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經脈說

夫所謂經者,以其氣血流行之大經常而不息者。謂之脈者,以其血理分袤(音謀,言相去也。)行體者而言也。謂之絡者,本經之旁支而別出以聯絡於十二經者也。如手太陰經之支者,從腕後出次指端而交於陽明經者是也。

白話文:

所謂的「經」,是指它裡面的氣血運行,像大河流一樣經常不停地流動。而說到「脈」,是指血液在身體裡,循著一定的紋路、有間隔地流動。至於「絡」,指的是從主要經脈旁邊分支出去,與十二條經脈互相連接的支線。就像手太陰肺經的分支,從手腕後面出去,接著走到食指末端,然後與手陽明大腸經相連接,就是這個意思。

2. 中指同身寸圖

凡量四肢穴道必用此中指寸法,蓋四肢長短無不同者。量身上穴當同身。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內廷兩橫紋頭相去為一寸,取稻稈心量,或用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縮為準,用繩則伸縮不便,故多不準。

白話文:

測量四肢穴道時,一定要使用這個中指的長度作為標準,因為每個人的四肢長短都不一樣。測量身上穴道時,也要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標準。

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側兩個橫紋之間的距離算作一寸,可以用稻草稈中心來量,或是用薄竹片來量,這些材質的共同點是容易折斷且不會伸縮,這樣才準確。如果用繩子量,因為繩子會伸縮,所以大多不準確。

3. 肺臟形

4. 手太陰肺經穴圖

《內經》曰: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谷稻,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液涕。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

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陽,通於秋氣。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肺色白,欲如鵝毛,不欲如鹽。

肺氣絕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死不治。

手太陰肺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喉嚨是也)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凡十一穴,左右共二十二穴。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西方屬白色,與肺相通,開竅於鼻子,精氣藏於肺,所以肺的疾病常常反映在背部。它的味道屬辛辣,性質屬金,對應的動物是馬,對應的穀物是稻米,對應的音階是商,對應的數字是九,對應的氣味是腥,對應的體液是鼻涕。肺主導鼻子,在天象方面對應乾燥,在地方面對應金,在人體方面對應皮膚毛髮,在內臟方面對應肺,在顏色方面對應白色,在音階方面對應商,在聲音方面對應哭泣,在病變方面對應咳嗽,在孔竅方面對應鼻子,在味道方面對應辛辣,在情緒方面對應憂愁。憂愁會傷害肺,喜悅可以克服憂愁。

熱會傷害皮膚毛髮,寒可以克服熱。辛辣會傷害皮膚毛髮,苦味可以克服辛辣。肺與四季相應,在天上的對應是太白星。因此可以知道疾病是否發生在皮膚毛髮。

肺是氣的根本,魄所居的地方,它的光華表現在毛髮上,充養作用表現在皮膚,是陽氣中的太陽,與秋季的氣息相通。

肺的功能如同輔佐君主的官員,負責調節身體的機能。肺與皮膚相合,能滋養毛髮,它又主宰著心臟的功能。肺的顏色是白色,理想狀態像鵝毛般潔白,不希望像鹽一樣的白色。

肺氣衰竭的時候,皮膚毛髮會枯焦,皮膚毛髮枯焦就會導致津液流失,津液流失就會導致皮膚組織受損,皮膚組織受損就會導致皮膚乾燥毛髮脫落,毛髮脫落就表示病情嚴重,難以治癒。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胃脘部位),向下聯絡大腸,再回到胃口處,向上穿過橫膈膜歸屬於肺,從肺系(也就是喉嚨)橫向出來到腋下,沿著上臂內側,在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前方行走,向下到肘部,沿著前臂內側的骨頭下緣,進入寸口(手腕脈搏處),向上經過大魚際,沿著大魚際的邊緣,到達大拇指的末端。它的分支,從手腕後方直接出來到食指內側,到達食指末端。總共有十一個穴位,左右兩側總共二十二個穴位。

5. 經穴歌

手太陰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尺澤孔最存,列缺經渠太淵涉。魚際直出大指終,絡過陽明大腸接。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總共有十一個穴道,它們分別是中府、雲門、天府。接著是俠白、尺澤、孔最,還有列缺、經渠、太淵。最後一個穴道在手掌魚際處,然後直走,結束在大拇指。手太陰肺經的絡脈會連到陽明大腸經。

