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醫旨緒余》~ 敘

回本書目錄

1.

醫之為道,豈眇小乎哉!陶鑄天地,和順陰陽,宣節氣化,措民物而置安全,其效與粒食蒸民者同功。而其立言秘旨,可等潔淨精微之蘊。脫若性非霽哲,養非深邃,蘊積非以歲年,與夫受衷非慈祥長厚,則無能窺閫奧以觀其妙,調瘥癘,回夭札,而登之康寧黃髮也。世之業是術者,非不紛然夥矣,類眯謬自用,有稱名家,亦操方書為套本,鮮濟則委天命不可為,偶而獲效,輒揚揚矜詡其能,益自信執方之為便。

以斯職業,安望其究《素》、《靈》之真詮,晰和扁之渺緒哉!醫道之小,業醫者自小之也。余族叔文垣,沖年以機穎俊奕著,比受《易》,了了昭徹大義,塾師殊異之,舞象而後,訪兄之括蒼,遇異人以禁方相授,歸則會乃翁疾,即由儒從業。又念良醫以意中,而執方為下,簡籍所載,古人之意存焉。

乃發藏書讀之,上自《靈樞》、《素》、《難》,下及古今名家,靡不翻閱。又非徒然搜獵古人之言詮,務因言詮融洽古人之神髓。居而心惟,出而廣詢,近而丘里鄉國之士靡不諮,遠而江淮河漢之險靡不蹈,就專門以叩厥秘,宗儒碩以研厥精,積之三十年所,獨智益徹,而理窾益融,於凡天地間浮沉升降之機,陰陽闔闢之運,氣化推遷,消息盈縮之數,人身之寒熱虛實,順逆表裡之異,鏡瑩於中。其治病也,察天時,稽氣運,審受病之因,酌君臣佐使之用,故投劑輒效,籍籍稱奇矣。

何論葆和尊人,以及太耋,而新都之巨閥窮檐,與三吳之顯貴隱約,靡不飲其湯液,而稱有喜也。且也曰:以其已試者輯而錄之,又採諸名家言與人辯難等語,彙編成集,名曰《醫旨緒餘》。是集也,三才之理明,五行之義著,相火之辯暢以達,三焦之位論而確,以至臟腑之分配,症名之異同,經絡之流貫,呼吸之本原,脈義之考,診法治法之定,靡不備載。又列前賢之長,以標其善。

簡冊雖約,而其遠宗之正,近取之周,考覈之精,謙沖之度,一集而四善具焉,猶曰「緒餘」,惡有能出其右而稱渺論哉!昔皇甫有言:人而不精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顛連,將何以濟?!余不佞,謂叔精詣若是,咸可濟之矣,故掇拾其概而為之序,觀者慎毋謂余屬宗親,而言近阿哉。

族子燁元素頓首拜撰

白話文:

醫學這門學問,難道是微不足道的嗎?它能像熔鑄天地萬物一樣,調和陰陽之氣,宣洩四時節氣的變化,使人民生活安定,物產豐饒,它的功效就像糧食能養活人民一樣重要。而醫學理論的深奧精微,如同蘊藏著純淨美好的寶藏。如果一個人天性不聰明豁達,學養不夠深厚,知識累積不夠長久,又沒有慈悲寬厚的胸懷,就無法窺探醫學的奧妙,難以治療疾病,使人從疾病走向健康長壽。

現今從事醫療行業的人,雖然很多,但多數人卻自以為是,盲目地運用自己的方法,有些所謂的名醫,也只是照本宣科地使用現成的藥方,如果療效不好,就推說是天命不可違,偶爾治好病人,就洋洋得意地誇耀自己的能力,更加固執地認為自己開的藥方是正確的。像這樣行醫,又怎能期望他們深入研究《素問》、《靈樞》的真諦,理解和緩、扁鵲的醫學思想呢?醫學之所以變得渺小,是因為從事醫療的人自己讓它變得渺小。

我的族叔文垣,從小就聰明過人,學習《易經》後,就能夠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奧含義,連老師都對他刮目相看。成年後,他去括蒼山拜訪兄長,遇到一位奇人傳授他獨特的藥方。回家後,正好遇到父親生病,他便從儒生轉而從事醫療。他認為一個好醫生應該憑藉自己的智慧來診斷病情,而照本宣科地開藥方是下策,那些書本記載的內容,只是古人留下的醫學思想。

於是,他開始翻閱家中所藏的醫學書籍,從《靈樞》、《素問》、《難經》到歷代名家的著作,無不仔細研讀。他不僅僅只是研究古人的文字,更致力於理解古人醫學思想的精髓。平時他會靜下心思考,遇到問題便會廣泛請教,近到鄉里鄰居,遠到江淮河漢等險峻之地,他都親自前往,向專家請教醫學的奧秘,向飽讀詩書的學者探究醫學的精義。經過三十年的不斷鑽研,他的醫學見解更加透徹,對醫理的理解也更加融會貫通。他能洞察天地之間陰陽升降的運行規律,氣機變化的轉移,寒熱虛實的變化,以及順逆表裡的差異,都能夠像鏡子一樣映照在心中。他治病的時候,會觀察天時氣候的變化,審查疾病發生的原因,考慮藥物君臣佐使的搭配,所以他開的藥方常常有奇效,讓人驚奇不已。

無論是保和長老,還是上了年紀的長輩,或是成都的富豪權貴,或是偏遠地區的貧苦百姓,以及吳地的顯赫貴族和隱士,都曾經服用過他的湯藥,並且都稱讚有效。而叔叔也認為:應該把這些驗證有效的醫案記錄下來,並收集各名家的醫學理論和辯論內容,匯集成冊,命名為《醫旨緒餘》。這本書闡明了天、地、人三才的道理,揭示了五行生剋的奧義,闡述了相火的變化,確定了三焦的位置,詳細論述了臟腑的分配,說明了疾病名稱的異同,記載了經絡的走向,探討了呼吸的本源,考證了脈象的含義,確定了診斷和治療的方法,內容十分完備。此外,書中還列舉了前人的優點,以此來彰顯他們的醫學成就。

這本書雖然簡要,但其醫學思想卻能遠溯正統,近取實際,考證精詳,且能保持謙虛的態度。可以說,這本書兼具了這四個優點。稱之為「緒餘」,那又怎能有人能超越它而誇耀自己淺薄的醫學見解呢?過去皇甫曾說過:「一個人如果不精通醫學,即使有忠孝之心,仁慈的本性,當君父危難,百姓困苦時,又如何去解救他們呢?」我認為叔叔的醫學造詣已經達到如此精湛的程度,完全可以做到救死扶傷。因此,我將他的醫學成就概括地寫成這篇序,希望讀者不要認為我是因為親屬關係而說阿諛奉承的話。

族侄燁元素頓首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