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六 (8)
卷之三十六 (8)
1. 治久痢虛脫固澀諸劑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醫林》)百中散,治一切痢,不問赤白,日夜無度,只一服便疏,三服全愈。
罌粟殼(蜜炒,四兩),厚朴(姜炒,四兩),
上為末,米湯調下二錢,忌生冷有毒物。
(丹溪)固腸丸,治濕痢大便下血,曾去陳積之後,用此燥下濕,實大腸。
椿根白皮(不拘多少,細切略炒)
上一味研為細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陳米飲下。
(《正傳》)和中飲,治痢疾不分赤白久近,服之無不效,但發熱禁口不可用。
陳皮,白朮,茯苓,芍藥(各一錢),草果仁(十分),甘草(三分),陳倉米(二錢),砂糖(三錢),粟殼(醋炙,一錢半),烏梅(一個)
上咀,作一服,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煮過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醫林》)百中散,治療各種痢疾,不論是赤痢或白痢,不分白天或夜晚,排便次數頻繁,只要服用一次就能減緩,服用三次就能完全痊癒。
罌粟殼(用蜂蜜炒過,四兩),厚朴(用薑炒過,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二錢,忌食生冷和有毒的食物。
(丹溪)固腸丸,治療濕痢,大便帶血,曾排出腸內積存的穢物之後,用此藥來乾燥濕氣,強化大腸的功能。
椿樹根的白色樹皮(不論多少,切細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陳米煮的米湯送服。
(《正傳》)和中飲,治療痢疾,不論是赤痢或白痢,不論病程長短,服用後幾乎都能見效,但如果發熱、食慾不佳就不能使用。
陳皮、白朮、茯苓、芍藥(各一錢),草果仁(十分),甘草(三分),陳倉米(二錢),砂糖(三錢),粟殼(用醋炙過,一錢半),烏梅(一個)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作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