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1)

1. 醫案

丹溪治一婦人,因哭子後胸否有塊如杯,食減面淡黃黧黑,憊甚。脈弦虛細澀,日晡發熱。知其勢危,補瀉兼用,以補中益氣湯隨時加減,與東垣痞氣丸相間服之。食前用湯,食後用丸,必湯多於丸。一月寒熱退,食稍進。仍服前藥,二月後忽大寒熱,天明退,其塊加大,至晚手足下半節皆腫。

遂停藥數日,忽腫如失,天明胸中之塊覺小。遂以二陳加白朮、桔梗、枳實服半月而安,次年生子。

一婦人年四十,面白形瘦性急。因有大不如意,三月後乳房作一塊,漸漸長大掩心,微痛膈悶,飲食減四之三,每早口苦,兩手脈微而短澀。予知其月經水不來矣,遂與參、朮、歸、芎,佐以氣藥,作大服,一晝夜與四次,外以大琥珀膏貼塊上,防其塊長。經一月餘,得補藥百帖,食及平時之半,仍用前藥。

又過一月,脈氣漸允,又與前藥,吞潤下丸百帖,月經亦來,澀脈減五分之四。時天氣熱,意其經行必紫色,仍以前藥加醋炒三稜,吞潤下丸,以抑青丸十五粒佐之。又經一月,塊消食美如常矣。

一人年五十餘,因飲酒醉後受怒氣,左脅下與臍平,作痛。自此以後,漸成小塊,或起或不起而痛,痛止則伏。面黃口乾無力,食少,吃些物便噯此氣味,轉惡風寒。脈之,左大於右,弦澀長。此木火甚,脾胃傷而陰血耗。且與和胃湯,以補胃氣,滋養陰血。吞下保和丸,逐其糟粕。

胃實血充時,卻用消塊和胃湯,即人參(三錢)、白朮(錢半)、陳皮(一錢)、芍藥、當歸(各五分)、乾葛、紅花(各三分)作一劑煎服,吞下保和丸。

一婦人腹下有塊,一男子心痛膈有塊,俱用白朮湯吞保和丸三十粒愈。白朮(二錢)、青皮(一錢)、芍藥、木通、川芎、蒼朮、甘草(各五分)。

一婦脅下有塊,漸長大,脈數而大。詢之,近已發熱,食亦減,倦怠。先與補之,次攻其塊,用陳皮(五錢)、白朮(一兩)、柴胡、當歸、青皮(各五錢)、木通(三錢)、甘草(一錢),作八帖先服,次服攻塊丸,用醋炒青皮(一兩)、桃仁(五錢)、醋三稜(兩半)、桂枝(三錢半)、海藻(八錢),神麯糊丸。

一少婦瘧後左脅下有塊,小便少。用厚朴、柴胡、黃木通(各二錢)、三稜、白朮、青皮(各四錢)、甘草(五分)、姜一片煎,食前熱服。

一婦人年五十,形氣俱實,富而勞神,味厚性急,常經水過多。醫每用澀藥止之,後病走氣,胸腹中共有大小塊十餘枚,遇夜痛甚,著床累月。其脈兩手皆澀而弱。此因用澀藥,致敗血積聚不行故耳。時三月間以蜀葵根煎湯,再煎人參、白朮、陳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湯,入玄明粉少許,研桃仁調熱飲之。服三帖腹痛,下塊一枚。

白話文:

醫案

一位婦人因為哭喪兒子後,胸口出現像杯子一樣大小的硬塊,食慾減少,面色蒼白發黃且帶有黑斑,非常疲憊。把脈後發現脈象弦細而澀,且午後會發熱。知道情況危急,於是採取補瀉兼用的方法,用補中益氣湯隨時加減,並與東垣痞氣丸交替服用。飯前喝湯藥,飯後服用藥丸,且湯藥服用量多於藥丸。一個月後,寒熱症狀消退,食慾稍微恢復。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兩個月後突然出現嚴重的寒熱症狀,天亮時退燒,但胸口的硬塊增大,到了晚上手腳的下半部都腫脹起來。

