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倉公淳于意

姓淳于氏,名意,齊太倉長,臨淄人。少好醫方,窮道,受師同郡元里公乘陽慶。醫愈高,視疾洞知生死。齊後疾,召診。曰:風癉客脬,難於大小便。意藥一飲溲即通;再飲病已。所以知後病者,診其脈,太陰之口濕然,風氣也;脈大而燥者,膀胱氣也;燥者,中有熱也。

白話文:

姓淳于,名意,是齊國太倉的長官,臨淄人。年輕時就喜愛學習醫術,鑽研醫道,師從同郡元里公乘陽慶。醫術日益精進,能精準判斷病人病情,一眼就能看出生死。齊王生病了,召他前來診治。淳于意說:「這是風寒邪氣侵犯膀胱,導致大小便困難。我有一味藥,喝下去就能立刻通便;再喝一次,病就會痊癒。」

淳于意之所以能預知齊王的病情,是因為他診脈時發現,太陰脈口濕潤,是風寒的徵兆;脈象洪大而乾燥,是膀胱氣虛;乾燥則說明膀胱內有熱。

2. 淮南子劉安

性資天成,窮格事物之極,博覽群書,善醫藥。謂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王安道謂《淮南子》多寓言,夫豈不信?

白話文:

性格和稟賦是天生的,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質,廣泛閱讀各種書籍,擅長醫藥。據說神農曾經品嚐過上百種草藥,在一天之中就遇到了七十種毒素。王安道認為《淮南子》中有許多是寓言故事,這難道不是真的嗎?

3. 蘇耽

桂陽人也,漢文帝時得道,人稱蘇仙公。公早喪所怙,鄉里以仁孝著聞。宅在郡城東北,距縣治百餘里。公與母共食,母曰:無鮓。公即輟箸起身取錢而去,須臾以鮓至。母曰:何所得來?公曰:縣市。母曰:去縣道往返二百餘里,頃刻而至,汝欺我也。公曰:買鮓時見舅氏,約明日至。

次日舅果至。一日,云間儀衛降宅。公語母曰:某受命仙錄,當違色養。母曰;我何存活?公以兩盤留,母需飲食扣小盤,需錢帛扣大盤,所需皆立至。又語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樹,患疫者,與井水一升、橘葉一枚,飲之立愈。後果然,求水、葉者遠至千里,應手而愈。

出《列仙傳》。

白話文:

桂陽人蘇仙公,在漢文帝時代得道成仙。他早年喪父,以仁孝聞名鄉里。蘇仙公的家在郡城東北,距離縣城一百多里。有一天,他和母親一起吃饭,母亲说:“没有鱼鮓。”苏仙公立刻放下筷子,起身取钱出门,不一会儿就带着鱼鮓回来了。母亲问:“哪里来的?”苏仙公说:“县城买的。”母亲说:“去县城往返二百多里,你眨眼间就回来了,你骗我吧。”苏仙公说:“买鱼鮓的时候遇见了舅舅,他约我明天来。”

第二天,舅舅果然来了。有一天,天空中出现了仪仗队降落在苏仙公家。苏仙公对母亲说:“我受命于仙录,要离开您了。”母亲问道:“那我怎么办?”苏仙公留下两个盘子,说:“您需要吃喝就敲小盘子,需要钱财就敲大盘子,您需要什么就会立刻送到。”他还对母亲说:“明年天下会流行疾病,庭院里的井水和橘树可以治病,患病的人只要喝下一升井水和一片橘叶,就能立刻痊愈。”后来果然如此,求水求叶的人从千里之外赶来,喝了水吃了叶,病症立刻就消失了。

4. 公乘陽慶

山東人,得黃帝扁鵲之脈書,診病洞知人生死。

白話文:

山東的人,得到了黃帝和扁鵲的脈診書,能夠精確地診斷疾病並知道人的生死。

5. 公孫光

淄川唐里人,好醫,為當時重。初,淳于意從,悉教之以妙方,乃曰:無以傳人。意曰:不敢。且曰:爾後必為國公,吾方盡矣。山東陽慶方甚奇,汝可師之,必得也。意遂辭光而師慶。出《史記》。

