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9)

1. 足少陰腎經經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湧泉然谷太谿溢。大鐘照海通水泉,復溜交信築賓連。陰谷橫骨大赫位,氣穴四滿中注立。肓俞商曲石關蹲,陰都通谷幽門僻。步廊神封靈墟崇,神藏彧中俞府既。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共有二十七個穴位,依序是:湧泉、然谷、太谿,像水滿溢出來一樣。接著是大鐘、照海、通水泉,然後是復溜、交信、築賓相連。再來是陰谷、橫骨,大赫的穴位在此,氣穴、四滿、中注也依序排列。之後是肓俞、商曲,石關穴位蹲踞在此,陰都、通谷、幽門則比較偏僻。最後是步廊、神封,靈墟穴崇高地立於此,神藏、彧中,最後是俞府穴位。

2. 足少陰腎經步穴歌

腎經起處有其所,湧泉屈足拳指取。然谷踝前大骨下,踝後跟上太谿府。溪下五分尋大鐘,照海踝下陰蹺生。踝上二寸復溜名,溜前筋骨取交信。亦曰踝上二寸行,築賓六寸腨分處。陰谷膝內著骨輔,橫骨有陷如仰月。大赫氣穴四滿據,中注肓俞正夾臍。二穴五寸各一數,商曲石關上陰都。

通谷幽門一寸居,幽門半寸夾巨闕。步廊神封過靈墟,神藏彧中至俞府,各一寸六不差殊。欲知俞府居何分,旋璣之旁各二寸。

心包絡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黏,而黃脂裹者心也。其脂膜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

滑氏曰:手厥陰心主又曰心包,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陰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厥陰心主,以經而言,則曰心包鉻。一經而二名,實相火也。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凡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

天池(一名天會),在腋下三寸,乳後一寸著脅直脅撅肋間。手足厥陰少陽之會。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目䀮䀮不明,胸脅支滿咳逆,臂痛,上氣寒熱瘧,熱病汗不出。

天泉(一名天濕),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針六分,灸三壯。

【主治】惡風寒,胸脅支滿咳逆,背胛臂痛。

曲澤,肘內廉下陷中,屈肘得之。心包絡脈所入為合水。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步穴歌

腎經的起點位置很明確,在腳底的湧泉穴,這個穴位在腳彎曲時,腳趾頭彎起來的地方。然後是然谷穴,在腳踝前側,大骨頭的下方;接著是太谿穴,在腳踝後方,腳跟的上方。太谿穴下方五分的地方是大鐘穴,照海穴則在腳踝下方,陰蹺脈的起始處。腳踝上兩寸的地方是復溜穴,復溜穴的前方,筋骨交界處是交信穴,也可以說是腳踝上兩寸的地方。再往上六寸,小腿肚分開處是築賓穴。陰谷穴在膝蓋內側,貼著骨頭的邊緣,看起來像仰著的月亮有個凹陷的地方。再往上,橫骨穴、大赫穴、氣穴、四滿穴,中注穴和肓俞穴,都正對著肚臍兩側,每穴距離肚臍各五寸。接著是商曲穴、石關穴和陰都穴。

通谷穴和幽門穴相隔一寸,幽門穴距離巨闕穴半寸。步廊穴、神封穴、靈墟穴、神藏穴、彧中穴,最後到俞府穴,每個穴位之間都相距一寸六分,沒有差別。要知道俞府穴在哪裡,它在旋璣穴(喉嚨正下方)旁邊各兩寸的地方。

心包絡與心

心包絡在心臟下方橫膈膜之上,豎膈膜之下,和橫膈膜緊貼著,並被黃色的脂肪包裹著,這包裹住的就是心臟。在脂肪膜之外,有像細絲一樣的薄膜,與心臟和肺相連,這就是心包絡。

滑氏論心包絡

滑氏說:「手厥陰經又叫做心主,又叫心包,這是為什麼呢?」回答是:心是君主之火,而心包絡是相火的所在。手厥陰經代替君主之火來執行職責,從作用上來說,所以叫手厥陰心主;從經脈來說,則叫心包絡。同一條經脈有兩個名字,其實都是相火的功能。

手厥陰經的脈氣起於胸腔中,出來歸屬於心包,向下穿過橫膈膜,聯絡著三焦。它的分支,沿著胸部出來到脅肋,向下到腋下三寸,接著向上到腋窩下方,向下沿著上臂內側,在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行走,進入肘部,然後向下到前臂,在兩條肌腱之間,進入手掌中,沿著中指到達末端。另一個分支,從手掌中分出,沿著無名指到達末端。總共九個穴位,左右加起來共十八個穴位。

