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灸法

水分(一穴,在臍上一寸,灸七壯,療腹腫不能食,若是水病宜灸。),神闕(一穴,當臍中,灸三壯,主水腫鼓脹,腸鳴如流水之聲極效。),石門(一穴,在臍下二寸,灸七壯,主水脹水氣行皮中,小便黃,氣滿腫。),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胻外廉兩筋間,灸七壯,主水腹脹皮腫。),水溝(一名人中,在鼻下,灸三壯,主一切水腫人中平滿證。)

水腫證惟得針水溝,若針余穴,水盡即死,此明堂銅人所戒也。庸醫多為人針分水,誤人多矣。若其他穴或有針得瘥者,特幸焉耳。大抵水腫禁針,不可為法。

白話文:

灸法

水分穴:在肚臍上方一寸處,灸七次,可以治療腹部腫脹、無法進食的狀況,如果是水腫引起的疾病,適合用灸法。

神闕穴:在肚臍正中央,灸三次,主要治療水腫、腹部脹大,腸鳴像流水聲的症狀,效果非常好。

石門穴:在肚臍下方二寸處,灸七次,主要治療水腫脹滿、水氣在皮膚中流竄、小便發黃、氣脹腫大的情況。

足三里穴:在膝蓋下方三寸,小腿外側兩條筋之間,左右各一穴,灸七次,主要治療腹部脹滿、皮膚腫脹。

水溝穴(又名人中):在鼻子下方,灸三次,主要治療一切水腫,人中平滿的症狀。

水腫的症狀,只能針刺水溝穴,如果針刺其他穴位,水腫消退後就會死亡,這是明堂銅人所告誡的。庸醫常常為人針刺分水穴,耽誤了很多人。如果針刺其他穴位有治好的,那只是僥倖而已。水腫病症大致上禁止針刺,不可當作常規療法。