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0)

1. 手少陽三焦發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陽,關衝液門中渚旁。陽池外關支溝會,會宗三陽四瀆配。天井上合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偏。天髎天牖同翳風,瘛脈顱息角孫通,耳門禾髎絲竹空。

白話文:

手少陽經有二十三個穴位,包括關衝、液門、中渚。還有陽池、外關、支溝相會,會宗與三陽絡、四瀆相配。天井上方是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位置稍偏。天髎、天牖和翳風同在,瘛脈、顱息、角孫相通,耳門、禾髎、絲竹空也在這條經絡上。

2. 手小陽三焦經步穴歌

三焦名指外關衝,小次指間名液門。中渚次指本節後,陽池表腕上陷存。腕上二寸外關絡,支溝腕上三寸約。會宗腕後三寸空,須詳一寸毋令錯。肘前五寸臂大脈,外廉陷中三陽絡。四瀆骨外並三陽,天井肘上一寸側。肘上二寸清冷淵,消濼臂外肘分索。臑會肩頭三寸中,肩髎肩端臑上通。

天髎盆上毖骨際,天牖旁頭後天容。翳風耳後尖骨陷,瘈脈耳後雞足蓬。顱息耳後青絡脈,角孫耳郭開有空。絲竹眉後陷中著,和髎耳前兌發同,耳門耳珠當耳缺,此穴禁灸分明說。

白話文:

三焦經脈從外關穴開始,往下延伸至小指側的液門穴。中渚穴位於小指本節後方,陽池穴在手腕上方的凹陷處。外關穴在手腕上兩寸處,支溝穴在手腕上三寸處。會宗穴在手腕後方三寸的空隙處,要仔細確認位置,不可錯誤。肘前五寸處是臂大脈穴,外廉穴在肘外側凹陷處。四瀆穴位於肱骨外側,天井穴在肘上約一寸處。清冷淵穴在肘上兩寸處,消濼穴位於手臂外側靠近肘部的筋索處。臑會穴在肩頭下方三寸處,肩髎穴在肩端,與臑會穴相通。

天髎穴位於頭骨後方,靠近枕骨的凹陷處,天牖穴位於頭部側面,靠近耳後的凹陷處。翳風穴位於耳後尖骨的凹陷處,瘈脈穴位於耳後雞冠骨的旁邊。顱息穴位於耳後青筋脈的附近,角孫穴位於耳廓的開口處。絲竹空穴位於眉毛後方凹陷處,和髎穴位於耳前,靠近兌發的地方。耳門穴位於耳珠下方,耳廓與耳垂之間的凹陷處,這個穴位不可灸針。

3. 膽腑圖

經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凡十一臟皆取決膽也。

膽為清淨之府,諸府皆傳穢濁,獨膽無所傳道,故曰清淨。虛則目昏若吐,傷膽則視物倒植。

足少陽膽經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銳眥後。(此一節即三焦交經同。)其支者,別目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凡四十三穴,左右共八十六穴。

白話文:

《經》書上說:膽是人體中負責公正決斷的器官,所有決策都源於膽。人體的十一臟,都受膽的決策影響。

膽是人體最乾淨的臟腑,所有的臟腑都會將污濁之物傳遞出去,只有膽沒有傳遞污濁之物的通道,所以說它是清淨的。膽虛弱就會導致眼睛昏花,或者出現嘔吐的現象,膽受損傷就會導致視物顛倒。

足少陽膽經的脈絡,起源於眼睛外眥(眼角),向上到達頭角,向下經過耳後,沿著頸部,經過手少陽經的前方,到達肩部,再轉向手少陽經的後方,進入鎖骨上窩(缺盆)。它的一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再從耳前走到眼睛外眥後方(這一節與三焦經交會)。它的一支從眼睛外眥下方分出,經過大迎穴,與手少陽經相合,到達頰車穴,再向下經過頸部,與鎖骨上窩相合,然後向下到達胸部,穿過橫膈膜,與肝臟相連屬於膽經,沿著脅肋內側,從氣衝穴出來,繞過毛髮交界處,橫穿入髀厭穴。

