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2)

1. 醫案

再並渣服,又下一枚。後去葵根、玄明粉,服數劑,漸消。

一婢色紫稍肥,性沉多憂,年近四十,經不來三月,小腹當中有塊,初起如粟,漸如炊餅。予診之,兩手皆澀,重取稍滑。令按其塊,痛。捫之,高寸許。遂與千金硝石丸下四五次,後忽自言乳頭有汁,恐是孕。予曰:非,澀脈無孕之理。又與三五帖,診之,脈稍虛。予悟曰:前藥太峻。

止與四物湯,倍加白朮,佐以陳皮甘草,至三十帖體充完。再與硝石丸四五次,自云塊消,一暈便令莫服。逾半月經行痛甚,下黑血近半升,內有椒核者數十粒,而塊消去半,又求藥。予曉之:不必用藥,次月當盡消矣。至次月經行,又下黑血塊,而又消其大半。彼又索藥。

予曰:再次月必盡消矣。後果然。大凡攻藥,病熱一退,正氣自復,而邪氣由漸而消。若胃氣弱者,盡劑攻之,必傷胃氣,又反致禍。醫者不可不知也。

一人年六十,素好酒。八月間因行暑熱中得病,兩足冷過膝,上脘有塊如掌大,牽引脅痛不可眠臥。飲食減少,卻不渴。已自服生料五積散三劑。診其脈,俱沉澀而小,按之不為弱,皆數而右為甚,大便如常,小便赤澀。遂用大承氣湯減大黃之半,而熱加炒黃連、芍藥、川芎、乾葛、甘草作湯,下栝蔞仁半夏黃連貝母丸,至十二帖,足冷退至脛,塊減半遂止藥。至半月飲食復舊,諸症皆除。

一人病腳氣,夜半痞,繞脅有塊,硬如石,痛欲死。用杉木湯服下食頃,大下三次,氣通塊散。方用杉木節一大節、橘葉一大升,無葉以皮代之,大腹檳榔七個,三味切,用童便三升共煮一升半,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則止後服。

白話文:

[醫案]

有個丫鬟膚色紫暗,稍微肥胖,性格內向,經常憂愁。她快四十歲了,已經三個月月經沒來,小腹中間有個硬塊,剛開始像米粒一樣小,後來變得像蒸餅一樣大。我診斷她的脈象,兩手的脈都澀滯,重按下去稍稍滑潤。叫她按壓那個硬塊,會痛。摸那個硬塊,高出皮膚大約一寸。於是給她吃了千金硝石丸,一共服用了四五次,後來她突然說乳頭有汁液,擔心自己懷孕了。我說:「不是,脈象澀滯,沒有懷孕的道理。」又給她開了三五帖藥,再診脈,脈象稍微虛弱。我意識到,之前的藥太過猛烈了。

於是停止用硝石丸,改用四物湯,加倍白朮的用量,並佐以陳皮和甘草。吃了三十帖,身體狀況恢復良好。再給她吃硝石丸四五次,她自己說硬塊消失了,頭暈了一下就讓她停止服藥。過了半個月,月經來潮,疼痛劇烈,排出將近半升的黑色血塊,裡面有數十顆像花椒核的東西,而硬塊也消了一半,她又來求藥。我告訴她:「不必用藥,下個月應該會全部消失。」到了下個月月經來潮,又排出黑色的血塊,硬塊又消了大半。她再次要求用藥。

我說:「再下一次月經來潮,肯定會全部消失。」後來果然如此。大凡用攻邪的藥,病熱一退,正氣自然恢復,而邪氣也會慢慢消退。如果胃氣虛弱的人,用藥過於猛烈,必定會損傷胃氣,反而會導致禍患。醫生不能不了解這一點。

有個人六十歲了,平時喜歡喝酒。八月的時候,因為行走在暑熱天氣中而生病,兩腳冰冷超過膝蓋,上腹部有個像手掌一樣大的硬塊,牽引著兩脅疼痛,無法安睡。食慾減少,卻不覺得口渴。他自己已經服用了生料五積散三次。我診斷他的脈,都是沉澀而細小,按下去不覺得虛弱,脈搏頻數,右邊尤其明顯,大便正常,小便赤澀。於是用了大承氣湯,減少了大黃的用量一半,並增加炒黃連、芍藥、川芎、乾葛、甘草一起熬成湯藥,同時服用瓜蔞仁半夏黃連貝母丸。吃了十二帖,腳冷的狀況退到小腿,硬塊也縮小了一半,於是就停止用藥。過了半個月,飲食恢復正常,各種症狀都消除了。

有個人得了腳氣病,半夜覺得胸悶,繞著脅肋有個硬塊,硬得像石頭一樣,疼痛得要命。用了杉木湯喝下去後,過了不久,就大量排泄了三次,氣機通暢,硬塊也消散了。這個藥方是用杉木的樹節一大段、橘子葉一大升,如果沒有葉子就用橘子皮代替,大腹檳榔七個,將這三味藥切好,用童子尿三升一起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用。如果服一次後就感覺排泄通暢,就停止服用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