天池穴

天池穴(又名天會穴),在腋下三寸,乳頭後一寸,貼著脅部,直對著脅部肋骨凹陷處。這個穴位是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處。針刺二分深,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眼睛昏花看不清楚,胸脅脹滿,咳嗽氣逆,手臂疼痛,發冷發熱的瘧疾,熱病卻沒有汗。

天泉穴

天泉穴(又名天濕穴),在腋窩下兩寸,舉起手臂來取穴。針刺六分深,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怕風怕冷,胸脅脹滿,咳嗽氣逆,背部和手臂疼痛。

曲澤穴

曲澤穴,在肘彎內側,凹陷的地方,彎起手肘就可以取到。這個穴位是心包絡經脈所入的合穴,屬性是水。針刺三分深,艾灸三壯。

3.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圖

【主治】心痛善驚,心熱煩渴,臂肘搖動,傷寒嘔吐氣逆。

郄門,在掌後去腕五寸,手厥陰心包絡脈郄。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嘔血衄血,心痛嘔噦,驚恐神氣不足。

間使,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心包絡脈所行為經金。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傷寒結胸,心懸如飢,嘔沫少氣,中風氣塞昏危,喑不語,鬼邪,霍亂乾嘔,婦人月水不調,小兒客忤,久瘧。

內關,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與外關相對。心主之絡別走少陽。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中風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久瘧不已。

大陵,在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手厥陰心包絡脈所注為俞土。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肘臂攣痛,善笑不休,心懸如飢,頭痛氣短脅痛,驚恐悲泣,目赤,小便如血。

勞宮(一名五里,一名掌中),在掌中央動脈,屈無名指取之。心包脈所溜為滎火。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中風悲笑不休,手痹,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衄血,嘔吐食不下,胸脅支滿,口中腥臭。

中衝,手中指端去爪甲角如韭葉陷中。心包絡脈出為井木。針一分,灸一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身如火,煩滿舌強。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圖

【主要治療】 心痛、容易受驚嚇、心中煩熱口渴、手臂手肘搖動、傷寒引起的嘔吐和氣逆。

郄門,位於手掌背面,距離手腕五寸處,是手厥陰心包絡脈的郄穴。針刺三分深,艾灸五壯。

【主要治療】 吐血、流鼻血、心痛、噁心嘔吐、驚恐、精神不足。

間使,位於手掌背面,距離手腕三寸,在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是心包絡脈所流經的金穴。針刺三分深,艾灸五壯。

【主要治療】 傷寒引起的胸部結塊、心中感覺飢餓、嘔吐泡沫、呼吸短促、中風導致氣滯昏迷、失語、鬼邪附身、霍亂引起的乾嘔、婦女月經不調、小兒受驚嚇、長久瘧疾。

內關,位於手掌背面,距離手腕二寸,在兩條筋之間,與外關穴相對。是心主之絡的穴位,與少陽經脈相連。針刺五分深,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 中風導致意識喪失、心痛、眼睛發紅、四肢脹滿、手肘彎曲、長久不癒的瘧疾。

大陵,位於手掌背面,腕骨下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是手厥陰心包絡脈所注入的俞土穴。針刺五分深,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 熱病不出汗、手肘手臂攣縮疼痛、無故發笑、心中感覺飢餓、頭痛、呼吸短促、脅肋疼痛、驚恐悲傷哭泣、眼睛發紅、小便帶血。

勞宮(又名五里、掌中),位於手掌中央,動脈跳動處,彎曲無名指取穴。是心包脈所流經的滎火穴。針刺二分深,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 中風導致悲喜交加、手麻痺、熱病不出汗、脅肋疼痛無法轉動身體、大小便出血、流鼻血、嘔吐難以進食、胸部和脅肋脹滿、口中有腥臭味。

中衝,位於手中指指尖,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形狀的凹陷處。是心包絡脈所發出的井木穴。針刺一分深,艾灸一壯。

【主要治療】 熱病不出汗、身體發熱像火燒、煩躁不安、舌頭僵硬。

4.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歌

厥陰心包九穴真,天池天泉曲澤深。郄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盡。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共有九個穴位,它們分別是: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以及中衝。

5. 手厥陰心包絡經步穴歌

厥陰心包何處尋,乳後一寸天池深。天泉腋下離二寸,曲澤內紋動脈尋。郄門去腕五寸通,間使腕後三寸逢。內關去腕才二寸,大陵掌後兩筋中。勞宮屈無名指取,中指之末是中衝。

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兩乳間陷中者是也。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內而不出以傳道,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三焦。又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要從哪裡找呢?乳頭外側一寸的天池穴最深。天泉穴在腋下兩寸的位置,曲澤穴在手肘內側橫紋,可以摸到動脈跳動的地方。郄門穴距離手腕五寸,間使穴在手腕後三寸。內關穴距離手腕才兩寸,大陵穴在手掌後兩條筋的中間。勞宮穴在手掌彎曲時,無名指尖對應的地方,中指指尖就是中衝穴。

