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素問針灸方宜始論

《素間·異法方宜論篇》帝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冷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白話文:

皇帝問道

「醫生治療疾病,同樣的病症卻採用不同的方法,都能治癒,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

「這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

東方地區

,是天地萬物的起源之地。這裡是魚鹽之地,靠近海濱,人們以魚為食,喜愛鹹味,都安居樂業,喜愛自己的食物。魚性熱,能使人內熱,鹽能勝血,所以東方人大多膚色黝黑,身體健壯,容易患癰瘍之症,治療時宜用砭石。

砭石這種醫療方法,也正是從東方地區傳來的。

西方地區

,是金玉之域,土地多沙石,是天地萬物收斂的地方。這裡的人們居住在山陵地帶,常受風寒侵襲,水土性強,他們不穿絲麻,而用獸皮裹身,食物精緻油膩,所以邪氣不易侵入身體,疾病多從內生,治療時宜用毒藥。

毒藥這種醫療方法,也正是從西方地區傳來的。

北方地區

,是天地萬物收藏的地方,地勢高聳,山陵眾多,風寒刺骨。這裡的人們喜愛住在野外,以乳製品為食,容易積聚寒氣而生病,治療時宜用灸法。

灸法這種醫療方法,也正是從北方地區傳來的。」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接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理也。

白話文:

南方、中央與人體的關係

南方,是天地孕育萬物、陽氣最盛的地方。其地下的水土較弱,容易聚集霧露。南方人喜愛酸味,常吃肉類,因此膚色多偏紅,體質偏向於易得筋骨攣縮、麻痹之症。治療此類病症,宜用微針療法。九針療法也源於南方。

中央,地勢平坦且濕潤,是天地孕育萬物的中心。中央地區的人民飲食雜而不需過度勞作,因此容易患上痿厥、寒熱等疾病。治療此類病症,宜用導引、接蹺等方法。導引按蹺療法也源於中央。

因此,聖人會根據不同地域的環境與氣候特點,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各取所需,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疾病雖然千變萬化,但只要了解病情的本質,掌握治療的根本原理,就能使病患痊癒。

2. 靈樞九針論

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帝曰:以針應九數奈何?岐伯曰: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頭而銳其末,令毋得深入而陽氣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圓其末,令毋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肺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肺而勿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也。

白話文:

岐伯說:聖人根據天地的數理,以一乘九,立九野;再以九乘九,得八十一,以此定出黃鐘的音律,作為針灸應用的數學基礎。

皇帝問:針灸如何應對九個數?岐伯回答:第一,天。天屬陽,五臟中與天相應的是肺,肺是五臟六腑的蓋,皮膚是肺的合,是人體的陽氣所在。因此,針灸時,針頭要大而尖,避免過深刺入,導致陽氣外泄。

第二,地。人體與地相應的是肉。所以針灸時,針身要粗而圓,末端要圓鈍,避免傷到肌肉,傷則氣血會耗竭。第三,人。人之所以能生存,靠的是血氣。所以針灸時,針身要粗,末端要圓,以便按壓肺部而不至於陷進去,使氣血流通,邪氣得以排除。第四,時。時指四季八風,它們會侵入經絡,造成瘤病。

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銳其末,令深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絡。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

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氂,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絡,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納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

白話文:

一、針灸治病原理

因此治療針灸,必須使針身堅固,針尖銳利,才能深入穴位,瀉熱排毒,使頑疾消散。

二、音之治法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

意思是說,疾病的發生與季節、阴阳、寒热等因素息息相关。例如,冬夏之交,阴阳交替,寒热相搏,容易导致痈脓的产生。针灸治疗这类疾病,针尖需像剑锋般锐利,才能有效地排出膿液。

三、律之治法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絡。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氂,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意思是说,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平衡、季节变化、十二经络等因素相关。例如,由于阴阳失衡,导致虚邪入侵经络,从而引发暴病。针灸治疗这类疾病,针尖需如氂般尖锐且圆滑,针身略粗,才能快速排除邪气。

四、星之治法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絡,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納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

意思是说,疾病的发生与人体七窍、邪气入侵经络等因素相关。例如,邪气入侵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从而引发疼痛麻木。针灸治疗这类疾病,针尖需如蚊虻喙般细小,针刺时要轻柔缓慢,针留时间要长,以便正气充盈,邪气排出。

五、風之治法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

意思是说,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八节、风邪入侵经络等因素相关。例如,风邪入侵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从而引发深层疼痛。针灸治疗这类疾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法,才能有效地驱散风邪,缓解疼痛。

总结:

这段古代医术文字阐述了针灸治疗的不同病症时,针灸的特性和方法。针灸治疗的原则是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针灸手法,疏通经络,驱散邪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深取遠痹。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而溜不能通於機關大節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梃,其鋒微圓,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有所宜,故曰九針。

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肺,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有所主也。

白話文:

所以治療時使用針灸,針體必須夠長,針尖要鋒利,才能深入取穴,治療遠處的痺症。九者,指的是“野”,也就是人體關節和皮膚之間的部位。邪氣入侵人體,就像風水一樣流竄,但無法通達關節等主要部位。因此治療時,針尖要像木棒一樣尖銳,而且微圓,才能取穴,讓氣血能夠暢通,不再阻塞關節。

人體與天地、時空、音律、星辰、風氣等自然界事物相互應照,因此針灸也要根據不同的部位和情況使用不同的針法,所以稱為“九針”。

人體的皮膚對應天,肌肉對應地,脈絡對應人,筋腱對應時間,聲音對應音律,陰陽合氣對應律法,牙齒、面容對應星辰,呼吸對應風氣,九竅和三百六十五條經絡對應人體的“野”。

