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 (35)
卷之二 (35)
1. 論治篇第四
以所在寒熱盛衰而調之,故曰:上取下取,內取外取,以求其過。能毒者以厚藥,不勝毒者以薄藥,此之謂也。
藥之厚薄,藥之氣味厚薄也。上下內外求治其過,當因人之體氣厚薄而施,則可以求其過也。
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氣反者,謂病下而反上,病上而反下。病反在上,而治取於下,病反在下,而治取於上,病在中,而治取於傍。如寒逆於下,熱反攻於上,不利於下,氣盈於上,則溫下以調之,余仿此。
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治溫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溫,熱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補之瀉之,久新同法。
治法要審輕重剛柔逆順以施之,新久則皆同一理法也。
曰:病在中而不實不堅,且聚且散奈何?曰:無積者求其藏,虛則補之,藥以祛之,食以隨之,行水漬之,和其中外,可使必已。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曰:病有新久,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有約,常制,即下文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菜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
約,節約也。假如無毒治病,病已十去其九,須以此為節約,再勿藥也。須以穀肉菜果,隨五臟所宜,食之養之,以盡其余病也。若違約節而過用之,必至於傷正氣也。
六元正紀論,帝曰: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予欲不遠熱,不遠寒奈何?
上之寒熱二字,所用之寒熱也,下之寒熱二字,因氣之寒熱也。遠,猶避也。不遠寒,不遠熱,猶言可以熱治熱,而寒治寒者也。
岐伯對曰: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
出汗宜熱藥,故不避熱。下利宜寒藥,故不避寒。如是則夏亦可用寒,皆謂不獲已而用之也。
帝曰: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何如?曰:寒熱內賊,其病益甚。曰:願聞無病何如?曰:無者生之,有者甚之。
犯寒熱者,其病益甚,無病犯禁,猶能生病故曰:無則生,有則甚。
曰:生者何如?曰: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堅痞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癰疽瘡瘍,瞀(音冒。悶也。)郁注下,瞤瘈腫脹,嘔鼽衄頭痛,骨節變肉痛,血溢血泄,淋閉之病生矣。曰:治之奈何?曰:時必順之,犯者治以勝也。
春宜涼,夏宜寒,秋宜溫,冬宜熱,此時之宜,不可不順。犯熱治以酸寒,犯寒治以甘熱,犯涼治以苦溫,犯溫治以辛涼,所謂勝也。
帝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曰:願聞其故何謂也?岐伯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帝曰:善。
白話文:
治療疾病要根據病患身體的寒熱情況以及盛衰程度來調整用藥,所以說,要從上、下、內、外各種方面來尋求病因,找出病症的偏差所在。藥力強的藥可以用較重的劑量,藥力弱的藥可以用較輕的劑量,這就是用藥的道理。
藥的輕重,指的是藥的氣味和藥效的強弱。上下內外各種途徑來尋求治療的偏差,應該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強弱來施用,這樣才能找到病因所在。