於是停止服藥幾天,腫脹突然消失,天亮時感覺胸口的硬塊變小。接著用二陳湯加上白朮、桔梗、枳實,服用半個月後痊癒,第二年生了孩子。

一位婦人四十歲,面色蒼白,身材瘦弱,性格急躁。因為遇到非常不如意的事情,三個月後乳房長出一個硬塊,漸漸長大到覆蓋住心口,微微疼痛,胸口悶脹,食慾減少四分之三,每天早上口苦,兩手脈象微弱、短而澀。我判斷她的月經已經停止了,於是給她服用人參、白朮、當歸、川芎等補氣血的藥物,並佐以理氣藥,大量服用,一天服用四次,外用大琥珀膏貼在硬塊上,防止硬塊繼續生長。一個多月後,服用了大約一百帖補藥,食慾恢復到平時的一半,仍然服用之前的藥方。

又過了一個月,脈象逐漸有力,再次服用之前的藥方,並吞服潤下丸一百帖,月經也來了,澀脈減輕了五分之四。當時天氣炎熱,猜想她來月經時經血顏色會是紫色的,仍然用之前的藥方,加上醋炒三稜,並吞服潤下丸,同時佐以抑青丸十五粒。又過了一個月,硬塊消失,食慾恢復正常。

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因為酒醉後生氣,左脅下與肚臍平行的位置開始疼痛。從此以後,漸漸形成一個小硬塊,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疼痛時便浮現,疼痛停止時便消失。面色發黃,口乾無力,食慾不振,吃一點東西就打嗝,且打嗝氣味難聞,變得怕冷。把脈後,發現左脈大於右脈,脈象弦澀而長。這是因為肝火旺盛,脾胃受損,導致陰血耗損。於是給他服用和胃湯,用以補養胃氣,滋養陰血。吞服保和丸,幫助消化食物殘渣。

等胃部充實、氣血充足時,改用消塊和胃湯,即用人參(三錢)、白朮(錢半)、陳皮(一錢)、芍藥、當歸(各五分)、葛根、紅花(各三分)煎服,並吞服保和丸。

一位婦人腹部下方有硬塊,一位男子心痛,胸膈有硬塊,都用白朮湯吞服保和丸三十粒後痊癒。白朮(二錢)、青皮(一錢)、芍藥、木通、川芎、蒼朮、甘草(各五分)。

一位婦人脅下長了硬塊,且逐漸增大,脈象數而大。詢問得知,她最近發熱,食慾也減少,感到疲倦。先給她服用補藥,再攻散硬塊,用陳皮(五錢)、白朮(一兩)、柴胡、當歸、青皮(各五錢)、木通(三錢)、甘草(一錢),先服用八帖,接著服用攻塊丸,用醋炒青皮(一兩)、桃仁(五錢)、醋三稜(兩半)、桂枝(三錢半)、海藻(八錢),用神麴糊成藥丸。

一位少婦在得瘧疾後,左脅下長出硬塊,小便減少。用厚朴、柴胡、黃木通(各二錢)、三稜、白朮、青皮(各四錢)、甘草(五分)、生薑一片煎煮,飯前趁熱服用。

一位五十歲的婦人,體態和氣色都很好,家境富裕但勞心勞神,喜歡濃厚的食物,性格急躁,經常月經量過多。醫生每次都用收澀的藥物止血,後來病邪導致氣機運行不暢,胸腹中長出十幾個大小不一的硬塊,晚上疼痛劇烈,臥床不起長達數月。把脈後發現,兩手脈象都澀而弱。這是因為服用收澀藥物,導致瘀血積聚而不消散。當時是三月份,用蜀葵根煎湯,再煎煮人參、白朮、陳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湯,加入少量玄明粉,用桃仁研磨後調熱服用。服用三帖後腹痛,排出一個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