它直行的那一條,從鎖骨上窩往下經過腋窩,沿著胸部經過季脅,向下與髀厭穴相合,再向下沿著大腿外側,經過膝蓋外側,向下經過外輔骨前方,直抵絕骨末端,再向下從外踝前方出來,沿著足背向上,進入小指和次指之間。它的一支從足背分出,進入大指和次指之間,沿著大指歧骨內側出來,到達其末端,再穿過指甲,從三毛穴出來。膽經共有四十三個穴位,左右兩側共八十六個穴位。

瞳子髎(一名太陽,一名前關),去目外眥五分。手太陽手足少陽三脈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目癢翳膜,青盲遠視䀮䀮,淚出多眵。

聽會,在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張口得之。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瞳子髎,又名太陽,也叫前關,位於眼睛外角往後五分處。它是手太陽經、手足少陽經三條經脈的交會點。針灸時,針刺三分深,灸三壯。

主治目癢、眼膜遮蔽視物、青盲、遠視模糊、流淚過多、眼屎多等症狀。

聽會穴,位於耳前凹陷處,上關穴下方一寸動脈跳動處,張開口可更明顯地找到。針灸時,針刺三分深,灸三壯。

4. 足少陽膽經穴圖

【主治】耳聾,牙車臼脫齒痛,中風瘛瘲,喎斜。

客主人(一名上關),耳前起骨上廉,開口有空,張口取之乃得。手足少陽陽明之會。禁針,灸一壯。

【主治】口眼偏邪,耳鳴目眩,齒齲瘛瘲,口噤不能嚼物。

頷厭,曲角下顳顬上廉,手足少陽陽明之交會。針七分,灸三壯。

【主治】頭風偏頭痛,目眩耳鳴,驚癇,歷節風汗出。

懸顱,曲角下顳顬上廉,手足少陽陽明三脈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頭痛齒痛,偏頭痛引目,熱病汗不出。

懸釐,曲角上顳顬下廉,手足少陽陽明四脈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客主人穴位於耳前起骨上緣,開口處有空隙,張口才能取穴。此穴為手足少陽與陽明經脈的交匯點。禁針,灸一壯。主治耳聾、牙齒鬆動脫落疼痛、中風抽搐、面歪口斜等症狀。

頷厭穴位於曲角下顳顬上緣,為手足少陽與陽明經脈的交會點。針七分,灸三壯。主治口眼歪斜、耳鳴目眩、牙齒腐爛抽搐、口緊閉不能咀嚼等症狀。

懸顱穴位於曲角下顳顬上緣,為手足少陽與陽明三脈的交匯點。針三分,灸三壯。主治頭風偏頭痛、目眩耳鳴、驚癇、關節疼痛伴有汗出等症狀。

懸釐穴位於曲角上顳顬下緣,為手足少陽與陽明四脈的交匯點。針三分,灸三壯。主治頭痛、牙痛、偏頭痛引發眼痛、熱病汗不出等症狀。

【主治】面赤腫,偏頭痛目銳眥痛,熱病汗不出。

曲鬢(一名曲發),在耳上髮際曲隅陷中,鼓頷有空。足太陽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頷頰腫引牙車不得開,口噤難言,項強不得顧,頭兩角痛為癲風,目眇。

率谷,在耳上入髮際寸半陷宛宛中,嚼而取之。足太陽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腦痛兩角頭痛,酒後風皮膚腫,嘔吐煩悶。

天衝,在耳後髮際二寸,耳上如前三寸,足太陽足少陽二脈之會。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癲疾風痙,牙齦腫,驚恐頭痛。

浮白,在耳後入髮際一寸。足太陽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曲鬢穴,又稱曲發穴,位於耳朵上方髮際邊緣的凹陷處,靠近下巴骨,感覺有空隙。它是足太陽經和少陽經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主要治療下巴和臉頰腫脹,導致嘴巴張不開,嘴巴閉合無法說話,脖子僵硬無法轉頭,頭部兩側疼痛伴隨癲癇發作,以及眼睛斜視的症狀。

率谷穴,位於耳朵上方髮際邊緣內側一寸半的凹陷處,需要咀嚼時才能找到。它是足太陽經和少陽經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主要治療頭痛,尤其是頭部兩側的疼痛,以及喝酒後皮膚腫脹,嘔吐和胸口鬱悶的症狀。

