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7)
卷之七 (7)
1. 八法飛騰手訣歌
春夏先深而後淺,秋冬前淺而後深。隨處按之呼吸輕,迎而吸之內關尋。補虛瀉實公孫是,列缺次當照海深。臨位外關和上下,後谿申肺用金針。先深後淺行陰數,前三後二卻是陰。先淺後深陽數法,前二後三陽數定。臨泣公孫腸中病,脊頭腰背申脈攻。照海咽喉並小腹,內關行處治心疼。
後谿前上外肩背,列缺針時脈氣通。急按慢提陰氣升,急提慢按陽氣降。攻陽取陰皆六數,達人刺處有奇效。
白話文:
春夏季節,一開始針灸要扎深一些,之後再逐漸淺一些;秋冬季節則相反,一開始要扎淺一些,之後再逐漸深一些。針灸時,無論扎在身體的哪個部位,都要感受呼吸輕緩。針刺迎香穴時,要順著呼吸吸氣時扎針,並尋找內關穴。補虛瀉實要扎公孫穴,列缺穴緊接著照海穴。針刺臨泣穴、外關穴和上下穴,後谿穴可以用金針來針刺,可以治療肺部的疾病。
針刺時,先深後淺是陰數,前三後二也屬於陰數。先淺後深是陽數,前二後三則是陽數的計算方法。臨泣穴、公孫穴可以治療腸胃疾病,脊頭穴、腰背穴則可以治療經脈不通的疾病。照海穴可以治療咽喉和腹部疾病,內關穴可以治療心痛。
後谿穴位於上背部,列缺穴針刺時,要讓脈氣暢通。快速按壓、緩慢提針可以使陰氣上升,快速提針、緩慢按壓可以使陽氣下降。針刺時,攻陽取陰都要遵循六數原則,精通針灸的人,在針刺的部位往往會有奇效。
2. 薛真人天星十一穴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下至崐侖穴。環跳及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擔截常記取,莫與非人說。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開澈。治病顯奇功,有如湯潑雪。學者細推尋,神功無盡竭。
白話文:
三里穴和內庭穴,曲池穴和合谷穴一起使用。委中穴配承山穴,往下延伸到崑崙穴。環跳穴和陽陵泉穴,通里穴和列缺穴一起使用。合擔穴的用法是擔,合截穴的用法是截。擔截的用法要牢記,不要告訴不相關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出這十一穴。這個方法很少人知道,卻能打開金鎖,治病效果奇佳,就像熱水澆在雪上一樣快速顯效。學習者仔細推敲,神效無窮無盡。
3. 十二經脈晝夜流注歌
肺寅大卯胃辰經,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胞戌,亥三子膽醜肝通。
白話文:
肺在寅時最旺盛,到了卯時則是大腸的代謝時間;辰時是胃部活動強烈的時候,而到了巳時則是脾臟的功能較為活躍;午時是心臟功能最強的時候,到了未時則是小腸在進行代謝;申時是膀胱活動的高峰期,酉時則是腎臟和心包的功能時間;戌時是與膽相應,亥時則是三焦運作的時間;子時是膽的功能最為活躍的時候,而到了醜時則是肝臟進行排毒的時間。
4. 古人有不行針要知針理
許學士視一婦人熱入血室,醫者皆不識,用補血藥,數日成結胸證。學士曰:小柴胡湯已遲,不可行也,可刺期門。予不能針,請善針者針之,如言而愈。
白話文:
許學士看診了一位婦人,她的情況是熱邪進入了血室,但其他醫生都未能識別出這個問題,反而使用了補血的藥物。幾天後,婦人出現了結胸的症狀。學士說:現在使用小柴胡湯已經太晚了,不能用了,應該針刺期門穴。我自己不會針灸,所以請來了一位擅長針灸的人來施針,按照這樣做後,婦人就痊癒了。
5. 針灸手宜得其入
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辭疾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緒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此之謂也。手毒者,可使按龜,置龜於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復生如故也。
白話文:
能讓人眼睛明亮的,就能看清楚事物;能讓人耳朵靈敏的,就能聽見聲音;能言辭流利且迅速的,就能傳達訊息。說話緩慢而安靜、手巧且心思細膩的,就能行針灸,調節血氣,疏通經絡,辨別陰陽,配製藥方。動作緩慢柔軟、身心平和的,就能引導氣血運行。言語尖銳刻薄、輕視他人的人,能以唾液治癒瘡瘍、詛咒疾病。指甲上有毒、做事易傷人的人,能以手指按壓治癒積聚和痺症。各司其職,才能發揮作用,名聲才會顯赫;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就無法成功,師傅也將默默無聞。
