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 (4)

1. 【治痢初作疏下濕熱積滯諸劑】

(河間)大黃湯,治痢初作及久不愈,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或脈沉實,人不甚困者,或初得腹痛甚,窘迫不安者。

大黃(一兩),

上咀,作一服,用好酒二盞浸半日,煎至一盞半,去渣,分作二服頓飲之。如痢未止,再服,服後用芍藥湯和之。又再服黃芩芍藥湯以徹其邪。此乃滌盪邪熱之劑,用酒煎者,蓋欲其上至頭頂外徹皮毛也。

(仲景)調胃承氣湯大、小承氣湯(俱治初痢,濕熱內郁,用此下之。三方並見傷寒門。)

(《和劑》)神芎導水丸,治痢疾初作,後重小便澀。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每服四五十丸,溫水下。

(《局方》)感應丸雄黃解毒丸化滯丸(治諸積下痢,俱用五苓湯送下。三方並見積聚門。)

(《發明》)滌腸湯,治積滯下痢,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生枳殼,生大黃(各三兩),尖檳榔,黑牽牛(各半兩,為末),白樸硝(二兩),生枳實(一兩)

上銼為粗未,每服一兩,水盞半煎八分,空心食前服。

(《拔萃》)導氣湯,治下痢膿血,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芍藥(二錢),當歸(一錢),大黃(錢半),黃芩,黃連,木香,檳榔(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七分,食前溫服。

(秘方)紅丸子,治痢疾。

木香,乳香(各四錢),槐花米(錢半),撫丹(一兩),黃蠟(半兩),巴豆(四十九粒,去油心)

上將黃蠟陽城罐溶開,濾淨再化,卻入前藥末勻,入丹勻,待冷自然成膏,油紙包旋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白痢,乾薑湯下。赤痢,甘草湯。水瀉,煨姜飲子下。

黑丸子,治中脘有食,吞酸噁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氣,腹痛中虛,積聚飧泄,下痢赤白。

烏梅(一個,去核),百草霜(三錢),杏仁(二十五個),半夏(九個,泡),巴豆(三粒,去皮油),砂仁(二十一個)

上為末,和薄糊丸,小豆大。每十五丸熟水下。

(《醫林》)立應丸,治泄痢膿血,腹中疼痛。

百草霜(一兩),乾薑(一兩,炮),杏仁(一兩,炒去皮尖),巴豆(一兩,微炒研如泥)

上用黃蠟四兩,熔開入藥,旋丸,小豆大。每服三五丸,甘草湯空心下。禁口痢,薑湯下。

(《宣明》)玄青丸,治下痢勢惡頻並,窘迫痛甚,或久不愈,諸藥不效,須得下之,以開除濕熱痞悶積滯,而使氣液宣行,宜此逐之。兼治黃瘦中滿,水腫腹脹,及小兒驚疳積熱乳癖諸證。但泄瀉者勿服。

黃連,黃柏,大黃,甘遂(煨),芫花(醋拌炒),大戟(各五錢),牽牛(四兩,取末二兩),青黛(一兩),輕粉(一錢),

白話文:

針對痢疾初期,疏通腸道、排除濕熱積滯的各種藥方

(出自河間學派的)大黃湯,可用於治療痢疾初期或久治不癒,症狀為膿血黏稠、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乾淨的感覺)、一天多次排便,或者脈象沉實有力,但人還不算太虛弱;或是剛開始腹痛劇烈,感到非常不適的人。

藥方組成:大黃(一兩)。

服用方法:將大黃研磨成粗末,用好酒兩杯浸泡半天,煎至一杯半,去藥渣,分成兩次頓服。如果痢疾沒有停止,可以再服,服藥後用芍藥湯調和。之後再服用黃芩芍藥湯,以徹底清除邪氣。這個藥方是為了滌盪腸道邪熱,用酒煎煮是為了讓藥力上達頭頂,外達皮毛。

(出自仲景學派的)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這些藥方都用於治療痢疾初期,濕熱鬱積在體內的情況,用來通便。這三個藥方都可以在《傷寒論》中找到。)

(出自《和劑局方》的)神芎導水丸,可以用於治療痢疾初期,有裡急後重,小便不暢等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子、滑石(各四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水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溫水送服。

(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感應丸雄黃解毒丸化滯丸(這些藥方都用於治療各種積滯引起的下痢,服用時搭配五苓散。這三個藥方都可以在《積聚門》中找到。)

(出自《醫方發明》的)滌腸湯,可以用於治療積滯引起的下痢,有裡急後重,一天多次排便的症狀。

藥方組成:生枳殼、生大黃(各三兩),檳榔、黑牽牛(各半兩,磨成粉),白樸硝(二兩),生枳實(一兩)。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杯半煎至八分,空腹飯前服用。

(出自《拔萃》的)導氣湯,可以用於治療下痢膿血,有裡急後重,一天多次排便的症狀。

藥方組成:芍藥(二錢),當歸(一錢),大黃(一錢半),黃芩、黃連、木香、檳榔(各一錢)。

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劑,用水一杯半煎至七分,飯前溫服。

(秘方)紅丸子,可以用於治療痢疾。

藥方組成:木香、乳香(各四錢),槐花米(一錢半),撫丹(一兩),黃蠟(半兩),巴豆(四十九粒,去油心)。

製作方法:將黃蠟在陽城罐中熔化,過濾乾淨後再次熔化,加入其他藥粉攪拌均勻,再加入丹砂拌勻,冷卻後自然成膏,用油紙包裹,搓成小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治療白痢,用乾薑湯送服;治療赤痢,用甘草湯送服;治療水瀉,用煨姜飲子送服。

黑丸子,可以用於治療中焦有食積、吞酸噁心、口吐清水、打嗝有腐敗氣味、腹痛、中焦虛弱、積聚、消化不良、下痢赤白等症狀。

藥方組成:烏梅(一個,去核),百草霜(三錢),杏仁(二十五個),半夏(九個,泡過),巴豆(三粒,去皮油),砂仁(二十一個)。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薄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溫開水送服。

(出自《醫林》的)立應丸,可以用於治療泄瀉痢疾,有膿血,腹部疼痛。

藥方組成:百草霜(一兩),乾薑(一兩,炮製過),杏仁(一兩,炒過,去皮尖),巴豆(一兩,微炒後研成泥)。

製作方法:用黃蠟四兩熔化,加入藥材,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甘草湯空腹送服。治療禁口痢,用薑湯送服。

(出自《宣明》的)玄青丸,可以用於治療下痢頻繁、病情嚴重、腹痛劇烈,或久治不癒、各種藥物無效的情況。需要用瀉下的方法,以開除濕熱、痞悶積滯,使氣機運行順暢,可以用此藥來疏通。同時,也可用於治療身體消瘦、腹部脹滿、水腫腹脹、以及小兒驚疳、積熱、乳癖等症狀。但如果是腹瀉的患者則不宜服用。

藥方組成:黃連、黃柏、大黃、甘遂(煨過)、芫花(醋拌炒過)、大戟(各五錢),牽牛子(四兩,取粉末二兩),青黛(一兩),輕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