天衝穴,位於耳朵後方髮際邊緣二寸處,耳朵上方三寸處,是足太陽經和足少陽經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三分,灸七壯。

主要治療癲癇發作,牙齦腫脹,以及因驚嚇而引起的頭痛。

浮白穴,位於耳朵後方髮際邊緣內側一寸處。它是足太陽經和少陽經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主治】肩臂不舉,足不能行,耳鳴,齒痛,胸滿,喉痹,咳逆,項癭。

竅陰(一名枕骨),完骨上枕骨下,動搖有空。足太陽手足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四肢轉筋,目痛頭項痛,耳鳴,癰疽發熱,手足煩熱,汗不出,咳道,喉痹,舌強,脅痛,口苦。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頭痛頸項痛,耳鳴,牙車急,頰腫,足痿不收,頭風口眼喎斜,癭疾。

本神,在曲差旁一寸五分,直耳上入髮際四分。陽維脈所止。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驚癇吐沫,頸項急痛不得轉,偏風癲疾。

白話文:

主要治療肩膀和手臂抬不起來、腳不能走路、耳鳴、牙齒疼痛、胸悶、喉嚨痛、咳嗽倒氣、脖子腫大等症狀。

竅陰(又稱枕骨)位於後腦勺上,枕骨下方,觸摸起來會晃動有空隙。足太陽經和手足少陽經交匯的地方。針刺三份,灸三壯。

主要治療四肢抽筋、眼睛痛頭頸痛、耳鳴、癰疽發熱、手腳發熱出不了汗、咳嗽、喉嚨痛、舌頭僵硬、肋骨疼痛、口苦等症狀。

完骨,位於耳朵後面,進入髮際四分處,足太陽經和少陽經交匯的地方。針刺二分,灸三壯。

主要治療頭疼頸項痛、耳鳴、牙齒緊咬、臉頰腫脹、腳無力不能收縮、頭風口眼歪斜、脖子腫大等症狀。

本神,位於曲差穴旁邊一寸五分,沿著耳朵向上進入髮際四分處。陽維脈在此終止。針刺三分,灸七壯。

主要治療驚嚇、抽搐、吐口水、頸項劇烈疼痛無法轉動、偏風癲癇等症狀。

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手足陽明少陽陽維五脈之會。針二分,灸三壯。

【主治】眼目昏多眵,背寒慄,重衣不得溫。

臨泣,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令患人正睛取穴。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

【主治】目眩生翳出淚,驚癇反視,卒中風不識人。

目窗,在臨泣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頭旋目痛,遠視不明,面腫,寒熱汗不出。

正營,在目窗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頭痛目眩,齒齲痛,唇吻急強。

承靈,在正營後一寸五分,足少陽陽維之會。

白話文:

「陽白」穴位於眉毛上一寸,正對瞳孔的位置,是手足陽明、少陽、陽維五條經脈的交匯點。針刺深度為二分,艾灸三壯。

主治眼目昏暗,眼屎多,背部發寒發冷,穿厚衣服也感覺不到溫暖。

「臨泣」穴位於眼睛上方,直線向上至髮際五分處的凹陷處,需讓患者正視前方才能找到穴位。它是足太陽、少陽、陽維三條經脈的交匯點。

主治眼花、眼球生翳、流淚、驚癇、反覆看東西,中風昏迷不認人。

「目窗」穴位於「臨泣」穴後方一寸處,是足少陽、陽維兩條經脈的交匯點。針刺深度為三分,艾灸五壯。

主治頭部旋轉、眼睛疼痛、視力模糊、面部腫脹、寒熱交替、出汗困難。

「正營」穴位於「目窗」穴後方一寸處,是足少陽、陽維兩條經脈的交匯點。針刺深度為三分,艾灸五壯。

主治頭痛、眼花、牙齒疼痛、嘴唇緊繃。

「承靈」穴位於「正營」穴後方一寸五分處,是足少陽、陽維兩條經脈的交匯點。

【主治】腦風頭痛,惡風,鼻窒息不通。

腦空(一名顳顬),在承靈後一寸五分,夾玉枕骨下陷中。足少陽陽維之會。針四分,灸三壯。

【主治】勞瘵,身熱羸瘦,項強不得顧,頭痛目瞑,驚悸癲風引目眇,鼻痛。

風池,在耳後顳顬後腦空下發際焰中,按之引於耳中。手足少陽陽維之會。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大風中風,偏正頭痛,痎瘧,頸項如撥,痛不得回,目淚出,腰背俱痛,傴僂,傷寒熱病汗不出。

