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二 (4)
卷之四十二 (4)
1. 吐血諸劑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不拘時服。
杏仁散,治心肺客熱吐血,唇口乾燥。
杏仁(泡,去皮尖,炒),赤茯苓,黃連,梔子仁,黃芩,大黃(炒。各一兩),桂心(三錢),栝蔞根(五錢),
上為粗未,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白朮丸,治傷胃吐血。
白朮(十兩),人參,黃耆,乾薑(炮),伏龍肝(各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米飲下。
雞蛋白丸,治吐血衄血。
雞蛋白(三個),好香墨(一兩,為末)
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不拘時,生地黃汁送下。
三黃補血湯,治面赤善驚,上熱,六脈大,按之虛,乃手少陰心之脈也。此氣盛而亡血,瀉火補氣,以墜浮氣。
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黃耆,當歸,芍藥(各錢半),川芎,牡丹皮,柴胡,升麻(各八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服。血不止加桃仁(十枚)酒大黃,量虛實用之,減去升麻、柴胡。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心多健忘,以致妄行,或吐血,或下血。(見健忘門。)
小柴胡湯,治吐血蓋由醉飽房勞,或醉後大怒,觸動榮血,以致妄行。吐血者,內加天門冬、麥門冬送下龍腦雞蘇丸。
桃仁承氣湯,治胃間積瘀吐血,胃脘作脹。(二方見傷寒門。)
涼膈散,治吐血,內加芍藥、當歸、生地黃。
薄荷煎,四順清涼飲子,並治積熱吐血。(方見積熱門。)
(《簡易》)黑神散,治一切吐血,及傷酒食醉鮑,低頭掬損,吐血致多,並血熱妄行,口鼻出,但聲未失,無有不效。
百草霜(不拘多少,村居者佳)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糯米煎湯下。喜涼水,新汲水調服。如衄血者,少許吹鼻;皮破出血者,灸瘡血,摻上即止。
二神散,治男婦吐血。
陳槐花(炒二兩,焦黑),百草霜(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茅根煎湯調下。治血崩下血,皆空心服之效。舌上忽然腫破出血,用此摻上。
白話文:
吐血諸劑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盞水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杏仁散,治療因心肺積熱導致的吐血,以及嘴唇乾燥的症狀。
藥材:杏仁(浸泡後去皮尖,炒過)、赤茯苓、黃連、梔子仁、黃芩、大黃(炒過。各一兩)、桂心(三錢)、栝蔞根(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盞半水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溫服。
白朮丸,治療因損傷脾胃導致的吐血。
藥材:白朮(十兩)、人參、黃耆、乾薑(炮製過)、伏龍肝(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間,用米湯送服。
雞蛋白丸,治療吐血、流鼻血。
藥材:雞蛋白(三個)、優質香墨(一兩,磨成末)。
將以上藥材混合製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丸,不拘時間,用生地黃汁送服。
三黃補血湯,治療面色發紅、容易驚恐、上半身發熱、脈象大而按壓卻感到虛弱等症狀,這是手少陰心經的病症。這是氣盛而導致失血,應當瀉火補氣,以鎮降上浮之氣。
藥材:生地黃、熟地黃(各一錢)、黃耆、當歸、芍藥(各錢半)、川芎、牡丹皮、柴胡、升麻(各八分)。
用一盞半水煎煮至七分服用。若出血不止,可加入桃仁(十枚)和酒製大黃,用量視虛實情況調整,並減少升麻和柴胡的用量。
歸脾湯,治療因思慮過度損傷脾臟,導致心悸、健忘、神情恍惚,甚至吐血或便血。(詳見健忘門)
小柴胡湯,治療因酒醉飽食後行房事,或酒後大怒,觸動血液而導致吐血。吐血者,方中加天門冬、麥門冬送服龍腦雞蘇丸。
桃仁承氣湯,治療胃部積瘀導致的吐血,以及胃脘脹痛。(此二方見傷寒門)
涼膈散,治療吐血,方中加入芍藥、當歸、生地黃。
薄荷煎,與四順清涼飲子一同,皆可治療因積熱導致的吐血。(方劑見積熱門)
(《簡易》)黑神散,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吐血,包括因飲酒過食、醉酒、低頭受損導致的吐血,以及血熱妄行、口鼻出血等症狀。只要聲音沒有喪失,使用此方皆有效。
藥材:百草霜(用量不拘,以鄉村產者為佳)。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糯米煎湯送服。喜歡涼水的,可直接用新汲取的涼水調服。若流鼻血,可少量吹入鼻中;皮膚破裂出血,可將藥粉撒在傷口上,即可止血。
二神散,治療男女吐血。
藥材:陳槐花(炒至焦黑,二兩)、百草霜(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茅根煎湯調服。治療崩漏下血,空腹服用效果更好。若舌頭忽然腫脹破裂出血,可將藥粉撒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