所以說,找到合適的人才能傳授,不適合的人就不要傳授,這就是道理。手指有毒的人,可以按壓龜殼,將龜放在容器下面,用手按壓上面,五十天後龜就會死去;手指有甘露的人,可以讓龜死而復生。
6. 艾灸方宜
北方者,天地之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白話文:
北方是一個天地封閉收藏的區域,那裡的地勢高峻,人們居住在山上,風大寒冷,天氣冰冷。當地的人喜歡住在野外,飲食以奶類為主,容易因為體內寒氣過多而引發脹滿的病症,治療時適合使用艾灸等溫熱療法,因此這種療法也是從北方傳來的。
7. 艾葉
《本草》云: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採,曝乾、陳久者良,避惡殺鬼。又,採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乾燥入臼搗之,以細篩去塵屑,每入石臼搗取,潔白為上,須令焙大燥,則灸有力,火易燃。如潤,無功。
《證類本草》云:出明州。《圖經》云:舊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令在處有之,惟蘄州葉厚而干高果氣味之大,用之甚效。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溪曰:艾性至熱,入火灸則上行,入藥服則下行。
白話文:
《本草》记载,艾草味苦,性微温,属阴中之阳,无毒,能用来灸治百病。最佳采收时间为三月三日和五月五日,采后晒干,存放时间越久越好,能避邪驱鬼。采艾草的方法,五月五日采摘的艾草效果最佳。制作艾绒需要严格按照步骤,将艾草晒干后研磨成粉,用细筛过滤掉杂质,然后反复捣碎,直到洁白如雪。之后再用火烘干,这样艾绒才能灸疗效果好,容易燃烧。如果艾绒过于潮湿,则毫无作用。
《证类本草》记载,艾草产自明州。《图经》记载,过去没有明确记载产地,只说生长在田野,各地都有。但是蕲州产的艾叶肥厚,茎干高,果实气味浓郁,药效显著。
孟子曾说:七年之病,需用三年之艾。丹溪翁也说:艾草性极热,用火灸则药力向上,内服则药力向下。
8. 艾灸補瀉
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皆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之,陷下則灸之。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灸,須其火滅也。
白話文:
身體氣血旺盛就應該要瀉去,虛弱就應該要補充。針灸無法做到的事,灸法可以做到。陰陽都虛弱,就要用灸法來溫補;經絡下陷,也需要用灸法。經絡堅硬緊縮,灸法可以治療;經絡下陷,就要用灸法。經絡氣血充盈,而經絡氣血虛弱,就應該灸陰刺陽;經絡氣血虛弱而經絡氣血充盈,就應該刺陰灸陽。用灸法來補益身體的時候,不要吹滅火焰,讓它自然熄滅;用灸法來瀉去身體的熱氣時,就要快速吹滅火焰,讓灸熱傳遞到穴位,直到火焰完全熄滅。
9. 艾炷大小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兒七日以上,周年以還,炷如雀糞。
《明堂下經》云:凡灸欲炷下廣三分,若不三分,則火氣不達,病未能愈,則是灸炷欲其大,惟頭與四肢欲小耳。《明堂上經》乃曰:艾炷依小箸頭作,其病脈粗細,狀如細線,但令當脈灸之。雀糞大炷,亦能愈疾。又有一途,如腹脹、疝瘕、痃癖、伏梁氣等,須大艾炷。故《小品》曰:腹背爛燒,四肢但去風而已,大宜大炷。
如巨闕、鳩尾,灸之不過四七壯,炷依竹箸頭大,但令正當脈上灸之,艾炷若大,復灸多,其人永無心力。如頭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腳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而無力,既失精神,又加細節,令人短壽。王節齋云:面上灸炷須小,手足上猶可粗。
白話文:
黃帝說,艾灸如果灸不到三分深,就白費力氣,火氣根本無法到達病灶,病自然也治不好,所以艾炷要大。對於體弱的人,艾灸時就要用小艾炷。又說,七天大的嬰兒到一週歲的孩童,艾炷的大小應該跟雀糞差不多。
《明堂下經》說,凡是艾灸,艾炷的直徑應該要三分,如果不到三分,火氣就達不到病灶,病就治不好。所以艾炷要大,只有頭部和四肢可以小一點。《明堂上經》則說,艾炷的大小可以依照筷子頭的大小製作,針對不同的病症,艾炷的大小也要有所調整,細如線狀的病症,就用細線狀的艾炷,只要點在病症的穴位上即可。雀糞大小的艾炷也能治病。還有一種情況,比如腹部脹滿、疝氣、瘕積、痃癖、伏梁氣等,就需要用大艾炷。所以《小品》說,腹部和背部可以多灸,四肢只要去風就好了,這時就應該用大艾炷。
