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8)

1. 足太陽膀胱經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三,睛明攢竹曲差參。五處承光通天穴,絡卻玉枕天柱嶄。大杼風門引肺俞,厥陰心俞膈俞注。肝俞膽俞脾俞合,胃俞三焦腎俞中。大腸小腸膀胱俞,中膂白環兩俞輸。自從大杼至白環,相去脊中三寸間。上髎次髎中復下,會陽承扶殷門央。浮郄委陽委中罅,膊內夾脊附分當。

太陽行背第三行,魄戶膏肓與神堂。譩譆膈關魂門旁,陽綱意舍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續,二十椎下秩邊藏。合骨以下合陽是,承筋承山居其次。飛陽跗陽洎崑崙,僕參申脈連金門。京骨束骨又通谷,小指外側至陰續。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一共有六十三個穴位,從睛明穴、攢竹穴、曲差穴開始,接著是五處穴、承光穴、通天穴,然後是絡卻穴、玉枕穴、天柱穴,這些穴位相連。再往下是大杼穴、風門穴,接著引出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膈俞穴。之後是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再往下是胃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接著是大腸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這兩個俞穴相連。從大杼穴到白環穴,它們之間相隔的距離是脊椎三寸的位置。然後是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接著是下髎穴,再接會陽穴、承扶穴、殷門穴,它們的位置是在身體的中央。接著是浮郄穴、委陽穴,然後是委中穴,在膝蓋窩的縫隙處,在背部內側夾脊的地方,還有附分穴。

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第三條線行走,接著是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然後是譩譆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志室穴、胞肓穴相連,在第二十椎骨下的位置是秩邊穴。從髖骨以下,合陽穴是第一個穴位,接著是承筋穴、承山穴,然後是飛陽穴、跗陽穴,接著是崑崙穴、僕參穴、申脈穴,再連接金門穴、京骨穴、束骨穴、通谷穴,最後從小腳趾外側到達至陰穴。

2. 足太陽膀胱經步穴歌

足太陽兮膀胱經,目眥內角始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名,曲差二穴伴神庭。五處挨排夾上星,承光五處後寸半。通天絡卻亦停勻,玉枕橫夾於腦戶,尺寸當準《銅人經》。天柱夾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中是。夾脊相去寸五分,大杼大椎二風門。肺俞三椎厥陰四,心俞五椎之下論。

更有膈俞相梯級,第七椎下隱然立。第八椎下穴無有,肝俞數之當第九。十椎膽俞脾十一,十二椎下胃俞取。三焦腎俞次第下,十三十四兩椎主。大腸俞在十六椎,小腸俞十八椎止。十九椎下尋膀胱,中膂內俞椎二十。白環二十一椎當,上髎次髎中與下。一空二空夾腰胯,並同夾脊四個髎,載在《千金》君勿訝。

會陽陰尾兩旁分,尺寸須看督脈分。第二椎下外附分,夾脊相去古法云。先從脊後量三寸,不是灸狹能傷筋。魄戶三椎膏肓四,四五三分分明是。第五椎下索神堂,第六譩譆兩穴出。膈關第七魂門九,陽綱意舍十十一。胃倉肓門屈指彈,椎看十二與十三。志室次之為十四,包肓十九合參詳。

秩邊二十椎下是,承扶臀陰文中央。殷門承扶六寸直,浮郄一寸上委陽。委陽卻與殷門並,膕中外廉兩筋鄉。委中膝膕約文里,此下三寸尋合陽。承筋腨腸中央是,承山腨下分肉旁。飛揚外踝上七寸,跗陽踝上三寸量。金門正在外踝下,崑崙踝後跟骨中。僕參跟骨下陷是,申脈分明踝下容。

京骨外側大骨下,束骨本節後陷中。通谷本節前陷是,至陰小指外側逢。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從眼睛內角的睛明穴開始。眉頭凹陷處是攢竹穴,曲差穴在攢竹穴旁邊,與神庭穴相伴。五處穴排列在攢竹穴上方,承光穴在五處穴後方一寸半處。通天穴和絡卻穴也均勻排列在後,玉枕穴橫向夾在腦戶穴旁,這些穴位的位置要以《銅人經》為準。天柱穴在頸後髮際兩旁,在大筋外側凹陷處。夾脊穴距離脊椎一寸五分,大杼穴與大椎穴和風門穴相鄰。肺俞穴在第三胸椎下,厥陰俞在第四胸椎下,心俞穴在第五胸椎下。

還有膈俞穴像階梯一樣排列,在第七胸椎下。第八胸椎下沒有穴位,肝俞穴在第九胸椎下。第十胸椎是膽俞穴,第十一胸椎是脾俞穴,第十二胸椎下是胃俞穴。接著是三焦俞和腎俞,分別在第十三和第十四胸椎下。大腸俞在第十六胸椎下,小腸俞在第十八胸椎下。第十九胸椎下是膀胱俞,中膂內俞在第二十胸椎下。白環俞在第二十一椎下,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穴,都在腰骶部。一空穴和二空穴夾在腰胯兩旁,它們和夾脊穴一樣,共有四個髎穴,這些都記載在《千金方》中,不要懷疑。

