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八 (1)
卷之三十八 (1)
1. 霍亂敘論
《內經》曰:歲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巢氏《病源》云:霍亂吐瀉,皆因溫涼不調,陰陽混淆,二氣相干,致脾胃之間,變而為霍亂。寒氣客於脾則瀉,客於胃則吐,亦由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或因坐臥濕地,當風取涼,使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水穀不消,皆成霍亂。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當土氣不足時,風邪就會盛行,人們容易患上吃下就拉的霍亂,身體沉重、肚子疼痛、筋骨好像脫離一樣。巢元方《病源論》說,霍亂會吐又會瀉,都是因為天氣忽冷忽熱、陰陽失調,冷熱二氣互相干擾,導致脾胃功能失常,就變成霍亂。寒氣侵入脾就會腹瀉,侵入胃就會嘔吐,也可能是因為喝酒吃肉、生魚片等生冷食物過多,或者因為坐在潮濕的地方、吹風受涼,使得風寒之氣進入身體,傳到脾胃,脾胃受寒,消化不良,都會造成霍亂。
2. 霍亂吐下皆屬於熱
《原病式》云: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熱氣甚則傳化失常,而霍亂吐下之證作,火性燥動故也。
白話文:
《原病式》說:三焦是水穀消化運送的通道,如果熱氣過盛,就會導致消化運送功能失常,進而產生上吐下瀉的霍亂症狀,這是因為火的性質是乾燥且躁動的緣故。
3. 霍亂吐下有屬於濕
《原病式》云:霍亂吐下,濕為留飲痞隔,而傳化失常,故甚則霍亂吐瀉也。
白話文:
《原病式》這本書說:霍亂會讓人上吐下瀉,是因為體內濕氣停留積聚,阻礙了氣機的正常運轉,使得消化吸收功能失常,所以嚴重的時候就會發生霍亂的吐瀉症狀。
4. 霍亂吐瀉邪在中焦
《保命集》曰:霍亂吐瀉不止者,邪在中焦。或因渴而大飲,或因飲而過量,或飢飽過甚,或濕熱內甚,故陰陽不和,是為吐瀉。仲景曰:邪在上焦則吐,邪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既吐且瀉,此為急病也。然吐利為急,十死其一二,如揮霍撩亂,而不得吐瀉者,此名乾霍亂,必死。
法曰:既有其入,必有所出。今有其入而不得其出者,痞也,塞也。故轉筋吐瀉者,其氣有三:曰風,曰火,曰濕。吐為暍熱也。王氏曰:炎熱暴爍,心之氣也。火能炎上,故吐也。瀉為濕也。叔和云:濕多成五瀉。經曰:濕勝則濡瀉。又曰:風勝則動。筋屬肝而應於風木,故腳轉筋,燥急也。
《內經》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張仲景治法曰:熱多欲飲水,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湯。凡覺此證,或先五苓、益元、桂苓甘露飲,乃吐瀉之聖藥也。慎無與粟米粥湯,一入於胃,則必死矣。霍亂者,脾胃極損,不能傳化,加以粟米,如人慾斃,更加利刀鋸其首,豈有能生者耶?如吐瀉多時,欲住之後,宜微以稀粥漸漸養之,以遲為妙。
白話文:
《保命集》說:霍亂吐瀉不止,是因為邪氣停留在中焦。可能是因為口渴喝太多水,或是飲水過量,或是太餓或太飽,或是體內濕熱太重,導致陰陽不協調,所以才會吐又瀉。張仲景說:邪氣在上焦就會吐,在下焦就會瀉,在中焦就會既吐又瀉,這是很緊急的病。但是吐瀉雖然危急,但還是有十分之一二的機會活下來,如果像揮霍一樣混亂,卻又吐不出也瀉不出來,這叫做乾霍亂,就一定會死。
治療的原則是:既然有東西進去,就一定會有東西出來。現在有東西進去卻出不來,那就是堵塞了。所以轉筋又吐又瀉,病因有三種:風、火、濕。吐是因為中暑,王氏說:炎熱曝曬,是心氣的問題。火氣往上竄,所以才會吐。瀉是因為濕氣,叔和說:濕氣太重就會造成五種瀉。經典也說:濕氣太盛就會腹瀉。還說:風氣太盛就會動。筋歸肝管,而肝在五行中屬木,所以腳會轉筋,這也是因為太過燥熱急迫的關係。
