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七 (1)

1. 溫瘧候

帝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藏?岐伯曰: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

白話文:

黃帝問:溫瘧和寒瘧這兩種病,它們各自潛藏在哪裡?又藏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岐伯回答說:溫瘧是冬天感受風邪引起的,當時寒氣潛藏在骨髓深處,到了春天陽氣開始旺盛,但邪氣卻無法自行排出。如果又遇到盛夏酷暑,腦髓受到煎熬,肌肉也跟著消瘦,皮膚毛孔大開,或者這時又過度勞累,使得邪氣和汗液一起排出。這種病根藏在腎臟,它的氣機是先從體內向外發散。像這樣的情況,就會造成陰虛而陽盛,所以會發熱。等到身體虛弱時,邪氣又會重新返回體內,進到體內後就變成陽虛的狀態,陽氣虛弱就會感到寒冷。因此,這種先發熱後發冷的病,就叫做溫瘧。

2. 癉瘧候

帝曰:癉瘧何如?岐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名曰癉瘧。(治以青皮湯、白虎湯之類是也。)

白話文:

黃帝問:癉瘧這種病是怎樣的?岐伯回答說:癉瘧這種病,是因為肺部原本就有熱,身體內的氣過於旺盛,氣逆向上衝,身體的中央氣機很強盛,但無法向外發散。因為有過勞,導致皮膚的毛孔張開,風寒邪氣就趁機侵入皮膚內和肌肉之間,因而發病。發病時,陽氣會很旺盛而且不會衰退,所以就生病了。這種病邪的氣沒有到達陰分,因此只有發熱而不會感到寒冷。邪氣內藏在心臟,而又散布在肌肉之間,會使人消瘦、肌肉脫落,所以稱之為癉瘧。(治療這種病,可以用青皮湯、白虎湯之類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