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3)

1. 督脈之圖

【主治】風癇癲邪,腹滿不食,五痔積聚,小兒脫肛。

筋縮,在九椎節下間,俯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癲疾狂走,風癇目上視。

至陽,在七節下間,俯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腰脊痛,胃中寒不食,胸脅支滿,脛酸四肢重,寒熱如解㑊。

靈臺,在六椎節間,俯取之。諸書俱不主治。

今俗灸之以治氣喘不能臥,火到便愈。

神道,在五椎節下間,俯取之。針五分,灸七壯。

【主治】傷寒頭痛,寒熱往來,痎瘧,健忘驚悸,牙車急,張口不合,風癇。

身柱,在三椎節骨下,俯取之。針五分,灸七壯。

【主治】腰脊痛,癲癇狂走,瘛瘲妄言。

陶道,大椎下間,俯取之。足太陽督脈之會。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痎瘧,寒熱灑淅,脊強煩滿汗不出,頭重瘛瘲,恍惚不樂。

大椎,在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手足三陽督脈之會。針五分,灸以十為壯。

【主治】五勞七傷,乏力,痎瘧,肺脹脅滿,嘔吐上氣,背膊拘急,項頸強不得回顧。

啞門(一名喑門,一名厭舌,一名舌橫),在項後入髮際五分,項中央宛宛中,仰頭取之。督脈陽維之會。針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啞。

【主治】舌急不語,衄血不止,脊強反折,瘛瘲癲疾,頭重風汗汗不出。

風府(一名舌本),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足太陽督脈陽維之會。針三分,禁灸。犯之令人失喑。

【主治】中風,舌緩不語,振寒汗出,身重偏風,半身不遂,頭痛項急不得回顧,傷寒發狂。

腦戶(一名合顱),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半。足太陽督脈之會。針三分,禁灸。

【主治】面赤痛,頭重腫痛,癭瘤。

強間(一名大羽),在後頂後一寸半。針二分,灸五壯。

【主治】頭痛目眩,腦旋煩心,嘔吐項強,狂走不臥。

後頂(一名交沖),在百會穴後一寸半,枕骨上。針二分,灸五壯。

【主治】頸項強急,額顱上痛,偏頭痛,惡風目䀮䀮。

百會(一名三陽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容豆許,直兩耳尖至頂中央是穴。手足三陽督脈之會。針二分,灸七壯。

【主治】頭風頭痛,中風言語謇滯,口噤不開,偏風半身不遂,風癇卒厥,角弓反張,嘔吐沫,心神恍惚,健忘痎瘧,百病皆治。

前頂,在囟會後一寸半骨間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頭風目眩而赤腫,小兒驚癇瘛瘲。

囟會,在上星後一寸陷中。針二分,灸二壯。

【主治】腦虛冷痛,飲酒過多,頭皮腫生白屑,面目暴腫,鼻塞不聞。

上星(一名神堂),在神庭後入髮際一寸陷中容豆。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頭風頭痛,頭皮腫面虛,惡寒痎瘧,寒熱汗不止,鼻血不止。

神庭,在鼻上入髮際五分,足太陽陽明督脈之會。禁針,灸三壯。

【主治】發狂,登高妄走,風癇癲疾,角弓反張,目不識人,頭風鼻淵,流涕不止,頭痛目淚,煩滿喘渴。

素髎(一名面正),在鼻柱上端準頭。禁灸,針一分。

【主治】鼻中瘜肉不消,喘息不利,多涕喎噼衄血。

水溝(一名人中),在鼻下人中近鼻孔陷中。督脈手足陽明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中風口噤,牙關不開,卒中惡邪鬼擊,不省人事,癲癇卒倒,消渴飲水遍身浮腫,溫疫口喎噼。

兌端,在唇上端。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癲癇吐沫,齒齦痛,消渴衄血,口噤鼓頷。

斷交,在唇內齒上齦縫中,任督足陽明之會。針三分。

【主治】鼻瘜肉不消,額頭中痛,頸項強,目淚多眵,牙疳腫痛。

2. 奇經衝脈

衝脈者,與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脊裡,為經絡之海。其浮於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故曰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少陰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此為病,令人逆氣而裡急。《難經》則曰:並足陽明之經。以穴考之,足陽明俠臍左右各二寸而上行,足少陰俠臍左右各五分而上行。

《針經》所載衝任與督脈同起於會陰。其在腹也,行乎幽門、通谷、陰都、石關、商曲、肓俞、中柱、四滿、氣穴、大赫、橫骨,凡二十二穴皆足少陰之分也,然則衝脈並足少陰之經明矣。

幽門(巨闕旁),通谷(上脘兩旁),陰都(通谷下),石關(陰都下),商曲(石關下),肓俞(商曲下),中注(肓俞下),四滿(中注下),氣穴(四滿下),大赫(氣穴下),橫骨(大赫下)

逆氣裡急者取諸此。

3. 奇經帶脈

帶脈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其為病也,腰腹縱容如囊水之狀。其脈氣所發,正名帶脈,以其回身一周如帶也。又與足少陽會於維道。此帶脈所發,凡四穴。

帶脈(在季脅下一寸八分),維道

4. 奇經陽蹺脈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其為病也,令人陰緩而陽急。兩足蹺脈本太陽之別,合於太陽。其氣上行,氣並相遠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不當數者為絡也。蹺脈長八尺。所發之穴生於申脈,以輔陽為郄,本於僕參。

與足少陽會於居髎,又與手陽明會於肩顒及巨骨,又與手足太陽陽維會於臑俞,與手足陽明會於地倉,又與手足陽明會於巨髎,又與任脈足陽明會於承泣。凡二十穴。

申脈(外踝下,屬足太陽經),輔陽(外踝上),僕參(跟骨上),居髎(章門下),肩顒(肩端),巨骨(肩端),臑俞(肩髎後胛骨上廉),地倉(口吻兩旁),巨髎(鼻兩旁),承泣(目下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