如果病氣反常,病在上部,要從下部治療;病在下部,要從上部治療;病在中間,要從旁邊治療。
病氣反常,指的是病位在下卻往上走,病位在上卻往下走。病氣反而在上,治療就要從下,病氣反而在下,治療就要從上,病氣在中間,就要從旁邊治療。比如寒氣逆行到下部,熱氣反而向上攻,這樣不利於下部,氣向上衝,就要用溫熱的藥來往下調和,其他的以此類推。
治療熱症要用寒涼的藥,但要用溫和的方式使其生效;治療寒症要用熱性的藥,但要用清涼的方式使其生效;治療溫熱的病要用清涼的藥,但要用寒冷的方式使其生效;治療清冷的病要用溫熱的藥,但要用熱的方式使其生效。所以,消除、削弱、催吐、瀉下、補益、發散,這些治療方法,無論是新病還是舊病,都用相同的原則。
治療方法要仔細考慮輕重緩急、剛柔並濟、順逆應對,來加以運用。不管是新病還是舊病,治療的道理和方法都是一樣的。
有人問:病在中部,不屬於實證,也不屬於堅硬的病,時聚時散,應該怎麼辦?回答說:沒有積聚的病,要尋找病變的根源,虛弱的要補養,用藥來祛除病邪,用飲食來輔助治療,用水來浸泡身體,調和體內外,就可以痊癒。又問:藥有毒無毒,服用劑量有規定嗎?回答說:疾病有新舊之分,藥方也有大小之別,藥物有毒無毒,劑量都應該有一定的規矩。(所謂有規定,就是下文所說的。)大毒的藥治療疾病,要除去十分之六的病邪;常規毒性的藥治療疾病,要除去十分之七的病邪;小毒的藥治療疾病,要除去十分之八的病邪;無毒的藥治療疾病,要除去十分之九的病邪。剩下的病邪,要靠穀物、肉類、蔬菜、水果來滋養身體,不要過量,以免傷害正氣。如果病邪還沒完全去除,可以再按照原來的治療方法。
所謂約,指的是節約。比如用無毒的藥治病,病已經去除十分之九,就應該節制用藥,不要再繼續用藥了。要用穀物、肉類、蔬菜、水果,根據五臟的喜好來食用,以滋養身體,徹底治癒剩餘的病邪。如果違反節制而過度用藥,必定會傷害正氣。
《六元正紀論》中,黃帝問道:書中說“熱病不可以用熱藥治療,寒病不可以用寒藥治療”,我想要不避開熱,也不避開寒,可以嗎?
上面說的“寒熱”二字,指的是藥物的寒熱屬性,下面說的“寒熱”二字,指的是病氣的寒熱屬性。“遠”的意思是避開。不避開寒,不避開熱,就是說可以用熱藥來治療熱病,用寒藥來治療寒病。
岐伯回答說:發汗解表的病,不避開使用熱藥;攻下裏部的病,不避開使用寒藥。
發汗宜用熱藥,所以不避開熱。下痢宜用寒藥,所以不避開寒。這樣的話,即使在夏天也可以用寒藥,這些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的。
黃帝問:不發汗,不攻下,卻犯了寒熱禁忌,會怎麼樣?岐伯說:寒熱在體內互相侵害,病情會更加嚴重。黃帝問: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會怎麼樣?岐伯說:沒有病的人會因此產生疾病,有病的人會使病情加重。
違反寒熱禁忌,病情會加重,沒有疾病的人也犯禁忌,也會因此產生疾病,所以說,無病會生病,有病會加重。
黃帝問:生病的情況會怎麼樣?岐伯說:不避開熱就會導致熱病,不避開寒就會導致寒病。寒病會導致腹部堅硬、脹滿、疼痛、急迫下痢等疾病。熱病會導致身體發熱、嘔吐、下痢、霍亂、癰疽瘡瘍、悶亂昏沉、濕疹、抽搐、腫脹、嘔吐、鼻塞流涕、頭痛、骨節疼痛、肌肉疼痛、出血、小便淋漓不暢等疾病。黃帝問:應該如何治療?岐伯說:必須順應時令,犯禁的要用相反的藥物來治療。
春天適合清涼,夏天適合寒涼,秋天適合溫和,冬天適合溫熱,這是時令的適宜,不可不順應。犯熱要用酸寒的藥來治療,犯寒要用甘熱的藥來治療,犯涼要用苦溫的藥來治療,犯溫要用辛涼的藥來治療,這就是所謂的“勝”。
黃帝問:孕婦生病,用毒藥治療會怎麼樣?岐伯說:如果有病,用毒藥治療不會導致流產,也不會導致死亡。黃帝問: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岐伯說:如果病邪大量積聚,可以用毒藥治療,但要減去一半的藥力,如果過量就會導致死亡。黃帝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