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六 (2)

1. 治痢通用諸劑

芍藥(二錢),當歸,黃連,黃芩(各一錢),肉桂(五分),檳榔(一錢),炙甘草,木香(各六分),大黃(八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初病裡急後重窘迫甚者,加朴硝(一錢),倍大黃煎服。腹中痞滿,氣不宣通,加厚朴、枳實(各七分)。下血者,加黃柏、地榆(各八分)。

(河間)黃連湯,治大便後下血,腹中不痛,謂之濕毒下血。

黃連,當歸(各三錢),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一盞,去渣溫服。

(河間)芍藥黃連湯,治大便後下血,腹中痛,謂之熱毒下血。

芍藥,川當歸,黃連(各一錢半),大黃(三分),桂心(一分半),甘草(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加燈心煎八分,食前服。

(河間)益元散,治痢疾之聖藥,分利陰陽,去濕熱調血氣,其功甚大。

桂府滑石(飛,六兩),粉草(炙,一兩),

上二味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水食前調下。

(子和)芍藥柏皮湯,治一切濕熱惡痢,窘迫痛急,無問膿血者。

芍藥,黃柏(各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

上咀,每服五六錢,水盞半煎八分,食前服,或滴水丸服。

(《拔萃》)蒼朮芍藥湯,治痢疾痛甚者。

蒼朮(二錢),芍藥(錢半),黃芩(一錢),官桂(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八分,溫服。

(《拔萃》)地榆芍藥湯,治痢瀉膿血,乃至脫肛。

蒼朮(二錢),地榆(一錢),卷柏,芍藥(各一錢),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煎一盞,食前通口服。

(《保命》)加味四物湯,治下痢純血。

川芎,當歸,白芍藥,生地黃,槐花,黃連,罌慄殼(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盞半煎一鍾,空心溫服。

(《局方》)香連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十兩,銼如豆,用吳茱萸五兩酒拌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三兩四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空心米飲下。

(祁門)加味香連丸,治同前。

黃連(去毛淨,十兩,銼如豆大,用吳茱萸五兩泡去苦水煎湯二碗,泡黃連食干同茱萸干,去萸用連,炒赤色,又以十兩用好酒炒赤色,又以十兩醋炒赤色,又以十兩童便炒赤色,四制共四十兩淨,方入後項藥為末),廣木香(十兩銼),石蓮肉(五兩),肉豆蔻(二兩五錢,麵包煨)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飲湯吞下八十丸。

(《局方》)駐車丸,治冷熱不調下痢,無問新久赤白,日夜無度,腹痛後重。

黃連(六兩,酒炒),阿膠(蛤粉炒成珠),當歸(酒洗),乾薑(炮。各三兩),

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米飲送下。一方就用阿膠,醋熬化調和為丸。

白話文:

治療痢疾通用的各種藥方

基本方:

  • 白芍藥(8克)、當歸、黃連、黃芩(各4克)、肉桂(2克)、檳榔(4克)、炙甘草、木香(各2.4克)、大黃(3.2克)。

以上藥材磨粗末,加兩碗水煎成一碗,空腹服用。

如果剛開始發病,感覺肚子裡急迫、肛門墜脹難受,可以加芒硝(4克),加大黃用量煎服。

如果肚子脹滿,氣不順暢,可以加厚朴、枳實(各2.8克)。

如果大便帶血,可以加黃柏、地榆(各3.2克)。

河間 黃連湯: 用於治療大便後出血,肚子不痛,這被認為是濕毒引起的下血。

  • 黃連、當歸(各12克)。

以上藥材磨粗末,加一碗半水煎成一碗,去渣,溫服。

河間 芍藥黃連湯: 用於治療大便後出血,肚子痛,這被認為是熱毒引起的下血。

  • 白芍藥、川當歸、黃連(各6克)、大黃(1.2克)、桂心(0.6克)、甘草(1.2克)。 以上藥材磨粗末,加一碗半水和少量燈心草,煎至剩八分,飯前服用。

河間 益元散: 治療痢疾的良藥,能調理陰陽,去除濕熱,調和血氣,功效顯著。

  • 桂府滑石粉(約216克)、炙甘草粉(約36克)。

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12克,用白開水在飯前調服。

子和 芍藥柏皮湯: 用於治療各種濕熱引起的痢疾,不論是否有膿血,都伴隨肛門墜脹、疼痛急迫。

  • 白芍藥、黃柏(各約36克)、當歸、黃連(各約18克)。

以上藥材磨粗末,每次服用20-24克,加一碗半水煎至剩八分,飯前服用,或製成藥丸服用。

《拔萃》蒼朮芍藥湯: 用於治療痢疾疼痛劇烈的情況。

  • 蒼朮(8克)、白芍藥(6克)、黃芩(4克)、官桂(2克)。

以上藥材磨粗末,加一碗半水煎至剩八分,溫服。

《拔萃》地榆芍藥湯: 用於治療痢疾瀉出膿血,甚至導致脫肛。

  • 蒼朮(8克)、地榆(4克)、卷柏、白芍藥(各4克)。

以上藥材磨粗末,加一碗半水煎成一碗,飯前一次性服用。

《保命》加味四物湯: 用於治療大便純粹是血的情況。

  • 川芎、當歸、白芍藥、生地黃、槐花、黃連、罌粟殼(各等量)。 以上藥材磨粗末,每次服用28克,加一碗半水煎至剩一碗,空腹溫服。

《局方》香連丸: 用於治療因寒熱不調引起的痢疾,大便赤白相雜,有膿血,伴隨肛門墜脹。

  • 黃連(400克,切成豆粒大小,用吳茱萸200克酒拌炒至赤色,去掉吳茱萸不用)、木香(136克,不經火)。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70丸,飯前空腹用米湯送服。

祁門 加味香連丸: 治療與香連丸相同的情況。

  • 黃連(去毛洗淨,400克,切成豆粒大小,用吳茱萸200克泡去苦水煎湯,泡黃連至乾,與吳茱萸同炒乾,去掉吳茱萸用黃連,炒至赤色。再用黃連400克用好酒炒至赤色,再用黃連400克用醋炒至赤色,再用黃連400克用童子小便炒至赤色。四種炮製方法總共製成淨黃連1600克,再加入後面的藥材磨成細末)、廣木香(400克,切碎)、石蓮肉(200克)、肉豆蔻(100克,麵粉包裹煨熟)。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湯水送服80丸。

《局方》駐車丸: 用於治療寒熱不調引起的痢疾,無論新發病還是久病,大便赤白相雜,次數頻繁,腹痛、肛門墜脹。

  • 黃連(240克,酒炒)、阿膠(蛤粉炒成珠)、當歸(酒洗)、乾薑(炮製)(各120克)。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煮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50-70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另一個方子,直接用醋熬化阿膠調和製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