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七 (4)

1. 瘧疾大法有五

丹溪曰:瘧有暑有風有濕有痰有食積,久而發者為老瘧,不已者為瘧母。風暑之瘧,多因夏月在風涼處歇,遂閉汗不能得泄,暑舍於內,故大法當汗之。瘧而惡飲食者,必自飲食上得之,當用青皮湯之類是也。三日一發者,受病一年;間日一發者,受病半年;一日一發者,受病一月;連發二日住一日者,氣血俱病,俗名脾寒,乃因名而速其實也。苟因飲食而得之,未必是寒,況其他乎?

白話文:

朱丹溪說:瘧疾的成因有五種,分別是暑邪、風邪、濕邪、痰飲以及飲食積滯。如果瘧疾發作很久才發一次,就稱為老瘧;如果瘧疾一直好不了,就會形成瘧母。因為風邪和暑邪引起的瘧疾,多半是因為夏天在涼風處休息,導致汗液無法正常排出,暑邪就滯留在體內。所以治療的重點應該是發汗。如果是瘧疾發作時不想吃東西,一定是飲食出了問題,應該使用像青皮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如果瘧疾是每三天發作一次,代表病程已經一年;如果是隔天發作一次,代表病程已經半年;如果每天發作一次,代表病程已經一個月;如果連續發作兩天,休息一天才發作,代表是氣血都受到病邪侵擾,民間俗稱脾寒,其實只是依照病名來推論病情,並不一定就是脾寒。如果是因為飲食問題引起的瘧疾,就更不一定是脾寒了,何況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瘧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