肩井(一名膊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之會。針五分,灸五壯。

白話文:

【主治】

腦風頭痛,惡風,鼻窒息不通。

腦空

(一名顳顬),位於承靈穴後一寸五分,夾著玉枕骨下陷處。是足少陽經陽維脈的交會穴。針刺深度四分,灸三壯。

【主治】

勞瘵(慢性消耗性疾病),身體發熱消瘦,頸項僵硬無法轉動,頭痛目眩,驚悸癲癇引發眼球斜視,鼻痛。

風池

,位於耳後顳顬後腦空下髮際處,按壓時會感到疼痛傳至耳中。是手足少陽經陽維脈的交會穴。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主治】

大風中風,偏頭痛,痎瘧(瘧疾),頸項像被拉扯一樣疼痛,無法轉動,眼淚流出,腰背部疼痛,駝背,傷寒熱病發汗不出。

肩井

(一名膊井),位於肩部凹陷處,鎖骨上大骨前方一寸半,用三根手指按壓,中間指下凹陷處。是手足少陽經和足陽明經陽維脈的交會穴。針刺深度五分,灸五壯。

【主治】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氣逆,五勞七傷,頭頸項痛,臂不能舉,婦人難產,墜胎後手足厥逆。

淵液(一名泉液),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針三分,禁灸。

【主治】寒熱,馬刀瘍。

輒筋(一名神光,一名膽募),在期門下五分陷中,第三肋端橫直蔽骨旁三寸五分,上直兩乳,側臥屈上足取之。膽之募,足太陽少陽之會。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太息善悲,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嘔吐宿汁吞酸。

日月,二穴在期門下五分。足太陰少陽陽維之會。針七分,灸五壯。

【主治】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白話文:

主要治療中風氣塞、口涎上湧無法說話、氣逆、五勞七傷、頭頸項痛、手臂抬不起來、婦女難產、流產後手足厥逆。

淵液,又稱泉液,位於腋窩下三寸,手臂舉起時可觸摸到。針刺三分,禁止灸治。

主要治療寒熱、馬刀瘡。

輒筋,又稱神光、膽募,位於期門穴下五分凹陷處,第三肋骨末端橫直向外延伸至骨旁三寸五分,向上直達兩乳,側臥屈上肢取穴。膽的募穴,足太陽與少陽經的交會穴。針刺五分,灸五壯。

主要治療嘆氣、容易悲傷、唾液過多、言語不清、四肢不能收縮、嘔吐宿食、吞酸。

日月,兩個穴位位於期門穴下五分。足太陰、少陽、陽維三條經脈的交會穴。針刺七分,灸五壯。

主要治療嘆氣、容易悲傷、小腹熱想要奔走、唾液過多、言語不清、四肢不能收縮。

京門(一名氣俞,一名氣府),監骨下腰中,季脅本夾脊。腎之募。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腸鳴小腸痛,肩背寒痙,肩胛痛,腰痛不得俯仰久立。

帶脈,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足少陽帶脈二脈之會。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腰腹縱水狀,婦人小腹痛急,瘛瘲,月經不調。

五樞,帶脈下三寸,水道旁一寸半陷中。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針一寸,灸五壯。

【主治】痃癖,小腸膀胱小腹痛,陰疝睪丸上入腹,婦人赤白帶下。

維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足少陽帶脈二經之會。針八分,灸三壯。

【主治】嘔逆不止,水腫,三焦不調,不食。

白話文:

京門

(又名氣俞,又名氣府),位於監骨下方腰部正中,靠近兩側脅骨,夾脊椎骨。屬於腎經的募穴。針刺深度三分,灸艾三壯。

主治

腸鳴、小腸疼痛、肩背寒涼痙攣、肩胛疼痛、腰痛,不能彎腰、抬頭、長時間站立。

帶脈

,位於兩側脅骨下方一寸八分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與帶脈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六分,灸艾五壯。

