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本草問答》~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受業登州張士讓伯龍參

蜀天彭唐宗海容川著

白話文:

受業於登州(地區)張士讓,號伯龍。

蜀天彭唐宗海,號容川,著。

2. 卷上一

問曰:藥者,昆蟲土石、草根樹皮等物,與人異類,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白話文:

藥物,乃昆蟲、土石、草根、樹皮等不同於人體的物質,但卻能治療人的疾病,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曰:天地只此陰陽二氣流行,而成五運(金木水火土為五運),對待而為六氣(風寒濕燥火熱是也)。人生本天親地,即秉天地之五運六氣以生五臟六腑。凡物雖與人異,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氣以生,特物得一氣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設人身之氣偏勝偏衰則生疾病,又借藥物一氣之偏,以調吾身之盛衰,而使歸於和平,則無病矣!蓋假物之陰陽以變化人身之陰陽也,故神農以藥治病。

白話文:

回答:宇宙間僅有陰陽兩種氣息流動,進而形成了五行運行(即金、木、水、火、土這五種運行狀態),相對應地產生了六種氣候變化(分別是風、寒、濕、燥、火、熱)。人類天生親近天與地,因此秉承了天地之間的五行運行和六氣變化,以此孕育出五臟(心、肝、脾、肺、腎)和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等生命體系。雖然萬物與人類有所不同,但它們無一不是依賴天地間的某種氣息而生長,只是說物體通常只獲取到一種氣息的偏頗特性,而人類則獲得了天地氣息的全面影響。如果人體內的氣息過強或過弱,就會導致疾病產生。這時,我們可以利用草藥所具有的某種偏性氣息,來調整人體氣息的過盛或不足,使之回復到平衡狀態,那麼疾病自然就不復存在了!這是通過借用草藥的陰陽特性來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因此神農氏使用藥物來治療疾病。

_問曰:_神農嘗藥,以天地五運六氣配人身五臟六腑,審別性味,以治百病,可謂精且詳矣!乃近出西洋醫法,全憑剖視,謂中國古人未見臟腑,托空配藥不足為憑,然歟?否歟?

白話文:

有人問:神農品嚐各種藥物,根據天地五運六氣,將它們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匹配,仔細區分藥物的性能和味道,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可謂精確詳盡!但最近流行的西方醫學,完全依靠剖析人體來治病,認為中國古人沒有剖析過人體,而憑空配藥不值得依賴,這種觀點對嗎?還是不對?

_答曰:_不然,西人初創醫法,故必剖割方知臟腑,中國古聖定出五臟六腑諸名目,皎然朗著。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當神農時,創立醫藥,或經剖視,或果聖人洞見臟腑,均不必論,然其定出五臟六腑之名目而實有其物,非親見臟腑者,不能安得。謂古之聖人未曾親見臟腑耶!靈樞經云:五臟六腑可剖而視也。據此經文則知古聖已剖視過來,且西洋剖視只知層折,而不知經脈;只知形跡,而不知氣化。與中國近醫互有優劣。若與古聖內經本經較之,則西洋遠不及矣!

問曰:,西人謂彼用藥全憑試驗,中國但分氣味以配臟腑,未能試驗,不如西法試驗之為得也,其說然歟?

白話文:

回答說:不是這樣的,西方人最初創立醫法,所以一定要解剖才能知道臟腑,而中國古代聖人早就規定了五臟六腑的名稱,非常清楚明白。為什麼今天還要再用解剖的方法呢?神農氏時,創立醫藥,或許是通過解剖觀察,或許是聖人洞察了臟腑,這些都不必討論,但是他規定了五臟六腑的名稱而這些東西確實存在,不是親眼見到臟腑的人,是不可能安然得知的。難道古聖人沒有親眼見過臟腑嗎?靈樞經說:五臟六腑可以解剖並觀察。根據這段經文,可以知道古聖人已經解剖過。而且西方解剖只知道層次折疊,而不知道經脈;只知道形狀跡象,而不知道氣的變化。和中國近代醫學各有優劣。但若與古聖人所著的內經本經相比,則西洋醫學還遠遠不及!

有人問說:「西方人認為他們的用藥完全依據實驗,然而中國只是根據藥物的氣味來搭配臟腑,並未進行實驗,不如西方的實驗方法妥當,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

答曰:,中國經神農嘗藥,定出形色、氣味、主治臟腑百病,絲毫不差、所謂嘗藥即試驗也。歷數聖人之審定,蓋已詳矣!豈待今日始言試驗哉?

