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三 (6)
卷之三十三 (6)
1. 五臟積方
上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心統》)消癥去積丸,治一切癥瘕積塊,疼痛寒熱,面黃腫脹少食。
川楝子(五錢,巴豆七粒同炒紫色去巴不用),三稜(煨),莪朮(煨),青皮,陳皮,川芎,當歸,玄胡索,血竭,黃連,香附子,檳榔(各五錢),木香(三錢),阿魏(二錢半),乾漆(二錢炒),
上為末,醋化阿魏,神麯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丹溪)香稜丸,治五積六聚氣塊。
三稜(六兩醋炒),青皮,陳皮,莪朮(煨),枳殼(炒),枳實(炒),蘿蔔子(炒),香附子(炒。各二兩),黃連,神麯(炒),麥芽(炒。各一兩),山楂肉(四兩),乾漆(炒煙盡),桃仁,硇砂,砂仁(炒研),當歸尾,木香,甘草(炙。各一兩),檳榔
上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效。
(丹溪)枳實丸,專治食積痞塊。
枳實,白朮,半夏,神麯,麥茅(各一兩),蒼朮,陳皮(各五錢),木香(一錢半),山楂(一兩),薑黃(三錢)
上為末,荷葉蒸飯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食後薑湯下。
(《醫林》)金不換內消丸,治一切積聚氣蠱,胸膈膨脹,肚腹滿悶心緊束。
蒼朮(半斤,制去皮),枳殼(一兩半,麩炒),青皮,陳皮(去白),三稜(醋煮),蓬朮(醋煮),香附子(制),大茴香(炒),乾漆(炒),霍香(洗。各一兩),厚朴,杏仁(去白尖),砂仁(各一兩三錢),豬牙皂角(二兩去皮弦),黑牽牛(二兩),草果,百草霜(各一兩,用鄉村燒百草紫者佳)
上為細末,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量人虛實加減,臨臥或日中不拘時好酒茶清鹽湯任下。一二服便覺腹中寬快,並無泄瀉之患。不拘小兒男婦皆可服之,惟妊娠禁服。
寒積聚劑
(《濟生》)妙應丸,治一切中虛寒積癖瘕,時發寒熱。
附子(麵包煨剜空入硇砂一錢,掩蓋又煨熟去面),蓽茇,木香,青皮,破故紙(各三兩)
上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遠薑湯下。如瀉,米湯下。
(《三因》)散聚湯,治久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小腹䐜脹,二便不利。
半夏(制),檳榔,當歸(各三兩),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麩炒),茯苓,甘草(炙),附子(制),川芎,枳殼(炒),厚朴(制),吳茱萸(湯泡。各一兩),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服。大便不通,加大黃。
(《簡易》)勝紅丸,治脾積氣滯,胸膈滿悶,氣促不安,嘔吐清水,丈夫酒積,婦人脾血積,小兒食積並治。
三稜,莪朮(各醋煮),青皮,陳皮,乾薑,良薑(各一兩),香附子(炒,二兩),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心統》記載)消癥去積丸,治療各種癥瘕積塊,引起的疼痛、發冷發熱、面色蠟黃、腫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材包括:川楝子(五錢,與巴豆七粒一同炒至紫色,去除巴豆不用)、三稜(煨過)、莪朮(煨過)、青皮、陳皮、川芎、當歸、玄胡索、血竭、黃連、香附子、檳榔(各五錢)、木香(三錢)、阿魏(二錢半)、乾漆(二錢,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化開阿魏,再用神麯製成的糊狀物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丹溪的方子)香稜丸,治療五積六聚等氣塊問題。
藥材包括:三稜(六兩,用醋炒過)、青皮、陳皮、莪朮(煨過)、枳殼(炒過)、枳實(炒過)、蘿蔔子(炒過)、香附子(炒過。各二兩)、黃連、神麯(炒過)、麥芽(炒過。各一兩)、山楂肉(四兩)、乾漆(炒至無煙)、桃仁、硇砂、砂仁(炒過磨粉)、當歸尾、木香、甘草(炙過。各一兩)、檳榔。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效果顯著。
(丹溪的方子)枳實丸,專門治療因飲食停滯導致的痞塊。
藥材包括:枳實、白朮、半夏、神麯、麥芽(各一兩)、蒼朮、陳皮(各五錢)、木香(一錢半)、山楂(一兩)、薑黃(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蒸過的米飯搓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醫林》記載)金不換內消丸,治療各種積聚氣蠱、胸膈膨脹、腹部脹滿、心悸等症狀。
藥材包括:蒼朮(半斤,處理後去皮)、枳殼(一兩半,用麩炒過)、青皮、陳皮(去白)、三稜(用醋煮過)、蓬朮(用醋煮過)、香附子(處理過)、大茴香(炒過)、乾漆(炒過)、藿香(洗過。各一兩)、厚朴、杏仁(去皮尖)、砂仁(各一兩三錢)、豬牙皂角(二兩,去皮弦)、黑牽牛(二兩)、草果、百草霜(各一兩,用鄉村燒百草的紫色的最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麵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根據個人體質虛實情況增減藥量,睡前或白天任何時間用好酒、茶、清鹽水等送服均可。服用一到兩次就能感覺腹部寬鬆舒適,並不會引起腹瀉。不論小孩或男女都可服用,只有孕婦忌服。
寒積聚劑
(《濟生》記載)妙應丸,治療各種因體虛寒冷引起的積癖瘕,時常發冷發熱的症狀。
藥材包括:附子(用麵包裹後挖空,放入硇砂一錢,再蓋住用麵包好煨熟,去除麵)、蓽茇、木香、青皮、破故紙(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糊狀物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如果腹瀉,改用米湯送服。
(《三因》記載)散聚湯,治療長期氣積聚,症狀像癥瘕,隨氣上下移動,發作時間不固定,引起心腹絞痛,腰脅小腹脹痛,大小便不暢等症狀。
藥材包括:半夏(處理過)、檳榔、當歸(各三兩)、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用麩炒過)、茯苓、甘草(炙過)、附子(處理過)、川芎、枳殼(炒過)、厚朴(處理過)、吳茱萸(用湯浸泡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塊,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服用。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大黃。
(《簡易》記載)勝紅丸,治療脾積氣滯、胸膈滿悶、呼吸急促、嘔吐清水、男性因飲酒引起的積滯、女性因脾血積滯、以及小兒因飲食停滯等症狀。
藥材包括:三稜、莪朮(各用醋煮過)、青皮、陳皮、乾薑、良薑(各一兩)、香附子(炒過,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