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中風章

(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肌肉微掣,即為中風之先兆)

中風之症治須思,審其所中善治之。中腑風邪四肢著,惡寒拘急脈浮遲。中臟唇緩滯九竅,鼻塞便閉不語時。若中血脈口眼歪,又有中經亦要知。六經無病溺調和,口不能言肢不持。中臟當下腑當汗,中經補血養筋宜。中血脈者無他治,養血通氣效最奇。若中臟而兼中腑,傷寒兩感症同危。

東垣大率主氣虛(中風雖緣外中之風,亦因內氣之虛也。虛則氣多不貫,一為風所入而肢體於是乎廢矣),河間腎虛兼火治(腎息失宜,心火盛而腎水虧,故熱鬱而生痰,痰甚而發熱,熱痿相因而風生)。丹溪主濕內生痰,總是類中分明注。治之先用開關法,皂半辛黎俱為未,和以麝香吹鼻中,有嚏則生無不活。

白話文:

中風先兆與治療方法

大拇指和食指麻木無知覺,或肌肉輕微抽搐,就是中風的前兆。

治療中風必須審慎思考,根據中風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中風的症狀:

  • 中腑風邪: 四肢感到寒冷、僵硬,脈象浮而遲緩。
  • 中臟: 嘴唇緩慢、言語不清,九竅不通,鼻塞、大小便失禁。
  • 中血脈: 口眼歪斜。
  • 中經: 六經無病,小便失調,口不能言,肢體無力。

治療方法:

  • 中臟: 需瀉下,並配合汗法。
  • 中腑: 需汗法。
  • 中經: 需補血、養筋。
  • 中血脈: 無特殊方法,以養血通氣為最佳。
  • 中臟兼中腑: 屬於傷寒、溫病並發,病情危重。

古代醫家對中風病因的理解:

  • 東垣: 認為中風主要由於氣虛。雖然中風是由外風入侵引起,但也是由於內氣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風邪趁虛而入,造成肢體癱瘓。
  • 河間: 認為中風是由於腎虛兼火盛。腎氣不足,心火旺盛,導致水虧火盛,痰熱上涌,形成中風。
  • 丹溪: 認為中風是由於濕邪內生化痰引起。

治療中風的急救方法:

  • 開關法: 用皂角、半夏、辛夷、黎蘆等藥物混合麝香,吹入鼻中,使人打噴嚏,以疏通經絡,救治中風。

總之,中風的治療需要根據不同的類型和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並配合急救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醒後先投三合湯,陳甘茯半應相當,南蔞歸桔芩連術,竹瀝薑汁共一湯。左癱屬血瘓屬氣,血虛加芍芎生地(四物恐泥痰,宜用薑汁炒)。瘀血桃仁與紅花(瘀血症小便利,大便黑,或腹中懷痛),氣弱參耆也同劑。遺尿盜汗亦如之,小便不通不可利。殭蠶全蠍閉塞加,鉤藤可治牙關閉。

肥人烏附以引經(烏頭、附子、童便煮用),氣實人參亦須忌(脈右寸有力,用參恐痰涎瘀經絡)。風盛自汗身體痛,羌活防風並薄桂。頭目不利或頭痛,芎芷蔓荊辛芥穗。無汗身疼加芷羌,穹防蒼朮秦艽配。心血內虧神恍惚,茯神遠志菖蒲合。或心動搖驚悸者,竹茹酸棗辰砂益。

白話文:

醒來後先服用三合湯,陳皮、甘草、茯苓、半夏的用量應該相等,再加入南沙參、生地黃、枳殼、黃芩、連翹、蒼朮,用竹瀝和生薑汁一起熬成湯藥。左邊癱瘓屬於血虛,右邊癱瘓屬於氣虛,血虛者要加芍藥、川芎、生地黃(因為四物湯可能會導致痰多,所以要用薑汁炒過)。如果有瘀血,就加桃仁和紅花(瘀血症狀表現為小便不暢、大便顏色發黑,或肚子裡面隱隱作痛)。如果氣虛,就加人參和黃芪,藥量跟其他藥物一樣。遺尿、盜汗也用同樣的藥方,但如果小便不通暢,就不要使用利尿藥。殭蠶、全蠍可以治療閉塞不通,鉤藤可以治療牙關緊閉。

體型肥胖的人,用烏頭、附子(可以用童子尿來煮藥)引導藥力,如果氣虛,就不要服用人參(脈象右寸有力,如果服用人參,可能會導致痰多,阻塞經絡)。如果風盛、自汗、全身疼痛,就用羌活、防風、桂枝。如果頭昏眼花或頭痛,就用川芎、白芷、蔓荊子、辛夷、芥穗。如果沒有汗、身體疼痛,就加白芷、羌活,再搭配蒼朮、秦艽。如果心血虧虛,神志恍惚,就用茯神、遠志、菖蒲。如果心神不寧、驚悸不安,就用竹茹、酸棗仁、辰砂來滋補。

風痰熾甚須膽星,防枳牙皂栝蔞仁。食傷曲麥山楂枳,便閉還須三化行(三化湯用枳實、川樸、大黃、羌活)。

肝腎虛內風動

胡麻,天麻,桂圓,黃耆,甘草,熟地,萸肉,遠志,五味,蓯蓉,當歸,杞子,首烏,牡蠣,甘菊,蒺黎,虎骨,女貞,牛膝

白話文:

風痰很盛,需要用膽星清熱化痰,防治枳實、牙皂、栝蔞仁等藥物的副作用。如果因飲食不當導致消化不良,可用山楂、枳實來幫助消化;如果出現便秘,則需要使用三化湯(由枳實、川樸、大黃、羌活等藥物組成)來通便。

肝腎虛弱,導致內風躁動,可以用胡麻、天麻、桂圓、黃耆、甘草、熟地、萸肉、遠志、五味子、蓯蓉、當歸、杞子、首烏、牡蠣、甘菊、蒺黎、虎骨、女貞、牛膝等藥物滋補肝腎,平息內風。

陽虛衛疏

人參,當歸,附子,桑葉,黃耆,天麻,於術,或玉屏風加減

衛虛絡痹

桂枝,黃耆,附子,羌活,遠志,薑黃

氣虛

人參,黃耆,白朮,炙草,當歸,陳皮,天麻,薑棗

肝腎同治

人參,茯苓,蒺藜,甘菊,陳皮,半夏,枸杞,天麻,鉤藤

風濕中脾絡

六君子湯加南星,附子

白話文:

陽虛衛疏可以用人參、當歸、附子、桑葉、黃耆、天麻、於術,或玉屏風加減。衛虛絡痹則可以用桂枝、黃耆、附子、羌活、遠志、薑黃。氣虛可以用人參、黃耆、白朮、炙草、當歸、陳皮、天麻、薑棗。肝腎同治可以用人參、茯苓、蒺藜、甘菊、陳皮、半夏、枸杞、天麻、鉤藤。風濕中脾絡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南星、附子。

腎陰虛肝風動

熟地,蓯蓉,杞子,首烏,菊花,菖蒲

痰火阻竅

羚角,膽星,竹瀝,鉤藤,連翹,花粉,橘紅,丹皮,菖蒲

液虛風動

復脈湯去薑桂,固本湯去熟地加龜版、五味,加虎骨、蓯蓉、杞子、淮膝、黃柏。

包絡熱邪阻竅

至寶丹,犀角,硃砂,雄黃,琥珀,玳瑁,西黃,麝香,龍腦,金箔,安息

白話文:

腎陰虛導致肝風內動,可用熟地、蓯蓉、枸杞、首烏、菊花、菖蒲等藥材調理。痰火阻滯竅道,可用羚羊角、膽星、竹瀝、鉤藤、連翹、花粉、橘紅、丹皮、菖蒲等藥材化痰清熱。體液虧虛導致風動,可服用去薑桂的復脈湯,去熟地並加入龜版、五味、虎骨、蓯蓉、枸杞、淮膝、黃柏的固本湯。包絡熱邪阻滯竅道,可用至寶丹、犀角、硃砂、雄黃、琥珀、玳瑁、西黃、麝香、龍腦、金箔、安息等藥材清熱解毒。

痰火上實,清竅為蒙,下虛上實,多致顛頂之痰。

陳曰:凡中風症有肢體緩縱不收者,皆屬陽明氣虛,當以人參為主,附子、耆、草之類佐之。若短縮牽攣,則以逐邪為急。

朱丹溪曰:麻為氣虛,木是濕痰散血。

白話文:

痰火上炎,导致清窍被蒙蔽,下面是虚而上面是实,常会导致头顶部位的痰火症状。

陈氏说:凡是中风病症中有肢体松弛无力不能控制的情况,都属于阳明气虚,应当用人参为主,辅以附子、黄耆、甘草等药物。如果出现肢体收缩抽搐,则应以驱除邪气为首要。

朱丹溪说:麻痹是因为气虚,麻木是因为湿痰阻滞血脉。

2. 傷風章

(風能兼寒,寒不兼風)

傷風元氣本素虛,乘虛而入風邪居。鼻塞身重頭亦病,惡風發熱汗有餘。脈來浮緩且無力,參蘇飲服旋當祛法。咳嗽去參加桑杏,內有痰熱芩連進。痰吐如膠旋覆花,胸滿痰多貝簍順。冬間自汗桂枝添,若還無汗麻黃令。傷食麥芽曲樸須,中酒烏梅寇仁定。頭痛芎卷不可無,氣喘杏蘇亦莫剩。

風傷衛

蘇梗,豆豉,杏仁,川樸,桔梗,連翹,木通,滑石

體虛感風

參歸桂枝加陳皮

白話文:

風寒可以同時存在,但寒氣不會伴隨風寒。感冒時,人體元氣原本就虚弱,容易被風寒趁虛而入。表現為鼻塞、身體沉重、頭部不適、怕風、發熱、出汗多、脈搏浮緩无力。可以使用參蘇飲治療,症状改善後可根據情况服用其他藥物,如咳嗽可加桑杏,痰熱可加芩連,痰黏稠可加旋覆花,胸悶痰多可加貝母,冬日自汗可加桂枝,无汗可加麻黃,傷食可加麥芽曲樸,饮酒过多可加烏梅寇仁。頭痛可以用芎卷,氣喘可以用杏蘇。

風傷衛可以用蘇梗、豆豉、杏仁、川樸、桔梗、連翹、木通、滑石等藥物治療。體虛感風可以用參歸桂枝加陳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