《內經》裡說到各種轉筋、反張、僵硬的症狀,以及小便混濁,這些都屬於熱症。張仲景的治療方法是:熱症的人多半會想喝水,可以用五苓散;寒症的人不想喝水,可以用理中湯。凡是覺得自己得了這種病,可以先用五苓散、益元散、桂苓甘露飲,這些都是治療吐瀉的特效藥。千萬不要喝小米粥湯,只要一進到胃裡,就一定會死。霍亂會讓脾胃功能嚴重受損,無法正常消化,如果再吃小米,就像一個人快要死了,又再用刀鋸砍他的頭一樣,哪有活命的機會呢?如果吐瀉很多次,想要停止之後,可以慢慢用稀粥來調養,以緩慢進食為妙。
5. 霍亂病源傷暑致多
霍亂證雖有風寒濕熱之異,大抵傷暑居多。蓋由夏暑傷內,元氣脾胃俱虛,必因飲冷停寒,酒色所傷;外因受涼,邪氣所郁,不得發越,而霍亂之證作矣。故此證作,多於秋涼之時,從可知矣。若邪淺,而能上下分散,得吐瀉為可治;深重者,上不得吐,下不得泄,邪恣中焦,攪腹顛倒,揮霍撩亂,立見死亡。知醫者,惟用鹽湯灌,探吐,及以益元散、五苓湯之類救之,庶可回生。
若無知者,謬以滾湯熱粥與之,禍不旋踵。
白話文:
霍亂這種病症,雖然有風寒、濕熱等不同的成因,但大多是因暑熱所傷。主要是因為夏季暑熱傷害了身體內部,導致元氣和脾胃都虛弱,如果又因為喝冷飲、吃寒涼食物,或是酒色過度,而使身體受損;又或者因體外受涼,邪氣鬱積在體內,無法發散出來,就會引發霍亂。所以這種病症,大多發生在秋涼時節,這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病邪較輕微,能夠透過上吐下瀉將邪氣排出,就比較容易治療;如果病情嚴重,上吐不出、下瀉不得,邪氣在中焦肆虐,攪得肚子翻騰,混亂如麻,很快就會死亡。懂醫的人,會用鹽水灌服,催吐,再用益元散、五苓湯之類的藥物來救治,或許可以起死回生。
如果不懂醫的人,錯誤地用滾燙的熱湯或熱粥給病人服用,很快就會釀成大禍。
6. 霍亂分三因
陳無擇云:霍亂者,心腹卒痛,嘔吐下利,憎寒壯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瀉,心腹俱痛,吐利並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斃。霍亂惡證,無越於斯。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隔,上下奔逸,治之惟宜溫暖,更詳別三因以調之。
外因諸風則惡風有汗,傷寒則惡寒無汗,胃濕則重著,傷暑則熱煩;內因九氣所致郁聚痰涎,痞隔不通,遂致滿悶,隨其勝復必作吐利;不內外因,或諸飽食膾炙、恣餐乳酪、冰脯、寒漿、旨酒,胃既䐜脹,脾臟停凝,必內郁發,遂成吐利,當從不內外因也。
白話文:
陳無擇說:霍亂這種病,是心口和肚子突然疼痛,然後會嘔吐、拉肚子,同時會感到怕冷發抖、發高燒、頭痛頭暈。如果先心口痛,就會先嘔吐;如果先肚子痛,就會先拉肚子;如果心口和肚子都痛,就會同時嘔吐和拉肚子。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腿抽筋,抽到肚子裡,這樣就會死亡。霍亂最嚴重的症狀,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這病是因為體內的陰陽失調,清氣和濁氣互相干擾,陽氣突然上升,陰氣突然下降,導致陰陽之氣阻塞不通,上下的氣亂竄。治療這種病,最重要的是用溫暖的藥物來調理。另外,還要仔細分辨導致霍亂的三種原因來對症下藥。
外在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受到風邪侵襲,就會怕風而且流汗;如果是因為受到寒邪侵襲,就會怕冷但沒有汗;如果是因為脾胃濕氣太重,就會感到身體沉重;如果是因為中暑,就會感到發熱煩躁。內在的原因,是由於體內氣機不順暢,導致痰液積聚,阻塞不通,於是感到胸悶,隨著痰濕的盛衰,就會出現嘔吐和拉肚子。既不是外在原因,也不是內在原因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暴飲暴食,吃了太多魚肉、乳酪、冰冷的食物或飲料、濃烈的酒,導致脾胃脹滿,脾臟功能停滯,食物積滯在體內,就會發作嘔吐和拉肚子,這種情況要歸類於不是內外因素造成的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