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醫旨緒余》~ 上卷 (4)

回本書目錄

上卷 (4)

1. 七、右腎水火辯

或曰:人皆謂右腎屬相火,相火即少火,觀坎之象,則知腎具水火之道,一陽居二陰間為坎,水火併而為腎,故惟坎加習也,子以右腎為屬水,然則其說非與?余曰:以惟坎加習,斯其說所以非也。夫坎,水也。上下皆坎,《易》故曰習坎。觀先天圖,乾南坤北。後天圖,離南坎北。

五行火高水下,故仙家取坎填離,以水升火降,既濟為道,謂採坎中之一陽,填離中之一陰,此還乾坤本源之意也。坎離,是兌待之義,如彼謂一陽居二陰之間,無乃指一陽為火耶?然則離以一陰居二陽之間,又作何說也?夫物物具五行,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五臟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何乃指坎中之陽為火,指右腎為少火也。

坎中之陽,即兩腎中間動氣,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謂之陽則可,謂之火則不可,故謂坎中之陽,亦非火也。二陰,即二腎也,腎既皆陰,則作一水一火併看者,亦非矣。不然,坎中之陽,尚不可以火目之,而右腎又何可以屬水哉?!或曰:子是之言固矣,彼北極玄帝象下有龜蛇者何說也?且昔沙隨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習,於物為龜為蛇。

余曰:此何可以證水火併而為腎之謬也,蓋龜蛇,乃道家寓意處,謂蛇屬心火,龜屬腎水,能降此二物,不使妄動,庶坎離得以交姤,而身中之丹可成。若腎則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安可牽扯龜蛇而與之同類並觀哉!斷乎其不可矣。

白話文:

有人說:「大家都說右腎屬相火,相火就是少火。觀察坎卦的象徵,就會知道腎有水火之道,一陽在二陰之間是坎卦,水火並存就是腎。所以《易經》才會說『坎,重疊之卦』。你卻說右腎屬水,難道不是錯的嗎?」

我說:「因為說『坎,重疊之卦』,所以他們的說法才是錯的。坎,代表水。上下都是坎卦,《易經》才說『習坎』。觀察先天圖,乾卦在南,坤卦在北。後天圖,離卦在南,坎卦在北。

五行中火向上,水向下。所以修道的人會取坎卦的陽氣來填補離卦的陰氣,用水上升、火下降的方式,達到水火既濟的狀態,這是修道的途徑,意思是取坎卦中的一陽,填入離卦中的一陰,這就是恢復天地陰陽本源的意思。坎離,是陰陽對待的意義。如果說一陽在二陰之間,難道是把一陽當作火嗎?那離卦以一陰在二陽之間,又要怎麼解釋呢?每個東西都具有五行,五行有陰陽,陰陽統合為太極。五臟都有金、木、水、火、土,為什麼獨獨要把坎卦中的陽當成火,把右腎當成少火呢?

坎卦中的陽,就是兩腎之間的動氣,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十二經脈的根源。說它是陽氣可以,但說它是火就不對了,所以說坎卦中的陽,也不是火。二陰,指的就是兩個腎臟。腎既然都屬陰,如果將兩個腎臟一個當水、一個當火來看,也是不對的。不然的話,坎卦中的陽,尚且不能把它看作是火,那右腎又怎麼可以歸屬為水呢?

有人又說:「你說的雖然有道理,但北極玄天上帝像下有龜蛇,這又要怎麼解釋呢?而且以前沙隨程可久也說過:北方常配兩種動物,所以《易經》才說『坎,重疊之卦』,在動物上就指龜和蛇。」

我說:「這怎麼能證明水火並存就是腎的謬論呢?龜和蛇,是道家寓意,意思是蛇屬心火,龜屬腎水,能夠降服這兩種動物,不讓它們妄動,這樣才能使坎離二卦陰陽交合,使身體內的丹藥能夠修煉成功。而腎臟是封藏精氣的根本,是儲存精氣的地方,怎麼能牽扯龜蛇來類比、一起看待呢?絕對不行。」

2. 八、或問、七節之傍、中有小心或指下第七節命門穴為小心者有以小心為志心者、有以小心為少火、以少火為相火者、

3. 九、《難經正義》三焦評

(附東垣三焦論)