像巨闕穴和鳩尾穴,灸的時候最多灸四七壯,艾炷的大小應該跟竹筷子頭差不多,只要點在正確的穴位上就可以了。如果艾炷太大,又灸太多次,人就會沒有力氣。如果頭部灸太多,就會讓人精神不振;背部和腳部灸太多,就會讓人血脈枯竭,四肢細弱無力,既失精神,又體弱多病,就會導致短壽。王節齋說,臉上的艾炷一定要小,手腳上的艾炷可以粗一點。
10. 點艾火
《明堂下經》曰:古來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棗、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為上;次有火鏡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諸蕃部用鑌鐵擊階石得火,以艾引之。凡倉卒難備,則不如。無木火,清麻油點燈上燒艾莖,點灸,兼滋潤灸瘡,至愈不疼,用臘燭更佳。
白話文:
《明堂下經》記載:古時候,人們用艾灸治病,忌諱用松、柏、枳、橘、榆、棗、桑、竹這八種木頭燃燒的火,一定要避免使用。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太陽光聚焦燃燒的火珠,用艾草承接它的火;其次是使用太陽光聚焦燃燒的火鏡,同樣用艾草引燃火,這兩種火的火性都很好。有些外國地區的人,會用鑌鐵敲擊石階產生火花,然後用艾草引燃。但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來不及準備這些,就沒辦法了。如果沒有木頭燃燒的火,可以點燃清麻油燈,在燈火上燒艾草,進行艾灸。這樣既可以滋潤灸瘡,還可以讓傷口癒合後不疼痛,用蠟燭效果更好。
11. 壯數多少
《千金》云:凡言壯數者,若丁壯病根深篤,可倍於方數,老少羸弱可減半。扁鵲灸法,有至三五百壯、千壯,此亦太過。曹氏灸法,有百壯、五十壯。《小品》諸方亦然。惟《明堂本經》云:針入六分,灸三壯,更無餘治。故後人不準,惟以病之輕重而增損之。凡灸頭項,止於七壯,積至七七壯止。
《銅人》治風,灸上星、前頂、百會,至二百壯,腹背灸五百壯。若鳩尾、巨闕,亦不宜多灸,灸多則四肢細而無力。《千金方》於足三里穴,乃云多至三百壯。心俞禁灸。苦中風,則急灸至百壯。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說,而不通其變也。
白話文:
《千金要方》說,提到壯數時,如果病人是壯年體質強健,病根深重,可以將藥方份量加倍;如果是老弱體虛的,則可以減半。扁鵲的灸法,有的灸至三五百壯、甚至千壯,這就太過火了。曹氏灸法則有百壯、五十壯。《小品方》中的藥方也是如此。只有《明堂本經》說,針刺六分深,灸三壯,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因此後人不能拘泥於這些說法,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增減藥量。灸頭項部位,最多灸七壯,累積最多灸七七壯。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療風症,灸上星、前頂、百會穴,最多灸二百壯,腹背灸五百壯。像鳩尾、巨闕穴,也不宜灸太多,灸多了會導致四肢細弱無力。《千金方》提到足三里穴,最多灸三百壯。心俞穴則禁灸。如果患了中風,要緊急灸至百壯。總之,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用藥,不能墨守成規,不講究變通。
12. 灸法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平直,毋令傾側。若傾側,穴不正,徒破好肉耳。《明堂》云:須得身體平直,毋令拳縮,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
白話文:
《千金方》說:凡是施灸的方法,如果是坐著標記穴位,就應該坐著施灸;如果是躺著標記穴位,就應該躺著施灸;如果是站著標記穴位,就應該站著施灸。必須保持四肢平直,不要讓身體傾斜。如果身體傾斜,穴位就不准了,只會無謂地損傷好的皮肉。《明堂》也說:必須使身體保持平直,不要彎曲收縮,坐著標記穴位時不要前俯後仰,站著標記穴位時不要左右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