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 (9)

1. 治痢補虛諸劑

(《良方》)十全大補湯(方見虛損門。)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門)治一切男婦痢疾,虛甚,脈沉微而細弱者宜服此藥。

上以薑棗煎成,去渣加白蜜一匙服。

(《良方》)當歸黃耆飲,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澀。

當歸(炒),黃耆(各一兩),糯米(一合),

上咀和勻,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集成》)人參黃耆湯,治痢虛憊,不能起床。食不進。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地榆,澤瀉(各五分),砂仁(四分),白芍藥,陳皮(各一錢),甘草(炙),木香,升麻,白豆蔻(各三分),粟殼(三錢),

上作一服,水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脈微細四肢冷者,加煨乾薑、豆蔻、附子數片漸愈。

(《寶鑑》)玉粉散,治冷極泄瀉,腸滑不禁,不思飲食,宜服神效。

紅豆,大附子(制),乾薑(炮。各半兩),舶上硫黃(另研,二兩半),

上四味為末研勻,每服二錢,空心半稀半稠粟米飲下,至晚又一服。重者十服必效,輕者三五服安。

(《良方》)如聖湯,治下痢赤白虛甚者極困者。

人參,當歸(酒洗。各一錢),滴乳香(如豆大一塊),甘草(炙,三分),大黑棗,烏梅(各七個),罌慄殼(三個,蜜炙),白豆蔻,砂仁,丁香(各二十一個),生薑(二塊如彈子大,濕紙包煨)

上為末,分三服,水盞半煎七分,去渣服。

(《選要》)十寶湯,治冷痢虛甚,下物如魚腦,三服愈。

黃耆(四兩),熟地黃,茯苓,人參,當歸,白朮,半夏,白芍藥,五味子,官桂(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三片、烏梅一個,煎至八分,食前服。

(《局方》)木香化滯湯,治虛人患痢赤白,腹中㽲痛,裡急後重。

木香(七分),檳榔,人參,陳皮,澤瀉,黃連(各一錢),白朮,枳殼(麩炒),厚朴(薑製),白芍藥,茯苓(各一錢半),甘草(七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服。

(《良方》)曲糵丸,治下痢數年不止,消穀下氣,補虛羸。

官桂,附子(制),黃連(炒),當歸(炒),陳曲(炒),乾薑(炮),麥櫱(炒),吳茱萸(湯泡焙),烏梅肉,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各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四十丸,食前米飲下。一方用粟糊為丸。

(《良方》)倉米湯,治小腹寒氣流積成痢,日夜三四十行。

食粳(半升,用水淘洗淨),香豉(三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澄清聽用效),薤白(一握,去青細切),羊脂(一升,熬)

上先以羊脂煎薤白今黃,並米內豉汁中,煎取四升,平旦空腹溫服一升。如人行十里久,更進一升,得快痢止。若痢不止,更服如前。痢後進粳米豉粥。若復作,更服一劑永瘥。

白話文:

治痢補虛諸劑

十全大補湯(配方在「虛損門」篇章。)

補中益氣湯(配方在「內傷門」篇章)適用於治療各種男女痢疾,症狀為身體極度虛弱、脈象沉微細弱的人。

將藥材加薑和紅棗一起煎煮,去藥渣後加入一匙白蜂蜜服用。

當歸黃耆飲,治療懷孕期間腹痛下痢、小便不暢的症狀。

使用炒過的當歸和黃耆各一兩,糯米一合。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均勻,加水兩碗煎煮成一碗,溫服。

人參黃耆湯,治療因痢疾導致身體虛弱、無法起床、食慾不振的症狀。

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地榆、澤瀉各五分,砂仁四分,白芍藥、陳皮各一錢,炙甘草、木香、升麻、白豆蔻各三分,粟殼三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紅棗二枚一起煎煮。如果脈象微細、四肢冰冷,可加入煨乾薑、豆蔻、附子數片,慢慢就會好轉。

玉粉散,治療因極度寒冷引起的腹瀉,腸道滑脫無法控制,沒有食慾,服用後效果顯著。

使用紅豆、製過的附子、炮製過的乾薑各半兩,另外研磨過的硫磺二兩半。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半稀半稠的粟米粥送服,晚上再服一次。嚴重者服用十次必定見效,輕微者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如聖湯,治療因下痢導致身體極度虛弱,呈現赤白痢的症狀。

使用人參、酒洗過的當歸各一錢,滴乳香如豆大一塊,炙甘草三分,大黑棗、烏梅各七個,蜜炙過的罌粟殼三個,白豆蔻、砂仁、丁香各二十一個,生薑兩塊如彈子大小,用濕紙包裹煨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三次服用,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去藥渣後服用。

十寶湯,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痢疾,排泄物像魚腦一樣,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使用黃耆四兩,熟地黃、茯苓、人參、當歸、白朮、半夏、白芍藥、五味子、官桂各一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烏梅一個一起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木香化滯湯,治療身體虛弱的人患有赤白痢,腹部絞痛,有裡急後重感的症狀。

使用木香七分,檳榔、人參、陳皮、澤瀉、黃連各一錢,白朮、麩炒過的枳殼、薑製過的厚朴、白芍藥、茯苓各一錢半,甘草七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一次服用,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曲糵丸,治療下痢多年不止,幫助消化、降氣,補養虛弱的身體。

使用官桂、製過的附子、炒黃連、炒當歸、炒陳曲、炮乾薑、炒麥芽、用湯泡過焙乾的吳茱萸、烏梅肉、炒出汗的蜀椒(去掉籽和閉合的)。各二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狀,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可增加至四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也有方子用粟米糊來製作藥丸。

倉米湯,治療小腹寒氣積聚導致痢疾,一天腹瀉三四十次。

使用粳米半升(用水淘洗乾淨),香豉三升(用水一斗煎煮至剩五升,澄清備用),薤白一握(去掉青色部分,切細),羊脂一升(熬製)。

先用羊脂煎薤白至金黃色,再將米放入豉汁中一起煎煮至剩四升,早上空腹溫服一升。如果腹瀉像走了十里路一樣頻繁,再服用一升,痢疾會很快停止。如果痢疾沒有停止,再服用一次。痢疾停止後,可以喝粳米豉粥。如果痢疾再次發作,再服用一次,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