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一 (2)
卷之四十一 (2)
1. 氣屬陽動為火
《原病式》曰:氣為陽,而主輕微。諸所動亂,勞傷,乃為陽火之化,神狂氣亂,而為病熱者多矣。子和云:河間治五志,獨得言外之意。凡見喜怒悲恐恩之證,皆以平心火為主。至於勞者傷於動,動便屬陽;驚者駭於心,心便屬火。二者亦以平心火為主。今之醫者不達此旨,遂有寒涼之謗。
《脈訣》有云冷生氣者,高陽生之謬言也。氣屬陽,無寒之理。自覺冷氣自下而上者,非真冷也。蓋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自下而出,其熱為甚。火極似水,陽亢陰微也。
白話文:
《原病式》說:氣屬於陽,主要特性是輕微且活動。各種擾動、勞累損傷,就會轉化成陽火的表現,像是精神狂亂、氣機紊亂,因此造成發熱的疾病就很多了。朱丹溪說:張元素治療情志疾病,獨到之處在於能理解言外之意。凡是看到喜、怒、悲、恐、憂這些情緒表現,都要以平息心火為主。至於勞累會傷到氣機的活動,活動就屬於陽;驚嚇會擾亂心神,心就屬於火。這兩種情況也都是以平息心火為主。現在的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有人批評用藥偏於寒涼。
《脈訣》中說「冷生氣」的說法,是認為陽氣過於高亢所造成的錯誤觀點。氣屬於陽,沒有寒冷的道理。感覺有冷氣從下往上竄,並不是真的冷。而是上升的氣,從肝臟出來,中間夾雜著相火,從下往上竄,熱度會很強。火熱到了極點會像水一樣,這是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的現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