連,生地,人參,烏梅

白話文:

夏天勞累傷暑,導致胃氣虛弱,可以用麥門冬湯治療,如脈象左關脈大,則加木瓜、麥冬、沙參、烏梅、甘草。如果暑氣侵入心營,可用鮮生地、元參、銀花、川連、竹心、石菖蒲、丹參、連翹、犀角來治療。如果暑病久延傷陰,可以用生脈散、三才湯、熟地、人參、天冬、茯苓、白芍、辰砂來治療。如果暑熱深入損傷陰液,可以用阿膠、麥冬、川連、生地、人參、烏梅來治療。

暑瘵寒熱。舌白不渴,吐血

西瓜,翠竹芯,苡仁,鮮荷葉,杏仁,滑石

暑邪人厥陰危症,消渴吐蛔,舌縮,肺氣阻塞。若逆傳腔中,必致昏厥。心之下有膈膜,與脊脅周圍相著,所謂腔中也。暑病必挾濕。(陳注)

川連,黃芩,乾薑,人參,楊梅,川椒,白芍,枳實

暑兼血症

鮮生地,綠豆皮,通草,石膏,川貝枇杷葉,白蔻仁,知母,苡仁,丹皮,連翹鬱金,桑葉,元參,竹心,杏仁,橘紅,六一散,六味丸加阿膠,麥冬,沙參

白話文:

暑熱導致寒熱交替,舌頭發白不渴,還會吐血。西瓜、翠竹芯、苡仁、鮮荷葉、杏仁、滑石可以緩解症狀。暑邪入侵厥陰,危及生命,會出現消渴、吐蛔、舌頭縮短、肺氣阻塞的狀況。若暑邪逆傳到腔中,必致昏厥。心臟下方有膈膜,與脊柱和胸肋周圍相連,這就是所謂的腔中。暑病必伴隨著濕邪。川連、黃芩、乾薑、人參、楊梅、川椒、白芍、枳實可治療此症。暑熱伴隨血症時,可用鮮生地、綠豆皮、通草、石膏、川貝枇杷葉、白蔻仁、知母、苡仁、丹皮、連翹鬱金、桑葉、元參、竹心、杏仁、橘紅、六一散、六味丸加阿膠、麥冬、沙參治療。

陳曰:《內經》云,病自上受者治其上,上受者以辛涼微苦,如竹葉、杏仁、連翹、薄荷。在中者以苦辛宣通,如半夏瀉心湯法。在下者以溫行,寒性質重開下,如河間桂苓甘露飲之類,乃治三焦之大意。

暑病用苦辛味自能泄降也(陳注)

桂苓甘露飲(肉桂、雲苓、膏、滑石、術,甘寒水瀉豬芩)

張司農集諸賢論暑病,謂入肝則麻痹,入腎為消渴。瘦人之病慮涸其陰,肥人之病慮虛其陽,胃中濕熱,得燥熱錮閉下痢稀水,即協熱下痢。

熱病之瘀熱留絡而為遺,毒注腸腑而為溺痢,皆屬棘手。

白話文:

陳氏說,《內經》記載,病從上部感染的,就治療上部,上部感染的可以用辛涼微苦的藥物,比如竹葉、杏仁、連翹、薄荷。病在中部的,就用苦辛宣通的藥物,比如半夏瀉心湯。病在下部的,就用溫和行氣的藥物,寒性重的藥物可以向下開通,比如河間桂苓甘露飲之類,這就是治療三焦的大意。

暑病可以用苦辛味的藥物來泄降。

桂苓甘露飲的成分包括肉桂、雲苓、膏、滑石、術,以及甘寒水瀉的豬芩。

張司農總結眾人對暑病的論述,認為暑邪入肝則會引起麻痹,入腎則會造成消渴。瘦人患病要擔心耗損陰氣,肥人患病要擔心耗損陽氣。胃中有濕熱,遇到燥熱就會錮閉難下,導致稀水樣下痢,也就是協熱下痢。

熱病的瘀熱停留在經絡就會成為遺症,毒氣侵襲腸腑就會造成溺痢,這些都是比較棘手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