經書上說:三焦是疏通水道的官,水液由此排出。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也是氣的開始和結束的地方。上焦,在心臟下面,橫膈膜在胃的上口,主要負責納入而不排出,它的治療穴位在膻中,也就是玉堂穴(胸骨正中)下方一寸,兩乳頭中間凹陷的地方。中焦,在胃的中脘,不高也不低,主要負責腐熟水穀,它的治療穴位在肚臍兩旁。下焦,在膀胱的上口,主要負責區分清濁,納入而不排出,來傳送營養物質,它的治療穴位在肚臍下方一寸,所以叫做三焦。還說:上焦像霧氣一樣瀰漫,中焦像水泡一樣混濁,下焦像水溝一樣疏通。

6. 手少陽三焦經穴圖

手少陽三焦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至目銳眥。凡二十三穴,左右共四十六穴。

關衝,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手少陽三焦脈所出為井金。針一分,灸一壯。

【主治】喉痹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食,肘臂痛不能舉,目昏昏。

液門,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握拳取之。少陽三焦脈所溜為滎水。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驚悸寒厥,臂痛不得上下,痎瘧寒熱,目赤澀頭痛,耳聾牙齦痛。

中渚,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在腋門下一寸。少陽三焦脈所注為俞木。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臂痛不得伸,頭痛目翳耳聾,久瘧咽腫。

陽池(一名別陽),手表腕上陷中,從指本節直摸至腕中心。手少陽三焦脈所過為原。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臂不能舉。

外關,在腕後二寸兩筋間,陽池上一寸。手少陽絡別走心主。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耳聾無聞,五指痛不能握。

支溝(一名飛虎),在腕後臂外三寸,兩骨間陷中。手少陽脈所行為經火。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腫,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暴喑,卒心痛,鬼擊,產後血運不省人事。

會宗,腕後三寸空中。禁針,灸七壯。

【主治】五癇,肌膚痛,耳聾。

三陽絡(一名通門),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禁針,灸三壯。

【主治】暴喑不能言,耳聾,四肢不欲動。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針六分,灸三壯。

【主治】暴氣耳聾,下齒齲痛。

天井,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輔骨上兩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三焦脈所入為合土。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胸痛咳嗽,上氣不得語,寒熱悽悽,不得臥,驚悸瘛瘲,癲疾五癇,風痹耳聾,目銳眥痛,頰腫,肘臂痛不得捉物。

清冷淵,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諸痹痛,肩臂臑不能舉。

消濼,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風痹,頸項強急腫痛,寒熱,頭痛,癲疾。

臑會(一名臑交),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手少陽陽維之會。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臂酸無力,痛不能舉,項癭氣瘤。

肩髎,在肩端臑上陷中,斜舉臂取之。針七分,灸三壯。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舉。

天髎,肩缺盆中上毖骨際陷中央,須缺盆陷處上有空,突肉上是穴。手足少陽陽維之會。針八分,灸三壯。

【主治】肩臂痠痛,缺盆痛,汗不出,胸中煩滿,項頸急寒熱。

天牖,穴在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針五分,不宜補,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腫。《資生》云宜灸一壯。

【主治】暴聾不聰,氣目不明,夜夢顛倒,面無顏色,頭風項強。

翳風,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以錢二十文,令患人口咬之,尋取穴中。手足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耳聾,口眼喎斜,口噤不開,脫頷腫頰,口不能言,小兒喜欠。

瘈脈(一名資脈),耳本後雞足青絡脈。《銅人》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多出。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頭風耳鳴,小兒驚癇瘛瘲,吐嘔瀉痢,無時驚恐,目澀眵膏。

顱息,耳後間青絡脈中。灸七壯,禁針。

【主治】耳鳴喘息,小兒嘔吐,瘛瘲發癇,身熱頭痛不得臥,聤耳腫及膿汁。

角孫,在耳郭中間,上髮際下開口有空。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針八分,灸三壯。

【主治】目生翳,齒齦腫不能嚼,唇吻燥,項頸強。

耳門,耳前起肉當耳缺者缺中。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耳鳴如蟬,聤耳膿汁,耳生瘡,齒齲唇吻強。

和髎,在耳前銳發下橫動脈。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針七分,灸三壯。

【主治】頭痛耳鳴,頸項腫,瘛瘲口噼。

絲竹空(一名目髎),在眉後陷中。手足少陽脈氣所發。針三分,禁灸。

【主治】頭痛目眩,視物䀮䀮,倒睫拳毛,風癇發狂,吐涎沫,偏正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