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八 (2)

1. 傷寒霍亂者少

《傷寒論》曰:病嘔吐而利,名曰霍亂;或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或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皆是霍亂證。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

《保命集》云:傷寒霍亂轉筋,身熱脈長,陽明本病也。脾胃受濕熱,中焦氣滯,或因冷飲,或傷冷水,或感濕氣,冷熱不調,水火相干,陰陽相搏,上下相離,榮衛不能相維,故轉筋攣痛,經絡亂行,暴亂吐瀉,中焦胃氣所主也。

大抵霍亂內多暑熱之邪,外因寒氣束鬱而作;或內因涼物而致;若謂真寒而為病源者絕少。獨惟夏秋時病者,豈得為傷寒者乎?

白話文:

《傷寒論》說:生病時出現嘔吐和腹瀉,這就叫做霍亂;有的會發燒頭痛、身體疼痛怕冷、又吐又瀉;有的自己吐瀉後,腹瀉停止,又開始發燒,這些都是霍亂的症狀。傷寒如果脈象呈現微弱且澀滯,原本可能是霍亂,現在卻像是傷寒,這種情況通常會在四五天後病邪傳到陰經,轉入陰經必定會腹瀉。如果原本就嘔吐腹瀉的,就無法治療了。

《保命集》說:傷寒引起的霍亂,導致抽筋、發燒、脈象長大,這屬於陽明經的病症。這是因為脾胃受到濕熱影響,中焦氣機阻塞,可能因為喝冷飲、碰到冷水、感受濕氣,冷熱失調,水火互相干擾,陰陽互相搏鬥,上下不協調,導致營衛之氣無法互相維繫,所以會抽筋痙攣疼痛,經絡錯亂運行,突然出現劇烈嘔吐腹瀉,這是中焦胃氣功能失調所造成的。

總的來說,霍亂大多是因為體內有暑熱之邪,加上外感寒氣鬱積所致;或者體內因為吃了涼性食物而引起;如果說霍亂的病因是真正的寒邪,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只有在夏天或秋天發生的霍亂,怎麼能說它是傷寒引起的呢?

2. 霍亂轉筋候

《原病式》曰:轉筋,經云反戾也。熱氣燥爍於筋,則攣瘈而痛。火主燔灼燥動故也。或以為寒客於筋者,誤也。蓋寒雖主於收引,然止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安得為轉筋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夫轉筋者,多因熱甚,霍亂吐瀉,所以致脾胃土衰,則肝木自甚而熱燥於筋,故轉筋也。

夫發渴則為熱,凡霍亂轉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有不因吐瀉,但外冒於寒,而腠理閉塞,陽氣鬱結,怫熱內作,內燥於筋,則轉筋也。故諸轉筋,以湯漬之,而使腠理開泄,陽氣疏通則愈也。因湯漬而愈,故俗反疑為寒也。

陳氏曰:轉筋者,以陽明養宗筋,屬胃與大腸。今暴吐下,津液頓亡,外感四氣,內積七情,攻閉諸脈,枯削於筋,宗筋失養,必致攣縮,甚則卵縮舌卷,為難治。

白話文:

《原病式》說:轉筋,醫書上說是指筋脈反轉彎曲。這是因為熱氣過盛,使筋脈乾枯,導致抽搐疼痛。這是因為火的特性是燃燒、乾燥、躁動的緣故。有人認為是寒氣侵入筋脈,這是錯誤的。寒氣雖然會使筋脈收縮,但只會造成厥逆、僵硬、活動不便,怎麼會造成轉筋呢?所謂的「轉」,就是指動。陽性主動,陰性主靜,由此可知轉筋是熱證。轉筋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熱氣太盛,加上霍亂時的嘔吐腹瀉,導致脾胃功能衰弱,使得肝木過於旺盛,進而使筋脈變得燥熱,所以會導致轉筋。

通常會感到口渴就代表是熱證,凡是霍亂導致轉筋而沒有口渴的,是從來沒有過的。有些人雖然不是因為嘔吐腹瀉,而是因為外感寒邪,導致皮膚毛孔閉塞,陽氣鬱結,體內產生悶熱,使筋脈變得乾燥,也會發生轉筋。所以,各種轉筋的情況,都可以用熱水浸泡,使皮膚毛孔打開,陽氣疏通就能痊癒。因為用熱水浸泡可以治好,所以民間反而誤以為是寒症。

陳氏說:轉筋的原因是,陽明經脈滋養宗筋,而陽明經脈是屬於胃和大腸的。現在因為突然的嘔吐腹瀉,導致體內津液大量流失,加上外感四時不正的氣候,內有七情鬱結,使經脈閉塞,筋脈變得乾枯,宗筋失去滋養,必定會導致攣縮,嚴重的話還會導致陰囊收縮、舌頭捲曲,這種情況就難以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