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澄
《褚氏遺書》~ 審微
審微
1. 審微
疾有誤涼而得冷,證有似是而實非,差之毫釐,損其壽命,《浮慄經·二氣篇》曰:「諸瀉皆為熱,諸冷皆為節,熱則先涼藏,冷則先溫血。」《腹疾篇》曰:「干痛有時當為蟲,產余刺痛皆變腫。」《傷寒篇》曰:「傷風時疫濕暑宿痰,作瘧作疹,俱類傷寒,時人多瘧,宜防為瘧。
時人多疹,宜防作疹。春瘟夏疫,內證先出中濕、中暑,誠以苓木投之。發散劑吐汗下俱至此證,號宿痰失導,必肢廢嗟乎。病有微而殺人勢有重而易治精微,區別天下之良工哉。
白話文:
疾病有因為誤用寒涼藥物而導致身體受寒的,病症有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不同的,其中即使只有極小的差異,也會損害人的壽命。《浮慄經·二氣篇》說:「所有瀉法都是針對熱證,所有用寒涼藥物的都是為了節制,熱證應該先用寒涼藥物來清除內熱,寒證應該先用溫熱藥物來溫養血液循環。」《腹疾篇》說:「肚子乾痛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有蟲,生產後遺留的刺痛都可能會變成腫塊。」《傷寒篇》說:「感受風邪、時疫、濕氣、暑氣、積滯的痰液,都可能導致發瘧疾或出疹子,這些都類似傷寒,現在很多人得瘧疾,應該注意預防是瘧疾。現在很多人出疹子,應該注意預防是疹子。春天容易發生瘟疫,夏天容易發生暑疫,這些內證初期表現為中濕或中暑,應該用茯苓和木通來治療。發散、催吐、發汗、攻下等方法都適用於這些病症,但如果是由於宿痰沒有被導引出來而引起的,一定會導致肢體殘廢,實在可悲啊。有些病症雖然輕微,卻可能會致命;有些病勢雖然嚴重,卻容易治療。能夠精細地辨別這些細微差別,這才是天下良醫的標準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