主治

腰腹積水,婦女小腹疼痛、急迫,瘛瘲症,月經不調。

五樞

,位於帶脈下方三寸,水道穴旁一寸半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與帶脈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一寸,灸艾五壯。

主治

痃癖,小腸、膀胱、小腹疼痛,陰疝(睪丸上移入腹),婦女赤白帶下。

維道

,位於章門穴下方五寸三分。是足少陽膽經與帶脈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八分,灸艾三壯。

主治

嘔吐不止,水腫,三焦不調,不思飲食。

居髎,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中。足少陽陽維之會。針八分,灸三壯。

【主治】腰引小腹痛,肩引胸臂急不得舉。

環跳,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足少陽太陽之會。針一寸,灸三壯。

【主治】冷風濕痹不仁,半身不遂,腰胯痛膝不得伸,遍身風疹。

中瀆,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足少陽絡別走厥陰。針五分,灸五壯。

【主治】寒氣客於分肉間,攻痛上下,筋痹不仁。

陽關(一名陽陵),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針五分,禁灸。

【主治】風痹不仁,膝痛不可屈伸。

白話文:

「居髎」穴位位於章門穴下方八寸三分,監骨上凹陷處。它是足少陽經和陽維脈的交會點。針刺深度八分,灸三壯。

主治腰部牽引小腹疼痛,肩膀牽引胸臂疼痛無法抬起。

「環跳」穴位位於髀樞穴的側邊,患者側臥,伸直下方腿,彎曲上方腿,用右手觸摸穴位,左手搖晃尋找穴位。它是足少陽經和太陽經的交會點。針刺深度一寸,灸三壯。

主治寒風濕痹導致的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胯疼痛膝蓋無法伸直,全身風疹。

「中瀆」穴位位於大腿外側膝蓋上方五寸,肌肉之間凹陷處。足少陽經絡別脈在此處與厥陰經相交。針刺深度五分,灸五壯。

主治寒氣侵入肌肉之間,導致上下疼痛,筋脈麻痹不仁。

「陽關」穴位(又名陽陵),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犢鼻穴外側凹陷處。針刺深度五分,禁灸。

主治風痹導致的麻木不仁,膝蓋疼痛無法屈伸。

陽陵泉,膝下一寸䯒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膽脈所入為合土。針六分,灸七壯。

【主治】偏風半身不遂,膝冷痹不仁,腳氣筋攣。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髎),足外踝上七寸,斜屬二陽分肉之間。陽維之郄,針六分,灸三壯。

【主治】胸滿喉痹,膝痛足不收,寒厥。

外丘,在外踝上七寸。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胸滿,頸項痛,痿痹惡風,犬傷毒不出,癲疾。

光明,外踝上五寸。足少陽之絡別走厥陰。針六分,灸五壯。

【主治】淫濼,脛䯒痛不能久立,熱病汗不出,卒狂。

陽輔(一名分肉),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膽脈所行為經火。針三分,灸五壯。

白話文:

陽陵泉

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外側腓骨小頭下陷中。患者蹲坐時取穴。此穴為膽經的合穴,屬土。針刺深度六分,灸七壯。

主治

偏風半身不遂、膝蓋寒冷麻木、腳氣筋攣。

陽交

(別名:別陽、足髎):位於足外踝向上七寸,斜向外側,在兩個陽經分肉之間。此穴為陽維脈的郄穴,針刺深度六分,灸三壯。

主治

胸悶、喉嚨痺痛、膝蓋疼痛、足部不能收縮、寒厥。

外丘

位於足外踝向上七寸。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

主治

胸悶、頸項疼痛、痿痹、惡風、犬傷毒素不出來、癲癇。

光明

位於足外踝向上五寸。此穴為足少陽經的絡脈,別走厥陰經。針刺深度六分,灸五壯。

主治

淫濼(指女性陰道分泌物異常)、小腿疼痛不能久站、熱病不出汗、突然發狂。

陽輔

(別名:分肉):位於足外踝向上四寸,輔骨前緣,離絕骨端三分,距離丘墟穴七寸。此穴為足少陽膽經循行路線上的經火穴。針刺深度三分,灸五壯。

【主治】腰溶溶如水浸,膝下膚腫,筋攣百節痠疼,痿痹,馬刀,風痹不仁,厥逆頭項痛,汗不出,汗出振寒。

懸鐘(一名絕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針灸經尋摸尖骨者,乃是絕骨兩分開。足三陽之大絡,按之陽明脈止,乃取之。針六分,灸三壯。