白話文:

問:西方人認為他們使用藥物完全依賴於實驗,而中國人則是根據藥物的氣味來配合人體的臟腑,沒有進行實驗,認為這樣不如西方的實驗方法好。這種說法對嗎?

答覆說:中國歷代以來,從神農開始品嚐藥物,根據藥物的形狀、顏色、氣味、味道,就能確定藥物治療哪些臟腑疾病,絲毫都不差。所謂的品嚐藥物,就是試驗藥物。歷朝聖人都已經審定過了,已經很詳細了!難道還要等到今天才開始談論試驗藥物嗎?

_問曰:_辨藥之法,以形色氣味分別五行,配合臟腑,主治百病,是誠藥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形色氣味上論者。譬如珀琥拾芥,磁石引針,陽起石能飛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畏蛇,相制相畏,均不在形色氣味上論,又何故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辨別藥物的法術,是按照形狀、顏色、味道、氣味來區分五行,與臟腑相配合,用以治療各種疾病,這確實是藥物道理的簡要總綱了!但是,世間萬事萬物的相感相應,又有不在形色氣味上論述的。比如琥珀能吸引芥草,磁石能吸引鐵針,陽起石能飛升,蛇害怕蜈蚣,蜈蚣害怕蟾蜍,蟾蜍害怕蛇,它們互相剋制、互相畏懼,都不在形色氣味上論述,這是為什麼呢?

_答曰:_此以其性為治者也,夫辨藥之形色氣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氣味之理已賅。故凡辨藥,先須辨性。有如磁石,久則化成鐵,是鐵之母也。其引針者,同氣相求,子來就母也,以藥性論之,石屬金而鐵屬水,磁石秉金水之性,而歸於腎,故其主治能從腎中吸肺金之氣,以歸於根。琥珀乃松脂入地所化松,為陽木,其脂乃陽汁也。性能黏合,久則化為凝吸之性。蓋其汁外凝,其陽內斂。擦之使熱,則陽氣外發而其體黏。停擦使冷,則陽氣內返而其性收吸。故遇芥則能黏吸也。人身之魂陽也,而藏於肝血陰分之中,與琥珀之陽氣斂藏於陰魄之中,更無以異,是以琥珀有安魂定魄之功。西洋化學謂磁石、琥珀內有電氣,其能吸引者,皆是電氣發力,能收引之也。有陰電,有陽電。凡物中含陽電者,遇有陰電之物即吸;含陰電者,遇有陽電之物即吸。若陰電遇陰電之物即相推,陽電遇陽電之物亦相推,其論甚悉!琥珀能拾芥而不能吸鐵,磁石能吸鐵而不能拾芥,以所含之電氣不同也。然西人單以氣論,猶不如中國兼以質論,則其理尤為顯然。磁石之質類鐵,故以類相從而吸鐵。琥珀之質能黏,故以質為用而抬芥。辨藥性者,所貴體用兼論也。陽起石生於泰山山谷,為雲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積雪,夏則生云,積陽上升。故或乘火氣而上飛,或隨日氣而升騰也。凡人病陽氣下陷,陽物不舉者,用以升舉陽氣,亦以陽助陽之義而已矣!蛇形長,是秉水氣。行則曲折,是秉太氣。在辰屬已,在象居北,在星象蒼龍。總觀於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氣之所生也。蜈蚣生於南方乾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氣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秉水月之精生於濕地,是秉濕土之氣所生,濕能勝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蟾蜍畏蛇,則又是風能勝濕,木能剋土之義。趁此以求,則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類推。

_問曰:_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

白話文:

回答者說:這是根據藥物的特性來治療疾病的,辨別藥物的形狀、顏色、氣味,正是為了考查它的特性。如果真能掌握它的特性,那麼藥物的形狀、顏色、氣味也就都包含在內了。所以凡是辨別藥物,首先必須辨別特性。比如說磁石,它被火燒久了就會變成鐵,所以它就是鐵的母親。它能夠吸引鐵針,那是因為同氣相求,就像孩子回到母親身邊一樣。如果從藥性這個角度來講,石頭屬於金,鐵屬於水,磁石同時具有金和水的特性,並且歸於腎,所以它可以從腎中吸取肺金之氣,使氣歸於根。