會陽穴在尾椎骨兩旁,尺寸要按照督脈的位置來確定。第二胸椎下是附分穴,距離脊椎的距離,按照古法說是三寸,如果灸的太近,會傷到筋骨。魄戶穴在第三胸椎下,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分別是三寸和四寸五分。第五胸椎下是神堂穴,第六胸椎下是譩譆穴。膈關穴在第七胸椎下,魂門穴在第九胸椎下,陽綱穴和意舍穴在第十一胸椎下。胃倉穴和肓門穴,可以用手指彈摸,它們分別在第十二和第十三胸椎下。志室穴在第十四胸椎下,包肓穴在第十九胸椎下。

秩邊穴在第二十胸椎下,承扶穴在臀部橫紋中央。殷門穴在承扶穴下方六寸處,浮郄穴在委陽穴上方一寸處。委陽穴和殷門穴平行,在膝蓋後面外側兩條筋的中間。委中穴在膝蓋後面的橫紋裡,再往下三寸是合陽穴。承筋穴在小腿肚中央,承山穴在小腿肚下方的肌肉分叉處。飛揚穴在外腳踝上方七寸處,跗陽穴在腳踝上方三寸處。金門穴在外腳踝下方,崑崙穴在腳踝後方跟骨的地方。僕參穴在跟骨下方凹陷處,申脈穴在腳踝下方明顯的位置。

京骨穴在外側大骨下方,束骨穴在第五蹠骨後方凹陷處。通谷穴在第五蹠骨前方凹陷處,至陰穴在小腳趾外側盡頭。

3. 腎臟圖

經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北方黑色,通入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溪。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其液唾,其色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

寒傷血,濕勝寒。咸傷血,甘勝咸。腎開竅於耳,耳和則聞五音矣。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湧泉(一名地衝),在足心陷中,屈足拳指宛宛中,跪取之。足少陰脈所出為井木。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屍厥,面黑如炭,喘吐有血,目視䀮䀮無所見,善恐咽腫,腸癖小腹急痛,泄瀉下重,足脛塞,頸痛目眩,轉胞不得尿,霍亂轉筋,腎積奔豚,熱厥。

然谷(一名龍淵),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又云內踝前在下一寸別於太陰、蹺脈之郄,足少陰脈所流為榮。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經文說:腎臟,是使身體強壯的器官,各種精巧的技能都由此產生。腎臟主管冬天的潛藏,是封閉儲藏的根本,是精氣儲存的地方。它的外在表現是頭髮,它的充實表現在骨骼,屬於陰氣中的少陰,與冬天的寒氣相通。

北方對應黑色,黑色之氣通入腎臟,腎臟的開竅部位在前後二陰,精氣儲藏於腎,所以腎臟的疾病會影響到身體的關節和谿谷部位。腎臟對應的味道是鹹味,屬性為水,對應的家畜是豬,對應的四時節氣是冬季,在天上對應的是辰星,因此可以知道腎臟的疾病與骨骼有關。腎臟的聲音是羽音,對應的數字是六,對應的氣味是腐朽味,對應的液體是唾液,對應的顏色是黑色。北方產生寒冷,寒冷產生水,水產生鹹味,鹹味滋養腎臟,腎臟產生骨髓。在天象對應寒冷,在地面對應水,在身體對應骨骼,在臟腑對應腎臟,在顏色對應黑色,在聲音對應羽音,在發聲對應呻吟,在身體變化對應顫抖,在孔竅對應耳朵,在味道對應鹹味,在情志對應恐懼。恐懼會傷害腎臟,思慮可以克制恐懼。

寒氣會傷害血液,濕氣可以戰勝寒氣。鹹味會傷害血液,甜味可以克制鹹味。腎臟的開竅部位在耳朵,耳朵功能正常就可以聽到五音。

足少陰腎經的脈絡起於小腳趾的下方,斜著走向足心,從然谷穴下方出來,沿著內踝後方,分別進入腳後跟中。向上走小腿內側,出現在膝蓋後內側,沿著大腿內後側,貫穿脊柱歸屬於腎臟並聯絡膀胱。它直接走的脈絡,從腎向上貫穿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臟中,沿著喉嚨連結舌根。它的分支,從肺臟出來聯絡心臟,注入胸腔中。

湧泉穴(又名地衝),在腳心凹陷處,彎曲腳掌,蜷縮腳趾時,腳底出現的凹陷中心,跪姿取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屬性為井木。針刺五分深,艾灸三壯。