【主治】心腹脹滿不食,腳氣膝䯒痛,筋骨攣,足不收,喉痹咳逆,虛勞頸項痛,頭疽中風,手足不隨。

丘墟,足外踝下如前陷中,骨縱中去臨泣三寸,又夾溪穴中量上外踝骨前五寸。足少陽脈所過為原。針五分,灸三壯。

【主治】胸脅痛不得息,久瘧振寒,痿厥腰腿痠,轉筋,小腹堅,卒疝。

白話文:

主要治療腰部像泡在水裡一樣軟弱無力,膝蓋以下皮膚腫脹,筋脈攣縮,全身關節酸痛,肢體痿痺,馬刀腿,風痺導致肢體麻木不仁,昏厥,頭項疼痛,出汗困難,出汗後卻感到寒冷。

懸鐘穴(又名絕骨),位於足外踝上三寸,動脈所在的位置,針灸時要摸到尖骨,兩分開的地方就是絕骨穴。足三陽經的大絡在此經過,按壓時陽明脈停止的地方,就是取穴的位置。針刺深度為六分,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心腹脹滿,食慾不振,腳氣導致膝蓋疼痛,筋骨攣縮,足部無法收縮,喉嚨阻塞咳嗽氣逆,虛勞導致頸項疼痛,頭部生瘡中風,手足不聽使喚。

丘墟穴,位於足外踝下方,如前陷中,沿著骨頭向下,距離臨泣穴三寸,又可以從夾溪穴向上量五寸,位於外踝骨前緣。足少陽經在此經過,為原穴。針刺深度為五分,艾灸三壯。

主要治療胸脅疼痛難以呼吸,長期瘧疾導致寒顫,痿厥導致腰腿痠痛,抽筋,小腹堅硬,突然發生的疝氣。

臨泣,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去夾溪一寸五分。足少陽膽脈所注為俞木。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胸中滿,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痹痛無常,厥逆氣喘,痎瘧,婦人月經不利,季脅支滿,乳癰。

地五會,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夾溪一寸。針一分,禁灸。

【主治】腋痛,內損吐血,足外無膏澤,乳癰。

夾溪,足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足少陽膽脈所溜為滎水。針三分,灸三壯。

【主治】胸脅支滿,寒熱病汗不出,目赤頷腫,胸痛耳聾。

竅陰,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少陽膽經脈所出為井金。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頭痛喉痹,舌強耳聾,轉筋肘不能舉。

白話文:

臨泣

,位於足小指次指(也就是第三根腳趾)本節(趾骨與趾骨間的關節)後陷中(指關節後方的凹陷處),距離夾溪穴一寸五分。足少陽膽經脈氣在此穴位匯聚,稱為俞木。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三壯。

主治

胸部滿悶,鎖骨下窩及腋窩馬刀狀腫瘍,痹痛不定,厥逆氣喘,瘧疾,婦女月經不調,脅肋脹滿,乳房腫痛。

地五會

,位於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距離夾溪穴一寸。針刺深度一分,禁灸。

主治

腋窩疼痛,內傷吐血,足部外側乾燥無光澤,乳房腫痛。

夾溪

,位於足小指次指歧骨(第五趾骨)間,本節前陷中(指關節前方的凹陷處)。足少陽膽經脈氣在此穴位流散,稱為滎水。針刺深度三分,艾灸三壯。

主治

胸脅脹滿,寒熱病汗出不暢,眼睛紅腫,頸部腫脹,胸痛,耳聾。

竅陰

,位於足小指次指的末端,距離指甲角(指甲根部)如韭菜葉寬度,足少陽膽經脈氣在此穴位發出,稱為井金。針刺深度一分,艾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