6. 肺經步穴歌

太陰肺兮出中府,雲門之下一寸許。雲門氣戶旁二寸,人迎之下二骨數。天府腋下三寸求,俠白去肘五寸主。尺澤肘中約文論,孔最腕中七寸許。列缺腕側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是。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大指本節後)散脈舉。少商大指內側端,此穴若針疾咸愈。

中府(一名膺俞),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去中行六寸,肺之募,(募猶結募也、經氣聚此。)手足太陰二脈之會。針入三分,灸五壯。(《埤雅》云:壯者,以壯人為法也。)

【主治】腹脹食不下,四肢腫,喘氣胸滿,肩背痛,嘔啘,咳逆上氣。肺系急,肺寒熱,胸悚悚。膽熱濁涕,風汗出,面腫少氣不得臥,傷寒胸中熱,飛屍遁注,癭瘤。

雲門,在巨骨下俠氣戶旁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去胸中行任脈兩旁,相去各六寸。

針入三分,不宜深,深則使人氣逆,灸五壯。

【主治】傷寒四肢熱不已,咳逆短氣上衝心胸,脅徹背痛,喉痹,臂不得舉,癭氣。

天府,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陷中,以鼻取之。

《銅人》針四分,灸二七壯至百壯。(《資生》云:非大急不灸。)《甲乙經》禁灸,灸之使人逆氣。

【主治】暴痹內逆,肝脈相搏,血溢鼻口,鼻衄血不止,卒中惡風邪氣,泣出,喜忘,飛屍惡疰,鬼語遁下,喘不得息,瘧寒熱目眩,遠視䀮䀮,癭氣。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中。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心痛短氣,乾嘔煩滿。

尺澤,在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筋骨罅陷中,手太陰肺脈所入為合水,肺實瀉之。針三分,灸三壯。(《銅人》禁灸,《素問》灸五壯。)

【主治】肩背痛,汗出中風,小便數而久溺色變,遺失無度,面白善嚏,悲愁不樂,灑淅寒熱,風癉,臑肘攣,手臂不得舉,喉痹上氣,嘔吐口舌乾,咳嗽痎瘧,四肢腫臂寒,短氣心痛,肺積息賁,小兒慢驚風。

孔最,去腕上七寸,《銅人》針三分,灸五壯。

【主治】熱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屈伸難,吐血失音,咽痛頭痛。

列缺,手太陰別絡走陽明,去腕側上一寸五分,滑氏以手交叉,頭食指末筋罅中是穴。《銅人》針二分,灸三壯。(《明堂》針三分,灸七壯。)

【主治】偏風口面喎斜,手肘無力,半身不遂,口噤不開,寒熱瘧,嘔沫,咳嗽,善笑驚癇妄見,面目四肢癰腫,肩痹,胸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屍厥寒厥。

按《素問》曰:直行者謂之經,旁出者謂之絡。手太陰之支,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列缺,為太陰別走陽明之絡。人或有寸關尺三部脈不見,自列缺至陽谿脈見者,俗謂反關脈。此經脈虛而絡脈滿,《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於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況高陽生哉?

經渠,在寸口陷中。針三分,禁灸。(灸傷人神明。)

【主治】瘧寒熱,胸背拘急,臌脹喉痹,咳逆上氣,傷寒熱病汗不出,心痛嘔吐。

太淵(一名太泉,避唐祖諱。),在掌後陷中,肺脈所注為俞。經曰:脈會太淵。疏曰:脈病治此。平旦寅時氣血從。此始,故曰寸口者,脈之大要會,手太陰之動也。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胸痹逆氣善嘔噦,飲水咳嗽,煩躁不得眠,肺脹鼓,眼痛,眼青生翳赤筋,缺盆痛引臂肩背痛,寒喘不息,氣上逆,心痛,咳血,狂言,溺色變,遺失無度。

魚際,在大指本節後內側陷中,又云散脈中,肺脈所溜為滎。針一分,灸三壯。

【主治】酒病,身熱惡風寒,虛熱,舌上黃,頭痛咳嗽噦,傷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目眩煩心少氣,腹痛不下食,肘攣支滿,喉中乾燥,寒慄溺出,嘔血悲恐,心痹乳癰。

少商,在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菲葉,白肉際宛宛中。肺脈所出為井木。針一分,灸一壯。

【主治】項腫喉痹,煩心善嘔心下滿,汗出而煩,咳逆,痎瘧振寒,腹滿,唾沫引飲,食不下,小兒乳鵝。(唐刺史項腫如升,喉中閉塞,水粒不下,甄權以三稜針刺之,微出血而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