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十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8)

1. 水腫攻下諸劑

以此推之,但是氣病皆治,不獨治水氣而已。婦人有孕服之亦無妨,小兒老人隨意增減。

(《良方》)退腫集腎丸,治諸腫。

商陸,豬苓,漢防己,苦葶藶,椒目,滑石,海金沙,黑牽牛,大腹皮,赤茯苓(各一兩),巴豆(二十七粒,去油),黃連(淨,一兩),

上為細末,煨蒜搗爛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五更溫服,兩日一次。初服商陸湯下,次服赤豆湯下,三服木瓜湯下。

雄黃木香散,治男婦八十種水氣,取水法。

大鯽魚(一尾,去鱗肚,入大戟、甘遂各二錢半),雄黃(另研),黑牽牛,木香(各半兩),土狗(一枚,另研)

上以大戟、甘遂一半入魚內煨令焦,取出焙乾,同眾藥研為末。每服二三錢,冷水調下。

(《宣明》)牽牛丸,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薑湯下。

(《聖惠》)牛郎丸,治諸水腫。

檳榔,枳殼,黑牽牛,白牽牛(半生熟)

上各等分為細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商陸湯下。

(《良方》)奪命丸,治水氣腫病。

大戟(麩炒),甘遂(炒。各一分),苦葶藶(五錢,半生半炒),澤瀉(一分半),

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梧桐子大。若四肢腫者,名為順水,溫漿水下三丸,星月上時服,至天曉利下惡物。若四肢瘦腹腫者,名為逆水,以苦葫蘆子陳面煎湯下,二便頻快是效。

商陸赤豆湯

生商陸(切如豆大),赤小豆(各等分),鯽魚(二尾,去腸肚留鱗)

上將二味實裝魚腹中線縛,水三升慢火煮,豆爛去魚,取二味空心食之,以魚汁送下。甚者過二日再為之,不過三劑瘥。

(《醫林》)溫白丸,治一切積聚,腹中有塊,久久不治,變成腫脹。

川烏(制,二兩半),皂角(去皮子炙),巴豆(炒去油。各五分),厚朴(姜炒),吳茱萸(泡),紫菀,茯苓,人參,桔梗,菖蒲,柴胡,乾薑(炮),肉桂,川椒(炒出汗),黃連(各五分),

上除巴豆另研外,余為末入巴和勻,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遠薑湯下,治氣腫水腫,腹中有塊,用木香、木瓜、檳榔、商陸磨湯下。血腫者有赤紫紋,用蘇木、桃仁、赤小豆煎湯下。

(《直指》)行水丸,治前證。

葫蘆巴(炒),破故紙(炒),砂仁,蓽澄茄,川椒(淨炒出汗),烏梅肉(各二錢半),牽牛(炒。各半兩),巴豆(略去油,錢半),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薑湯下。

塗臍膏,治腫滿小便少。

地龍,豬苓,針砂(各等分),

上為末,蔥涎調內臍中寸高,以帛束之。

白話文:

根據以上推論,這些藥方不只治療水腫,連氣病都能治療。婦女懷孕服用也沒關係,小孩和老人則可依照情況增減藥量。

《良方》裡的「退腫集腎丸」可以治療各種腫脹。

藥材包含:商陸、豬苓、漢防己、苦葶藶、椒目、滑石、海金沙、黑牽牛、大腹皮、赤茯苓(各一兩)、巴豆(二十七粒,去油)、黃連(淨,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再將煨過的蒜頭搗爛,混合後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五丸,在五更時用溫水送服,兩天服用一次。第一次服用時用商陸湯送服,第二次用赤豆湯,第三次用木瓜湯。

「雄黃木香散」可以治療男女各種水氣病症,用來導出體內積水。

藥材包含:大鯽魚(一條,去鱗和內臟,魚肚內放入大戟、甘遂各二錢半),雄黃(另外研磨),黑牽牛、木香(各半兩),土狗(一隻,另外研磨)。

將大戟、甘遂各一半放入魚肚中煨至焦,取出烘乾,和其它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冷水調服。

《宣明》裡的「牽牛丸」可以治療一切濕熱引起的腫脹等疾病。

藥材包含: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薑湯送服。

《聖惠》裡的「牛郎丸」可以治療各種水腫。

藥材包含:檳榔、枳殼、黑牽牛、白牽牛(半生半熟)。

將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細末,用水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商陸湯送服。

《良方》裡的「奪命丸」可以治療水氣腫病。

藥材包含:大戟(麩炒)、甘遂(炒,各一分)、苦葶藶(五錢,一半生用一半炒過)、澤瀉(一分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煮熟的棗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若四肢腫脹,稱為「順水」,用溫熱的米漿送服三丸,在夜晚星月升起時服用,直到天亮,就會排出體內不好的東西。若四肢消瘦但腹部腫脹,稱為「逆水」,用苦葫蘆子和陳麵煎湯送服,如果大小便順暢頻繁,就表示藥效發揮了。

「商陸赤豆湯」

藥材包含:生商陸(切成豆子大小)、赤小豆(各等分)、鯽魚(兩條,去除內臟,保留魚鱗)。

將商陸和赤小豆塞入魚腹中,用線綁好,加入三升水,用小火慢煮。等到豆子煮爛後,撈出魚,只吃商陸和赤小豆,用魚湯送服。嚴重者可以隔兩天再服用,通常不超過三次就會痊癒。

《醫林》裡的「溫白丸」可以治療各種積聚,腹部有硬塊,久治不癒,最後變成腫脹的情況。

藥材包含:川烏(炮製過,二兩半)、皂角(去皮和籽後炙烤)、巴豆(炒過去除油,各五分)、厚朴(薑炒)、吳茱萸(泡過)、紫菀、茯苓、人參、桔梗、菖蒲、柴胡、乾薑(炮過)、肉桂、川椒(炒至出汗)、黃連(各五分)。

將除了巴豆以外的藥材磨成粉末,再和巴豆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在飯後用薑湯送服。能治療氣腫、水腫、腹部有硬塊等症狀,可以用木香、木瓜、檳榔、商陸磨粉沖水送服。若因血腫而有紅紫色紋路,則用蘇木、桃仁、赤小豆煎湯送服。

《直指》裡的「行水丸」也是治療以上症狀的藥方。

藥材包含:葫蘆巴(炒過)、破故紙(炒過)、砂仁、蓽澄茄、川椒(淨炒至出汗)、烏梅肉(各二錢半)、牽牛(炒過,各半兩)、巴豆(稍微去油,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塗臍膏」可以治療腫脹、小便量少的情況。

藥材包含:地龍、豬苓、針砂(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蔥汁調勻,塗抹在肚臍上,高約一寸,再用布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