或有以馬玄臺《難經正義》問於生生子曰:馬氏謂《難經》所言三焦,乃上中下之三焦,故曰無形之氣;若於手少陽之三焦,乃是有形,引《靈樞》、《素問》經旨及東垣等論為證。而以手厥陰配合,俱寓診於右尺。子以其說為何如?幸條悉之,以詔來學。生生子曰:馬玄臺搜究經旨甚博,考證諸篇極工緻、非苦心者不能也。

但謂三焦有二,上中下之三焦,行脈道以通十二經,手少陽之三焦,惟司決瀆之職而已。謂東垣能疑之,而不能正之。又引《三因方》謂脂膜如手掌大者為三焦,而寓診於右尺。斯言不能無弊,何也?上古文字,不容易看,亦有不可強解者,亦非聰明所可臆度,不可辯者寧缺之,不敢妄議,恐增後人一障也,姑即所疑,條陳於左,以俟明哲。

馬氏曰:手少陽三焦,焦、當作膲,是有形物也。上中下之三焦,焦字從火,謂能腐熟水穀變化也。余按「焦」字亦不一,《靈樞·背腧篇》有云:肺腧在三焦之間,心腧在五焦之間。據銅人圖,肺腧在三椎下,心俞在五椎下,是以「焦」字作「椎」字看也。椎、槌也,節也。

斯上中下之三焦,亦是以地段三停而言,如雲上中下三節也。「焦」「膲」同用,如「藏」「臟」同用也,不必拘從火從肉,但觀上下文義何如爾。推馬氏之意,不過謂從肉則是有形,從火則是無形,蓋為有形無形生疑也。

馬氏曰:《三因方》云:古人左為腎臟,其府膀胱,右為命門,其府三焦,三焦有脂膜如手大。且曰:宋有舉子徐遁者,醫療有精思,曰:齊嘗大飢,群丐相臠而食,有一人皮肉盡而骨脈全者,視其五臟,見右腎之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其中出,夾脊而上貫腦,意此即導引家所謂夾脊雙關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為三焦也,由是知三焦為有形也(按導引家夾脊雙關,正是兩腎,非別有物也)。愚謂此言無稽,不必信也。

蓋醫以《靈》、《素》為宗,《靈》、《素》不載,如張仲景、華佗、王叔和、孫思邈,皆擅名古今者,未有一言及此。史載秦越人隔垣洞見人臟腑者,假令三焦如手掌大,何不言之,而反曰無形之氣。

又觀手少陽經起止散絡,亦無夾脊貫腦之說,獨陳無擇言之,豈無擇之神知,出《靈》、《素》諸公之上,而操議以勝之哉,愚故謂無稽之言,不必信也,余惟人身稟賦,有肥瘠,有長短,有男作女形,女作男形,臟腑亦有厚薄之不一。人臟內景,殆與豬相類,兩腎即兩腰子,兩腰子皆裹於脂膜之中間,或有偏長短者,不可因脂膜之垂長者,便指為臟腑也。兩白脈自中出者,正腎之脈絡爾。

膀胱中處腹下,亦非偏於左者,抑何相對若是之偶耶?據云大飢而相臠,安有舍美腎而不食,尚從容乎有所待也,此不待辯而可知。若脂膜左右長短不同,由人之肥瘠也。且如平人之膽,僅藏汁三合,姜維之膽大如斗。平人喉管二,一通氣,一通食。銅人圖有載大賊歐希範之喉管有三。

白話文:

有人拿馬玄臺的《難經正義》來請教生生子說:馬玄臺認為《難經》所說的三焦,是指上、中、下這三個部位的三焦,所以說是無形的氣;而手少陽經的三焦,則是有形的,他引用《靈樞》、《素問》的經文以及張元素等人的論述來佐證。又說手厥陰經與之配合,所以診斷時要在右寸關尺的尺部診察。請問您對他的說法有什麼看法?希望能詳細說明,以教導後來的學者。