琥珀是松脂墜入土中後變成松木,松木是陽木,它的樹脂就是陽木的汁液。琥珀具有粘合的特性,時間長了就會變成凝結吸附的性質。這是因為它的汁液在外面凝結了,它的陽氣向內收斂了。如果用布摩擦使它發熱,那麼陽氣就會向外發散,它的體積就會變粘。如果停止摩擦使其冷卻,那麼陽氣就會向內返回,它的性質就會變成收斂吸附了。所以它遇到芥末後就能粘吸它。人體的魂是陽氣,它儲存在肝血陰分之中,與琥珀的陽氣收斂藏在陰魄之中,沒有什麼不同,因此琥珀具有安魂定魄的功效。西洋化學說磁石、琥珀內部有電氣,它們能夠吸引東西,都是因為電氣發力,能夠收斂吸引的緣故。

有陰電,也有陽電。凡是物體中含有陽電的,遇到含有陰電的物品就會吸附;含有陰電的,遇到含有陽電的物品就會吸附。如果陰電遇到陰電,就會互相排斥;陽電遇到陽電,也會互相排斥。他們的理論非常詳細!琥珀能夠吸起芥末,卻不能吸起鐵;磁鐵能吸起鐵,卻不能吸起芥末,這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電氣不同。然而西方人只從電氣的角度來談論,還不如中國人兼顧物質來談論,這樣道理就更加明顯了。磁石的物質和鐵相似,所以以類相從而吸鐵。

琥珀的物質具有粘性,所以以物質為用而抬芥。辨別藥物特性,在於能夠兼顧體(質)和用(能)。陽起石生長在泰山山谷,是雲母石的根。這座山冬天不積雪,夏天則生雲,陽氣上升。所以有時會隨著火氣向上飛,有時會隨著日氣上升。凡是人體陽氣下降,陽物不能舉起的,可以用它來提升陽氣,這也是以陽助陽的意思罷了!蛇的形狀細長,是稟受了水氣。它行走的時候彎曲盤繞,是稟受了太氣。在十二地支中屬於辰巳,在象徵中位於北方,在星宿中是蒼龍。總體考察天象,可以知道蛇只是水木二氣所生的。

蜈蚣生長在南方乾燥的土地中,味道很辛辣,是稟受了燥金之氣所生的。蛇害怕蜈蚣,是金能制木的緣故。蜈蚣害怕蟾蜍,是因為蟾蜍稟受了水月之精,生長在濕地,是稟受了濕土之氣所生的,濕能勝燥,所以蜈蚣害怕蟾蜍。蟾蜍害怕蛇,這又是風能勝濕,木能剋土的意思。以此類推,凡是相互畏懼、相互作用相反的道理都可以類推。

有人問道:各種事物都有自己的特質,是什麼原因使得它們具備這些特質呢?

答曰:,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陽之氣而生者,其性陽。秉陰之氣而生者,其性陰。或秉陰中之陽,或秉陽中之陰。總視其生成以為區別,蓋必原一物之終始與乎形色氣味之差,分而後能定其性矣。有如人參,或謂其補氣屬陽,或謂其生津屬陰。只因但論氣味,而不究人參所由生之理,故不能定其性也。余曾問過關東人並友人姚次梧,遊遼東歸言之甚詳,與綱目所載無異。本草綱目載人參歌曰:「三稏五加,背陽向陰,若來求我,椵樹相尋。」我所聞者,亦云人參生於遼東樹林陰濕之地,又有人種者,亦須在陰林內植之。夫生於陰濕,秉水陰潤澤之氣也。故味苦甘而有汁液,發之為三稏五葉,陽數也。此苗從陰濕中發出,是由陰生陽。故於甘苦陰味之中,饒有一番生陽之氣,此氣可嘗而得之也。人身之元氣,由腎水之中以上達於肺,生於陰而出於陽。與人參由陰生陽,同一理也,所以人參大能化氣,氣化而上,出於口鼻,即是津液。人參生津之理如此,非徒以其味而已。然即以氣味論,甘苦中含有生髮之氣,亦只成為由陰出陽之氣味耳。

白話文:

問題:每種物品都有它自己的特性,那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性呢?

回答說:最初探究產生和形成這種屬性的原因,秉承陽氣而生的,屬性陽。秉承陰氣而生的,屬性陰。或者秉承陰中之陽,或者秉承陽中之陰,總之,觀察它的生成來加以區分,必須探究一個事物的始終以及形狀、顏色、氣味、味道的差異,區分後才能確定它的屬性。比如人參,有人說它能補氣,屬性陽,有人說它能生津,屬性陰,只是因為單純討論氣味,而沒有追究人參的生長規律,所以不能確定它的屬性。我曾經詢問過關東人以及朋友姚次梧,他從遼東回來後,把遼東人參的情況講述得很詳細,與《本草綱目》記載的一樣。《本草綱目》記載的人參歌謠說:「三稏五加,背陽向陰,若來求我,椵樹相尋。」我所聽到的,也說人參生長在遼東樹林陰濕的地方。也有人種植人參,也必須在陰林內種植。人參生長在陰濕的地方,秉承水陰潤澤之氣。所以味道甘苦而有汁液,發出來變成三稏五葉,這是陽數。這種苗從陰濕中發出來,是靠陰生陽。所以,在人參甘苦的陰味之中,帶有一種生陽之氣,這種氣味是嚐得出來的。人體的元氣,從腎水之中升達於肺,生於陰而至於陽。與人參由陰生陽,是同一個道理。所以,人參能夠化氣,氣化而上,出於口鼻,這就是津液。人參生津的道理是這樣的,不只是因為它的味道。然而,即使以氣味來論,甘苦之中含有生髮之氣,也只構成由陰出陽的氣味而已。

