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古之人有言: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故夫察乎天地,通乎神明,調陰陽四時,序得其正,使太和之氣翔洽乎寰區,以扶持國家之元運,而攸遂群倫者,相之職也。惟醫亦然,此其精蘊,夫豈易言哉。雖然,其理固可推而知也。吾嘗涉夫大海矣,波濤極天,彌望無際,然徐而察之,長風一吹,水紋如彀,極之萬里,其致同也。而後乃知,至微者固寓乎極大,而極大者實至微所積而成者也。

相與醫之業,不猶是哉?抉其精則意自有,相忘乎無形而成治者也。今我陳墨蓀先生,以《醫學妙諦》一書相示,且囑為序。余受而讀之,青浦何公書田之所著也,公名在縉紳間昭昭藉甚,今讀其書,乃益悅然於神明之妙。

中分為三卷,舉凡病情、脈理、治法、藥品,悉以韻語括之,而附方於後,驅遺《靈樞》,啟發《金匱》,即論文筆,已有風水相遭之奇,而況乎有極大者固寓乎其中哉!神靈在手,造化因心,不刊之作也。今先生將為付梓,公諸海內,先生固公子之門人也,淵源澄澈,故藝精而道明。

亟傳此書,吾知其實有康濟之懷,將使人人登諸壽域,無疾病夭札之虞,功同良相也。又豈特為醫家之指南而已哉!欽響不已,爰為之序焉。

光緒癸巳秋七月蒙自楊文斌質公甫書於䐜山官廟之餐柏軒

白話文:

古人曾說:「不能成為好的宰相,那就成為好的醫生。」所以,觀察天地運行、通曉神妙之理、調和陰陽四時,使一切合乎正道,讓和諧的氣息充滿天下,以此扶持國家的運勢,並使眾人得以安樂生活,這是宰相的職責。醫生也是如此,其中的精深道理,哪裡是容易說清楚的呢?雖然如此,其中的道理是可以推論而得知的。我曾經航行於大海,波濤洶湧,一望無際,但仔細觀察,只要一陣長風吹來,水面就會出現如網格般的紋路,即便延伸到萬里之外,其呈現的樣貌都是相同的。由此可知,最微小的東西其實蘊藏著極大的力量,而極大的事物也是由微小累積而成。

宰相和醫生這兩種行業,不也是如此嗎?掌握其中的精髓,自然就能心領神會,達到忘我之境,最終成就治理的目標。現在我的朋友陳墨蓀先生,拿著《醫學妙諦》這本書給我看,並請我為它寫序。我接過書來閱讀,這原來是青浦何公書田所寫的。何公的名聲在官場上十分顯赫,如今讀了他的書,更加讓我讚嘆其中神妙之處。

這本書分為三卷,凡是關於病情、脈理、治療方法、藥品等,都用韻語加以概括,並在後面附上藥方,可說是繼承了《靈樞》的精髓,啟發了《金匱要略》的奧妙。就連文章的寫作風格,也具有風水相逢的巧妙之處,更何況其中還蘊藏著極大的道理呢!彷彿擁有神靈之手,造化也因心而生,真是一部不容錯過的著作。現在陳先生即將把這本書付印,公開給世人,而陳先生是何公的學生,傳承了老師的學問,所以他的醫術精湛,道理也通透明白。

我期盼這本書能廣為流傳,我知道它具有濟世救人的心懷,將使每個人都能健康長壽,免除疾病夭折的憂慮,其功勞就如同良相一般。又豈止是醫生的指南而已呢?我由衷敬佩,因此為它作序。

光緒癸巳年秋七月,蒙自楊文斌,字質公,於䐜山官廟之餐柏軒題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