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7)

1. 八法飛騰手訣歌

春夏先深而後淺,秋冬前淺而後深。隨處按之呼吸輕,迎而吸之內關尋。補虛瀉實公孫是,列缺次當照海深。臨位外關和上下,後谿申肺用金針。先深後淺行陰數,前三後二卻是陰。先淺後深陽數法,前二後三陽數定。臨泣公孫腸中病,脊頭腰背申脈攻。照海咽喉並小腹,內關行處治心疼。

後谿前上外肩背,列缺針時脈氣通。急按慢提陰氣升,急提慢按陽氣降。攻陽取陰皆六數,達人刺處有奇效。

2. 薛真人天星十一穴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下至崐侖穴。環跳及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擔截常記取,莫與非人說。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開澈。治病顯奇功,有如湯潑雪。學者細推尋,神功無盡竭。

3. 十二經脈晝夜流注歌

肺寅大卯胃辰經,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胞戌,亥三子膽醜肝通。

4. 古人有不行針要知針理

許學士視一婦人熱入血室,醫者皆不識,用補血藥,數日成結胸證。學士曰:小柴胡湯已遲,不可行也,可刺期門。予不能針,請善針者針之,如言而愈。

5. 針灸手宜得其入

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辭疾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緒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也。手毒者,可使按龜,置龜於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復生如故也。

6. 艾灸方宜

北方者,天地之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7. 艾葉

《本草》云: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曝乾、陳久者良,避惡殺鬼。又,採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乾燥入臼搗之,以細篩去塵屑,每入石臼搗取,潔白為上,須令焙大燥,則灸有力,火易燃。如潤,無功。

《證類本草》云:出明州。《圖經》云:舊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令在處有之,惟蘄州葉厚而干高果氣味之大,用之甚效。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溪曰:艾性至熱,入火灸則上行,入藥服則下行。

8. 艾灸補瀉

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皆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灸,須其火滅也。

9. 艾炷大小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兒七日以上,周年以還,炷如雀糞。

《明堂下經》云:凡灸欲炷下廣三分,若不三分,則火氣不達,病未能愈,則是灸炷欲其大,惟頭與四肢欲小耳。《明堂上經》乃曰:艾炷依小箸頭作,其病脈粗細,狀如細線,但令當脈灸之。雀糞大炷,亦能愈疾。又有一途,如腹脹、疝瘕、痃癖、伏梁氣等,須大艾炷。故《小品》曰:腹背爛燒,四肢但去風而已,大宜大炷。

如巨闕、鳩尾,灸之不過四七壯,炷依竹箸頭大,但令正當脈上灸之,艾炷若大,復灸多,其人永無心力。如頭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腳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而無力,既失精神,又加細節,令人短壽。王節齋云:面上灸炷須小,手足上猶可粗。

10. 點艾火

《明堂下經》曰:古來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棗、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為上;次有火鏡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諸蕃部用鑌鐵擊階石得火,以艾引之。凡倉卒難備,則不如。無木火,清麻油點燈上燒艾莖,點灸,兼滋潤灸瘡,至愈不疼,用臘燭更佳。

11. 壯數多少

《千金》云:凡言壯數者,若丁壯病根深篤,可倍於方數,老少羸弱可減半。扁鵲灸法,有至三五百壯、千壯,此亦太過。曹氏灸法,有百壯、五十壯。《小品》諸方亦然。惟《明堂本經》云:針入六分,灸三壯,更無餘治。故後人不準,惟以病之輕重而增損之。凡灸頭項,止於七壯,積至七七壯止。

《銅人》治風,灸上星、前頂、百會,至二百壯,腹背灸五百壯。若鳩尾、巨闕,亦不宜多灸,灸多則四肢細而無力。《千金方》於足三里穴,乃云多至三百壯。心俞禁灸。苦中風,則急灸至百壯。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說,而不通其變也。

12. 灸法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平直,毋令傾側。若傾側,穴不正,徒破好肉耳。《明堂》云:須得身體平直,毋令拳縮,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