問道:人參不生長在東南地區,而生長在北方地區。古代生長在上黨,現在生長在遼東、高麗,這些地方都是北方地區。這是什麼原因?

_問曰:_人參不生於東南,而生於北方。古生上黨,今生遼東、高麗,皆北方也。此何以故?

答曰:,此正人參所由生之理,不究及此尚難得人參之真性也。蓋北方屬水,於卦為坎,坎卦外陰而內陽。人參生於北方,正是陰中之陽也。坎卦為水,天陽之氣,皆發於水中。觀西人以火煎水,則氣出,而氣著於物,又復化而為水。知水為氣之母,氣從水而出矣!人身腎與膀胱屬水,水中含陽,化氣上行,出於口鼻,則為呼吸;充於皮毛,則為衛氣。只此腎與膀胱,水中之陽,化氣而充,周者也。故《內經》曰:「膀胱者,洲都之官,氣化則能出矣。」此與天地水中含陽,化而為氣,以周萬物,本屬一理。水在五行屬北方,人參生於北方,秉水中陽氣,故與人之氣化相合,所以大能補氣。不獨人參為然,凡一切藥,皆當原其所生,而後其性可得知矣。夫生於北方,有陰中之陽藥,則知生於南方,有陽中之陰藥,如硃砂是。人參屬水中之陽,丹砂則屬火中之陰,丹砂生辰州者,名曰辰砂。世人用硫黃、水銀二物鍛鍊變為赤色,以冒辰砂,又有靈砂,亦用二味煉成,名曰二氣砂。皆謂其有補坎填離之功,法本於抱朴子。因抱朴子煉丹砂,服之而仙,後人遂有爐鼎之術。沿襲至今,尚有辰砂、靈砂兩藥,均用硫黃、水銀二味煉成者也。水銀乃石中之陰汁,硫磺乃石中之陽汁。合而鍛鍊,返水銀之陰而盡歸於陽,變為純赤,與丹砂之色無異,但由人力造成。陰返為陽,是陰已盡而陽獨存,且有火煉之毒,以之助陽退陰則可,以補陽益陰則不可。不及丹砂,由天地自然熔鑄而成,陽中含陰,外露火色,內含水陰。夫造靈砂、辰砂者、須用硫黃、水銀二味合鍛,乃能變成紅色,則知丹砂,亦必具硫黃、水銀相合之性,乃變化為純赤之色也。但丹砂是天地陰陽之氣自然鍛鍊,不假火力,極其神妙,非可以水銀、硫黃分論丹砂也。火體之中含有水氣,故丹砂能入心益陰以安神。又取水銀法,將丹砂燒之即出。既燒之砂腳不足用,以其內之陰汞已走,陽中無陰也。水銀有毒,積陰無陽也,要之合硫磺、水銀而作靈砂、辰砂,非陽中含陰之性。分水銀砂腳為二物,則尤陰陽各異,均非硃砂之本性,惟天地南方離火自然熔成之硃砂,外具火色,內含水陰,合乎離卦外陽內陰之象,離中之陰坎之水也。硃砂火色而內含水銀,即離火中含坎水之象,故能補坎之水以填離宮,養血安神,此為第一。此可與人參對勘!人參秉水中之陽而補氣,硃砂秉火中之陰而養血。一生北方,一生南方。就此二物,便知南北水火陰陽血氣之理矣!夫南北水火,雖非截然究之各有所屬。故北方屬水,多生氣分之藥,如黃耆是也。南方屬火,多生血分之藥,又如肉桂是也。

白話文:

問題:人參不生長在東南地區,而是生長在北方。古時候生長在上黨地區,現在則生長在遼東和高麗,這些都是北方的地方。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說:這是人參生長的原因,不追根究柢,很難知道人參的真性。北方屬水,在卦問:人參並非生長在東南方,而是生長在北方。古時候生長在上黨,現在則生長在遼東、高麗等地,這些都是北方的地區。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這正是探討人參生長原理的關鍵,如果不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就很難真正瞭解人參的本質。北方在五行中屬於水,對應八卦中的坎卦,坎卦外表看似陰柔,但內部蘊含陽剛之氣。人參生長在北方,正好體現了陰中之陽的特點。坎卦代表水,而自然界中的陽氣都是從水中產生的。從西方人通過加熱水來提取氣體的例子可以看出,當水被加熱時,氣體逸出,這些氣體接觸到物體後又能凝結回水。這就說明水是氣的源頭,氣來自水。人體中的腎臟和膀胱在五行中也屬水,水中有包含的陽氣可以轉化為氣,上升至口鼻成為呼吸,散佈到皮膚表面則成為衛氣。因此,腎臟和膀胱中的水所蘊含的陽氣,轉化為氣後充滿全身,這就是氣化的過程。《黃帝內經》說:“膀胱是水液匯聚之官,氣化則能排出。”這與自然界中水含陽氣,氣化後滋養萬物的原理是一致的。水在五行中歸屬北方,人參生長在北方,吸收了水中的陽氣,因此與人體的氣化過程相契合,因而具有極大的補氣功效。不僅人參如此,所有草藥的性質,都應該追溯其生長環境,才能更深入地理解。

進一步來說,如果知道生長在北方的是陰中之陽的藥物(如人參),就可以推知生長在南方的藥物可能具有陽中之陰的特性,例如硃砂就是這樣。人參屬於水中之陽,而硃砂則屬於火中之陰,尤其是辰州產的硃砂更是著名。人們使用硫磺和水銀這兩種物質經過煉製使其變成紅色,以此假冒辰砂,還有所謂的靈砂,也是用這兩種成分煉製而成,被稱為二氣砂。這些都被認為有補足坎卦(水)缺失、填充離卦(火)的作用,這種方法源自葛洪的《抱朴子》。由於葛洪煉製硃砂服用後被傳為成仙,後人便開始模仿進行爐火煉丹。這種做法流傳至今,辰砂和靈砂這兩種藥材依然採用硫磺和水銀煉製而成。水銀是礦石中的陰性液體,而硫磺則是礦石中的陽性液體。兩者混合煉製,可以將水銀的陰性轉化為陽性,最終變得純紅,和天然硃砂顏色相同,但這是由人工製造的。這種陰轉陽的過程雖然使陰性消失而只剩下陽性,但因為經歷了火煉,帶有毒性,適合用來助陽驅陰,而不適合直接補陽益陰。相比之下,天然形成的硃砂是天地間陰陽之氣自然煉成,陽中藏陰,外現火色,內含水的陰性。製造靈砂和辰砂必須用硫磺和水銀配合煉製,由此可知,天然硃砂也必定具有硫磺和水銀相結合的性質,才會變化為純紅色。但是,天然硃砂是天地陰陽之氣無需藉助外力自然煉成,非常神奇,不能簡單地用硫磺和水銀的性質來分析硃砂。

火中蘊含水氣,因此硃砂能夠進入心臟,增強陰氣以安定心神。提煉水銀的方法是加熱硃砂使其釋放出來,已經加熱過後的“砂腳”(剩餘的硃砂)就不適用於藥用了,因為其中的陰汞(水銀)已經蒸發,剩下的是沒有陰性的陽氣。水銀有毒,是因為它純陰無陽。總之,將硫磺和水銀合成靈砂或辰砂,並不像硃砂那樣自然地陰陽調和。若單獨區分水銀和砂腳作為兩種不同的物質,它們各自表現出的陰陽性質就更加不同,都不是硃砂原本的性質。只有自然生成於南方離火之地的硃砂,外表呈現火色,內含水的陰性,符合離卦外陽內陰的形象,這裡的離中之陰實際上是指坎卦所代表的水。硃砂外表火紅色而內含水銀,就像離火中包藏坎水的象徵,因此能夠補充坎卦所代表的水元素以填補離卦所象徵的心臟部位,養血安神,效果最佳。這與人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參吸取水中之陽氣以補氣,而硃砂則吸取火中之陰氣以養血。一個生長在北方,一個生長在南方。僅僅通過這兩種藥材,就能大致理解南北、水火、陰陽以及氣血之間的關係!

南北、水火雖然看似截然不同,但實際上各自都有其特定的屬性和作用。北方屬水,多產生有助於氣分的藥物,比如黃耆。而南方屬火,則多產生有益於血分的藥物,像肉桂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