【主治】猝死昏厥,臉色像木炭一樣黑,氣喘吐血,眼神呆滯看不清楚東西,容易恐懼,咽喉腫痛,腸道疾病導致小腹急痛,腹瀉嚴重,腳和小腿麻木,頸部疼痛頭暈目眩,小便不出來,霍亂導致筋脈抽搐,腎臟積聚導致奔豚氣(小腹有氣上衝),熱厥等疾病。

然谷穴(又名龍淵),在內踝前下方,大骨頭下方凹陷的地方。又說在內踝前下方一寸,與足太陰脾經、陰蹺脈交會處,是足少陰腎經所流經的榮穴。針刺三分深,艾灸三壯。

4. 足少陰腎經穴圖

【主治】足跗腫,䯒酸,小腹脹,痿厥寒疝,咽痛心恐煩滿,男子遺精,婦人陰挺出,月經不調,初生小兒臍風口噤。

太谿(一名呂細),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足少陰腎脈所注為俞土。凡男子婦人病有此脈則生,無此則死。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久瘧咳逆,心疼脈沉,手足寒,嘔吐寒疝,熱病汗不出,咳嗽咽腫,痃癖,傷寒手足厥冷。

大鐘,在足跟後踵中,大骨上兩筋間。足少陰絡別走太陽。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胸腹滿,喘息嘔吐,少氣不足,舌乾食不下,氣逆煩悶。

照海,在足內踝下,陰蹺所主。針四分,灸三壯。

【主治】四肢懈惰,久瘧卒疝,小腹痛,女子淋瀝,陰挺出,月水不調。

水泉,在太谿下一寸內踝下,少陰郄。針四分,灸五壯。

【主治】目䀮䀮不能遠視,女子月事不來,小腹痛,小便淋,陰挺出。

復溜(一名昌陽),在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旁骨是復溜,後旁筋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條筋,足少陰脈所行為經金。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腸癖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足痿䯒寒不得履,目視䀮䀮,腹痛腸鳴,四肢腫,十種水病,五淋,盜汗,齒齲,脈微細。

交信,在足內踝骨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間,陰蹺之郄。針四分,灸三壯。

【主治】五淋,陰疝急,瀉痢赤白,大小便難,女子漏血不止,陰挺,月事不調,小腹痛,盜汗。

築賓,在內踝上五寸腨分中,陰維之郄。針四分,灸三壯。

【主治】㿗疝,癲疾,發狂罵詈,嘔吐涎沫,足腨痛。

陰谷,在膝下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足少陰脈所入為合水。針四分,灸三壯。

【主治】膝痛不得屈伸,小便急引陰痿痛,陰股內廉痛,腹脹,女人漏下不止,少妊。

橫骨,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陰上橫骨中宛曲如臥月中央,去腹中行各一寸半。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五淋小便不通,陰器下縱引痛,小腹滿,目眥赤痛,五臟虛。

大赫(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半。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虛勞失精,陰痿莖中痛,目赤痛。

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去腹中行兩旁各一寸半。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奔豚上引脊痛,瀉痢,經不調。

四滿(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氣穴上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半。少陰脈衝脈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積聚疝瘕,腸癖,奔豚,臍下痛,女人月經不調。

中注,在肓俞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半。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一分,灸五壯。

【主治】小腹熱,大便堅燥,腰脊痛,目眥痛,女子月事不調。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去臍中五分。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一分,灸五壯。

【主治】腹痛寒疝,大便燥,目赤痛從內眥始。

商曲,在石關下一寸,出腹中行各五分。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一寸,灸五壯。

【主治】腹中切痛,積聚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

石關,在陰都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五分。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一寸,灸三壯。

【主治】噦噫嘔逆,腹痛氣淋,小便不利,大便燥,目赤痛,婦人子臟有惡血,上衝腹痛不可忍。

陰都(一名食宮),在通谷下一寸,夾胃脘兩邊,相去五分。少陰衝脈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心滿逆氣腸鳴,肺脹氣搶脅下,熱痛目痛。

通谷,幽門下一寸,夾上脘兩旁,相去五分,自肓俞至幽門去中行各一寸。足少陰衝脈之會。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口喎暴喑,積聚痃癖,胸滿食不化,喜嘔目赤痛。

幽門,夾巨闕兩旁各五分陷中,《明堂》在巨闕旁一寸五分。衝脈所會。針一寸,灸五壯。

【主治】小腹滿,胸滿痛,嘔吐不食,逆氣。

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二寸,仰而取之。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胸脅支滿痛引胸,鼻塞不得息,少氣咳逆,嘔吐不食,臂不得舉。

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胸中行各開二寸。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胸脅支滿痛引胸,逆氣嘔吐不食。

靈墟,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開二寸。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同神封。

神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二寸。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同上。

彧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二寸,仰而取之。針二分,灸五壯。

【主治】咳逆喘息不能,胸脅支滿多唾。

俞府,巨骨下旋璣旁二寸陷中,仰而取之。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咳逆上氣,嘔吐不食,胸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