白話文:

淄川有個叫唐裏的人,他擅長醫術,在當時非常受重視。起初,淳于意跟隨他學習,唐裏把所有的精妙藥方都教給了他,並且說:不要把這些傳給別人。淳于意回答說:不敢。唐裏又說:你將來一定會成爲國公,我的醫術就全部傳授給你了。山東的陽慶醫術非常高明,你可以拜他爲師,一定能學到東西。於是淳于意離開了唐裏,去拜師陽慶。這事記載在《史記》中。

6. 樓護

字君卿,父為醫官。護少誦經方、本草萬言,有敏穎資,老者咸重之。謂之曰:以吾子之才,何不學宦。遂辭父學經,官為京兆尹,甚有聲譽。出《漢書》。

白話文:

這個人字君卿,他的父親是醫官。他從小就能背誦大量的藥方和本草,顯示出非常聰敏的天賦,長輩們都非常看重他。有人對他說,憑你的才智,為什麼不去學習做官呢?於是他就離開父親去學習經典,後來當上了京兆尹,享有很高的名聲。出處是《漢書》。

7. 秦信

不知何郡人,少敏有量,好經方本草,及究黃帝扁鵲之書。為當代良醫令。

白話文:

這個人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他年輕時聰敏且有度量,喜歡研究藥方和中草藥,並且深入鑽研黃帝和扁鵲的醫書。他成為了當代的一位優秀醫生。

8. 王遂

不知何郡人,習經方,工於治療,學業精博,為齊王侍御醫。

白話文:

這個人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他學習醫術,擅長治療,學問精深廣博,成為齊王的御用醫生。

9. 宋邑

臨淄人,志性愛人,酷尚醫術。就齊太倉公淳于意學五診脈論之術,為當世良醫。並出《史記》。

白話文:

這個人是臨淄人,本性善良,非常熱愛醫術。他跟隨齊國的太倉公淳于意學習五診脈法,成為當時的名醫。這件事記載於《史記》。

10. 馮信

臨淄人,為齊太倉長,性好醫方,精於診治。臨淄王猶以其識見未深,更令學於淳于意,名遂著。

白話文:

這個人是臨淄人,擔任齊國的太倉長,他喜歡醫術,對診療非常精通。不過臨淄王認為他的見識還不夠深,所以讓他向淳于意學習,因此他的名聲逐漸顯赫。

11. 高期

仕濟北王太醫令,王以其術未精,令就淳于意學經脈,及奇絡結俞穴所在,定鑱石刺灸之法。歲余盡通,以此知名。

白話文:

他在濟北王那裡擔任太醫令,由於濟北王認為他的醫術還不夠精湛,便讓他跟隨淳于意學習人體的經脈,以及奇經八脈和腧穴的位置,並確定針灸和砭石治療的方法。一年多後,他完全掌握了這些知識,因此成名。

12. 王禹

為濟北王太醫,王亦以其未盡善,令就學於淳于意,數歲悉通,遂名當代。

白話文:

他成為濟北王的御醫,但因為他的醫術還不夠完善,濟北王便讓他向淳于意學習,幾年後他掌握了全部的醫術,於是名聲大噪,成為當代著名的醫者。

13. 唐安

臨淄人,言貌謙恭,風儀溫雅,好醫,就倉公學,乃馬齊醫令。

白話文:

這個人是臨淄人,他的言談和外貌都非常謙虛恭敬,風度儀表溫文爾雅,喜歡醫術,跟隨倉公學習,後來成為了馬齊的醫官。

14. 杜信

不知何郡人,謙柔好學,悉心於醫。受業於倉公,教以上下脈經、五診之法,亦以名知漢代。

白話文:

這個人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他性格謙虛好學,對醫術非常用心。他跟隨倉公學習,倉公教他上下脈經和五診的方法,他也因此在漢代很有名。

15. 玄俗

河間人,餌巴豆,賣藥都市。河間王病瘕,服俗藥,下蛇數十餘頭而愈。王見玄俗立日中無影,以女配之。俗夜逃去,隱於常山中。

白話文:

河間有個人,服用巴豆,在城市裡賣藥。河間王患有瘕症,服用普通的藥後,排出數十條蛇後病癒。河間王見此人站在太陽下卻沒有影子,便將女兒許配給他。但這個人在夜裡逃走了,隱居在常山中。

16. 張伯祖

南陽人,志性沉簡,篤好方書,精明脈證,療病十全,當時所重。張仲景從而師之。

白話文:

南陽有個人,性格沉穩簡樸,專心喜愛醫書,精通脈象和病證,治病效果非常好,當時的人都非常重視他。張仲景跟隨他學習。

17. 張機

字仲景,南陽人,受業張伯祖,醫學超群,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建安年間,病傷寒死者,十居其七。機按《內經》傷寒治法,存活甚眾。著論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為諸方之祖。凡移治諸證如神,後人賴之為醫聖。又有《金匱方》,亦其遺意。

白話文:

這位是張仲景,南陽人,師從張伯祖,醫術精湛,學識過人。他曾被選為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在建安年間,傷寒病流行,十個人裡就有七個人死於此病。張仲景深入研究《內經》中的傷寒治療方法,成功救活了許多病人。他寫下了二十二篇醫書,總共收錄了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和一百一十三個藥方,成為後世醫藥學的鼻祖。他對於各種疾病的治療都如同神明般精準,後人尊稱他為醫聖。此外,還有《金匱要略》一書,也承襲了他的醫學理念。

18. 涪翁

廣漢人,常釣魚於涪水,故號涪翁。善針,愈病應效,乃著《針經》、《脈法》傳於世。弟子程高師之,年久乃授之,高亦隱不出。

白話文:

廣漢有個人,經常在涪水邊垂釣,因此人們稱他為涪翁。他擅長針灸,治病效果顯著,於是寫了《針經》和《脈法》流傳後世。他的弟子程高向他學習,經過長時間後才得到他的真傳,而程高也隱居不出。

19. 程高

廣漢人,好醫,問道無倦,人有一藝長於己者,必千里伏膺。聞涪翁善醫,及《針經》、《脈診》,尋積年乃得之。名擅當代,為太醫丞。

白話文:

廣漢人,擅長醫術,對醫道求知若渴,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技藝超過自己,必定遠道前往學習。聽聞涪翁醫術高明,以及精通《針經》、《脈診》,經過多年尋求才得以學習。他在當時名聲顯赫,擔任太醫丞的職位。

20. 郭玉

和帝時太醫丞,帝令嬖臣美手者,雜於女子帷中,試玉診脈各一手,問其疾。玉云:左陰右陽,脈有男女,狀若異人。帝嘆息稱善。

白話文:

在和帝時期,有一位太醫丞,皇帝命令一個手很美的寵臣,混在女子中間,在帷幕裡分別讓這位太醫丞診治男女兩人的脈。太醫丞說:左手為陰,右手為陽,脈象顯示有男有女,情況與一般人不同。皇帝聽後讚歎並表示認可。

21. 沈建

丹陽人,父為長史。建好道不仕,學導引服食延年之法,治病有奇效。後自絕谷,不食煙火,行步如飛,或去或來,如此三百年,後絕跡不知所之。出《列仙傳》。

白話文:

丹陽有個人,他的父親是長史。他本人喜好道教而不做官,學習導引和服用食物以延年益壽的方法,治病有神奇的效果。後來他不再吃五穀,不食人間煙火,行走快如飛,時而離開,時而回來,這樣過了三百年,後來就再也沒有他的蹤跡,不知道去了哪裡。這件事記載在《列仙傳》中。

22. 杜度

不知何郡人,仲景弟子。識見宏敏,器宇沖深,淡於矯矜,尚於救濟。得仲景禁方,名著當時。

白話文:

這個人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的人,是張仲景的學生。他的見識廣博且反應敏捷,氣度沉穩,不喜炫耀,崇尚救助他人。得到了張仲景的秘方,在當時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