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三 (5)
卷之三十三 (5)
1. 五臟積方
上為末,薑湯浸,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薑湯下。
諸飲食癖積劑
(東垣)草豆蔻丸,治酒積胃口痛,咽膈不通。
草豆蔻(煨),白朮(各一兩),麥芽(炒),神麯(炒),黃芩,半夏(炮。各五錢),枳實(炒,二兩),橘紅,青皮(各三錢),乾薑(二錢),炒鹽(五分),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百丸,煎水下。
(丹溪)阿魏丸,治肉積。
阿魏(醋煮作糊),螗球子(各一兩),黃連(六錢),連翹(半兩),
上為末,阿魏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送下。
保和丸,治食積。(方見食積門。)
茶癖散,治茶積。
石膏,黃芩,升麻(各等分),
上為末,砂糖水調下二錢。
(《良方》)白豆蔻丸,治積聚心腹脹滿,脾胃虛寒,宿食不消,氣刺㽲痛,瀉泄善噫,嘔吐酸水,手足厥冷。
白豆蔻(三分),肉豆蔻(制,一分),良薑,木香(各一分),桂心,附子(制),枳殼(炒),陳皮,人參,丁香,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木瓜生薑湯調下。
木香化滯湯,治因憂氣食濕面結於中脘,腹皮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食後不散,常常痞氣。
木香,柴胡,橘皮,草豆蔻(各錢半),當歸,枳實(麩炒。各一錢),半夏(制二錢),紅花,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宣明》)三稜散,治積聚癥瘕,痃癖不散,堅滿痞悶,食不下。
京三稜(二兩),白朮(二兩,炒),蓬朮,當歸(各半兩),檳榔,木香(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沸湯調下。
丹溪方,治一切食積停滯。
山楂,蘿蔔子,神麯(炒),麥芽(炒),陳皮,青皮,香附子(各二兩),阿魏(一兩,醋浸另研)
上為蒸餅,湯泡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薑湯下。
三稜丸,消積聚,去米麵五穀等積。
陳倉米(一兩,巴豆新者五枚去殼同米慢火炒,巴豆焦色,去巴豆不用),陳皮,三稜(煨),砂仁,麥芽(各一錢),南木香(一錢),
上為末,酷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遠薑湯下。
(《拔萃》)京蓬煎丸,治五積六聚,癥瘕痃癖,宿食不消,嘔吐辛酸,久服效。
京三稜(二兩酒浸夏一日冬三日),枳殼(麩炒),茴香(鹽炒),蓬莪朮(二兩,醋浸夏一日冬三日銼,用巴豆二十粒砂鍋內慢火炒黃色揀去巴),青皮,木香,檳榔(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溫湯薑湯下。
(《心統》)消積阿魏丸,治年久痞塊倉積兼有形者。
阿魏(三錢),磁石(煅),牽牛,檳榔,莪朮(煨。各五錢),三稜(一兩),穿山甲(黃土炒黃,三錢),威靈仙(五錢),
白話文:
五臟積方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湯浸泡,再用蒸熟的餅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以薑湯送服。
各種飲食積滯的藥方
(東垣) 草豆蔻丸,治療因飲酒造成的積滯,導致胃痛、咽喉和胸膈不通暢。
藥材包含:煨過的草豆蔻、白朮(各一兩)、炒過的麥芽、炒過的神麯、黃芩、炮製過的半夏(各五錢)、炒過的枳實(二兩)、橘紅、青皮(各三錢)、乾薑(二錢)、炒過的鹽(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一百丸,用煎煮的水送服。
(丹溪) 阿魏丸,治療因吃肉造成的積滯。
藥材包含:用醋煮成糊狀的阿魏、螗球子(各一兩)、黃連(六錢)、連翹(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阿魏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保和丸,治療食積。(此方在治療食積的篇章中有詳細介紹。)
茶癖散,治療因喝茶過多造成的積滯。
藥材包含:石膏、黃芩、升麻(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砂糖水調服二錢。
(《良方》) 白豆蔻丸,治療積聚導致的心腹脹滿、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化、氣滯刺痛、腹瀉、經常打嗝、嘔吐酸水、手腳冰冷等症狀。
藥材包含:白豆蔻(三分)、製過的肉豆蔻(一分)、良薑、木香(各一分)、桂心、製過的附子、炒過的枳殼、陳皮、人參、丁香、炙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飯前用木瓜生薑湯調服。
木香化滯湯,治療因憂愁導致氣滯、濕氣和麵食停留在中脘,引起腹部輕微疼痛、心下痞悶、食慾不振、飯後不消化、經常感到胸腹脹悶。
藥材包含:木香、柴胡、橘皮、草豆蔻(各一錢半)、當歸、麩炒過的枳實(各一錢)、製過的半夏(二錢)、紅花、炙甘草(各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宣明》) 三稜散,治療積聚、癥瘕、痃癖(腹部腫塊),這些病症久治不癒、堅硬脹滿、胸腹痞悶、食不下嚥。
藥材包含:京三稜(二兩)、炒過的白朮(二兩)、蓬朮、當歸(各半兩)、檳榔、木香(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沸水調服。
丹溪方,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食積停滯。
藥材包含:山楂、蘿蔔子、炒過的神麯、炒過的麥芽、陳皮、青皮、香附子(各二兩)、阿魏(一兩,用醋浸泡後另外研磨)。
將以上藥材用蒸餅包裹,用湯浸泡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三稜丸,消除積聚,去除米飯、麵食、五穀等積滯。
藥材包含:陳倉米(一兩,與五枚去殼的新鮮巴豆一同用小火炒至巴豆焦黑,然後去除巴豆不用)、陳皮、煨過的三稜、砂仁、麥芽(各一錢)、南木香(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拔萃》) 京蓬煎丸,治療五積六聚、癥瘕痃癖、宿食不消化、嘔吐酸水,長期服用有效。
藥材包含:用酒浸泡過的京三稜(二兩,夏季浸泡一日,冬季浸泡三日)、麩炒過的枳殼、鹽炒過的茴香、用醋浸泡過的蓬莪朮(二兩,夏季浸泡一日,冬季浸泡三日,切碎,用巴豆二十粒在砂鍋內用小火炒至黃色,然後揀出巴豆不用)、青皮、木香、檳榔(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溫開水或薑湯送服。
(《心統》) 消積阿魏丸,治療多年積累的痞塊、倉積以及有形的腫塊。
藥材包含:阿魏(三錢)、煅燒過的磁石、牽牛、檳榔、煨過的莪朮(各五錢)、三稜(一兩)、用黃土炒黃的穿山甲(三錢)、威靈仙(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