因此,第一針針對皮膚,第二針針對肌肉,第三針針對肺部,第四針針對筋腱,第五針針對骨骼,第六針調節陰陽,第七針補充精氣,第八針祛除風邪,第九針疏通九竅,並調節三百六十五個節氣。這就是說,不同的針法針對不同的部位,起到不同的作用。

3. 九針式

帝曰:針之長短有數乎?岐伯對曰:一曰鑱針,取法於巾針,頭大,末銳,去末寸半,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二曰圓針,取法於絮針,筩其身而卵其鋒,針如卵形,圓其末,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針,(鍉,音低),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四曰鋒針,取法於絮針,筩其身,鋒其末,刃三隅,長一寸六分。

五曰鈹針,取法於劍鋒,末如劍,廣二分半,長四寸。六曰圓利針,取法於氂針,且圓且銳,微大其末,反小其身,又曰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針,取法於毫毛,尖如蚊虻喙,長一寸六分。八曰長針,取法於綦針,鋒利,身薄,長七寸。九曰大針,取法於鋒針,尖如梃,其鋒微圓,長四寸。

針形畢矣。此九針之長短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針的長短有規律嗎?」

岐伯回答道:「有。針的種類和長度分別如下:

一、 鑱針:取法於巾針,針頭較大,末端尖銳,去末端一寸半,更加銳利,長一寸六分。

二、 圓針:取法於絮針,針身圓柱狀,而針尖呈卵形,末端圓潤,長一寸六分。

三、 鍉針:取法於黍粟的尖銳部分,長三寸半。

四、 鋒針:取法於絮針,針身圓柱狀,末端尖銳,刃部呈三棱形,長一寸六分。

五、 鈹針:取法於劍鋒,末端像劍鋒一樣,寬二分半,長四寸。

六、 圓利針:取法於氂針,既圓潤又尖銳,末端略微粗大,針身較小,又稱“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

七、 毫針:取法於毫毛,尖端像蚊虻的口器,長一寸六分。

八、 長針:取法於綦針,鋒利,針身薄,長七寸。

九、 大針:取法於鋒針,尖端像梃(木棍),針鋒略微圓潤,長四寸。」

4. 九針圖

鑱針(平半寸,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銳。其病熱在頭身,宜此。今之名箭頭針是也。)

圓針(其身圓,鋒如卵形,長一寸六分。肉分氣滿,宜此。今按摩家用之。)

鍉針(其鋒如黍粟之銳,長三寸五分,脈氣虛少,宜此。)

鋒針(其刃三隅,長一寸六分。瀉熱出血,宜此。今之所謂三稜針者是也。)

䤵針(一名鈹針,末如斂鋒,廣二分半,長四寸,破癰腫出膿。今名劍針是也。)

貝利針(尖如毫,且圓且利,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調陰陽,去暴痹,飛經走氣,今之醫常用之是也。)

毫針(法象毫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調經絡,去疾病。)

白話文:

中醫古代針灸針具介紹:

1. 鑱針(平半寸,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銳。其病熱在頭身,宜此。今之名箭頭針是也。)

鑱針,長度為一寸六分,前端鈍圓,後端尖銳,長度約為半寸。主要用於治療頭部及身體發熱的病症,現在稱為箭頭針。

2. 圓針(其身圓,鋒如卵形,長一寸六分。肉分氣滿,宜此。今按摩家用之。)

圓針,針身圓潤,針尖呈卵形,長度為一寸六分。適合用於肉分氣滿的病症,現在被按摩師使用。

3. 鍉針(其鋒如黍粟之銳,長三寸五分,脈氣虛少,宜此。)

鍉針,針尖非常細小,如黍米般銳利,長度為三寸五分。適用於脈氣虛弱的病症。

4. 鋒針(其刃三隅,長一寸六分。瀉熱出血,宜此。今之所謂三稜針者是也。)

鋒針,針尖呈三角形,長度為一寸六分。用於瀉熱及放血,現在稱為三稜針。

5. 䤵針(一名鈹針,末如斂鋒,廣二分半,長四寸,破癰腫出膿。今名劍針是也。)

䤵針,又稱為鈹針,針尖呈斂鋒狀,寬度為二分半,長度為四寸。主要用於破除癰腫,排出膿液,現在稱為劍針。

6. 貝利針(尖如毫,且圓且利,中身微大,長一寸六分。調陰陽,去暴痹,飛經走氣,今之醫常用之是也。)

貝利針,針尖細如毫毛,圓潤而鋒利,針身略微粗大,長度為一寸六分。主要用於調節陰陽,治療暴痹,以及沿經絡循行,是現在醫家常用的針具。

7. 毫針(法象毫尖,如蚊虻喙,長三寸六分,調經絡,去疾病。)

毫針,針尖細小如毫毛,形狀如同蚊虻的口器,長度為三寸六分。主要用於調節經絡,治療疾病。

長針(鋒如利,長七寸。痹深居骨解腰脊節腠之間者,用之,今之名跳針是也。)

火針(一名燔針,長四寸。風虛腫毒,解肌排毒用之。)

白話文:

長針(針尖非常鋒利,長七寸。用於治療深藏在骨骼、關節和肌肉間的痺症,現在稱為跳針。)

火針(又稱燔針,長四寸。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虛腫和毒素,可以解開肌肉並排出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