生生子回答說:馬玄臺研究經書非常廣博,考證各篇文獻也很精細,不是用心的人做不到。但他認為三焦有兩種,上、中、下三焦是運行於脈絡中,連通十二經脈的;而手少陽經的三焦,只是負責疏通水道而已。他還說張元素對此有所懷疑,但沒有搞清楚。馬玄臺又引用《三因方》的說法,認為像手掌一樣大小的脂肪膜就是三焦,所以診斷時要在右尺部診察。這種說法不能沒有問題,為什麼呢?上古的文字不容易理解,有些地方不能勉強解釋,也不是聰明人可以隨意猜測的。不能確定的地方,寧可保留,也不敢妄加議論,以免增加後人的障礙。我姑且就我所懷疑的地方,逐條陳述在下面,以等待明智的人來判斷。

馬玄臺說:手少陽經的三焦,這個「焦」字應該寫成「膲」,是有形的東西。上、中、下三焦的「焦」字,從火部,是指它能腐熟水穀,使其變化。我認為「焦」字的意思並不單一,《靈樞·背腧篇》說:肺腧穴在三焦之間,心腧穴在五焦之間。根據銅人圖來看,肺腧在第三胸椎下,心腧在第五胸椎下,所以這裡的「焦」字應該看作是「椎」字,椎,就是椎骨,也就是關節的意思。這裡的上、中、下三焦,也是指身體上中下這三個部位,就像說上中下三節一樣。「焦」、「膲」可以通用,就像「藏」、「臟」可以通用一樣,不必拘泥於一個字是從火部還是從肉部,只要看上下文的意思如何就可以了。推測馬玄臺的意思,不過是認為從肉部的就是有形的,從火部的就是無形的,這才對三焦是否有形產生了疑惑。

馬玄臺又說:《三因方》記載,古人認為左邊是腎臟,其相應的腑是膀胱;右邊是命門,其相應的腑是三焦。三焦有像手掌一樣大小的脂肪膜。而且說:宋代有個舉人叫徐遁,他在醫學方面有精深的思考,他說:齊國曾發生大饑荒,一群乞丐互相殘殺食用,有一個人皮肉都吃光了,但骨骼和脈絡還在。觀察他的五臟,發現右腎下方有像手掌一樣大小的脂肪膜,正好和膀胱相對,有兩條白色的脈絡從脂肪膜中出來,沿著脊椎兩側向上通往頭部,他認為這就是導引家所說的夾脊雙關,但他不明白像手掌大的脂肪膜就是三焦。因此,他認為三焦是有形的。(按:導引家所說的夾脊雙關,正是兩腎,沒有別的東西。)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根據,不必相信。

因為醫學以《靈樞》、《素問》為根本,《靈樞》、《素問》中沒有記載的,即使是像張仲景、華佗、王叔和、孫思邈這樣聞名古今的名醫,也沒有人提到過。史書記載秦越人(扁鵲)能隔著牆壁看到人體內臟,假設三焦像手掌一樣大,為什麼不說,反而說是無形的氣呢?

再看手少陽經的起始、走向和分佈,也沒有說它從脊椎兩側向上通往頭部的說法,只有陳無擇這麼說,難道陳無擇的見識高於《靈樞》、《素問》這些古代醫家之上,所以能推翻他們的說法嗎?所以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根據,不必相信。我認為人的體質稟賦各有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有男人像女人,有女人像男人,臟腑也有厚薄的不同。人體內部的構造,大概和豬的構造相似,兩個腎臟就像兩個腰子,都包裹在脂肪膜之中,有的偏長,有的偏短,不能因為脂肪膜的長短就把它們指認為臟腑。從其中出來的兩條白色脈絡,正是腎臟的脈絡。

膀胱位於腹部的下方,也不是偏在左邊,為何說與右邊的三焦相對呢?再說,如果真的大饑荒到要互相殘殺來吃,怎麼會捨棄美味的腎臟而不吃,還要從容地等待找到像手掌大的脂肪膜呢?這是不必辯論就可以知道的。至於脂肪膜左右長短不同,是因為人體胖瘦造成的。比如普通人的膽,只能容納三合的膽汁,而姜維的膽卻大得像斗。普通人的喉管有兩條,一條通氣,一條通食。銅人圖記載,大盜歐希範的喉管卻有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